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开元年间的疆域面积反而不如高宗时期?
原创

为什么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开元年间的疆域面积反而不如高宗时期?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这个问题实际上挺复杂的。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解。

唐朝时期疆域分为本土州郡和羁縻州两种。四方蛮夷投靠过来或大唐征服某个地区之后。往往设置羁縻州来管辖。任命最高地方长官。并缴纳赋税。当然。地方最高长官可能还是原来的部落首领。缴纳的赋税一般也是象征性的。

而藩属国不属于大唐疆土。羁縻州的一些势力可能独立后变成藩属国。藩属国也可能接受唐王朝的任命变成羁縻州。所以大唐疆域大小始终在变化。

初唐时期疆域面积大在西域、中亚、蒙古高原和朝鲜半岛。

蒙古高原是李世民时期灭掉的东突厥和薛延陀。唐高宗李治继承了这个遗产。大唐领土到达了贝加尔湖畔。大唐设置北庭都护府管理这块土地;

唐高宗时期。联合新罗灭了百济和高句丽。几乎占领了整个朝鲜半岛。设置安东都护府;

中亚在李世民灭吐谷浑、开拓西域的基础上继续向西扩张。苏定方等人灭了西突厥。西域和中亚诸国臣服。

唐高宗时期大唐非常强大。不少国家主动向大唐靠拢。成为大唐的藩属国。其中最遥远的应该是罽宾国。位置在帕米尔高原以南。今天阿富汗喀布尔以东、巴基斯坦北部白沙瓦、伊斯兰堡附近。唐王朝在其土地上设置修鲜都督府。隶属安西大都护府。“授其王修鲜等十一州诸军事兼修鲜都督”。

像这样的都督府共计十六个。其中包括月氏都督府、修鲜都督府、波斯都督府等。

龙朔元年。西域诸国。遣使来内属。乃分置十六都督府。州八十。县一百一十。军府一百二十六。皆隶安西都护府。仍于吐火罗国立碑以纪之。《旧唐书》 右西域诸国。分置羁縻州军府。皆属安西都护统摄。自天宝十四载已前。朝贡不绝。《旧唐书》

西突厥和高句丽是唐高宗李治打下来的。中亚十六都督府基本上都是主动投靠的。这是唐高宗时期大唐疆域最大时期的基本情况。当时共有六大都护府。东北是安东。漠南北是安北、单于。西域是安西、北庭。南方是安南。

这些区域虽然都有大唐军队驻扎。但都属于外围的边境地区。与中原核心领土地位还是有很大差距的。至于再次一级的修鲜都督府根本就没有唐军驻扎。属于大唐疆域范围之内。但真的没人关心他们的死活。

李世民时期。处在一个扩张阶段。战略目的明确。先北再西最后东。除了高句丽一次没打下来之外。其他每个方向都扎扎实实灭其国虏其君。疆域扩大。后患还不多;

李治时期。延续了李世民的做法。也灭了高句丽和西突厥。大唐声威达到顶点。万国来朝。疆域面积最大。但是。李治和武则天比李世民差远了。军事方面的胜利没有转化成政治成果。包括高句丽和西突厥都不断地反叛。反而成了大唐的麻烦。大唐的扩张从那时开始就已经基本上停止了。

唐高宗李治后期到盛唐时期。已经丢失了不少领土。

李治时期吐蕃兴起。双方在青海吐谷浑旧地和西域安西四镇争夺了几十年。终于吐蕃消灭了吐谷浑。完全占领了这块土地。

唐王朝不甘心丢掉这块双方之间的战略缓冲地带。就从安东都护府抽调薛仁贵率军到西域。结果大非川战败。不但吐谷浑没能恢复。朝鲜半岛也丢了。唐王朝在朝鲜半岛实力削弱后。新罗发展起来。虽然对大唐一直很友好。但毕竟只是比羁縻州还要外围一层的藩属国。不能算在大唐疆域范围之内;

蒙古高原上的东突厥势力在武则天时期重新兴起。大唐当时受武则天的高压统治和酷吏政治之下。不少有经验的将领被清洗。军事实力受到影响。蒙古高原从此失去;

修鲜都督府和等十六都督府实在太远了。只能自生自灭。当时阿拉伯大食崛起。向西扩张。很多小国在大食和大唐之间摇摆不定。毕竟大食离得近。这些小国就从羁縻州退化到藩属国或者索性投靠了大食。到盛唐前后就逐渐都不再算在大唐疆域范围之内。

