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宝宝一放就醒,应该如何处理呢?
原创

如果宝宝一放就醒,应该如何处理呢?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金丽敏: 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宝宝睡得香。白天的情绪才会好。玩得开心。吃得满意。生活有规律。家长少担心。越来越多的家长重视到了这一点。于是问题来了。到底宝宝一天需要睡多少个小时呢?为什么我的宝宝白天不睡觉。夜间频繁醒?哄睡困难?一放下就醒?总是需要奶睡?怎样才能断夜奶?宝妈已经好久没有睡过整觉了。该这么办?……首选我们来了解一下宝宝们的理想睡眠情况。美国儿科学会(AAP)和美国睡眠学会(AASM)针对不同年龄的儿童的推荐睡眠时长:◦0-3个月的小婴儿:16-18小时/天

◦4-12个月的婴儿:12-16小时/天

◦1-2岁的儿童:11-14小时/天

◦3-5岁的儿童:10-13小时/天

◦6-12岁的儿童:9-12小时/天

◦13-18岁的青少年:8-10小时/天可见随着月龄/年龄的增长所需睡眠时间是在缩短的。孩子们有更多的觉醒时间与外界交流。学习新技能。当然有些宝宝始终达不到上述睡眠时间。要知道每个宝宝都是不一样的。“ 门诊咨询我见过3个月的宝宝一天只睡11-12个小时。家长们试了各种方法。效果都不好。反而激惹了宝宝的抵制情绪。

这种情况我们首选要分析宝宝有没有哪里不舒服。比如肠绞痛等疾病情况。干扰了睡眠;家中的环境是否适于睡眠。比如是不是太吵、太干、太热、是不是有大孩子干扰?……如果排除了种种因素。孩子本身食欲也正常。情绪也不错。生长曲线。各项发育指标都正常。那就无需担心。

那是不是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任由宝宝自己发展呢?当然不是。我们要在尊重孩子自身规律和需求的同时。积极的引导孩子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也就是睡眠训练的意义所在。

影响睡眠的因素 在介绍睡眠训练前。我们来了解一下影响睡眠的因素:

1.时机不对:您可能没能早期发现孩子的困倦信号。导致宝宝过于疲惫。直接在哄睡时崩溃大哭。针对这种情况。争取早一些发现孩子的疲惫信号。基本6月龄内的小婴儿白天每2-3个小时就需要小睡一下。可能30-60分钟不等。6个月到12个月的婴儿白天一般睡两小觉。1岁以上的宝宝只需要白天一个午觉即可。但有些1岁以上宝宝过于疲倦会在下午有个黄昏觉或午觉醒得过晚。这可能会影响夜间睡眠。最好在夜间入睡前4小时叫醒。比如夜间8点入睡。那么下午4点以后就不要再睡啦。

2.哄睡方式不对:自我安抚入睡对于宝宝来说是一个必须掌握的技能。做为家长我们要给宝宝机会去学习这一重要技能。所以在喂饱了孩子以后。在他昏昏欲睡但还没有完全睡着时。就要把他放到小床上。包裹好。开始睡眠训练。如果您每次都是用奶去安抚入睡。或抱睡、摇晃、走动着入睡。那么当他夜间醒过来的时候。还会寻找一样的哄睡方式。这样孩子和家长都将很疲劳。

3.频繁干预:要知道小婴儿的睡眠周期是很短的。基本每60-90分钟就有一次深浅睡眠的循环。那么进入浅睡眠他就会开始不踏实、扭动、甚至发出声音。往往家长们害怕孩子醒过来。就会开始干预。甚至于抱起或哺乳。这样也会导致孩子失去自我安抚接觉的能力。包括与大人同睡大床。其实就是一种不恰当的干预。这样既不利于孩子学习自己入睡。而且也不安全。

4.疾病因素:比如肠绞痛、出牙、感冒、湿疹等不舒服因素。包括外出旅行。都可能干扰孩子的睡眠。但这只是一过性的。家长要争取把孩子拉回到原有的规律上来。

5.环境:千万不要过热、包裹过多、过于干燥等。

我们多么想拥有一个吃饱了、放下就可以自然入睡、一夜可以连睡6-8小时的天使宝宝。那么号召家人一起来执行睡眠训练吧。要知道这件事件您想一个人独自完成几乎是不可能的。一定要全家一起努力。达成共识。才能成功。

