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爷胤祥助雍正夺得皇位,为何子嗣结局都不好?
原创

十三爷胤祥助雍正夺得皇位,为何子嗣结局都不好?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胤祥。清世宗异母十三弟。所有二十四个序齿的兄弟中与清世宗最为铁杆的一位。没有之一。早在所谓“九子夺嫡”期间。胤祥就旗帜鲜明地站到了四哥清世宗一边。是所谓“雍王党”或者“四爷党”的骨干力量。清世宗即位伊始便正式册封在康熙年间没有获得任何爵位的胤祥为和硕怡亲王。并委以重任。可以这么说。雍正八年胤祥去世之前。没有任何一个宗室、大臣有胤祥那般的地位与权势。说胤祥是“二把手”丝毫不夸张。雍正八年之前。清世宗基本上只负责决策层面的事情。具体执行方面几乎都交给了胤祥。甚至连选址建陵这样的事情也都交给了胤祥。素来忌惮朋党的清世宗甚至还公开要求群臣多与胤祥亲近。有事可以先找胤祥汇报。这种信任在整个清朝、乃至整个封建王朝。几乎都是空前绝后、无以复加的。要知道。作为亲兄弟。理论上胤祥对清世宗的皇位是存在严重威胁的。

清世宗对胤祥的信任和重用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胤祥对四哥清世宗也是忠心耿耿、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胤祥年轻时患过“鹤膝风”。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谓的“骨结核”。康熙五十年之后的大约十年时间里。胤祥几乎消失在了史籍之中。电视剧《雍正王朝》里索性说胤祥被父亲清圣祖“圈禁”了。实际上。胤祥并没有被“圈禁”。从现有的史料来看。胤祥这十年基本上都是在养病。在没有抗生素的清朝。结核几乎就是慢性绝症。只能靠营养加静养。姑息治疗。清世宗即为之后。病情略微稳定的胤祥便抱病出山。开始了为四哥“管家”的生活。仅仅八年时间。胤祥就给活活累死了。享年虚四十五岁。五十岁都还不到啊!

胤祥去世之后。清世宗非常痛惜。给了这位十三弟空前绝后的死后哀荣!不仅违反祖制。给了胤祥一顶清初只能凭军功才能获得的铁帽子——亲王世袭罔替。而且。在铁帽子怡亲王之外又给了胤祥家一个宁郡王的爵位。除此之外。还将胤祥的园寝规制升级。超越了清朝所谓亲王园寝的规制。并下旨将自己送给胤祥的八字评价“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冠于胤祥谥“贤”之前。胤祥也因此成为了清朝名号最长的亲王:“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和硕怡贤亲王”。不仅超越了所有亲王。甚至超越了后来的“端慧太子”永琏和清德宗的亲生父亲“皇帝本生考和硕醇贤亲王”奕譞。

作为皇子、亲王。胤祥一生嫡福晋、侧福晋、妾还是颇多的。因此子女也还是不少的。有九子四女。女子在中国古代史籍中记载历来不多。这里就不去多说了。就说一位——胤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按清制。亲王嫡出之女只能封郡主。但是清世宗却把这个侄女一直养在身边。给予了亲生女儿的待遇。并册封其为和硕和惠公主。也算是对胤祥的另一种肯定了。

胤祥虽然有九个儿子。但是大多死在了胤祥之前。雍正八年。胤祥去世时。实际上只剩三个儿子在世。即庶长子弘昌和两个嫡子——老四弘皎、老七弘晓。胤祥为了向四哥清世宗表明自己没有觊觎皇位的野心。在选择继承人时。选择了年龄最小嫡子的弘晓。而不是年长的嫡子弘皎。事实证明。胤祥的选择是正确的。弘晓承袭了怡亲王爵位之后。一生淡泊、以丹青、藏书为乐。从不搅和政务。安安稳稳活到了乾隆四十三年。从弘晓的谥号“僖”也能看得出。这是一位安分守己、只管自己享乐的主儿。

