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里潘仁美的历史原型是潘美吗?潘美是忠臣为何杨家将中变成了大奸臣?
原创

杨家将里潘仁美的历史原型是潘美吗?潘美是忠臣为何杨家将中变成了大奸臣?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评书《杨家将》伴随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一口金刀八杆枪。辽兵闻风丧胆寒”。杨家将对大宋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将遭受迫害。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杨家将被辽军围困在二郎山的狼心窝。杨业宁死不屈。碰李陵碑而死。杨家的七个儿子。“七子去六子还”。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奸贼潘仁美万箭射死。只剩六郎一人回来。

历史上真正的杨家将到底是怎样的?

一、杨业和杨家将

杨业(929年?-986年)。北宋抗辽名将。初名重贵。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少时善于骑射。忠烈武勇。很有智谋。北汉建立后。杨业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以骁勇远近闻名。屡立战功。被赐姓为刘。改名继业。后任建雄军节度使。被称为“太原骁将”。

公元979年。宋太宗攻灭北汉后。知道杨业的大名。召见他。授右领军卫大将军。又任命为郑州防御使。后又命杨业驻守边境。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980年。辽军入侵。杨业配合潘美自雁门往南从背后夹攻辽军。大败辽军。

杨业因功升云州观察使。但杨业一介降将。未及一年便立功边境。守边的其他将领对他嫉恨。秘密向宋太宗上书进谗。宋太宗用人不疑。将谗书封送杨业。以示对杨业的信任。

公元986年。杨业在“雍熙北伐”中力尽被俘。绝食殉国。追赠检校太尉、大同军节度使;与其子杨延昭、孙杨文广三代并称名将。号为“杨家将”。

但在历史中。杨家真正上战场的只有杨业和他的两个儿子。大郎杨延玉和六郎杨延昭。其余的儿子都未上过战场。大郎杨延玉与辽国作战阵亡。杨业死后。宋太宗给了杨家很多赏赐。并让其余儿子做官。二郎杨延浦。任供奉官;三郎杨延训。任供奉官;四郎杨延瑰。任殿直;五郎杨延贵。任殿直;六郎杨延昭。任防御使;七郎杨延彬。任殿直。

二、潘美和潘仁美

潘仁美。《杨家将》小说中的大奸臣。潘仁美公报私仇。看杨业陷入重围。未予以接应。致使杨继业撞死在李陵碑前。还暗中杀害了杨七郎和杨三郎。但历史上并没有潘仁美。其原型是潘美。

潘美(925~991)中国宋朝名将。字仲询。大名(今属河北)人。行伍出身。官至宣徽北院使。参与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后。屡立战功。潘美攻灭南汉。随曹彬灭南唐。随宋太宗灭北汉。立下赫赫战功。是配飨太宗庙庭三人之一。潘美在宋真宗时代又追封为郑王。在宋史中评价很高。

有人认为。潘美嫉妒杨业的才能和威名。其实潘美战功卓著。根本没必要嫉妒杨业。真实情况是。潘美当时是当地的军区司令。从杨业归宋担任边防职务直到壮烈殉国。杨业一直是潘美的部下。杨业的战功自然也是潘美的战功。共同保卫边防大约七年之久。中间还打了大胜仗。公元980年大败辽军。实际上杨业是在潘美指挥下夹击辽军。潘美因功被封为代国公。

杨业殉国后。潘美受到严厉处分。被贬官三级。后来逐渐起用。991年。加官同平章事。不久去世。死后谥号“武惠”。999年。宋真宗将潘美等三位大臣列于宋太宗庭庙配飨祭祀。小说里说潘仁美被开封府尹寇准杀了。但其实潘美991年在太原去世。而寇准当开封府尹是在11年以后了。他俩根本没见过面。

三、是潘美害死了杨业吗?

史书记载王侁(shēn)是始作俑者。

当时王侁是云、应州兵马都监。是地方军事主官。王侁本人也有战功。但其为人“性刚愎”。在雍熙北伐不利。护送百姓内迁时。先是 “以语激杨业”。在陈家谷不听潘美劝阻擅自带兵去争功。离开谷口。后知道杨业兵败后又领兵退却。导致杨业因力战陷于阵被俘。而潘美作为主帅不能制约部下肆意妄为。负有责任。

但是唐宋时期的监军制度。导致监军的话事权很大。主帅不能制也是事实。(唐朝玄宗时监军边令诚诬陷主帅高仙芝。导致高仙芝被冤杀。)

史书记载如下:

雍熙三年(986年)春天。宋太宗伐辽。力图夺回燕云十六州。潘美和杨业的西路军顺利夺回寰、朔、云、应四州。但北宋第一悍将曹彬所率领的东路军大败于岐沟关。宋太宗命令潘美、杨业等撤军。同时护送四州百姓内迁。护送边民内迁到达狼牙村。

这时候。辽国萧太后亲征。率领军队十多万人重新攻陷了寰州。

杨业对潘美等人说:“现在辽军士气很旺盛。不能和他们交战。朝廷只是让我们护送这几个州的百姓回去。先从离我们最远的州撤离百姓。我带着部队和辽军斡旋。不要起正面冲突。在石碣谷设下埋伏打辽军一个措手不及。那么百姓的撤离就能够万无一失了。

建军王侁反驳他说:“我们带领好几万精兵却如此畏惧怯懦。我军只需直奔雁门北川。大张旗鼓的前进。” 顺州团练使刘文裕也赞成王侁。

杨业说:“不行。这样一定会失败的。”

王侁说:“将军一直号称'无敌'。现在看到敌人却犹豫不前。难道有别的心思吗?”

