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明朝有不少昏君,为何仍能维持300年不亡的国运?
原创

感觉明朝有不少昏君,为何仍能维持300年不亡的国运?

好文

热门回答:

因为这本就是一个假命题。明朝的皇帝看着不怎么处理政务。那是因为人家有内阁。照着内阁的意见批红就是了。难道皇帝一个人还能比内阁里那些个混了半辈子的人还聪明不成?

再说了。说明朝昏君辈出。请问这是打哪儿论的?朱元璋驱逐暴元。南征北讨。再创神州。这样的人难道是昏君?

朱棣虽然是造反当的皇帝。但是五征蒙古。南并安南。打下永乐盛世。难道这是昏君?

仁宣之治。全国上下安定。不曾有大的暴乱。更不曾有大的灾荒。百姓可谓安居乐业。难道仁宣两位皇帝是昏君?

明英宗这就别说了。我承认是一个切切实实的昏君。

明朝都皇帝顶多就是不太爱干活。就比如嘉靖、万历等。几十年不上朝。可是人家有内阁啊。虽然不上朝。但是奏折人家是要看的。哪怕是最会玩的朱厚照。那也是要求内阁将奏折按时呈交啊。人家不耽误底下人干活啊。还有天启帝。人家就是喜欢木工而已。又没有横征暴敛。更没有搞酒池肉林。

再对比下乾隆。这位皇帝为了自己玩的高兴。可是六下江南啊。明朝哪一位皇帝这么自在过?乾隆为了自己不缺银子花。竟然弄了个“议罪银”制度。只要你交银子。那就可以减轻甚至免除罪罚。这就是公然的鼓励官员贪污啊。还有乾隆搞的文字狱。他自己搞出来的文字狱多达130多件!比历朝历代的皇帝加起来都多啊。

如果说乾隆这样的也算明君。那我感觉明朝反而没有多少昏君。

最后说一句。明朝再怎么不堪。那也没有把百姓培养成奴才。满清再怎么自夸。那也是一个人人有病、奴才遍地走的朝代!

其他观点:

所谓的明朝昏君辈出就是一个笑话。昏君指的是不理朝政、无法分辨忠奸、喜欢纵情享乐的皇帝。纵观有明一代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这样的皇帝有几个?明朝的大部分皇帝并不昏庸。只不过是各有各的特色。奇葩罢了。如果个个昏庸。明朝的拿什么撑到将近三百年?

明朝从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算起。总共有十六位皇帝。分别是:明惠帝朱允炆、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代宗朱祁钰、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佑樘、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骢、明穆宗朱载垕、明神宗朱翊钧、明光宗朱常洛、明熹宗朱由校、明思宗朱由检。

在这十六位皇帝当中。真正昏庸的只有明宪宗朱见深、明神宗朱翊钧、明熹宗朱由校。

明太祖朱元璋、明惠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明孝宗朱佑樘。这四位皇帝在位期间无可挑剔。励精图治。起早贪黑。为了国家勤勤恳恳。特别是朱元璋与朱佑樘。

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一个人将之前两个人的工作量全部承包。一天最多批阅上千份奏折。这上千份奏折。少的几百字。多的上千字。甚至上万字。而朱元璋都得仔仔细细的听每一个字(太监念给他听)。做出批复。可见朱元璋的工作量有多么的可怕。

朱佑樘在位期间觉得单单上早朝是不够的。听取大臣的意见。自己加大自己的工作量。中午时分举办午朝。在左顺门接见众大臣。尽力做到事事皆细。

朱元璋开创“洪武盛世”。而朱佑樘则开创“泓治中兴”。

明惠帝朱允炆、明仁宗朱高炽。虽然没有朱元璋与朱佑樘那么勤劳。但是在位期间的功绩丝毫不弱于朱元璋与朱佑樘。两人奉行的都是仁政。也就是与民休息。都在明朝的史书上留下浓厚的一笔。

明太宗朱棣、明宣宗朱瞻基、明代宗朱祁钰。虽然各有各的缺点。但都是有为的皇帝。

明太宗朱棣虽然大肆对外发动战争。耗费民脂民膏无数。但是明朝却在他的统治下出现“万国来朝”。论武功。朱棣足以完爆宋朝的任何一位皇帝。顺便提一嘴。朱棣统治年间。越南。当时称安南。是隶属于明朝的领土。

