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中国历史上文臣武将追求名留青史之人灿若星河。照亮着黑暗的封建王朝。同时。为祸一时的奸臣也屡见不鲜。不遂如人意的是。坏人活千年比比皆是。人多以奸臣当诛。以振朝纲。然未必皆能如是。
李林甫
口蜜腹剑讲的就这位唐玄宗朝宰相。善交通权贵。却每每构陷于暗处。屡兴大狱。
时中官高力士和宠冠后宫的武惠妃(这时还没杨玉环什么事)都与李林甫交好。遂得以快速升迁。从国子司业的小官逐步做到御史中丞。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直至吏部兵部尚书。名相张九龄去位后。李林甫坐到了宰相的板凳上。
李林甫思虑周全。谋定而后动。是以一击必中。张九龄被贬荆州长史即为其进言所致。旧太子李瑛、鄂王李瑶、光王李琚因李林甫构陷被废为庶人。李林甫干涉议立太子不成。遂屡次兴大狱引祸水入东宫。从北向南。诛杀官员无数。被贬前宰相李适之竟被吓得服毒自尽。河西节度使王忠嗣与新太子李亨自小生活。后为玄宗朝名将。威震西域。门下名将若云(如哥舒翰、李光弼等)。英勇善战。被玄宗视若义子。如此重臣。竟也因李林甫构陷被褫夺兵权。郁郁而终。
此类事件种种。不一一赘述。然安禄山也是在李林甫的重用蕃将的政策逐步做到三镇节度使。进而控制了河北。埋下了安史之乱的隐患。如此千古罪人。竟能病重之时还能得到玄宗的慰问。病逝后获得追赠。虽死后有杨国忠密谋将其劈棺夺爵。但不能改其善终之结局。
天宝十一年十一月。病逝。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
王钦若
宋真宗之朝宰相。与寇准同堂为官。澶渊之战前。一力密请真宗前往金陵。为寇准所不齿。寇老西儿恶搞了一把。将王钦若派往前线边城坐镇。每日竟坐在堂中。不知何所为。只能瑟瑟发抖。因为命好。契丹这时竟然退兵了。王钦若立了大功......
王钦若回朝后构陷寇准置皇上于危地。签城下之盟或为后世不齿。以致寇准罢相。此后王钦若一路做到了宰相。一味迎合帝意。邀他人之功。送他人黑锅。此后贪污受贿。控制科考。最过分的是忽悠真宗泰山封禅。导致真宗之后竟没有帝王再次封禅。究其原因是不齿与真宗为伍。
既卒。赠太师、中书令。谥文穆。亦得善终。
高俅
国家一级运动员。踢皮球专家。足球代言人之一。原为苏东坡小吏。乖巧。擅长抄写。苏遂将其推荐到了宋神宗的妹夫家里做事。后腾达。在什么都玩的徽宗一朝。官居太尉竟也能管理禁军。高俅贪欲很重。军费竟也能贪污。并抢占部队地皮。修造私家园宅。导致部队纪律荒废。上行下效。北宋末期将不之兵。兵不知将。高俅每日与徽宗不务正业。花鸟鱼虫。西风瘦马。靖康之难。其罪难逃。
但令人叹息的是:俅以幸臣躐跻显位。败坏军政。金人长驱。其罪当与童贯等。得全首领以没。
秦桧
秦桧事迹不必多说。割地求和。结纳私党。斥逐异己。冤杀岳飞。把持朝政。致使高宗赵构也背了不少黑锅。赵构秦桧往往被视为一丘之貉。
秦桧因病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追赠申王。遗臭万年。
万俟卨
万俟卨因与岳飞有嫌隙。遂参与秦桧罗织莫须有之罪。为首功。后弹劾张浚(非将领张俊)。又交结金国。同为汉奸。竟瞧不上秦桧了。两人交恶。王八斗蛤蟆。死后与秦桧一同被立像跪于岳王庙前。九泉之下。不知作何感想。
绍兴二十七年。万俟卨去世 。时年七十五岁。谥号为“忠靖”。
综述:历史悠悠。诸事不能尽如人意。奸臣肆虐一世。然竟得善终。诚为憾事!
其他观点:
导入语:皇帝和大臣之间的关系有点像项目经理和项目成员之间的关系。皇帝需要对治国目标负责。项目经理需要对项目目标负责。大臣和项目成员就是去运作和实现目标。一旦目标没有实现。甚或是造成很不好的后果的话。首当其冲的是皇帝和项目经理。但是大臣和项目成员一样有责任。因为都是一个团队。
治国目标得不到实现。必然有团队执行力不到位的原因。而古代那些喜欢溜须拍马、结党营私、欺下瞒上的大臣绝对是影响执行力的存在。俗称这些人为奸臣。
佛家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奸臣这种恶人是很难得到善终的。然而历史上却有很多奸臣得到了善终。
1、李林甫。唐玄宗时期著名的奸相。口蜜腹剑的主人公。安禄山可是在他的鼎立支持下得以崛起的。70岁时寿终正寝。
2、蔡京。宋徽宗时期的奸相。善于魅上惑主。靖康之耻有他的一份罪过。然而他却一直到宋钦宗时期才被贬。途中病死。活了80岁。相比他的罪过。可算是善终了。
3、秦桧。宋高宗时卖国求荣的奸相。至今都跪在岳王庙中。然而他得到善终了。66岁的时候病逝。还被追赠王爵。
参考文献:《中国通史》
其他观点:
北宋名相王曾比奸臣还奸。比小人还小人!却为何能得到善终?