于是。盛唐时期少了朝鲜半岛、中亚、蒙古高原、青海四大块领土。

李隆基初期还是很能干的。虽然领土少了四大块。但又在东北补充了室韦都督府、黑水都督府两大块。包括东北和外东北的大片领土。总面积并不小多少。但性质和西域十六都督府差不多。算是投靠过来的。盛唐前渤海国兴起。时而算大唐藩属。时而算大唐羁縻。

盛唐初期的主要敌人还是吐蕃。占领的青海还一直没吐出来。而且还居高临下威胁西域丝绸之路。而蒙古高原上的后突厥和朝鲜半岛上的新罗与大唐相对友好。尤其新罗可以算是藩属国当中的优秀代表。没有必要再在东北、北部用兵。

河北的契丹和奚。我个人一直认为是大唐的一个重大失误。或者是当地边将故意养寇自重。虽然地理环境不宜大规模用兵。但至少比高句丽那个荒山野岭条件要好得多。而且离大唐核心区域最近。完全有条件、有理由彻底消除这个隐患。而契丹和奚族势力的存在。不但牵制了盛唐时期大唐近一半的野战部队在这个方向。还培养出来安禄山、史思明这两个巨孽。

盛唐时期虽然国力又上了一个台阶。但李隆基战略方向不明。四处出击。战略上占据优势并取得多次胜利。但吐蕃和河北两大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尤其后期还把西南的南诏逼反。战略形势开始恶化。安史之乱既是个偶然。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必然。

总之。李治吃了李世民的老本。才当上了唐朝疆域面积最大时期的皇帝。但大唐那时就已经基本上失去了扩张的能力;而李隆基时期一方面国家战略方向不确定。造成了国力没能转化成胜果。另一方面李隆基性格有缺陷。缺乏打破坛坛罐罐也要彻底解决问题的韧性和狠劲。很容易被小的胜利所满足。这也是和平年代成长起来的最高统治者的普遍弱点。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其他观点:

不请自来。

唐朝版图的极盛时期出现在唐高宗时期。这位皇帝应该是唐朝最易被忽略的皇帝之一。他的父亲唐太宗和皇后武则天光芒太盛。掩盖了唐高宗。

唐高宗在军事上不断开拓。先后平定漠北、灭百济高句丽。最后消灭西突厥。此时的唐朝版图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国土面积达1251.19万平方公里。但是这种局面仅仅维持32年。


唐朝的全盛时期是唐玄宗的开元盛世。此时唐朝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继续发展。达到空前的繁荣状态。


从地图上看。北方的突厥复国。中央政府无力再控制突厥。而后兴起的回鹘又取代突厥。唐玄宗通过册封回鹘首领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正式承认了回鹘在北方的统治。稍有开拓的是在东北的靺鞨族纳入唐朝的势力范围。

而在中亚地区。与阿拉伯帝国争夺失败。在怛罗斯战役中唐军失利。唐朝丧失了在中亚地区的主导地位。后因安史之乱唐朝再也没有恢复在中亚地区的势力。

至于为什么唐朝全盛时期疆域不如唐朝初年的高宗时期大。我想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国初阶段。国内安定。统治者面临的危险主要是边疆游牧民族的危险。因此治国重心在对外扫除危险。开拓进取之心强烈。高宗时期的唐朝如冉冉升起的太阳。朝气蓬勃。经过太宗朝的贞观之治。内部稳定。国力强盛。同时太宗时期的名将名帅仍有不少人在世。继位的唐高宗有实力也有心对外开拓。

二、唐玄宗时期。治国重心放在国内。到唐玄宗时期。唐朝立国已近百年。尤其是经历武周政治后的乱局。国内问题突出。而外部基本安定。各族臣服于唐的秩序没有遭到大的破坏。故唐玄宗将工作重心放在国内发展生产。整顿吏治方面。而到了唐朝全盛之后。唐玄宗便安图享乐。无心经营四方。开拓进取心全无。

其他观点:

由于大众历史读物的局限性。大家对古代王朝的疆域演化不能全面的认识。比如世人皆认为唐高宗李治时代唐朝的版图达到最大。但很少有人知道李治执政后期唐朝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不仅在西线连败给吐蕃。在北方也被不断叛乱的后突厥、契丹、奚等势力纠缠。此时唐朝已经基本失去了初唐扩张的成果。领土范围大幅萎缩。甚至还不如东汉。

(大唐极盛时代版图)

后人在判定盛唐的标准问题上多有争议。一般认为李隆基开元年间是盛唐。而李世民、李治和武则天时代是初唐。理由是。虽然初唐的军事扩张非常成功。但它内部的矛盾也非常多。在史学家眼里这算不上盛世。

