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到底有多嚣张?
原创

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到底有多嚣张?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有句话叫“语不惊人死不休”。曹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给自己判了死刑。留下千古骂名;曹操的重孙曹髦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判了司马昭的死刑。让司马昭永世不得翻身。老曹家的人。说话那叫一个毒哦。

01

司马氏专权

正始十年(249年)。少帝曹芳拜谒位于高平陵的魏明帝之墓。曹爽兄弟及其亲信皆随同前往。司马懿趁机发动了政变。铲除了曹爽势力集团。控制了曹魏政权。司马懿死后。司马氏兄弟更是牢牢地控制着曹魏的政权。

嘉平四年(252年)。司马师对孙吴发动南征。司马昭统帅征东将军胡遵、镇东将军诸葛诞一路伐吴。在东兴之战被打得大败。

司马昭询问该由谁负责。随军司马王仪说“责任在统帅。”司马昭大怒说:“司马想委罪于我吗?”于是下令斩杀王仪。司马昭因此次战败而被削去了官爵。

此事究竟谁来负责。我们无法评判。但由此看出司马昭的飞扬跋扈。

此后。姜维又侵扰陇右。魏帝曹芳只得任命司马昭为征西将军。驻军长安。姜维撤军。司马昭平定西北胡虏。再次被封为新城乡侯。

此时。曹魏并非是无将可用。但司马氏兄弟的势力已经左右了朝堂。无人敢出头与司马昭争功。曹芳不得已只能启用司马昭。

嘉平六年(254年)。魏帝曹芳与中书令李丰等人密谋除掉司马师。事机泄密。司马师杀死了参与者。逼迫郭太后废掉了曹芳。改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司马氏完全掌控了朝廷。但并没有完全掌控地方实权。也遇到了地方势力的抵制。正元二年(255年)。毋丘俭、文钦等在淮南发兵勤王。司马师率大军东征。司马昭兼任中领军。留守洛阳。

文钦之子文鸯带兵袭击司马师的军营。司马师惊吓过度。再加上眼疾发作。病情加重。急招司马昭来到许都军中。不久司马师病死。将大将军印绶交付司马昭。

这是一个难得的收回权力的机会。魏帝曹髦自然不肯放过。趁机命令司马昭镇守许都。令尚书傅嘏率领六军回京师。但曹髦的如意算盘并没有如愿以偿。司马昭采纳傅嘏及钟会的计谋。亲自率军回到京师。

曹髦看到司马昭亲自率领大军回到洛阳。知道已经无法改变这一局势。不得已只能让司马昭接替司马师为大将军、加侍中、都督内外驻军、录尚书事。辅佐朝政。带剑穿履上殿。司马昭坚辞不受。

02

司马昭之心

甘露元年(256年)正月。司马昭加大都督职衔。允许“奏事不名”。六月。晋封为高都公。封地七百里。加九锡。假斧钺。晋号大都督。带剑穿履上殿。司马昭又辞让不受。八月加赐黄钺。增加封邑三县。

至此。大家都已经清楚。司马昭这是在仿效王莽、曹操等的套路。是在改朝换代的节奏。

甘露二年(257年)。镇东将军诸葛诞杀掉扬州刺史乐綝。占据淮南起兵。以儿子诸葛靓为人质。请求吴国援助。司马昭上书请求曹髦御驾亲征。曹髦与郭太后一起率领大军东征。平定了叛乱。班师回朝。曹髦特意下诏将“丘头”改为“武丘”。以表彰司马昭的军功。

甘露三年(258年)五月。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设置晋国。司马昭九次推辞。这件事才停止下来。又改为增加司马昭封邑一万户。食三县租税。儿子中没有爵位的皆封列侯。

甘露五年(景元元年。260年)四月。曹髦被迫再度下诏加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司马昭再次推辞。没有接受。

