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孟浩然的诗?
原创

如何评价孟浩然的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孟浩然的诗从初唐风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的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多的表现了生活的某些方面。

《岁暮归南山》北阙体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人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 松月夜窗墟。由于缺乏真才实学。因此圣明的君主不愿意用我。再加上体弱多病。往日的故人好友。也逐渐与我疏远了。作者藉这两句诗。來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落寞与现实人情的可鄙。据说:唐玄宗在无意中看到这二句诗。《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十分不高兴。便说:L吾未尝弃卿。何诬之甚也以后就真的不再用孟浩然了。这也是孟浩然一辈子没有做官的主要原因。

《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夜香甜好睡。根本不知道天早就亮了。醒来的时候。只觉得耳边到处都是鸟儿的啼叫声。原诗描写好梦初醒。聆听悦耳的鸟语。春光是何等的美好动人。

其他观点:

孟浩然(689-740)。男。汉族。唐代诗人。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浩然。少好节义。喜济人患难。工于诗。年四十游京师。唐玄宗诏咏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语。玄宗谓:“卿自不求仕。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因放还未仕。后隐居鹿门山。不得不做真隐士。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诗派。该派前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时代气息。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诗歌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闲适以及羁旅飘泊的心情。其中虽不乏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真性情的本色的流露。孟诗不事雕饰。浑然天成。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晦涩深奥。他有一双善于捕捉生活之美的慧眼。即景会心。将美的瞬间定格成永恒。而意境高远。在他的笔下山水诗中的形象。采用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将山水形象与自己的思想感情、性情气质水乳交融。使山水诗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升为意象。打上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的印记。

代表作五言律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自然天成。全诗八句。首联。“八月湖水平”首句开门见山。点明夏季洞庭湖进入丰水期。“平”勾勒出湖水浩淼。第二句“涵虚混大清”。承前而来。写出了洞水充天塞地的混沌景象。颔联是千古名句。“蒸”、“撼”二字用夸张的手法。笔力万钧。交代地理位置。更突出洞庭湖气象万千。气势非凡。境界全出。前四句是极力描写洞庭湖的磅礴气势。雄浑宏大。已是一首很好的洞庭美景诗。足以流芳百世;然后这首诗的重心在后四句。前面是向张丞相展示自己的才华。为后面的投赠干谒作铺垫。而“投赠”又与“洞庭湖”紧紧相连。互相顾及。八百里洞庭之壮景。踏入仕途的情怀与希冀一一展现。含蓄蕴藉。颈联。通过“欲济无舟楫”过渡。写出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孟浩然多以隐士自居。“大隐”隐于市。并不一定要隐居山林。种豆南山。其实也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在这物阜民丰的太平盛世不能施展才学不是一件光荣的事。隐含着风流名士的怀才不遇的羞赧。尾联两句。写临渊而羡鱼的情怀。从而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希望张九龄予以援引之意。“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把地球撬起来”。希望在张九龄荐举之下。谋得一官半职。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统观全诗以望洞庭湖起兴。由“欲济无舟楫”过渡。对于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进行了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染。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宏大境界与奇伟景观。取得撼人心魄的强烈的艺术效果。成为孟浩然清淡山水之外的杰作。


其他观点:

谢谢邀请。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田园派诗人。也是我最崇拜的古代诗人之一。他的许多作品脍炙人口。下面说说我对他作品的理解。愿和朋友们共同探讨。

一、孟浩然生平小考

孟浩然生平概述

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出生于689年。卒于740年。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史称“孟襄阳”。因孟浩然未曾入仕。所以又称为“孟山人”。

孟浩然出生于盛唐时期。早年立下大志。决心报效国家。因仕途不顺。逐渐失望。但能够自重。始终不媚俗世。后修道归隐终身。并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失败。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羡慕其才。招致幕府。不久便隐居。