提问者说胤祥的子嗣结局不好。无非指的就是弘昌和弘皎。弘昌作为庶长子。地位是尴尬的。怡亲王爵位与之绝缘。即便是宁郡王爵位与他也不相干。而且。这位爷似乎本身就不招人待见。但是。因为老爹的关系。雍正元年还是被四大爷清世宗封为了贝子。亲王庶子封贝子。已经是开了天恩了!可是。这位爷真心不上路子。连与他老爹胤祥关系好到穿一条裤子的四大爷都看不下去了。最后以“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为由。革了弘昌的贝子。交给胤祥在家管教。直到胤祥去世。弘昌才被四大爷清世宗放了出来。乾隆元年。弘昌被堂弟清高宗封为了贝勒。也算是清高宗给已故十三叔的一个交代了。弘皎作为雍正八年胤祥事实上的嫡长子。怡亲王的铁帽子本来应该是他的。只可惜。老爷子硬是给了老七弘晓。到头来弘皎只得了个宁郡王爵位。

可能正是因为老爹胤祥一碗水不端平。弘皎心中多少还是有些憋屈、失落的。因此和同样憋屈、失落的二大爷废太子、理密亲王胤礽家儿子弘晳走动频繁。与此同时。弘昌和弘皙也走动比较频繁。乾隆四年。作为康熙年间“九子夺嫡”余波的“弘皙逆案”爆发。作为和弘皙关系密切的叔伯兄弟。弘皎、弘昌在劫难逃。弘昌被革去了贝勒爵位。以闲散宗室身份回家养老。乾隆三十六年。弘昌去世。享年六十六岁。是“弘皙逆案”受到牵连的宗室中。除了弘皙之外唯一没有恢复爵位、获得谥号的一个。相对弘昌。弘皎要幸运得多。“弘皙逆案”之后。弘皎原本也是要被革爵的。可是清高宗认为。宁郡王是父亲清世宗对十三叔的肯定。不宜革去。于是保留了弘皎的郡王爵。让他哪凉快哪待着去!经历此次打击的弘皎对政治心灰意冷。从此以种菊为乐。当起了逍遥王爷。乾隆二十九年。弘皎去世。享年五十二岁。谥“良”。从“良”这个谥号来看。清高宗对这个堂弟“退休”之后不问政事的表现还是给予了肯定的。

因此。提问者所说胤祥的子嗣结局都不好实际上无从说起。一个铁帽子怡亲王、一个宁郡王。虽然政治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前途。但是也谈不上结局不好吧?唯一勉强算结局不好的也就是弘昌了。可好歹还是黄带子不是?清朝的黄带子还是有很多优待的。

其他观点:

爱新觉罗·胤祥。清世宗雍正异母十三弟。早在所谓“九子夺嫡”期间就与雍正二人互相欣赏。互相信任。达成了政治同盟。鼎力支持雍正上位。如没有胤祥的军事辅佐。雍正王朝恐怕不会存在。即使康熙传位给雍正。也未必不被八爷党给颠覆政权。

雍正帝继位后。说胤祥是“二把手”丝毫不夸张。雍正皇帝的各种政策。全部有赖于胤祥具体实施。果断严厉。深谋老练。雍正帝曾经十分感慨地说:“朕实赖王翼赞升平。王实能佐朕治平天下。咸谓圣王贤臣之相遇数千百载而一见。今且于本支帝胄之间得之。”

十三爷深知为臣之道。从不恃宠自傲。更争功夺利。多次婉拒雍正的赏赐。雍正先是加封他世袭網替。即通常说的铁帽子王。后来又提出除了怡亲王的爵位。再让他选个儿子世袭郡王。

十三爷鞠躬尽瘁。尽职尽责。可惜因积劳成疾。44岁仙逝。雍正将胤祥的园寝规制升级。超越了清朝所谓亲王园寝的规制。配享太庙。上谥号为\"贤\"。将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这成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讳的唯一特例。

胤祥一生有九子四女。雍正八年。胤祥去世时。只有庶长子弘昌和两个嫡子——老四弘皎、老七弘晓在世。

庶长子弘昌。经常惹是生非。本身就不招人待见。王爷爵位与之毫不相干。因为老爹的关系。被雍正破格封为贝子。亲王庶子封贝子当时是独一无二的天恩!