杨业说:“我不是怕死。只是时机对我们不利。白白让士卒死伤却立不了功。现在您责怪我为何不死。那我就当在你们之前先出战。”

杨业将要出发。又对潘美说:“这次行动一定对我们不利。我。是太原的降将。按理应当处死。皇上没有杀我。恩宠我让我做了将帅。交给我兵权。不是我放过敌人不去攻击。只是想等时机。准备立点军功来报效国家。现在大家责怪我躲避敌人。我应当率先死命杀敌”。杨业并指着陈家谷口说:

“请各位将军把步兵和弓箭手埋伏在这里。分成左右两翼准备支援。等我转战到这里。就用伏兵夹击敌人救援我。否则。我只怕会全军覆没了。”

潘美和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一直守到巳时。王侁派人登上托逻台。了望前面战场。以为契丹军队被杨业打败逃走。就想与杨业争功。马上带领军队离开陈家谷口。潘美不能阻挡。于是(王侁)带领军队沿着交河向西南前进了二十里。不久。听到了杨业兵败的消息。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杨业奋力战斗。从中午一直打到傍晚。果然到达了谷口。他望见谷口无救兵。就捶胸悲恸。只能接着率部下兵士奋力作战。受伤达几十处。士兵们也几乎全部战死。杨业还亲手斩杀了百十来个敌人。后来因为战马受了重伤。无法前进。于是被契丹军队俘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在这次战斗中牺牲。杨业于是仰天长叹道:“皇帝待我恩重。我本来指望可以讨伐敌人、保卫边疆来报答皇恩。谁知却被奸臣逼迫出兵。致使军队遭惨败。我还有什么脸面活下来呢!” 于是绝食三天而死。

杨业殉国后。王侁被除名。配隶金州。后遇大赦。被任命为均州团练副使。994年病死。




其他观点:

我来回答。

《杨家将》这部小说。非常精彩。讲述杨氏一门。忠君爱国。保家卫土。抵抗入侵者的精彩故事。书中的“太师”潘仁美奸诈无比。嫉贤妒能。然后真实的情况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起来探讨。

1.“潘仁美”。其实叫潘美。原来是柴荣的部将。赵匡胤“陈桥兵变”后。升为大将。曾作为元帅南征。灭南汉。在北宋的开国诸将中。也是不可缺少的帅才。而实事求是的说。潘美后来对“辽”的作战中确实也吃过败仗。但没有小说中写的那么“夸张”

2.北宋雍熙三年。北伐辽国。宋室四路出兵。潘美自己率“独立团”兵出雁门关。最初趁辽军不备。连克寰州、朔州、应州、云州四州。然而“辽国”也不是吃素的。辽国也击败了宋室的东路主力。然后名将耶律斜轸、萧挞凛追击潘美所部宋军。而潘美因为措置失当原因也遭到重创惨遭失利。而 “杨令公”在这次战役中。被生擒。成为潘杨案的肇始。

说句实话。这场北伐战役中。主要被“问责”的人。应该是宋太宗赵匡义。他自己“庙算不当”对前线军队。过于严苛。不能适当放权。导致这次战役的失利。还有就是“辽国”也不是“纸老虎”那时“辽国”算是春秋鼎盛时期。名将也不少。不逊色于宋室名将。而这次北伐的失败是。“整体的失败”所以。个人感觉。硬要潘美一个人背这口“黑锅”确实有点。。。。

3.至于“杨令公”的死。主要是监军王侁的主要责任。当时辽军将至。宋廷命潘美将云、应、寰、朔四州之民内迁。杨业多年在北部边境活动。熟知辽国情况。建议分兵据守应州阻挡辽军。以主力护卫百姓撤退。这位王侁性格强硬。认为杨业是怯懦畏敌。以“杨无敌”的名号刺激杨业。

杨令公。受不了别人对他的言语“刺激”所以愤而出战。出战前叫潘美。王侁伏兵于陈家谷口接应。但过了约定的时刻后。王侁见杨业未至。以为杨业打胜了追击辽军去了。便违约将伏兵撤走。后来杨业败退于此。因无援兵。遂被辽军生擒。

潘美是一名深知韬略的名将。此战不能制止王侁。这个责任确实是应该他负。但并非主要责任。宋廷。也看得很清楚。所以这次失利以后。潘美只是被贬官。监军王侁被免去官职。流放。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9:01

    杨家,谷口,战功,太宗,名将,辽国,军队,太原,真宗,北宋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9:01

    没想到大家都对杨家将里潘仁美的历史原型是潘美吗?潘美是忠臣为何杨家将中变成了大奸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19:01

    评书《杨家将》伴随很多人小时候的记忆。“一口金刀八杆枪。辽兵闻风丧胆寒”。杨家将对大宋王朝可谓居功至伟。怎奈奸臣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