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孟浩然人生轨迹

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景云二年(711年)。孟浩然23岁。与张子容同隐鹿门山; 先天元年(712年)。冬天。送张子容应考进士;25到35岁间。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以求进身之机;开元五年(717年)。游洞庭湖。干谒张说。登岳阳楼。作《岳阳楼》诗以献;开元六年(718年)。二月。张说为荆州大都督府长史。四月赴任。孟浩然居家。作诗慨叹清贫和失意。渴望有人向皇帝引荐;开元八年(720年)。暮春。孟浩然抱病。有赠张子容诗《晚春卧病寄张八》。九月九日。孟浩然与贾舁登岘山。诗酒唱和;开元十二年(724年)。孟浩然36岁。韩思复任襄州刺史。卢馔为襄阳令。孟浩然与之为忘形之交。因玄宗在洛。便往洛阳求仕。滞洛三年。一无所获。开元十三年(725年)韩思复卒。天子亲题其碑。孟浩然与卢馔立石岘山;开元十四年(726年)夏秋间。孟浩然于维扬一带结识李白;开元十五年(727年)。孟浩然第一赶赴长安进行科举考试。开元十六年(728年)。初春。在长安作《长安平春》诗。抒发渴望及第的心情。当年孟浩然三十九岁。然而。科举不中。同年孟浩然与王维结交。王维为孟浩然画像。两人成为忘年之交。应进士举不第后。孟浩然仍留在长安献赋以求赏识。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他和张说交谊甚笃。传说张说曾私邀入内署。适逢玄宗至。孟浩然惊避床下。张说不敢隐瞒。据实奏闻。玄宗命出见。孟浩然自诵其诗。至“不才明主弃”之句。玄宗不悦。说:“卿不求仕。而朕未尝弃卿。奈何诬我!”放归襄阳。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之胜;开元十七年(729年)。孟浩然离开长安。辗转于襄阳、洛阳。夏季游吴越。与曹三御史泛舟太湖。曹三御史拟荐孟浩然。孟浩然作诗婉言谢绝。次年游玩于江南的名山古刹;

开元十九年(731年)。孟浩然43岁。春。在越州有赠谢甫池诗。表示出对农事的关心。继续在江浙一带会友作诗;

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孟浩然第二次前往长安求仕。不仕。当年孟浩然回襄阳;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韩朝宗为襄州刺史。十分欣赏孟浩然。于是邀请他参加饮宴。并向朝廷推荐他。孟浩然因考虑到上京干谒张九龄未果。认为作为刺史的韩朝宗也无法让他入仕便没有按照约定赴京。孟浩然因应崔国辅之约而东游越剡。在途经江夏时再会李白于黄鹤楼。李白创作《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以替其送行;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为荆州长史。招致幕府。不久。仍返故居;

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孟浩然在荆州一带多所游览。夏。孟浩然患背疽。卧于襄阳。当在本年。次年病加重。多有好友探看;

开元二十八年(740年)。王昌龄遭贬官途过襄阳。访孟浩然。相见甚欢。孟浩然背上长了毒疮。医治将愈。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逝世。

二、孟浩然作品赏析

1、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第一人、“兴象”创作的先行者

盛唐时期形成的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诗歌流派。又称田园诗派。后人为了突出两人对田园诗派的突出作用也称为:“王孟诗派”。该派有陶渊明、“二谢”(谢灵运、谢朓)诗之长。以山水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为主要题材。风格冲淡自然。孟浩然的诗已摆脱了初唐应制咏物的狭隘境界。更多地抒发了个人怀抱。给开元诗坛带来了新鲜气息。并博得时人的倾慕。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是王维的先行者。他的旅游诗描写逼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得气势磅礴。格调浑成。

孟浩然的一生经历比较简单。他诗歌创作的题材也比较单一。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但是更多的是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诗不事雕饰。伫兴造思。富有超妙自得之趣。而不流于寒俭枯瘠。他善于发掘自然和生活之美。即景会心。写出一时真切的感受。如《秋登万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夜归鹿门歌》等篇。自然浑成。而意境清迥。韵致流溢。

