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其实。吐蕃当年是打过印度的。也正是因为打完了。才发现没有必要接着打了。所以吐蕃才专门针对大唐打了200多年。下面。我们就具体说一下原因:
吐蕃建立于公元618年。看这个时间眼熟不?没错。唐朝也建立于公元618年;吐蕃于公元842年灭亡。唐朝比吐蕃强一点。多撑了65年。于公元907年灭亡。
那通过时间的对比。大家可以发现。吐蕃与唐朝基本上相当于同生共死。而这对难兄难弟就是在打打和和。相爱相杀中走过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唐朝大家自然熟悉。我们今天重点说一下吐蕃。吐蕃是我国西藏历史上。第一个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政权。也是我国青藏高原上。出现过的最强盛的政权。
现在通说认为。松赞干布是吐蕃的开国君主。实际上按照西藏习俗。松赞干布是吐蕃第33任赞普(藏王)。只不过在松赞干布继位之前。西藏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很多事情只能归咎于传说。
并且。在松赞干布出生之前。西藏基本上属于大小政权各自为政的状态。自然没有强大的合力对外。也就未见于史书之上。
松赞干布生于公元617年。在他出生不久。他的父亲朗日松赞。就率兵灭掉了周边部落。基本上统一了西藏。
所以说。松赞干布在公元629年继位时。他的父亲已经为他打好了天下。松赞干布之所以出名。源于他继位后彻底统一西藏。并建立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等一系列制度。使吐蕃王朝真正走向富强。
那随着吐蕃王朝的兴盛。松赞干布自然不甘于固守在青藏高原。为了进一步扩张。松赞干布在公元638年。就主动挑起了与大唐的战争。史称“松州之战”。
在这场战役中。双方各投入兵力五万余名。本来信心满满的松赞干布。没想到被唐军彻底击败。这也让松赞干布领略到大唐的威武。
也使松赞干布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与大唐的差距。虽然两个王朝建立时间相同。但大唐却明显强盛于吐蕃。于是松赞干布开始卧薪尝胆。
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大唐称臣。并成功迎娶回了文成公主。成了大唐驸马的松赞干布。自然引进了大唐的先进文明。也使得吐蕃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公元650年。松赞干布死后。继任者在松赞干布的铺垫下。使吐蕃王朝进一步强盛。开始了与大唐的直接对抗。此后的近200年时间里。双方有过和亲、开展过贸易。但也争斗不断。
在吐蕃最强盛时。版图几乎囊括了我国整个西部地区。不但控制过新疆、青海、甘肃、内蒙西部等区域。还控制过印度恒河流域。当时北印度各国一度向吐蕃称臣。
当时的吐蕃。可以同时跟大唐、回鹘、阿拉伯帝国争霸亚洲。其兵力甚至曾远到中亚、印度地区。所到之处尽皆臣服。
那吐蕃王朝到底是怎么兴盛起来的呢?如果说单凭松赞干布的一系列举措。似乎不足以创造如此强盛的政权。为什么吐蕃政权来得快、去得也快?自此以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如此强盛的政权呢?
