热门回答:
鞠义。虽然在历史上仅是昙花一现。鲜有人知。但他绝对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的超一流大将。有河北四庭柱之称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也只配当他的小弟。根本没有资格和他平起平坐。就连公孙瓒威震外族的白马义从也被鞠义的8百“先登营”打残。
鞠义。又名曲义、麴义。凉州人。精通战法。武勇好战。所练8百私兵皆为精锐。人称“先登营”。原为冀州牧韩馥部将。因感其胸无大志。苟安一隅。随叛其离去。
韩馥闻知大怒。亲率大军征讨。却反为鞠义所败。
袁绍刚刚占据冀州之时。匈奴单于於夫罗想要趁其立足未稳。浑水摸鱼。并劫持河内太守张杨反叛袁绍。驻军黎阳。袁绍得知。令鞠义领兵平叛。鞠义出兵势如破竹。一举将匈奴人赶出了黎阳地界。可以说。当时的匈奴人对上鞠义。毫无招架之力。唯有逃命一途。
袁绍稳定冀州局势后。想要统一河北。面临的最大障碍就是公孙瓒的精锐骑兵。特别是“白马义从”连草原匈奴、乌桓等外族闻之也是心生寒意。尽皆避之。
同年冬。袁绍与公孙瓒矛盾极度恶化。两军布阵于界桥南二十里处。相互对峙。
公孙瓒率3万步兵排成方阵。左右两翼各置精骑5千多人。中间则为常胜精锐“白马义从”。袁绍不知怎么想的。竟然胆敢让鞠义率8百“先登营”为先锋。直接面对公孙瓒的数万大军。而他则率数万军队跟在鞠义的后面。
当时。由于公孙瓒根本没有料到鞠义区区的8百人就敢发起逆袭。措手不及之下。造成全军一片混乱。骑兵、步兵丢盔卸甲。相互践踏。争相逃命。死伤无数。然而。鞠义的先登营却是越战越勇。一瞬间便斩杀敌军千人首级。公孙瓒任命的冀州刺史、麾下头号大将严刚。也被临阵斩杀。
退败中的公孙瓒企图依托界桥优势地形据守。结果又被乘追击的鞠义打败。界桥大战之后。公孙瓒的精锐骑兵基本丧失殆尽。虽然还有一定的守业本钱。但却失去了主动同袁绍逐鹿天下的资本。
据《三国志·袁绍传》引《英雄记》记载。此后鞠义多次奉命与公孙瓒交战。均是胜多败少。
因此。史学界称鞠义是公孙瓒的命中克星。
鞠义如此英雄的一个人物。为何突然失去了踪影?
其实。鞠义的真实死因并非如此。应该死于袁绍的“外宽内忌”。所以说。袁绍绝对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的最大败家子。
公元199年(建安四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后。河北的青、幽、并、冀四州大局基本已定。他也成了东汉末年诸侯中实力最强的一个。这时。性格高傲的鞠义。也迎来了“卸磨杀驴”的结局。
据《后汉书·袁绍传》记载。袁绍给鞠义定的罪名是:“自持有功。骄纵不轨。绍召杀之。而并其众。”
同时。据《三国志·袁绍传》引《英雄记》的说法。袁绍杀鞠义的原因有四点。即:一是战功卓著而封赏微弱。心生抱怨;二是由于出身西凉。自己又曾与李傕、郭汜等人有旧。担心遭到清算。而心中不安;三是因以上两点。鞠义与黑山黄巾的张燕多有来往。并劫掠袁绍族人的财物;四是袁绍因其勇猛。担心难以控制。
鞠义死后。袁绍将其“先登营”交予张郃统领。却再也难以展现其曾经的辉煌。所以说。鞠义是三国时期最被严重低估的一名武将。
图片来源网络
其他观点: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的创作立场是以刘备匡复汉室为正统的仁君。曹操则是以谋汉篡位的奸雄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的。所以三国时期曹魏集团的武将都普通被贬低。特别是曹操的曹氏及夏侯家族武将更是被描写得不堪大用。
在这其中。曹魏集团的曹纯。本应是万人敌的武将。却在小说里成打酱油的角色。武力严重被低估。
曹纯是曹氏“八虎将”之一。死后谥号威候。
曹纯是曹操的堂弟。曹仁的亲弟弟。与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 、曹休、夏侯尚、曹真一起并称曹魏\"八虎将\"。这些人不仅是曹操的宗室。更是曹魏阵营中镇守一方。独当一面。出类拔萃的英豪人物。为曹魏政权建立立下汗马功劳。
曹纯能跻身曹魏\"八虎将\"之列。实力当然不容小觑。
史书上关于曹纯的记载着墨不多。但也是给我们最基本有印象就是勇猛擅战。甚得人心。特别是死后谥曰“威侯”。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曹纯的勇猛。
我们知道古人十分讲究名份。谥号就是一生的盖棺定论。谥号也分恶谥和美谥。庄、宣、襄、睿、刚、威等在美谥中的上谥。
“威”就是个美谥。“猛以刚果曰威。猛以强果曰威。强义执正曰威”。主要是封给武力超群。作战勇猛的武将。
在三国曹魏阵营。被谥为威侯的将领有乐进。是曹操麾下最为勇猛的先锋将领。以右将军的身份位列“五子良将“。是仅次于张辽的二号将领。陈寿评价:“乐进以骁果显名”。
在蜀汉阵营。被谥为威侯的将领有马超。这个更不用多说。以骠骑将军的身份。与关羽、张飞等并列”五虎将“。人称锦马超。万人敌。诸葛亮评价: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
曹纯能与乐进、马超一起成为三国时期。少数几个被谥曰“威侯”的猛将。虽然不免有曹氏宗亲的因素。但其武力也应该是十分了得。