在孟浩然这里。山水诗中的形象。已不再是山水原形的描摹。也不是在其中简单地加入了自己的情感。而是采用了表现手法。将山水形象的刻划与自己的思想感情及性情气质的展现合而为一。因而使其山水诗中形象的刻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其山水诗中的形象提升为艺术形象的一种高级形态亦即‘意象’。可以说在孟浩然之前。还没有哪位诗人在山水诗中如此深深地打上作者本人性情气质的个性印记。

2、清新淡雅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歌主要表达隐居闲适、羁旅愁思。诗风则清淡自然。以五言古诗见长。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他主要写山水诗。是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之一。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其诗今存二百余首。大部分是他在漫游途中写下的山水行旅诗。也有他在登临游览家乡一带的万山、岘山和鹿门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还有少数诗篇是写田园村居生活的。诗中取材的地域范围相当广大。山水景物是南朝诗歌最重要的题材。经历长期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到孟浩然。山水诗又被提升到新的境界。这主要表现在:诗中情和景的关系。不仅是彼此衬托。而且常常是水乳交融般的密合;诗的意境。由于剔除了一切不必要、不谐调的成分。而显得更加单纯明净;诗的结构也更加完美。孟浩然在旅程中偏爱水行。如他自己所说:“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经七里滩》)他的诗经常写到漫游于南国水乡所见的优美景色和由此引发的情趣。如《耶溪泛舟》)

房日晰在《略谈孟浩然诗风的清与淡》一文中指出:“纵观孟诗。其诗风之淡。大致有三:一为思想感情的淡。没有激切的情绪的流露;二为诗意表现的淡。没有浓烈的诗意的展示;三为语言色彩的淡。没有绚丽色彩的描绘。

3、独特的的山水意境

孟浩然山水诗的意境。以一种富于生机的恬静居多。但是他也能够以宏丽的文笔表现壮伟的江山。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清人潘德舆以此诗和《早发渔浦潭》为例。说孟诗“精力浑健。俯视一切”(《养一斋诗话》)。正道出了其意兴勃郁的重要特征。盛唐著名诗评家殷璠喜用“兴象”一词论诗。在评述孟浩然的两句诗时。也说“无论兴象。兼复故实”(见《河岳英灵集》)。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重“兴象”其实也是孟浩然诗普遍的特点。这通过几首不同的作品之间的比较。可以看得更清楚。《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宿建德江》这三首诗都写了江湖水景。但性格各异。第一首作于孟应聘入张九龄幕府时。他为自己的抱负能够有一试的机会而兴奋。曾写下“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书怀贻京邑同好》)、“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之类诗句。正是这种昂奋的情绪。使他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样气势磅礴的名句。第二、三首均作于落第后南游吴越之日。前者以风鸣江急的激越动荡之景写自己悲凉的内心骚动。后者则以野旷江清的静景写寂寞的游子情怀。它们的神采气韵是很不相同的。本之以“兴”。出之以“象”。突出主要的情绪感受而把两者统一起来。构筑起完整的意境。这是孟浩然写景诗的重要贡献。

4、独到的表现方式

出入古近的体格饶有洒脱自在的情致。也是孟诗创造性的表现之一。孟浩然诗歌的语言。不钩奇抉异而又洗脱凡近。“语淡而味终不薄”(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他的一些诗往往在白描之中见整炼之致。经纬绵密处却似不经意道出。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功力。例如他的名篇《过故人庄》。通篇侃侃叙来。似说家常。和陶渊明的《饮酒》等诗风格相近。但陶写的是古体。这首诗却是近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一联句。画龙点睛地勾勒出一个环抱在青山绿树之中的村落的典型环境。还有那一首妇孺能诵的五绝《春晓》。也是以天然不觉其巧的语言。写出微妙的惜春之情。