根据气候学家和历史学家研究显示。在那200多年的时间里。青藏高原的气候突然变得温暖起来。当时那里湿润多雨。非常适合人类生存。
再加上出现了松赞干布那样的人才。所以当时青藏高原的人口达到了历史峰值。专家认为。其人口甚至达到了上千万。所以吐蕃可以动用的军队至少有五十万之多。
如果。再算上向吐蕃称臣的那些国家。吐蕃真正发动战争动员令的话。其兵力甚至可以达到百万。这才是吐蕃王朝强盛的原因。
而随着气候的不断变冷。吐蕃逐渐走向低迷。加上内部的分崩离析。使得吐蕃仅存在224年。就又重新陷入分裂。此后再也没有出现强大的政权。到了元明清时期。更是可以被轻易征服。
据专家推测。到了清朝时期。西藏的人口最多只有200万人。而在1950年的时候。西藏的人口甚至只有120万人。
所以。归根结底。是气候环境的不断恶化。使得吐蕃人口急转直下。再也没有了称霸一方的基础。更不要说其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的落后了。
那说了这么多。我们现在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吐蕃持续攻打强盛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呢?其实。这是利益的使然。下面我们就具体说一下:
01吐蕃攻打大唐的原因
相较于大唐。吐蕃土地贫瘠。资源匮乏。文明落后。并且二者直接接壤。所以攻打起来不但非常方便。而且能得到很多好处。
这就好比强盗抢劫时。肯定挑有钱人家抢一样。虽然有钱人家不好抢。但能抢过来的都是真金白银。投入小回报大。就算冒点风险也值得。
而事实上。吐蕃在与
大唐的争斗中。确实获得了很多实惠。吐蕃就跟我国历朝历代的北方游牧民族一样。获得了大量的粮食、钱财。这些足以满足其生产生活需要。
而且当时强盛的吐蕃。并不比大唐弱太多。更关键的是吐蕃的骑兵。来得快跑得也快。抢完就跑。农业文明的大唐根本奈何不了它。
02吐蕃不攻打印度的原因
从地理角度来讲。吐蕃与印度之间。隔着一座高高耸立的喜马拉雅山脉。有这道天险的存在。使得吐蕃出兵并不方便。想来去自如更是不可能。
而且吐蕃主要生存在青藏高原。虽然当时气候变暖。但依旧属于高寒地区。可印度是典型的高温国家。吐蕃的军队并不适合在高温中生存与作战。
同时。印度当时并不是统一的国家。由诸多小型的国家组成。可以说印度不但孱弱还特别贫穷。吐蕃就算打赢了也捞不到太多好处。
所以。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吐蕃当然不会去干。在大唐与印度之间。吐蕃自然会倾向于攻打大唐。这也是吐蕃不攻打印度的主要原因。
03吐蕃攻打印度的典型战例
文章开头我们说了。吐蕃是攻打过印度的。而且是全面胜利。下面我们就挑两个比较典型的战例。来说明一下。
第一个要说的就是王玄策。提到王玄策。相信很多人。一定会想到前几年成龙的电影《功夫瑜伽》。没错。就是那个王玄策。
那是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一年)。当时王玄策奉命出使印度。结果被中天竺的新国王派兵劫掠。王玄策一气之下。就找吐蕃借兵1200人、尼泊尔借兵7000人。成功大杀四方。将中天竺灭国。
如果说这一次。吐蕃只是借兵给王玄策。并没有亲自参与指挥。那我们说第二个战例。这一次是吐蕃独立作战。而对印度用兵的原因。只是为了抢一颗舍利子。
当时的吐蕃赞普(藏王)赤松德赞建了一座白塔。他不知道听谁说的。摩揭陀国有如来佛祖的真身舍利子。于是赤松德赞就派大军攻打印度。准备把舍利迎回吐蕃。
印度的诸多小国听说吐蕃大军来了之后。根本没抵抗。直接就投降了。吐蕃大军在轻松搞定恒河北岸后。快速渡过恒河。攻陷摩揭陀国。顺利迎回了舍利。
并且。吐蕃大军在回撤的时候。特意在恒河岸边立碑。把恒河定为国界。然后派了四名吐蕃士兵驻守。虽然只有四名士兵。但也让印度臣服吐蕃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04小结
所以说。吐蕃不攻打印度。是因为捞不到什么好处。并不是打不过。吐蕃之所以不吞并印度。也主要是印度太过炎热。根本不适合吐蕃人生存。
而攻打大唐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了。因为吐蕃与大唐接壤的地方。气候条件与青藏高原相似。正适合吐蕃人生存。更何况就算无法胜利。也能顺手牵羊捞到很多好处。
其实。吐蕃面对大唐和印度时。实际上就是在做一道选择题。选哪个实惠。吐蕃也不傻。经过几次战争自然就知道了。
其他观点:
吐蕃和唐朝大战200年。为何不打更弱更富的印度?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吐蕃从松赞干布当家后。就获得了一个非常难得的兴盛时期。
简单来说。吐蕃存在于618年到842年。于唐朝同一年出生。与却比唐朝早死了61年。这样长寿且强大的王朝。在青藏高原历史上。是绝无竟有的。以至于如今的西藏。英文就是从“吐蕃”而来。
吐蕃强盛时期。基本上获得了青藏高原大部分土地。同时把长期在这片土地及其周围活动的党项族、吐谷浑、大勃律等民族纳入到自己的统治范围。更为厉害的是。安史之乱之后。赤松德赞带领吐蕃乘虚而入。获得了陇右地区。然后在790年前后拿到了北庭都护府和安西都护府。也就是说。吐蕃最强大的时候。获得了今天新疆、甘肃、青海和西藏、四川西部等大片土地。实际的领土范围。不亚于唐朝。
但是。仅仅三四十年后。吐蕃就衰落了。衰落的吐蕃回光返照便是于唐朝缔结友好盟约。不久后。吐蕃陷入内讧瓦解。陇右地区、西域地区在张义潮带领下归附内地。成为唐朝的归义军。
也就是说。从吐蕃兴起的200多年间几乎是一直在和唐朝争夺河西走廊和西域地区。
此时。我们不由得想问一句。吐蕃为何要和更强大的唐朝死磕。南面的印度又弱鸡有富裕。岂不是更好吃的韭菜吗?