明宣宗朱瞻基虽然喜欢玩蟋蟀。在他统治期间。宫里的蟋蟀声此起彼伏。但是他却一心为民。有的时候甚至主动与民间的老百姓谈话。了解老百姓的生活。以此寻求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他与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共同开创“仁宣之治”。

明代宗朱祁钰虽然淡泊亲情。将哥哥朱祁镇囚禁。但是得知道“北京保卫战”就是在他的主持下完成的。如果他当时不采取于谦坚守北京城的策略。那么明朝的半壁江山必失。况且。他在位期间并没有做出危害百姓的举动。反而一心勤于朝政。没有一丁点昏君该有的行为。

明英宗朱祁镇前期“土木堡之变”将北方三大营损失殆尽。但是后期通过“夺门之变”重新登上帝位。从未出现之前的昏庸之举。有的人或许会说。于谦不是死在他的手上吗?朱祁镇并不想杀于谦。因为他明白如果没有于谦。那么北京就不一定能够保得住。是徐有贞骗他于谦欲立外藩为皇。他才杀掉于谦。

明武宗朱厚照、明世宗朱厚骢。属于同一类人。都是只顾自己。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都算不上是昏君。

朱厚照喜欢玩。活了一辈子。就是玩。南北方都走遍。朱厚骢喜欢修仙炼道。活了一辈子就是修仙炼道。

朱厚照曾经想到北方的边境去玩。但是被北方的将领阻止。不让去。他是皇帝。想杀一个将领易如反掌。但是他却选择妥协。由此可见。他并不是一个昏君。

朱厚骢年仅十余岁就能够将混迹朝堂几十年之久的大臣玩弄于股掌之间。硬生生的将他那原本不是皇帝的父亲挤到皇帝的队伍之中。满朝文武在他看来只不过是木偶而已。如果不是太过自私。朱厚骢定能够开创盛世。

明宪宗朱见深、明神宗朱翊钧、明熹宗朱由校。都是属于昏君。

朱见深在位期间宠爱比自己大十几岁的万贵妃。由于性格软弱。以至于万贵妃在朝中到处安插党羽。在他的统治期间。民间百姓对朝廷中的阁老、尚书一致认为是泥塑的。纸糊的。说简单点就是没用的。

明神宗朱翊钧在位期间励精图治过一阵子。但是由于太过于喜欢酒色。后来一直沉迷于后宫。将近三十年不上朝。在这期间。朝廷上的内阁、六部以及地方上的官员都曾出现过大量的空缺。而身为皇帝的朱翊钧则视若无睹。努尔哈赤就是在朱翊钧统治期间崛起的。《明史》有载。明亡于万历。

明熹宗朱由校是明朝最可笑的皇帝。身为皇帝竟然不识字。一心一意只想当木匠。将朝政交由东厂提督太监魏忠贤处理。而魏忠贤就是一个妥妥的奸臣。明朝在他的治理下乌烟瘴气。你贪我也贪。大家一起贪。最主要的是都没有人管。

明穆宗朱载垕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皇帝。他深知自己资质平平。所以将朝政交由内阁首辅。徐阶处理。而徐阶是属于忠臣。虽然不能开创盛世。但是却能够保证天下太平。

要说到明朝哪一位皇帝最惨。当属明思宗朱由检。身为明朝的末代皇帝。一继位就没日没夜的工作。二十岁出头就已经出现白发。但由于自身的本事平平。再加上之前多位皇帝的碌碌无为。明朝传到他的手上。已经如同烫手的山芋。北方有清军。南方则有起义军。两面夹击。

况且随着起义军的数量越来越多。朝廷收的税也越来越少。发不起士兵的工资。不少的士兵也跟着起义军反叛。说句实话。就算是朱元璋在世。都拯救不了明朝。

结语

其实仔细一想就能够明白。如果说明朝都是清一色的昏君。那么怎么可能撑得够二百七十六年。传十五代人。有的人或许会说。明朝有内阁。可以处理简单的政事。皇帝就昏也无所谓。在说这句话之前得明白一个问题。皇帝如果昏。内阁中的忠臣保证一个都不剩。就比如明熹宗朱由校统治期间。内阁能够有忠臣主持。就能够说明皇帝并不昏庸。只能说皇帝资质平平。

其他观点:

明朝的确是一个神奇的朝代。享国276年。但是只出现了两位能算的上圣明神武、雄韬伟略的皇帝。即开国皇帝朱元璋与明成祖朱棣。其他皇帝当中懂得办事的也就朱见深、朱祐樘。勉强算一个末代皇帝朱由检;开创“仁宣之治”的两位皇帝虽有功绩。推行休养生息。与民有利。但也极大的解放了自己的双手。