另外。孟浩然在诗体的运用上往往突破固有程式的拘限。读来别有滋味。例如《舟中晓望》诗。平仄声律全合五律格式。但中两联不作骈偶。似古似律。胡应麟《诗薮》认为此类诗“自是六朝短古。加以声律。便觉神韵超然。”又如《夜归鹿门山歌》。这是一首歌行体的诗。但通篇只是把夜归的行程一路写下来。不事铺张。其篇制规模类似近体。并吸收了近体诗语言简约的特点。而突出歌行体的蝉联句法。读来颇有行云流水之妙。

5、独特的诗歌美学观

在诗歌创作的艺术形式方面。孟浩然也有其独特的见解。他主张诗歌要用形象思维。通过诗的语言塑造形象。通过形象显示诗歌的意旨。读者“弃象忘言”而得意。他在《来闍黎新亭作》诗中写道:“弃象玄应悟。忘言理必该。静中何所得?吟咏也徒哉!”孟浩然借用了佛学和道家哲学中的“弃象忘言”说。提倡诗歌创作的抒情言志、表情达意不必太直露。要有弦外之音。象外之旨。

孟浩然还主张作诗不必受近体格律的束缚。应当“一气挥洒。妙极自然”。《孟浩然集》有诗267首。其中五言古诗63首。七言古诗6首。五言律诗130首。七言律诗4首。五言排律37首。五言绝句19首。七言绝句8首。从中可以看出。除69首古风外。全是近体诗。而五言律诗又最多。可以说他是盛唐诗人大量写作近体诗的第一人。但这些诗大都不能算是严格合律的近体诗。如《舟中晚望》、《洛下送奚三还扬州》、《洞庭湖寄阎九》、《都下送辛大之鄂》、《与诸子登岘山》等诗。皆与五言律诗的对偶不合。但诗品家对它们的评价却相当高。严羽《沧浪诗话》就说:“皆文从字顺。音韵铿锵”。

三、客观评价

1、李白《赠孟浩然》: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2、杜甫《解闷十二首》: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3、殷璠《河岳英灵集》:浩然诗。文采丰萁。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4、皮日休:先生之作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令龌龊束人口者。涵涵然有干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北齐萧悫“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先生则有“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王融“日霁沙屿明。风动甘泉浊”。先生则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何逊之诗句精者有“露湿寒塘草。月映清淮流”。先生则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此与古人争胜于毫厘也。5、皮日休《郢州孟亭记》:其抒情之作。如《岁暮归南山》、《早寒江上有怀》、《与诸子登岘山》、《晚泊浔阳望庐山》、《万山潭作》等篇。往往点染空灵。笔意在若有若无之间。而蕴藉深微。挹之不尽。6、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一味妙悟而已。7、苏轼:子瞻谓浩然之诗。韵高而才短。如造内法酒手而无材料尔。8、王士源《孟浩然集序》: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9、樊泽:故处士孟浩然。文质杰美。殒落岁久。门裔陵迟。丘陇颓没。永怀若人。行路慨然。前公欲更筑大墓。阖州搢绅。闻风竦动。而今外迫军旅。内劳宾客。牵耗岁时。或有未遑。诚令好事者乘而有之。负公夙志矣。 19、蔡传:孟浩然诗组建安。宗渊明。冲淡中有壮逸之气。20、王士碌曾举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一诗作为范本:诗至此。色相俱空。政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21、潘德舆《养一斋诗话》:东旭早光芒。浦禽已惊聒。卧闻鱼浦口。桡声暗相拨。日出气象分。始知江湖阔、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候明发。渺漫平湖中。中流见匡阜。势压九江雄。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精力浑健。俯视一切。正不可徒以清言目之。

22、闻一多:正如当时许多有隐士倾向的读书人。孟浩然原来是为隐居而隐居。为了一个浪漫的理想。为着对古人的一个神圣的默契而隐居。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45:48

    开元,襄阳,洞庭湖,山水,诗风,盛唐,诗人,自己的,长安,田园诗

  • 归属感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45:48

    没想到大家都对如何评价孟浩然的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苏梦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45:48

    孟浩然的诗从初唐风行的咏物、应制等狭窄的题材中解放出来。更多的表现了生活的某些方面。《岁暮归南山》北阙体上书。南山归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