这一切的一切。都仅仅是一个形式。一出戏。曹髦不愿意但不得已不得不下诏。一切都是司马昭的授意。但却屡屡推辞。拒不接受。

当初。都清楚汉室已经名存实亡。众人都力劝曹操称帝。但曹操拒不接受。

现在。曹魏政权已经就是个傀儡。司马昭上位仅仅是个时间问题。是个时机问题。大势已定。已经没有啥力量可以回天啦。

许多人认为。历史对于曹操不公平。却没有人认为历史对于司马昭是否公平?天下并非是铁定刘氏的天下。也并非铁定是曹家的天下。不说有德者有天下。起码是有实力者就可以有天下。

此时的曹髦。如果认账。就像汉献帝一样。主动禅位。求得一时平安也就罢啦。

而曹髦对于司马昭的专权跋扈非常不满。在甘露五年(260年)。他召见王经等人。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年已二十岁。继位已经六年的曹髦。都习惯还称作小皇帝。其实。这个年龄段。在历史上也不乏有杰出的帝王。曹髦也是一个热血帝王。立志重建曹魏政权的辉煌。

但是仅凭一腔热血是远远不够的。真的是“理想很丰满”。可“现实更骨感”。

“衣带诏事件”不是曹髦他祖宗曹操厚道。献帝也就玩完啦;曹髦不清楚。他祖宗之所以留下献帝。还因为天下远没有平定。曹操势力还很弱小。献帝对他还有很大的作用。还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而此时的司马昭已经控制了整个曹魏。势力已经远在蜀汉、孙吴之上。曹髦对于司马昭而言。已经毫无作用。

之所以司马昭没有接受曹髦的屡屡封赏。是因为司马昭想得更为长远。想把这事做得更为圆满。大局已定。如果在平定蜀汉、孙吴之后再上位。对历史更好交代。

之所以曹髦会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事实上的确如此。都很清楚。

并非是司马昭多么嚣张。而是势在必行。

曹髦清楚但并不想接受这个现实。还想企图反盘。这过于天真。曹髦率领左右宫人进攻司马昭府邸。企图诛杀司马昭。用螳臂挡车来形容。也不足为过。作为帝王。采取这样的行动。无异于是小孩子过家家。精神可嘉。但的确愚蠢透顶。毫无可取之处。

实质而言。倒不如刘禅做一个安乐公。献帝做一个山阳公更值得推崇。

司马氏的历史罪过。并不是代曹魏而立。而是之后司马氏自己政权的混乱。致使中国进入了三百多年混乱时期。尽管晋朝带给华夏民族统一、稳定的局势过于短暂。但朝代更替是必然的历史规律。是任何人左右不了的。

就像汉末混乱。不能归咎于汉朝的创始者西汉刘邦、东汉刘秀一样。晋朝的腐败混乱。也不该完全归罪于司马昭之心。

其他观点:

公元249年。司马懿三父子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从此魏国的大权逐渐集中到了司马家族手中。

司马懿死后。司马师掌权。建立起了以司马家族为中心的政治利益集团。朝政大权尽入其手。甚至到了可以废立皇帝的地步。比如他就废了不怎么听话的曹芳。扶立曹髦当傀儡皇帝。

公元258年。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之后。魏主曹髦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但是司马昭坚决推辞不受。这事看起来很正常。但是仔细分析一下。就知道这其实是司马昭在向曹髦示威。

在此之前。司马昭的手下贾充秘密来见司马昭。拿出一首曹髦写的诗给他看。诗的名字叫做《潜龙》。意思是曹髦感叹自己这个真龙被困浅滩。处处受制。不能飞翔于九天之上。只能遭受鱼虾的戏弄。司马昭大怒。决定给曹髦点颜色看看。

第二天。贾充在朝臣之中倡议。联名上书请求曹髦封司马昭为晋公。这一举动的意义不言自明。当年曹操便是先进魏公。又进魏王。之后他的儿子曹丕便夺取了汉家的天下。如今司马昭故伎重施。岂不是明摆着也要篡权夺位?但是司马昭势大。谁也不敢不遵从。

曹髦收到群臣的上书后。当然也明白司马昭的意思。但当时朝政大权都在司马昭手里。如果他敢不按照司马昭的意思办。就会像他的前任曹芳一样。落得个被废的下场。

所以。曹髦虽然极度不情愿。却还不是不得不捏着鼻子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但是……司马昭竟然推辞不受!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打脸啊!