明朝的皇帝。有的继承了祖辈们的务实精神。比如崇尚木匠活的朱由校;有的继承了祖辈们原始的欢乐。比如沉迷斗蛐蛐的明宣宗朱瞻基;有的继承了祖辈们贪玩的兴趣。比如明武宗朱厚照;有的则是痴迷于羽化登仙的境地。比如喜欢炼丹的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虽然自己创造了28年不上朝的记录。但是很快就被孙子辈的万历皇帝以30年不上朝的世界纪录打破。

那么问题来了。明朝昏庸君主如此之多。但为什么还能享国276年之久呢?

政治制度帮助明朝完成了无需帝王的统治运行机制!

明朝的政治制度决定了他们就算没有皇上也能够完美运转。这一切来自于明朝历任统治者的改革与创新。

首先是朱元璋废黜中书省。使得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极大集中了君权。这一举动不仅仅是废黜的是丞相的名号。更是将蔓延千年的君权、相权之争改变称为君权引领相权的状态。君权的至高无上性使得众人都得绝对听命于皇帝。

明成祖朱棣即位之后。繁杂的政务处理工作使得他难以一一应付。所以内阁出现了。事实上。内阁承担并行使的就是宰相的职权。唯一不同的一点在于。他们的权力来自于皇帝。而丞相的权力来自与制度。有了内阁。皇帝自然没有了办公的烦恼。大可以高枕无忧。等待朱批就好。

为了保证政治制度运行不受到其他内因的影响。朱元璋还创立了一个锦衣卫制度。虽然创办初期。朱元璋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但是后期的确起到了额外的作用。锦衣卫直接听命于皇帝。不受任何组织或者机构的制约。朝廷众臣的一举一动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即便是你有其他心思。皇帝总能率先了解。

关于锦衣卫还有这么一个故事。据说有一次朝中大臣过生日。第二天朱元璋见到他便说:“昨日生日过得怎样?”。大臣倍感皇上厚爱。感激涕零的倾诉着昨晚的生日宴会。结果是朱元璋直接指出了他并未道出的事情。还将他昨晚请的那些人?说的什么话?吃的什么菜?喝的什么酒?甚至与连他晚上和哪个小妾睡觉。朱元璋都一清二楚。大臣瞬间吓瘫在了地上。锦衣卫办事能力可见一斑。

锦衣卫诞生之后。成为了大明王朝潜在的大杀器。但是兵器越锋利。就越有可能割伤自己的手。明成祖时期。朝廷又增设了拥有私军的东厂。东厂的成立名为捉捕叛党。实际上是为了牵制锦衣卫。起初的东厂由朱棣亲自指挥。后来便交给了太监管理。明宪宗时期。东厂势力太过庞大。皇帝又设立了西厂。又太监汪直出任提督。这样就形成了大明王朝独具特色的“厂卫制度”。

有了制度的保证。明朝皇帝就能像养鱼人一般。将蚯蚓放在众多鱼儿面前。任他们争夺斗争。而自己则可以把控大局。毕竟他们的一切都来源于皇权。

“厂卫制度”形成之后。明朝的政治体制基本上形成了内阁把控百官、锦衣卫监视百官及内阁、东厂牵制锦衣卫、西厂东厂相互牵制的局面。而这些组织的顶头上司都是皇帝。

所以也就出现了张居正这样可以权倾一时但永远不能超越君王的内阁首辅。因为在已经构造好的政治体制当中。只有皇帝能够操纵全局。其他人都是被牵制的棋子。

这就是为什么万历皇帝30年不上朝还能稳定统治天下的原因。因为政治机构在运行(内阁)、监察机构在运行(锦衣卫)、牵制机构在运行(东西厂)。这样的政治体制下。皇帝想拍板定夺可以。想随心所欲也可以。总之都在皇帝的掌握之中。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6:23

    明朝,皇帝,内阁,昏君,朱元璋,锦衣卫,都是,神宗,昏庸,是一个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6:23

    没想到大家都对感觉明朝有不少昏君,为何仍能维持300年不亡的国运?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06:23

    因为这本就是一个假命题。明朝的皇帝看着不怎么处理政务。那是因为人家有内阁。照着内阁的意见批红就是了。难道皇帝一个人还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