事实上。这一点吐蕃人又何尝不知道。
公元647年。唐朝大臣王玄策被中天竺劫持囚禁。逃出来后一路跑到吐蕃。向吐蕃借兵1200。又向尼泊尔借兵7000。用这8200人。直接灭了中天竺国。
历史记载。王玄策先后斩杀印度士兵4000多人。附录王室成员12000余人。500座城池投降。王玄策如果愿意。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天竺王。
不过。王玄策深藏功与名。直接回到唐朝复命。让印度中部多个王国成了唐朝的藩属国。
你以为这就是结束吗?
不不不。
后来赤松德赞在位时。就是从唐朝手里抢走西域的那位雄主。借着到印度获得佛骨舍利的由头。又把恒河流域多个小国灭了一次。
据说。后来赤松德赞仅仅派了四个人。就让印度臣服50多年。
说到这里。我们更奇怪了。吐蕃如果出点力气。直接灭了印度。藏人岂不是就能建立起一个类似于贵霜帝国、孔雀帝国的大帝国吗?
事实上。吐蕃也确实没有这样做。
我觉得主要原因有三点:
1。吐蕃人更适合高寒地区生活。不适应印度的热带气候。
吐蕃人如果愿意。迁居到印度。成为印度婆罗门的一部分。并不是难事。可是。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寒冷的地方。被称为“第三极”。而印度则是相当炎热。一个是第三极严寒。一个是热带酷暑。吐蕃人自然无法适应。
2。吐蕃人对青藏高原以外地区以劫掠为目的。印度心甘情愿供奉。自然可以免于战争。
吐蕃从与唐朝的通婚中发现。唐朝是一个富庶且文明的国家。所以想唐朝学习取经自然不可避免。可是。吐蕃也必然会看到丝绸之路和西域的巨大财富。不可能缩手不抢。既然抢。就会有战争。而唐朝适当时代唯一可以对抗吐蕃保护丝路商道的政权。至于印度。刚一动手就磕头投降。供奉所有财物。吐蕃即便是每年冬天都下山抢劫。都不会留下什么历史记录。
3。吐蕃人口太少。对青藏高原以外土地。根本不可能建立有效统治。
吐蕃到底有多少人口?历史学家估计。吐蕃本部人口大约为350万人。如果再加上其他附庸民民族总人口不可能超过1000万。如此小的人口规模。不可能对想唐朝对西域那样组织起巨大的移民队伍和海外军团。所以。吐蕃人口不可能建立起青藏高原以外的地方建立有效统治。即便到如今。整个青藏高原上的总人口也不过1000万。核心的西藏。如今发达经济加持下。也不过350万人。而解放前。西藏总人口才120万。
所以。吐蕃没有入侵、殖民、统治印度。可能主要原因是嫌太热、打不起来、军力不足等。
顺带说一句。近代以后。喜马拉雅山南坡因为人口增加。实力上已经碾压藏人。乾隆时期就有廓尔喀尼泊尔人入侵西藏。到了道光年间克什米尔查谟大公强占西藏的达拉克。从某种程度上说。西藏能出现吐蕃这样的强权。实在是太意外了。
如今西藏人口350万。远低于印度的14亿。连尼泊尔的2500万都差老远了。维护西南边境安全。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大问题。
其他观点:
吐蕃英雄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后就开始了对周边的征服。自那时起南亚次大陆的许多国家就开始臣服于吐蕃。
松赞干布稳定大局后。又向大唐求赐婚。多次遭到唐太宗的拒绝。于是松赞干布就开始发兵攻伐吐蕃与大唐之间的小国。而这些小国都是大唐的藩国。最终吐蕃终于和大唐直接接壤了。
然而松赞干布并未就此住手。他继续发兵攻伐大唐。结果大败。于是他再次令使臣带着吐蕃的全域版图。和贵重的礼品。前往大唐帝都长安。一是向大唐纳土称臣。以求爵位封赏。二是向大唐求赐婚。唐太宗立即予以恩准。让文成公主下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对于以上所述。大家可能会感到一头雾水。大家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一>。当时的东方世界存在着一个秩序体系。中原王朝的统治者居于正统天子之位。其他国家皆为藩属。
