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八贤王”,到底指的是谁呢?
原创

宋代的“八贤王”,到底指的是谁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如果要从古代王爷中选出一位杰出代表。“八贤王”当之无愧。“八贤王”就是百姓心目中的完美王爷。

“贤”是上位者的完美品格。“王”是天下人的终极追求。在汉文化中。“八”又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三个字结合在一起。便是人们对理想上位者的完美期待。

在文艺作品中。涌现出了许多或实或虚的王爷形象。如《琅琊榜》中的纪王爷。《雍正王朝》中的十三爷。《天龙八部》里的段王爷。无论如何。这些王爷都没有“手拿金剑。上打昏君。下打谗臣”的八贤王深入人心。

英明神武。睿智多谋的八贤王。原型便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儿子赵德芳。要说清楚赵德方的经历。就有必要回顾一下北宋初期的权力更替问题。

公元 960 年。时任后周“殿前都点检(禁军总指挥)”的赵匡胤。在陈桥驿黄袍加身。代周建宋做了皇帝。是为宋太祖。

父传子。家天下。这是自夏商以来便形成的惯例和传统。但是在宋太祖这里却出了意外。公元 976 年宋太祖驾崩。弟弟赵光义却接了班做了皇帝。是为宋太宗。

兄终弟及。不和常例。况且哥哥赵匡胤并不是没有儿子。赵光义总得拿出一套说法来应对天下悠悠之口。于是一个“金匮之盟”的故事便应运而生。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老太太杜妈妈早有安排。要求赵匡胤百年之后传位给弟弟赵光义。赵光义死后传给弟弟赵廷美。之后再将皇位交给赵匡胤的儿子。

赵匡胤有 4 个儿子。长子赵德秀。次子赵德昭。三子赵德林。四子赵德芳。但长子和三子早死。到这时赵匡胤就只有赵德昭和赵德芳两个儿子存于世。

(宋太宗 赵光义)

于是。按照“金匮之盟”的说法。大宋朝未来的三位接班人便应运而生。即弟弟赵廷美。侄子赵德昭和赵德芳。

赵匡胤是怎么死的。本来就迷雾重重。赵光义是第一嫌疑人。“金匮之盟”也只是赵光义搪塞众人的一个借口。他显然也没打算把皇位交给别人。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个道理他是懂的。这也注定了三位候选人的结局不会太好。历史也是如此。

公元 979 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灭北汉政权。不听群臣劝阻。继续向东挺进攻击契丹。试图夺回幽云十六轴。由于指挥失误。使处于优势的宋军被契丹击败。赵光义也屁股中箭。落荒而逃。与大军失去了联系。

宋太宗赵光义是死是活不得而知。然国中不可一日而主。此时距离赵匡胤死仅三年。大家对老赵的记忆感情还是在的。于是决定拥立赵德昭为帝。

这里正忙活着。赵光义又回来了。看到这种情况自然十分恼火。此次大军虽然败于契丹之手。但前期毕竟战胜了北汉政权。于是赵德昭屁颠屁颠的跑去给赵光义提议封赏将士。赵光义一听就来火了。说了一句中说了一句“等你当上皇帝再封赏未迟”。这句话很重。赵德昭回家之后便自杀了。 时年 28 岁。

这时赵匡胤就只剩一个儿子赵德芳。也就是演义中的八贤王。两年之后。公元 981 年。赵德芳病逝。时年 22 岁。这时赵光义的弟弟赵廷美又莫名其妙的卷入了谋反案中。先贬洛阳后贬房州。 984 年也去世了。时年 37 岁。

从 979 年赵德昭死到 981 年赵德芳死。再到 984 年赵廷美死。五年时间大宋未来的三位继承人便相继死去。这一下子皇位便牢牢的把控在赵光义的手里了。

回顾八贤王赵德芳的一生。死时年仅 22 岁。杨老令公杨业确实生活在这个时代。《贺后骂殿》的背景也在这个时期。所以《杨家将》前期的故事《贺后骂殿》中的八贤王。原型就是赵匡胤之子赵德芳。

《三侠五义》的故事。发生在宋仁宗时期。包拯生于公元 999 年。此时距离赵德芳死已过去 18 年。所以说《杨家将》后期的故事和《三侠五义》中的八贤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自然不可能是赵德芳。而是另有其人。赵光义的儿子比较多。而他对皇八子赵元俨更是疼爱有加。赵元俨排行第八。人称“八大王”。他一直活到了宋仁宗时期。作为宋仁宗的八叔。威望确实很高。也也没把宋仁宗当外人。宋仁宗对其也十分敬重。