进入睡眠程序 睡眠训练的关键在于建立睡眠规律。这从宝宝生后4-6周就可以适当引导。3-4个月正式开始。因为这个时期大部分宝宝的哺乳规律基本稳定。吃饱这个需求基本满足。很多婴儿到3个月时可以夜间连续睡上6-8个小时。具体步骤如下:

◦尽量早期发现宝宝的疲劳信号。如揉眼、抓耳朵等。那么以后争取在那之前半小时-1小时。开始进入睡眠程序。争取夜间7-8点入睡。

◦睡眠程序包括:洗澡、抚触、换睡衣、喂奶、换尿布、讲故事、听音乐、将宝宝放到小床上说晚安。告诉宝宝该睡觉啦。整个过程要宁静。避免过度兴奋。

◦宝宝被放下后可不会那么老实入睡。您可以选择婴儿包巾或睡袋。包裹方式见下方图示。注意包裹手臂。但腿还是自如屈曲的。可以增加安全感。注意包巾的厚度。切勿让孩子过热。很多家长会担心这不利于孩子的运动发育。这完全不用担心。白天有大把的觉醒时间可以运动。现在是睡眠时间就应该安静休息。这也是孩子应该感知到的规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特别提示:美国儿科协会建议婴儿特别是半岁以内的小婴儿都采取仰面睡姿。头可以左、右偏。不主张趴睡、侧睡。研究表明后两种睡姿会增加婴儿猝死的风险。也建议孩子睡在自己的婴儿硬床上。床上不放任何柔软蓬松的物体。包括枕头、玩偶等。以防窒息。如果小婴儿需要寻求安抚。可选用安抚奶嘴。一般在4-6周后他们基本适应了乳头。就可以开始使用安抚奶嘴了。甚至有研究表明。安抚奶嘴的使用可以降低婴儿猝死的风险。很多家长担心安抚奶嘴会影响孩子的口腔发育。但只要在1.5-2岁戒断奶嘴就无需担忧。

3种方法帮助宝宝建立睡眠规律 完成以上步骤后。宝宝们还是无法入睡怎么办?您可以考虑以下三种方案:

1.哭声免疫法(cry it out, CIO, or Unmodified extinction):

1985年由美国波士顿儿童医院的儿童睡眠障碍专家Richard Ferber提出了哭声免疫法。核心就是避免不必要的干预。让孩子学习自己入睡。如果有必要就让孩子哭出来。当然这并不是简单粗暴的不理孩子。这一观点受到很多人的质疑。担心会影响孩子的情感认知发育。实际上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要知道宝宝在白天有充分的机会感知您的爱。而晚上他们要学会重要的入睡技能。

具体步骤是这样的。

1、在宝宝昏昏欲睡但还没有睡着的时候。把他放在小床上。

2、和宝宝说晚安后关灯离开房间。

3、如果这时他开始哭泣。您在屋外开始计时1-2分钟后。回到屋内确认。但不要开灯。也不要将他抱起。轻轻的拍他的肩头。温柔的和他说话。鼓励他入睡。然后再次离开。

4、这次在屋外计时4分钟。如果他还在哭泣。回屋再次确认安抚。但不抱起。平静的安抚。传递睡觉的意图后离开。

5、依次类推6分钟、8分钟、10分钟。以后一直维持10分钟的间隔。直到入睡。次日可以从4分钟的再次确认时间开始。并逐渐延长。

6、夜间如果孩子再次觉醒。先不要着急做出反应。先等一分钟。确认孩子是真的醒了。再进行安抚。因为孩子的睡眠周期短。睡眠中会有各种声响和扭动。他们也在学习接觉。

2.改良版的哭声免疫法(Fading or Graduated extinction):

很多家长觉得哭声免疫法太过于难熬。于是有了改良版的哭声免疫法。区别在于:把宝宝放下后。关灯。并轻轻安抚宝宝。家长不马上离开房间。而是坐在宝宝床边发出哄睡的“嘘嘘嘘嘘”的声音。让他习惯这种声音。也可以轻轻拍肩膀。但不抱起。直至入睡。实行数日后。尝试逐渐拉开您和宝宝的距离。比如坐在门边。但同时可以有安抚声。让他感知您的存在。直至入睡。最终您仅仅是坐在屋里。甚至于屋外。不发出安抚声。他也自然入睡。