刚崛起的吐蕃王朝并未获得中原天子的认可。也就是说吐蕃只是武装团伙。并不是天下公认的国家。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派使臣。来长安求赐婚。并非吐蕃没有美女。也不是他本人缺老婆。而是他在变相的向唐天子。索取大唐承认吐蕃王国的地位。他想要的是一个合理合法的吐蕃王国地位。
只有吐蕃成为了东方政治体系内的合法国家。才能得到体系内各方的尊重。才能名正言顺的征伐体系外的势力。
今天为什么各国都要加入联合国。也是这个道理。只过唐朝的“联合国安理会理事国\"只有一个。那就是唐朝。天下权威至尊也只有一人。那就是唐天子!
<二>。唐太宗拒绝了松赞干布。松赞干布发兵灭掉了大唐几十个藩国。继而进攻大唐。惨遭战败。尔后又纳土归顺。并且再次求赐封。而唐天子爽快的答应了。这是因为:
1。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唐天子不会白给好处给松赞干布。
2。松赞干布。灭大唐藩属。表面上看似狂野无礼。实际上则暗合唐天子心意。吐蕃灭掉众小国后。各小国的不少财产、人口丶士兵、贵族都迁入了大唐本土。大唐等于是狠赚了一票。而且还不让人憎恶。
3。松赞干布灭了众小国后。继续攻打大唐。一方面是试探大唐的实力。另一方面是想向大唐索取更多。结果大唐打败了吐蕃。于是松赞干布纳土称臣。再次求赐婚。
一是松赞干布灭了众小国。也算是对大唐作出了贡献。让大唐吃了个饱。
二是松赞干布战败后。纳土称臣。既让唐天子有面子。又让大唐看到了吐蕃的实力。因此大唐于情于理。都必须给吐蕃一个交待。
三是大唐借赐婚之机。派出很多人才前往吐蕃。帮助吐蕃发展。既是对松赞干布的尊重和答谢。也是表达大唐对吐蕃的接纳之意和兄弟之情。
至于纳土称臣。那只是为了维系天下秩序体系的需要。所谓君臣关系。只是个名份。大唐没有直接统治吐蕃。吐蕃也不会接受大唐的直接统治。
从以上所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唐与吐蕃。是一个体系之下的两个政治实体。只是在名望上大唐高于吐蕃。
自松赞干布之后。吐蕃屡犯唐疆。二百多年来。战争不断。归根结底只有一个原因。吐蕃渴望获得更多的利益。甚至希望在名望上与唐天子平起平坐。而唐朝实力下降。无法让吐蕃敬畏。
可以说吐蕃攻打大唐。只是兄弟之争。吐蕃只是想多榨取些利益。并没有想要取代唐朝。
其实后来。西夏与宋的纷争丶宋辽纷争。也是利益之争。并无灭国之念。唯有蒙古汗国。才有一开始就打算灭掉中原。并吞天下的想法。
至于说吐蕃不攻打印度。那是很多人对边缘历史不了解。而产生的一种误解。吐蕃不但征服了大半个印度。还将实力拓展到了今天的中亚。据说还拓展到了今天的伊朗东部。只不过吐蕃实行贵族领主分封制。自从那位主张废佛教的吐蕃赞普。被刺身亡后。吐蕃就解体了。分崩离析!所以吐蕃王国的辉煌。才逐渐被世人所忽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159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吐蕃,松赞干布,大唐,印度,唐朝,青藏高原,西藏,恒河,赤松,王朝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何吐蕃持续二百多年攻打强大的大唐而不打武力孱弱的印度?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其实。吐蕃当年是打过印度的。也正是因为打完了。才发现没有必要接着打了。所以吐蕃才专门针对大唐打了200多年。下面。我们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