《狸猫换太子》是一个流传千古的故事。当然历史上的原型并没有戏剧中的那样黑暗和残暴。宋仁宗作为《狸猫换太子》的主角。身世之谜确实也是由八大王赵元俨告诉他的。

赵元俨除了在北宋朝内辈分威望极高。据传在契丹国内也享有很高的声望。在民间有小儿啼哭。只要说一声“八大王来也”。立刻止声。

我们可以看出。《杨家将》《贺后骂》《三侠五义》中的八贤王。原型应是赵德芳和赵元俨二者之融合。现实中的八贤王会死去。文学中的八贤王会一直活下来。

八大王赵元俨于公元 1044 年去世时。年 59 岁。八贤王赵德芳虽然也已去世。但他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北宋宋太祖死。弟宋太宗即位。从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钦宗。北宋九位皇帝中的后八位皇帝。尽是赵光义一支。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

碰巧不巧。赵构五子。传位给宋孝宗。宋孝宗是八贤王赵德芳的六世孙。其后宋光宗宋宁宗也是其后人。大宋江山回到赵德芳一脉。也再回到了赵匡胤一脉。

俗话说“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饶过谁?”也可以说“天道好轮回。苍天忘过谁?”是你的迟早会还给你。只不过老赵家的这一借一还。光阴荏苒 200 年!

大张伟有一首歌好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什么拿出来吐出来还回来——

其他观点:

原型一:宋太祖第四子赵德芳

原型二:宋太祖第二子赵德昭

后来。赵光义攻打辽国时战败。混乱之中消失在战场上。大臣们以为他被杀了。于是商量拥立赵德昭为帝。但正说着。赵光义完好无损的寻了回来。此事也就作罢。回国后。那些立下战功的大臣迟迟未得封赏。赵德昭就出面为这些人请赏。尤其是在战场上拥立他的。赵光义则回了“等你做了皇帝再赏也不迟啊”。这话将赵德昭吓得不轻。回到家中便自刎而死了。从这个事件能够看出。赵德昭其实跟“八贤王”的胸怀气魄差太远了。作为原型亦不妥当。

原型三:宋太宗长子赵元佐

原型四:宋太宗第八子赵元俨

综上来看。文学作品里的“八贤王”应该不是以某一特定历史人物为原型。而是综合北宋政治之后的内心期许。这种期许中。含有对“斧声烛影”的疑问。因此以太祖、太宗两脉子孙大做文章。寄希望于政权回归太祖一脉。或者是受到重用。这符合明朝靖难后的社会背景。也符合塞王内迁的现实情况。而重塑王爷形象。也是对北宋王爷毫无作为的一种讽刺。寄希望于当时的王爷门不只安于享受荣华富贵。而是参与国政。监督腐败。为民请命。

其他观点:

宋代的八贤王。又称八王爷。是古典名著《杨家将传》、《三侠五义》、《杨家府演义》和《万花楼》中的人物。虽为虚构人物。但也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但民间为什么会广泛流传八贤王的事迹传说呢。这要从宋太祖死后。当时及后世都有人质疑宋太宗得位不正。进而同情宋太祖及其后人所引发的猜想和不平。并满足民间宏扬正气。惩治奸恶的心理要求。

据《宋史.宗室传》记载。太祖共有四个儿子。二儿子和三儿子早死。大儿子赵德昭。赵德芳的兄长。据说他很聪明英武。喜怒不形于色。深得太祖信任。被太祖赐金简一柄。可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特权。太宗做皇帝后。封德昭为武功郡王。位列宰相之上。但是内心对他这个侄子还是很有戒心。在太平兴国四年逼赵德昭自杀。但赵德昭从未被封为八贤王。

四子德芳被太宗封为秦王。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同平章事等职务。但在太平兴国六年(981)赵德芳就病死了。当时才23岁。他在世的时候。杨家将杨令公还在。六郞杨延昭还没任边关统帅。所以这个赵德芳跟杨家将的故事里的八贤王肯定不是同一个人。

也有的学者认为故事中的八贤王是太宗的第八个儿子赵元俨。在当时被称为八大王。但他喜欢读书。不问政事。因怕人忌恨装疯扮傻。与八贤王的故事差距太远。

所以说在历史上找不到一个完全与故事中的八贤王身份对应的人。他只能是由宋室的一些轶闻和民间对扬忠惩奸的心理要求。经过艺术加工融合而成的人物。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4:30

    太祖,贤王,太宗,原型,王爷,赵匡胤,契丹,儿子,北宋,皇帝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4:30

    没想到大家都对宋代的“八贤王”,到底指的是谁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14:30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如果要从古代王爷中选出一位杰出代表。“八贤王”当之无愧。“八贤王”就是百姓心目中的完美王爷。“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