司马昭为什么敢这么做?那是因为他有恃无恐。这个晋公的称号他是随时可以拿到手的。所以才作出推辞不受的姿态来。

但这样一来。曹髦就难受了。这边大臣们一个劲的上书请求加封司马昭晋公。那边司马昭坚决不接受。曹髦夹在中间。窝火的厉害。却又没地方发作。只好被迫一次又一次地提出加封。两年内一共提了九次。都被司马昭拒绝了。

从这件事可以看得出。司马昭是完全不把曹髦放在眼里的。他一边指使大臣上书请求加封。一边又坚决推辞不受。偏偏大臣和皇帝两边都不敢不听他的话。但九次加封。九次推辞。已经让司马昭的声望达到了顶峰。

当然。如果说司马昭做的最嚣张的事情。还是自编自导的弑杀魏主曹髦一事。

公元260年。当曹髦第九次提出加封司马昭为晋公被拒绝时。终于怒了。他不堪受辱。于是召集心腹。准备武力解决司马昭。曹髦慷慨激昂地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曹髦对司马昭的判断并不错。但对双方的实力判断差得就太多了。在他所召的三人中。倒有两人出门后直接去禀告了司马昭。所以当曹髦率兵攻打司马昭府邸时。贾充已经率领大批兵士由外入内。阻挡住了曹髦。但是曹髦亲自挥剑冲击。士兵们不敢阻拦。

这时候贾充部下成济问:“怎么办?”贾充厉声说:“司马公平日养着你们干什么的!还用多问吗?”成济闻言。用戈刺杀曹髦。锋刃刺穿了曹髦的身体。从后背透出。曹髦遂死。司马昭闻讯后大惊失色。说道。“天下人该怎么议论我啊!”

从这件事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个是不仅司马昭不拿曹髦当回事。他的手下也不怎么拿曹髦当回事。至少在贾充、成济的眼里。司马昭要比曹髦尊贵重要的多。所以才会为了保护司马昭而不惜杀死曹髦。

第二个。司马昭知道曹髦被成济杀死后。担心的不是犯了大错。招来祸害。而是担心自己的名声受损。可见在他的心里。弑杀曹髦不过是小事一件。自己名声受损才是大事。

而且。此事过后。司马昭与大臣们商议如何善后。仆射陈泰表示。“只有腰斩贾充。才能向天下人略表歉意。”司马昭竟然连这个也不舍得。最后杀了成济了事。根据《魏氏春秋》。成济和其兄成倅不服罪。光着身子跑到屋顶。破口大骂。被军士射杀。

就这样。当年曹操的夺位模式被司马昭原封不动的照搬了过来。于是天下人都知道司马昭要篡位了。只是不知道是在哪一天而已。但是。司马昭偏偏就没有篡位。而是和曹操一样。把这个机会留给了他的儿子。

265年8月。司马昭病死。时年55岁。当年年底。其子司马炎就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司马昭被追封为文帝。庙号太祖。而曹奂这个傀儡皇帝。则被降封为了陈留王。

其他观点:

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司马昭作为一个骨灰级的老政客。对内曹氏政权职场。对外蜀、吴两个对头。全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人家司马昭就是有嚣张的资本、嚣张的手段、嚣张的业绩。

