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就是大白话吗?为何感觉意境深远?
原创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就是大白话吗?为何感觉意境深远?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白居易的诗本来就通俗易懂。有老妪皆解之说。正因为大白话。才接地气。也是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细微。才能写出如此有生命力的好诗。好诗根植于民间。有情感。有民众基础。才能流传至今。

其他观点: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出自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公元786(或787)年。十六岁的白居易。进京(长安)拜谒诗人顾况。顾况戏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及读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嗟赏曰:“道得个语(写得出这种诗)。居亦易矣。”遂广为延誉。(唐·张固《幽闲鼓吹》)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对春草、远芳、晴翠的反复咏诵。赞叹其貌离离。其质勃勃。其情萋萋。营造了春草萋萋无边。别情远远无限的意境。用春草比拟别情。最早应是汉代淮南小安(一说刘安)的《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芳草生兮萋萋”。五代李煜又用春草比拟离恨“离恨恰如春草。更深更远还生”(《清平乐》)白居易更是把别情离恨发挥到了极致。

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饰。但不失清新、隽永。如同出水芙蓉。高雅脱俗。风姿绰约。言迩而意远。意境水乳交融。浑然天成。

文辞质朴。言语平实。正是白居易倡导并身体力行的诗风。他在《新乐府序》中。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强调文辞要质朴而径直。言语要平直而切要。事情要准确而真实。体裁要顺达而灵活。

《赋得古原草送别》。完美地诠释了白居易的诗歌风格。正像苏轼在《祭柳子玉文》中评价的那样“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即元稹诗风轻佻。白居易俚俗。孟郊冷峭。贾岛瘦寒。信乎!

其他观点:

这两句名吟的意思是指:野草的生命力十分旺盛、顽强。秋季烧荒的大火烧不完它。等到来年大地上吹来暖和的春风。从已烧焦的草根下又会长出旺盛的新草。以此比喻顽强、有生命力。不可扑灭。这两句诗一句写枯。一句赋荣。以极大的热情赞美了古原草顽强的再生能力。野火虽然可以使秋草枯身化为灰烬。但它的地下根基却完好无损。待到来年春风吹动。又生发出一片葱绿。在烈火中毁灭。又在烈火中再生。这就是野草的性格、野草的风流。 ? ?失败与挫折带给人们的不只是失望。它同时也给人们带来烈火中重生的机会。在人生的道路上。摔倒了躺在地上无论怎样呻吟或后悔终究无济于事。马上勇敢的站起来才有新的希望!大火虽然烧掉了爱迪生所拥有的有形物质如数据与器材等。但是却烧不掉他的思想意识。所有的想法和步骤仍然留存在他的脑中。随时可以重新来过!世人大多过度执著于有形的物质。就会忽略无形的精神力量。因而很难走出失败与挫折的泥沼。其实人的生命力远强于野草。一个人只要不自暴自弃。就不会缺少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 ? ?小草即使已经枯萎。但它却一直坚持着不愿轻易倒下。当温暖的春风吹来时。枯草逢春就会再生。并在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长成一片离离的草原。人生中也应该保持一种乐观豁达的态度。在遇到失败与挫折时绝不轻言放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6:59

    别情,白居易,诗风,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草,就会,烈火,文辞

  • 渭城曲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6:59

    没想到大家都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不就是大白话吗?为何感觉意境深远?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1:36:59

    白居易的诗本来就通俗易懂。有老妪皆解之说。正因为大白话。才接地气。也是作者深入生活。观察细微。才能写出如此有生命力的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