3.无哭声睡眠训练 (No cry method):

还有一些家长实在不忍心看着孩子哭泣。于是方法进一步改良。有了无哭声训练法。区别在于当孩子哭泣时。积极给予回应。抱起安抚。当情绪平复后。昏昏欲睡时。再次放在床上。关键在于在宝宝昏昏欲睡但还没有睡着的时候。再次把他放在小床上。哭泣时抱起安抚。周而复始。有一妈妈对3个月的宝宝采用这一睡眠训练。第一晚抱起126次。第二晚30次。第三-四晚4次。一周后宝宝被放下后自然入睡。

睡眠规律的建立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坚持。一般需要3天到2周才有成果。在开始睡眠训练之前。您一定要了解自己宝宝的情况。要知道每个宝宝都会有自己的特质。充分争取全家人的支持。找到一个最合适的训练方式。

祝愿天使宝宝们睡好每一天。健康成长。

其他观点:

很多宝妈都会有类似的经历。宝宝在妈妈怀里睡得很香。很安稳。但是妈妈往床上一放。宝宝就醒了。还非常生气。再抱起来。一会又睡着了。所以妈妈最容易疼的两个地方。一个是腰。一个是胳膊。

作为也从那个时候一点一点摸索过来宝妈。我和大家分享这4点经验吧。希望能有用:

1、等宝宝睡熟再放。

睡觉会有浅睡和熟睡的区别。当宝宝在妈妈怀里刚睡着的时候。他们会紧紧的蜷缩着。还会抓着妈妈的衣服或者手。抓的紧紧地。这个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继续哼哼儿歌。轻轻拍打宝宝。让宝宝可以继续香香的睡吧。

过一会。发现宝宝蜷缩的身体慢慢舒展开了。靠在胳膊的小脑袋开始无意识的往下垂。说明宝宝进入熟睡期了。妈妈边拍宝宝。边哼唱儿歌。然后先把宝宝的腿和屁股放在床上。等一会再把上半身放床上。最后。边拍宝宝。边轻轻的把胳膊抽出来。一般宝宝都会安稳的睡着。

刚放下宝宝。妈妈不要马上离开。妈妈继续拍拍宝宝。哼着儿歌。可以的话。陪宝宝一起睡一觉。更好。

2、抱起来不要来回摇晃。

很多宝爸宝妈在宝宝哭闹的时候。总喜欢抱起来来回摇晃。剧烈的摇晃容易导致宝宝还没发育完善的大脑受到伤害。而且习惯了摇晃哄睡觉的宝宝。一旦放在床上。立马就醒了。

宝宝哭闹的时候。爸妈可以抱起来。轻轻拍拍宝宝。同时注视着宝宝。和宝宝说说话。笑一笑。让宝宝转移一下注意力。在宝宝睡着了以后。尝试着慢慢放下。继续拍拍宝宝。唱着儿歌。

给宝宝的婴儿床边上一边放一个妈妈用的抱枕或者妈妈的被子。然后把宝宝放在中间。这样宝宝能感受到两面都有东西。宝宝更有安全感。同时还有妈妈的味道。让宝宝感觉妈妈就陪伴在身边。不会感到孤单。睡得也更安稳!

3、室内不要太过安静。

这个我是深有感触。刚开始的时候。宝宝睡着了以后。我们连话都不敢说。要说话都得先出了卧室。才敢低声说话。宝宝睡着了以后。客厅电视也不敢开。手机都是静音。但是我发现。这样带出来的宝宝。睡觉太难了。就算睡着了。稍微有点动静。一下就惊醒了。经常容易受惊吓的宝宝。容易伤脾。脾胃不好的宝宝又容易生病。

所以。后来逐渐的。该看电视看电视。当然声音也不会太高。该说话说话。宝宝逐渐的适应了以后。睡觉就好多了。熟睡以后。放在婴儿床上。拍一拍。放点轻音乐。宝宝睡得很安稳。

而且随着宝宝的长大。你会发现。能够很好的适应各种不同的环境。都能安稳睡觉的宝宝。妈妈是多么的幸福!