曹纯是曹魏阵营王牌劲旅”虎豹骑“的第一任统军将领。
”虎豹骑“是曹操亲手打造的骑兵特种部队。是曹魏最核心最精锐的\"王牌军\"。嫡系中的嫡系。
”虎豹骑“当时亚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支使用马镫的骑兵部队。平时承担“宿卫”任务。战时随从曹操出征。因为其机动性。建制规模最多时不超过五千人。。
王沈《魏书》:\"纯所督虎豹骑。皆天下骁锐。或从百人将补之。太祖难其帅。纯以选为督。抚循甚得人心。\"
\"虎豹骑\"的普通士兵是从曹军”百人将\"中精挑细选的勇猛之士。都是基层实战中的骑射弓马出众的将领。我们可以想像这只“虎豹骑\"部队的嚣张战斗力。简直是恐怖。
\"虎豹骑\"一般在战争关键时出场。对特定目标精准出击。实施“斩首行动”。作为这只精锐部队的统军将领。作战时需带着冲锋。武力。才能都必须服从才行。
所以作为首任\"虎豹骑\"统军将领。曹纯的实力肯定差不了。
建安十五年(210年)。曹纯去世。在确定替代曹纯的人选时。曹操说:
\"纯之比。何可复得!吾独不中督邪?\"
曹操的意思是说:能胜任\"虎豹骑\"统领的将领。都没有比曹纯更合适的了。还是由我曹操直接担任虎豹骑的统帅吧。
明代史学家姜宸英对此评价道:
\"纯、真、休皆将虎豹骑。以宿卫精兵。非亲子弟不可也。曹纯死而自将之。以无子弟可任者。非无曹纯其人也。\"
姜宸英的意思是说。曹纯死后。曹氏子弟不是没有人可以继任。无非是找不出能象曹纯这样最合适的人。所以才曹操亲自统领”虎豹骑“。由此也可见现曹纯的实力。
曹纯统领“虎豹骑”的实战表现和辉煌战绩
由于“虎豹骑”的特殊使命。使这只部队显得非常神秘。在史书上露脸的机会并不多。但每次出场都有惊艳表现。
《魏书九 夏侯曹传第九》记载:\"(曹纯)初以议郎参司空军事。督虎豹骑从围南皮\"。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在南皮与袁谭决战。久攻不下。曹纯率领“虎豹骑”精准出击。斩杀袁谭首级而归。
《三国志·曹纯传》。曹纯的虎豹骑“及北征三郡。纯部骑获单于蹋顿。”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亲征乌桓。在白狼山决战中。曹纯所督的“虎豹骑”随张辽、张郃的先锋部队。趁敌立足未稳。一举击溃乌桓的亲卫部队。俘获蹋顿单于。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曹公将精骑五千急追之。一日一夜行三百余里。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征荆州。曹纯率五千”虎豹骑“。以日行三百里的急行军长途奔袭。在长坂坡击败刘备军队。俘虏了刘备的两个女儿及辎重无数。刘备大败而逃。
曹纯统领的”虎豹骑“在史书上虽然出镜不多。但从以上出场表现看。”虎豹骑“承担的都是”急、难、险“的突击任务。其表现都是”精、准、狠“。简单粗暴。精确制导。直达目标。
曹纯的实战表现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严重被弱化
如果厉害的勇猛之将。可惜在《三国演义》之中。虎豹骑不见记载。曹纯也被描绘成为草包将军。仅有一次出场就是曹仁偷袭周瑜大营中计。曹纯接应曹仁狼狈而逃的”打酱油“场景。
而南皮之战斩袁谭。被写成了曹洪的功劳。乌桓之战斩杀蹋顿单于。成了张辽的功劳。甚至连接长坂之战。杀得刘备丢下两个女儿。带着十几个狼狈逃走。在《三国演义》里。却描写为\"赵子龙七进七出单骑救主。杀死曹军五十余将\"。\"张益德大闹长坂坡。吓死曹操身边夏侯杰。惊独退曹家百万兵\"。一场败仗成了赵云、张飞二人的表演秀。
曹纯就这个被刻意消失的猛将。如果能读《三国演义》。看到以上描写。估计会气得吐血。如此被忽视。曹纯同学的确比窦娥冤还冤!
以业余视角品读历史。用淡泊心态谈笑古今。掌心读历史欢迎各位看官继续关注点评!
其他观点:
高顺。东汉末年吕布帐下中郎将。
《三国志》记载:高顺为人清白有威严。不好饮酒。其统帅的部队精锐非常。号“陷阵营”。每战必克。
吕布被曹操所灭后。因其不降而被曹操斩首。后被曹操厚葬。他可以说是吕布手底下第一将了。同时期的张辽和他比就逊色多了。夏侯惇在高顺手下吃了大败仗导致一只眼睛被射瞎。这也是曹操要斩高顺的原因之一。另外他对吕布非常忠心。宁死不降!
《资治通鉴》评: 忠勇有智。治军威严。然良才不得用。岂非惜哉!
假如高顺不死。至少五子良将有他一份。或许比张辽更出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349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虎豹,公孙,袁绍,建安,单于,冀州,勇猛,将领,精锐,乌桓
没想到大家都对三国时期最被低估的武将是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鞠义。虽然在历史上仅是昙花一现。鲜有人知。但他绝对称得上是三国时期的超一流大将。有河北四庭柱之称的颜良、文丑、张郃、高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