咱先嗑一下司马昭嚣张的资本。

司马氏是个智商集体爆棚的家族。早在司马昭之前。他的老爹司马懿、哥哥司马师。就已经为他打下了坚实的家族企业基础。

公元249年。当时掌握曹魏实权的曹爽哥仨。带着小皇帝曹芳。前往祭拜魏明帝曹睿的高平陵。

洛阳城内顿时出现了“真空”状态。趁着这个空档。装了好些年孙子的司马懿。突然发动政变。将曹爽的势力集团连根拔除。进而控制了整个曹魏的军政大权。

两年后的251年。淮南地区爆发了反对司马家专权的“王凌之叛”。司马懿愣是拖着最后一口气。把叛乱给平息下去。将权力交给大儿子司马师后。才寿终正寝。

司马师也是个狠人。当初司马懿发动高平陵政变的主力“三千死士”。就是司马师在暗中训练和统领的。

据说政变前一晚。司马懿暗中观察两个儿子。司马昭躺床上翻来覆去。紧张得睡不着。司马师却是鼾声打得震天响。于是断定大儿子这心理素质。铁定是干大事的材料。

掌权后的司马师。的确是很能够硬得起来。

公元254年。曹芳受了五年窝囊气。也跟当年被曹操欺负的汉献帝一样。搞起了类似“衣带诏”的小动作。想联络一批大臣铲除司马师集团。

不用说。在曹芳那个全天候受监控的状态下。根本做不到行动的完全隐秘。消息很快就被泄露了出去。

结果。司马师胁迫郭太后。废掉了不听话的曹芳。立了十几岁的高贵乡公曹髦。继续当傀儡皇帝。

不过。废立皇帝的动作搞得实在太大。地方局势就有了些波动。就在当年。还是在淮南。还是针对司马家的专权。毋丘俭、文钦联合发动叛乱。

结果。和上次的王凌之叛熬死了司马懿很相似。这回也是很快攻灭了叛军。但司马师也搞得筋疲力尽。没过多久就去老爹那里交述职报告去了。

经过司马懿(曹爽、王凌)、司马师(曹芳、毋丘俭)两代人的积累。两场对中央和地方的反对势力清洗。司马家已经度过了靠赌博的“险胜”阶段。

交到司马昭手里的。是“稳赢”的权力资本。

接管权力的司马昭。尽管心理素质上差大哥司马师一大截。但他运转权力的手段。却也是一等一的高明强悍。

与司马昭打擂台的。主要是小皇帝曹髦。

这曹髦。曾有人评价他“才同陈思。武类太祖”。文才同七步成诗的曹植看齐。武略方面又有类似曹操的资质。这在汉末三国的那几十年。绝对是顶格的评价之一。

只可惜。运气不好。生错了时代。即便是再猛的人。缺少了成长的空间。也是白搭。

曹髦刚出场。面对的就是司马师、司马昭这样的顶级大怪。他与司马昭的第一个回合。就吃了瘪。

时间线放在公元255年。

254年的11月。司马师废曹芳扶曹髦上台;255年正月。毋丘俭、文钦就在淮南举兵反对司马师;3月。司马师病死。此前司马昭已经离开洛阳赶往与司马师会和。

时间短!局势乱!!15岁的曹髦一看。绝对要把握住这个千载难逢收回权力的机会!!!

于是下令司马昭镇守许都。由尚书傅嘏率军返回洛阳。只可惜。这傅嘏跟司马昭穿一条裤子。早就已经是司马家的铁杆盟友。

司马昭带着傅嘏。带着平叛归来的大军。浩浩荡荡开到洛阳城内。给了曹髦一个结结实实的下马威。

这时。就显出司马昭的政治手段来了。

他没拿企图翻盘的曹髦怎么样。反正权力已经夺回来了。

反倒是曹髦。一方面受司马昭的集团胁迫。另一方面也为了缓和与司马昭的关系。三番两次要给司马昭“加九锡”。

不过。司马昭脑袋很清醒。压根不想为了这个空头的“加九锡”仪仗队。去招惹不必要的负面舆论。即便257年。立下了平定淮南诸葛诞之叛的“大功”。也没收下曹髦的好意。

说到淮南的第三次叛乱。司马昭对曹髦的防备。更是滴水不漏。

有鉴于上回司马师平乱因病去世。司马昭赶往回合。被曹髦在大后方洛阳钻空子的教训。因而这回干脆带着郭太后和皇帝曹髦一起。对外宣传说什么御驾亲征。既打击了叛军士气。又将曹髦捆得死死的搞不了小动作。

