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因为“武则天”时期改都城为洛阳。并且称为“神都”。象征“神州大地之都”。
而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了纪念武则天的功绩。就领头带着一大帮外国君臣捐款捐物。在神都内建造“天枢”。号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寓意“世界中心”。
但其实建造天枢的目的并不止于此。还在于向世人宣告“黜唐兴周”。意思就是说罢黜李唐王室。改立武周。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政治行为。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
而且“黜唐兴周”可不是我随口说的。是《新唐书》上说的:
《新唐书·后妃传》:延载二年。武三思率蕃夷诸酋及耆老请作天枢。纪太后功德。以黜唐兴周。制可。
大概就是武三思想要借机支持一波武则天。上表说最近找来各国君臣和朝中老臣。为了纪念太后的功德。请求建造天枢。以象征武后您的伟大功绩。使万国来贺。武则天一听这话。立马龙颜大悦。当场就点头应允了。
而且为了造这个天枢。各胡国“聚钱百万亿”。在全国范围内收购黄铜。后来几乎把整个武周的黄铜都买光了。可还是不够。只好大量收购农民手里耕田用的农具。炼化以后全部用来打造天枢。其劳民伤财的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载元年甲午。公元六九四年。武三思帅四夷酋长请铸铜铁为天枢。立于端门之外。铭纪功德。黜唐颂周。以姚璹为督作使。诸胡聚钱百万亿。买铜铁不能足。赋民间农器以足之。
所以当时建造天枢。以象征武周时期的洛阳神都是“世界中心”。很大缘由是武三思用来奉承武则天的话。难免有献媚之嫌。而且《资治通鉴》里头说。实际上“世界中心”的称号是武则天自封的:
《资治通鉴·唐纪二十一》:工人毛婆罗造模。武三思为文。刻百官及四夷酋长名。太后自书其榜曰“大周万国颂德天枢”。
而唐玄宗即位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开元二年。就把天枢给熔了。这也从侧面证明李隆基并不认同武则天统治时期所谓自居的“世界中心”。
我们甚至可以想见。其实李隆基日夜看着那根天枢。再联想从农民手里收刮来的农具。也会觉得臊得慌。所以当权以后第一件事儿不是留着它。而是赶紧把天枢给熔了。再还铜于民间。
其他观点:
“十三朝”古都。据史书的记载和考古发现。加上西汉和武周。其实有十五个国家曾在此建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洛阳因其地理位置的守难攻的特性。一度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中国不折不扣的国际大都会。
老外在心目中一直认为洛阳是世界中心也就合情合理了。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而洛阳就处于摇篮的中心。从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在此建都。就开始了举世闻名的历史建设进程。政治、军事、经济、文化蓬勃发展。朝代的更替。始终不影响洛阳的地位——浩瀚的历史海洋中时一颗璀璨的明珠。
到了唐朝。开国皇帝李世民。本身就具有鲜卑的血统。对对外来人口持包容和开放的态度。民族政策也是民族自治。给予少数民族更多的自主权。鼓励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和中国人通婚。甚至在朝廷做官。长安、洛阳都聚集了蜂拥而来的使节、商人。成为当时的国际大都会。比如新罗崔致远。874年参加科举及第。876年任职溧水县尉;日本晁衡也是科举入仕。官至二品。可见唐朝政策开放程度。
唐高宗时期。西部边境到达咸海。包括伊朗东部地区。唐朝对外实行的是羁縻制度。以“天可汗”身份领导周边国家。分封其他国家国君或者国王官号。成为唐朝的附属国。
唐朝帝国的富有。促使各国使臣、僧侣和商人的到来。使臣在政治上互通。僧侣传播宗教和文化。商人进行商业经济贸易。都有利于唐朝的政治稳定、传播文化、经济繁荣。开拓出唐朝盛世的局面。足见开放的政策成就了大唐在子民的光辉形象。让子民民族自豪感爆棚。
长安是大唐帝国的都城。殊荣却落在了洛阳身上?
这段历史可以看出长安和洛阳都是比较繁华的都城。但先入为主的概念让外国人觉得洛阳才是中国的中心。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加上唐太宗李世民对洛阳的重视。自然让外国人第一印象唐朝中心是洛阳。到唐朝中后期。唐高宗迁都洛阳。洛阳就成为外国人心中的圣地。
唐朝不仅促进了多民族融合。也让外国人可以近距离去参与其中的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让洛阳焕发出了最璀璨的光芒。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制度、文化发展。至今还保留着我国唐时的传统文化的痕迹。自然。唐朝时外国人认为洛阳是世界中心也不足为奇了。文化底蕴深厚的阿拉伯人、神秘的波斯人、栗特人、日本人、新罗人都曾在这里生活、经商。再由他们之口把唐朝的强大带回自己的国家。那份神秘感就让唐朝成为了外国人最向往的天堂。世界的中心。
其他观点:
能成为世界中心。古今中外。定义的标准可能不一致。但是。它一定在经济、政治、人口、军事几个方面具有相当大的辐射作用。
经济
在古代没有GDP概念。但是。能成为一个经济中心。它一定能满足是一个交通枢纽。是物资集散地。洛阳在唐朝设有3市。分别为西市、南市、北市。且三市均和大运河相连。往南直达扬州、苏州、杭州。往西可抵国都长安。可以说是具备通江连海的能力。成为事实上的货物集散地。
政治
周天子东迁后。洛阳即为国都。历来备受统治者青睐。唐高宗将此定为东都。武则天更为重视。改为“神都”。成为仅次于长安的政治中心。
人口
经济、商业的突飞猛进。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大量国民涌入城区并定居。那时候已经开始城市化了。洛阳人口达百万以上。对于外国人来讲。一个城市能达到十万人口的规模。在他们的意识中已经是巨无霸级别的了。
现在十倍于他们。且那个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高楼大厦。百万规模的城市。那面积得多大!看到这景象。能不被天朝上国惊得目瞪口呆?
军事
洛阳为四冲之地。无险可守。根据我国古代的军事斗争。城墙在维护城市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决定了洛阳的城建必须是高规格。据考证。唐朝时期。洛阳城墙周长超过28公里。高5.22米。城门十二个。这种规模的城建。在外国人看来。是想都不敢想的。
综上所述。在经济、政治、人口、军事几个方面。洛阳是碾压国外城市的。在国内也只有长安可以和它匹敌。它理所当然的成为世界的中心。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157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洛阳,唐朝,武则天,长安,中心,都城,政治,经济,外国人,中国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朝时外国人为什么认为洛阳是世界中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因为“武则天”时期改都城为洛阳。并且称为“神都”。象征“神州大地之都”。而当时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为了纪念武则天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