贞观年间就有百姓起义、土地兼并严重的问题。高宗李治登基之初就爆发了陈硕真(女的)农民起义。执政后期谷物不足、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些问题还没有解决李治就去世了。后来的武则天改朝换代。为了维护统治任用酷吏、严刑峻法。纵容酷吏周兴害死了名将黑齿常之和程务挺。自毁长城般的削弱了唐军的战斗力。武周晚年又爆发了一系列的政变动乱。在武则天死后又爆发了韦皇后、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厮杀。让唐朝社会危机四伏。经济状况惨不忍睹。至少与李隆基接手后的44年稳定相比。初唐的社会文明算不上盛世。

(玄宗天宝28年版图。比东汉大不了多少)

公元659年武则天和李治联手清除关陇军事集团。此后二人并称二圣。一个国家有两个裁决人。内乱从此开始。683年李治病死。第二年武则天废掉了中宗李显。把唐睿宗李旦扶上位。从此开始把持朝政。并谋求帝位。在20多年的内乱中大量人才被杀、国力损耗严重。突厥和契丹趁机反叛不断蚕食唐朝北方领土。北庭都护府和单于都护府不复存在。安东都护府与中原的陆上联系也被契丹阻断。安西都护府在公元700年失而复得。算是武则天唯一值得点赞的地方。

而且。唐朝版图的萎缩在李治死之前就开始了。李治是个有为的君主。他平定漠北、灭掉百济、高句丽、西突厥。使得唐朝版图达到最大。但在他执政后期唐朝基本失去了这些扩张成果。

(突厥人开始叛乱)

首先是唐军接连败给吐蕃。670年薛仁贵兵败青海、678年又有18万唐军惨败给吐蕃。此后唐朝已经无力再和吐蕃争雄。只能眼看着它蚕食唐朝西部领土。而且。连年对吐蕃和高句丽用兵还激发了突厥人的反抗。因为唐朝每次有大的征战都要归附唐朝的突厥人参战。繁重的战争劳役将他们逼上反叛之路。

武则天大权独揽之后立刻面临严峻的国际形势。北方的契丹、突厥不断南下寇边。西边的吐蕃步步紧逼。国内忠于李唐的皇亲国戚、名臣名将、地方藩王不断起兵。想想武则天有多忙吧!她只能集中资源镇压境内的反抗者。对于周边的挑战势力虽然也都尽力镇压。但始终阻挡不了唐朝版图缩小的趋势。

(武周与后突厥、契丹的对峙)

武则天与契丹的战争最值得一提。在大家经常看的史书和电视剧中也基本没有体现过。实际上契丹对唐朝的进攻是卓有成效的。而且给了后突厥敲诈武则天的机会。武则天甚至被迫向后突厥提供种子十万斛、六个州的人口、铁和大量农具。这在封建社会无疑是资敌行为。让后突厥越做越大。直到李隆基时代都是中原王朝的头号大患。

总之。在武则天时代。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创造的广阔疆域不复存在。唐朝不得不面对强大的吐蕃、后突厥、契丹等境外强敌。在李隆基好不容易击垮武则天、上官婉儿、太平公主、韦皇后等一群大佬。正式上台称帝之后。他要面对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大唐王朝。由于李治、武则天两人长达50年的消耗。唐朝版图已经萎缩到类似东汉的范围。

(开元元年。李隆基登基初期的唐朝疆域图)

为了保障中原的安全。武则天时代就已经开始把边防军事化、防御化。李隆基为了进一步稳定边防开始大量设置节度使。开元2年设置了陇右节度使。正式开启了边防军事化进程。随后又设立了河东、范阳、平卢、朔方等节度使。基本覆盖了唐朝的北部边境。节度使的做大与其说是李隆基的政策失误。倒不如说是唐朝军事力量衰落的结果。李隆基也许并没有寄希望于这些藩镇帮他开疆拓土。仅仅是谋求维护中原的稳定、安全而已。至于恢复高宗时代的版图。估计他想都不敢想。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53:46

    大唐,唐朝,突厥,吐蕃,契丹,时期,都督,疆域,盛唐,武则天

  • 情多浓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53:46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唐朝极盛时期的玄宗开元年间的疆域面积反而不如高宗时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2:53:46

    这个问题实际上挺复杂的。简单说一下自己的理解。唐朝时期疆域分为本土州郡和羁縻州两种。四方蛮夷投靠过来或大唐征服某个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