他是北宋中期的一代名相。曾经连中三元。为人刚正不阿。端正持重。而且他还是妥妥的大帅哥一枚。眉眼就像是画上去的。他在朝为官时。进退有礼。平日里不苟言笑。没人敢因为私事来找他。他对朝廷忠心耿耿。但又绵里藏针很会用计谋。所以他在宦海沉浮几十年。最终还能善终。他就是王曾。他是怎么做到的呢?
宋仁宗刚刚继位时年龄很小。那个时候王曾在朝廷做副宰相。国事都交给了刘娥刘太后处理。王曾起草了这样一份诏书:“以明肃皇后辅助皇太子。权听断军国大事”。这诏书中的权字是代理的意思。非常巧妙地限制了刘太后的权利。当时的宰相丁谓建议把这个权字去掉。王曾直言道:“现在皇帝年幼。太后执政本来就是国家走霉运的时候。如果再去掉这个权字。可能国运会更不旺。”
这话传到了刘太后耳朵里。刘太后对王曾非常反感。后来刘太后掌权之后。行事越来越自我。有些时候根本不听取皇帝和大臣的意见。独断专权。很多大臣都担心刘太后会跟武则天学。有朝一日更换国号。但是却没有人敢跟人刘太后直言。
刘太后辅佐宋仁宗治理朝政的时候。大权其实是在宰相丁谓的手里。宰相丁谓出了个主意。每月初一十五两天。皇上跟大臣见面议事。遇到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让太后跟大臣一起商量。所有的事情都是由太后身边的小太监雷允恭汇报给太后。然后由太后做主。丁谓这样的操作。就是将太后跟大臣们完全分开。所有国事都是通过太监雷允恭传进去。而太后的意见也是通过雷允恭传出来。这样一来丁谓和雷允恭里应外合。就把朝廷的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王曾把这一切看得很明白。但是他没有急于拆穿丁谓。清官寇准遭贬的时候。王曾也想替寇准说话。但丁谓抓住了王曾的弱点。因为王曾曾经把房子借给寇准住过。于是王曾在丁谓面前变得非常顺从。
王曾对付这奸臣的办法很高明。先是卧薪尝胆。趁丁谓放松警惕。然后一击即中。对付奸臣懂得对症下药使用奸计。否则还不等对付别人。就被别人算计了。王曾虽然扳倒了丁谓。但是他却没有强加罪行给丁谓的同伙曹利用。之前曹利用仗着丁谓的权势作威作福。还经常说王曾的坏话。王曾之前也揭发过他的恶行。可是扳倒丁谓后。王曾并没有趁机除掉曹利用。
刘太后就问他为什么不把曹利用一起除掉?王曾说。曹利用仗势欺人当然要揭发他。但是他没有的罪。我也不会强加给他。由此看得出来王曾的为人非常正直。同时王曾也是一个不信鬼神的人。他曾经在天府担任市长的时候。市面上谣言说有妖怪。晚上飞来飞去还吃人。当时搞得人心惶惶。王曾就让自己官府的大门开着。说看见妖怪就捉起来。结果日后妖怪就不见了。
王曾对待自己的妹夫也使用奸计。他妹夫是孔子的后人。但是跟妹妹关系不好。于是他就去了一趟妹妹家。随后对外散布谣言。说妹夫想要用毒酒毒死他。
这事让他的妹夫名声扫地。皇上本来要严查这件事。王曾害怕查出真相。于是劝皇上这是封禅的关键时刻。而且妹夫又是孔家的后人。彻查恐怕影响封禅大事。这事就不了了之了。而妹夫则一辈子背着这个恶名声。看来王曾在任何事上都会用计谋。
结语:
王曾一辈子对朝廷忠心耿耿。不圆滑。肯定会损害不少人的利益。得罪很多人。但他最终却还得到朝廷的封赏。主要原因就是他善用计谋。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6448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太后,真宗,奸臣,宰相,大臣,妹夫,的是,秦桧,朝廷,靖康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得到善终的奸臣是哪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中国历史上文臣武将追求名留青史之人灿若星河。照亮着黑暗的封建王朝。同时。为祸一时的奸臣也屡见不鲜。不遂如人意的是。坏人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