但这位爷多次出格的行为。逼迫雍正以“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为由。交给胤祥在家管教。直到胤祥去世才被释放。乾隆继位后弘昌受封为贝勒。乾隆四年因牵连“弘晳逆案”又被革去贝勒。乾隆三十六年弘昌病逝。享年66岁。

弘皎作为胤祥事实上的嫡长子。未得到怡亲王的铁帽子。而被雍正封为宁郡王。作为嫡长子。父亲越过他把怡亲王爵位给了自己的弟弟弘晓。弘皎是有些憋屈、失落的。心理扭曲的他参与了“弘皙逆案”。

原本应被革爵的。但乾隆念及父亲对十三叔的肯定。保留了宁郡王的王号。只是终生停俸!乾隆二十九年弘皎去世。享年52岁。

胤祥为表明自己的后代没有觊觎皇位的野心。把自己的怡亲王爵位传年龄最小嫡子的弘晓。而非年长的嫡子弘皎。弘晓承袭了怡亲王爵位之后。一生淡泊、以丹青、藏书为乐。从不问政治。安安稳稳活到了乾隆四十三年。

按清制。亲王嫡出之女只能封郡主。但是雍正却把胤祥第四女一直养在身边。并册封其为和硕和惠公主。给与了亲生女儿的待遇。这也对胤祥的最高褒奖。

其他观点:

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的都知道十三爷胤祥是四阿哥胤禛的铁杆盟友。在胤禛夺嫡之路上胤祥可谓是最为坚定的支持者。但是在真实的历史上。在胤祥到底是如何支持胤禛夺嫡的。则是讳莫如深并无记载。

从目前的史料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康熙晚年胤祥的政治生涯基本是空白状态。康熙年间两次大封皇子胤祥都无缘受封。

雍正继位后第一时间胤祥的身份发生了巨大转变。直接受封和硕怡亲王。并担任总理事务大臣之一。终雍正一朝。胤祥得到了非同一般的待遇。《清史稿》记载雍正曾说过“王事朕八年如一日。自古无此公忠体国之贤王。朕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

雍正八年胤祥病逝后。雍正表现了极大的悲哀。命其配享太庙。王爵世袭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铁帽子王”。并破例复其名中的“胤”字。并缀朝三日、素服一月以示哀痛。由此可见雍正和胤祥非同寻常的关系。

根据历史记载胤祥共有九子四女。其中有两个儿子在康熙年间便已夭折。雍正年间又先后有四子先胤祥而去。实际上在胤祥死后仅剩三子在世。分别是弘昌、弘晈、弘晓。

弘昌根据历史记载。其人生性愚蠢。不知教化。胤祥在世时就长期将其圈禁在府上。直到胤祥去世才被释放。乾隆继位后弘昌受封为贝勒。乾隆四年因牵连“弘晳逆案”又被革去贝勒。乾隆三十六年弘昌病逝。

这里有必要简单说一下“弘晳逆案”

此案发生在乾隆四年。是乾隆继位之初的一个波澜不惊的政治斗争。核心人物弘晳是康熙朝废太子胤礽次子。因太子胤礽长子早夭实际上弘晳也是康熙皇帝的长孙。就是说如果当年太子胤礽没有被废顺利继承帝位。弘晳则很有可能入承大统。

雍正朝对于废太子和其家人还是比较优待的。废太子胤礽死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其子弘晳也在雍正八年被封为和硕理亲王。乾隆初年有人告发弘皙与庄亲王胤禄等人“结党营私。往来诡秘”乾隆命宗人府审理。参与者或被革爵或被圈禁。胤祥长子弘昌就是此案的受害者。

弘晈。胤祥第四子。胤祥去世后被封为郡王。乾隆四年的“弘晳逆案”虽然也被牵连。但是最终勉强保住了爵位。经此一役弘晈心灰意冷远离政治。以养花为乐。弘晈卒于乾隆二十九年。也算是个不错的结局。

铁帽子王世袭罔替。继承怡亲王王爵的是其第七子弘晓。由于乾隆初年两个哥哥都被牵连“弘晳逆案”。虽然贵为铁帽子王弘晓也只能战战兢兢。乾隆七年之后弘晓不在担任实职。但是保留了铁帽子王的头衔。弘晓索性不问政事将精力投入自己的爱好中成为清朝有名的藏书家。

在雍正朝显赫一时的怡亲王胤祥的子嗣在乾隆朝再没担任过要职。正是应了“一朝天子一朝臣”这句话。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06:11

    雍正,乾隆,亲王,和硕,爵位,郡王,贝勒,世宗,长子,帽子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06:11

    没想到大家都对十三爷胤祥助雍正夺得皇位,为何子嗣结局都不好?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06:11

    胤祥。清世宗异母十三弟。所有二十四个序齿的兄弟中与清世宗最为铁杆的一位。没有之一。早在所谓“九子夺嫡”期间。胤祥就旗帜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