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在南阳真的要亲自扛着锄头种地吗?他在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原创

诸葛亮在南阳真的要亲自扛着锄头种地吗?他在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答案是肯定的。诸葛亮《出师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谦抑也是写实。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是“躬耕南阳”这一华夏文明史印记的历史载体。

1、两汉没有南阳县。不等于没有南阳城。荆州牧所襄阳可以称荆州。南阳郡治宛城自然也可以称南阳。否则习凿齿《襄阳记》中“乐宅戍。南阳城南九十里”就和习凿齿《汉晋春秋》中“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一样。又是鬼扯了。。。襄阳说鼻祖习凿齿把宛城叫南阳城。直接让那些试图以“此南阳彼南阳”论蓄意剥离古今南阳之间历史传承。进而割裂《出师表》“躬耕于南阳”与今南阳卧龙岗历史渊源的襄阳说徒众破功。

2、《后汉书.志第十.天文上》:“四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这里昆阳(今平顶山叶县)是南阳郡属县。如果把这个“南阳”又按襄阳说的鸭霸逻辑解释成南阳郡而不是南阳城(宛城)。这句话就无法解读了:汉兵从南阳郡(南阳郡何地?请襄阳说大神们帮忙定位一下)发兵到(南阳郡的)昆阳——狗屁不通。所以这里的“南阳”也只能是指宛城。

3、《出师表》“躬耕于南阳”的“南阳”指南阳郡还是南阳城?客观地说都可以。因为诸葛躬耕地位于南阳郡治宛城(南阳城)西八里卧龙岗(也称隆中)之上。李白《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咏到:“赤伏起颓运。卧龙得孔明。当其南阳时。陇亩躬自耕。”按照诗仙李白的理解。孔明号卧龙先生。是因为其躬耕隐居于南阳卧龙岗。人以岗名。在明末清初朝代更替纲纪混乱之际。躬耕地争议开始甚嚣尘上。官员、诗人彭而述(1605~1665)以《卧龙怀古》一诗表达了对隆中伪说的愤慨与不屑:“忧时还抱膝。遇主起南阳。躬耕原此处。更莫向襄阳。”

4、习凿齿《襄阳记》记述“自汉以北为南阳郡”。这与同期多种文献典藉记述相符。是为信史。南阳之邓县自然也在汉水以北;但习凿齿《汉晋春秋》又说“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又把“南阳之邓县”抻过汉水放在了襄阳城西。明显与自家的《襄阳记》记述打架。直接把隆中置于一个在东汉地图上并不存在的位置上。这属于孤证(或者叫鬼扯)。也难为襄阳说们。为了给“躬耕襄阳隆中”打补丁。弃信史而重孤证。跪求某泰斗改地图、为古隆中题字背书——有用吗?此地无银、自我麻醉而已。

5、北师大语文教科书一直把“躬耕于南阳”的“南阳”注解为“今河南南阳”;现行人教社语文教科书《出师表》对“躬耕于南阳”的注释为:“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古属南阳郡”。对《隆中对》中“隆中”注释则是:“地名。一说在今河南南阳。一说在今湖北襄阳。”——这意味着《隆中对》的隆中并不特指襄阳古隆中。南阳卧龙岗也是隆中之一;换言之。承认历史争议。躬耕地回归两地说。南阳还是那个南阳。“隆中”归属则在两可之间。某地挖空心思试图独占诸葛躬耕地文化遗产的美梦又一次打了水漂。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躬耕南阳”是中华文明史印记。她属于历史和人民。你可以分享历史荣耀。但绝对不可以攫取。



其他观点:

诸葛亮未到汉营是种地的。以务农为主。兼观天象。研究天文地理。如不亲自耕作。全家人吃喝咋办?

其他观点:

诸葛亮躬耕南阳时是不是亲自种地没有记载。瞎猜也没有什么意思。不管怎么说。信诸葛亮自己说的就是了。可是现在偏偏有一些人不信诸葛亮。非要相信自己的瞎猜。我们先看看诸葛亮自己怎么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而襄阳怎么说的呢?1。南阳不是南阳。是“襄阳”;2。诸葛亮不是真躬耕。而是“假躬耕”真隐居;诸葛亮不是种地。是地主;3。诸葛亮不可能“苟全性命于乱世”。他绝不可能去南阳那样的“乱世”“苟全性命”。他只能在襄阳“绿洲”高谈阔论。4。诸葛亮说他躬耕时“不求闻达于诸侯”。襄阳偏偏说诸葛亮躬耕时连郡守职位都不屑一顾;5。诸葛亮说他躬耕时地位“卑鄙”。襄阳偏偏说他是“高富帅”。广泛结交高门世族。娶了沔南名仕的女儿黄月英(也不知哪本书记载有黄月英三个字。八成又是瞎编);6。诸葛亮说他躬耕时住的是草庐。襄阳偏偏说诸葛亮住的大瓦房。“屋基极高”“雕薄蔚彩”“有避暑台”“有井。广五尺”整天琴棋书画。你看看。争诸葛亮躬耕地不以诸葛亮说的为标准。而是自立一套。连诸葛亮都得听襄阳的。天下有这么不讲理的学术争论吗?一些襄阳专家还说“躬耕于南阳”是个“伪命题”。诸葛亮是“假躬耕。真隐居”。奇了怪了。既然襄阳认为诸葛亮是“假躬耕”。那就把隆中认定为“诸葛亮假躬耕之地”好了!笑话啊。“伪命题”和“假躬耕”之地也值得襄阳绞尽脑汁、头破血流的去争吗?再说了。襄阳的地主都那么寒酸吗?住在全村只有20亩地的穷山沟里。虎狼出入。荆棘密布。往东过了万山才有大路。出个门都极其困难。在这样鸟不拉屎的荒郊野外。怎么可能洞察天下大事?

另外。这个帖子里还有好多人不厌其烦地重复南阳是宛城不是南阳的谬论。在这里一并回复。“现在的南阳东汉时不叫南阳。叫宛城。这是绝对不能混淆的。而隆中属于南阳郡管辖。所以称这个地方为南阳”呵呵。看到这些我就笑了。说的好像东汉末年隆中叫“南阳”。而南阳郡郡治宛县不归南阳郡管辖似得。学术研究中这样弱智的八卦真是不多见。“襄阳说”者有个极其奇怪的现象:一说到卧龙岗。他们就说那是宛。当地人一定不会称他们所居住的地方为南阳。而隆中是位于汉水南岸的一个小山村(只有20亩耕田)。离荆州州治襄阳只有20里。当地人一定要称这个地方是南阳而不提襄阳或者隆中。这个人脑子是不是有毛病啊?(襄阳说认为诸葛亮就是这样的人)。如果现在襄阳市区的人认为他们居住的地方不是襄阳而是襄州区。而属于襄阳市管辖的老河口西北丁店村才是襄阳。那这个人是不是脑子有毛病啊?(南阳人认为襄阳说学者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一看到襄阳说在那里绞尽脑汁论证南阳不是南阳。隆中才是南阳就心疼他们。不仅要把小隆中抬成南阳。还要把南阳郡治贬的不是南阳。甚至此后历代的南阳都不是南阳。这瞒天过海的本事真要一些功夫啊!请问:诸葛亮《后出师表》说的“困于南阳”是哪里?《襄阳耆旧记》卷第三《山川》载:“乐宅戍。南阳城南九十里”中的“南阳城”是哪里?《后汉书》记载的光武帝“俱攻破南阳……四年六月。汉兵起南阳。至昆阳。”是哪里?都是隆中吗?《后汉书》里记载的“南阳至襄阳二百六十里”是指隆中到襄阳的距离吗?笑话。那不是才二十里吗?重复一遍。除了个别的当代别有用心之人。历史上从来没有哪本书把“隆中”说成是“南阳”!而南阳除了指南阳郡。在很多记载中都可以代指郡治宛县。这样的记载比比皆是。可以类比的是。当时荆州可以代指襄阳(州治迁江陵后荆州代指江陵。此前南郡可以代指江陵)。太原可以代指晋阳。长沙可以代指湘县。汉中可以代指南郑。淮阳可以代指陈县。和南阳一样。这些郡名在长期代指郡治后都逐步取代郡治原有的县名而成为这些城市的正式名称。好好看书吧。意淫没有用。所谓“南阳是指小山村隆中”“南阳在襄樊一带”。都是史学界罕见的荒唐笑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长空夕醉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6:13

    南阳,襄阳,隆中,卧龙,荆州,邓县,出师表,后汉书,汉水,江陵

  • 听闻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6:13

    没想到大家都对诸葛亮在南阳真的要亲自扛着锄头种地吗?他在出师表里说“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6:13

    答案是肯定的。诸葛亮《出师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是谦抑也是写实。南阳卧龙岗诸葛草庐是“躬耕南阳”这一华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