4、如果白天的话。尝试一两次。如果宝宝不愿意睡觉就陪他们玩耍吧。

有时候。在白天的时候。宝宝吃奶吃的累了。边吃就边睡着了。等我刚把她放在床上。小眼睛一下就睁开了。也不哭闹。就眨巴眨巴看着我。没办法。只好再抱起来。继续哄睡觉。睡着了以后。再次尝试着放下。又醒了。我干脆就不哄她睡觉了。宝宝也不哭闹。拿着玩具陪宝宝玩一会。这样。等到下一次喂奶以后。宝宝睡觉就很踏实了。

所以。如果白天的话。宝宝不是很想睡觉。也没有哭闹。爸妈可以多陪宝宝玩会。把睡觉的周期适当往长拉一点。如果是晚上的话。就尽量多抱一会。再慢慢尝试着放下去。毕竟晚上生长激素分泌的比白天多。良好的睡眠对宝宝生长发育很重要。而且还容易捣乱宝宝的作息时间。

总之。妈妈不要烦躁。给宝宝提供足够的安全感。不让宝宝感到寂寞。安静舒适的环境会让宝宝睡得更香甜!

我是多宝妈。国家健康管理师。专注健康育儿、实用育儿知识分享。欢迎关注、点赞、分享!

其他观点:

很多妈妈都反映。在怀里好不容易把宝宝哄睡了。但是一往床上放就像是碰到了火药似的。张开手臂嗷嗷大哭。无论妈妈多动作轻盈都不管用。这宝宝睡着了还不让人安生。真是折腾人!

今天呢。就来给各位妈妈支点招应对这个大问题:

1.姿势要正确

其实新生宝宝普遍会有一种反射。当他感觉有下落感的时候。尤其是头部。他就会双臂向前伸展、哭闹。所以当你把他放到床上的时候要先放下半身。最后再放头。如果宝宝还是在动。要让他侧躺。轻拍他的背部。

2.选对时机很重要

宝宝在睡后10分钟之后才会进入深睡眠。所以一定不要在10分钟之内放下他。这时候他最易惊醒。有些妈妈也说“抱了很久才放下。也容易醒”。那很可能处于轻睡眠到深睡眠的过渡期哦。

3.要保持床上温度、气味适宜

宝宝忽然从妈妈的怀里到床上。妈妈的怀里暖和和的。床上可能比较凉。而且床上也没有妈妈的气味。宝宝一时不适应就会醒来。所以宝宝一直待在空调屋里是最好的。温度适宜。

此外。妈妈也可以先把自己的睡衣放在床上。这样就有妈妈的气味存在。但要6个月之内的宝宝妈妈要注意把衣物拿过来。以免造成意外。

4.把床垫出30°左右的坡度

宝宝容易醒的一个常见原因还包括肠胃不适。比如胀气、吐奶。这个时候平躺着会特别不舒服。也容易惊醒。妈咪可以在床垫下宝宝的头部方位放上两本书。或者把小被子摊开垫在宝宝的头部。保证宝宝的头部比腹部高就好了。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有些准妈咪也提供了一些自己的经验:

@雯雯妈:宝宝要安全感。抱着睡宝宝安全感十足他睡的香甜。等到他深睡后再慢慢的放下来。带孩子很不容易的。

@彤彤妈:我宝宝睡觉如果容易醒。我就用被子把手裹住。这样她手不会乱抓到脸就不会那么容易醒。因为宝宝的手她不知道自己抓哪里。有时根本就没醒只是伸懒腰而已。手就抓到脸就把自己抓醒了。

关山老师。一名儿科大夫。解决孕期。育儿。亲子类教育问题!

咨询更多育儿问题。欢迎各位朋友关注关山老师微信公众号。微信号:guan676 。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28:58

    宝宝,睡眠,妈妈,孩子,床上,放在,婴儿,小时,个月,睡着了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28:58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果宝宝一放就醒,应该如何处理呢?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28:58

    北京和睦家医院儿科医生金丽敏: 高质量的睡眠对于宝宝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宝宝睡得香。白天的情绪才会好。玩得开心。吃得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