就这样。几个回合下来。曹髦终于坐不住了。飙出了那句流传到今天的话——“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这话出口。等于摊牌。

随后。曹髦便带着一帮人。摆开鱼死网破的阵势。亲自挥剑驾车冲向司马昭的府邸。刚满20岁的少年天子。赌上性命梭哈一把。立志重建曹魏政权的辉煌!

这下。司马昭可就犯难了。这小皇帝咋不按常理出牌啊?!

有样学样。司马昭的套路。完全复制的是曹操当年对待汉献帝的手法。把傀儡皇帝当牌位好吃、好喝、好住地养着。司马昭则掌握着军政实权。等到曹魏政权的四梁八柱都换成司马家的人了。再来一场华丽丽的禅让大典。KO......

但现而今。司马昭的兵把曹髦的人马围困在洛阳街头。双方僵持对峙。毕竟人家曹髦身份是皇帝。司马昭这边。谁都不敢上前砍下第一刀。

最后。还是司马昭的首席谋士贾充发话。小弟成济为了上位。接下这趟脏活累活。拍马上前给小皇帝曹髦来了个穿心透。

接下去。司马昭又开始了表演。

一方面假模假样给曹髦风光大葬。另一方面向大臣们征询善后的意见。尚书右仆射陈泰态度很坚决:“独有斩贾充。少可以谢天下耳”。

贾充是谁?司马家的铁杆盟友!司马昭的首席谋士!!这样的心腹重臣。司马昭当然舍不得。

舍不得贾充。就得头脑简单的成济背锅了。

讲到这里。咱就成济的下场。插播个职场潜规则。

人家贾充价值大。所以有司马昭给他兜底。即便当众表态过杀皇帝曹髦。秋后算账的时候也会有司马昭保着他。但成济就基本没啥重要性了。司马昭手下能打仗的一抓一大把。关机时刻抛出去一两个无伤元气。

所以。咱劝刚入行的愣头青。要是没背景、没过硬实力、没重要的被利用价值。千万别听领导瞎逼逼。脑子一热就往前冲。到头来背锅的。领导琢磨来琢磨去。还是无依无靠的员工。

讲完了司马昭嚣张的资本、嚣张的手段。最后就是他嚣张的业绩了。

曹髦被搞死后。司马昭扶了曹奂坐龙椅。游戏继续。

曹奂在264年。下诏封司马昭为晋王、加九锡。达到了相当于曹操当年在汉献帝手里拿到的最高待遇。

这回司马昭怎么没谦虚一下呢?

因为头一年。在司马昭的部署下。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并进。攻灭了曹魏的老对手蜀汉政权。把刘禅押解到洛阳。完成了老曹家曹操、曹丕、曹睿、曹芳、曹髦五代人都没能达成的功绩。

有攻灭蜀汉的巨大功劳摆在桌面上。司马昭的威望达到顶点。其他反对司马氏的势力。也就再也没有叫板的口舌了。

这时候。当个晋王。配个九锡的仪仗队。也符合“论功行赏”的法理。

到了265年。55岁的司马昭病死。经过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父子三人的积累巩固。到了司马炎手里。终于实现了“西晋代魏”的禅让过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45:36

    司马,洛阳,淮南,司马懿,司马昭之心,蜀汉,政权,曹魏,嚣张,皇帝

  • 夜深时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45:36

    没想到大家都对都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那司马昭到底有多嚣张?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45:36

    有句话叫“语不惊人死不休”。曹操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给自己判了死刑。留下千古骂名;曹操的重孙曹髦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