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吴若甫一边和绑匪周旋谈心。一边耐心安慰另一位受害人。终于感动了其中的一名绑匪。没有按照计划杀掉他们。当时。这几个绑匪本来是打算拿了钱将两人灭口的。正是因为吴若甫的机智和沉着。为自己赢得了解救的时间。终于等来了警方。二人成功被救。
后来。吴若甫的这段经历被导演丁晟拍成了电影《解救吾先生》。他自己在里面扮演警察。刘德华则扮演被绑的吴若甫。王千源扮演绑匪。该影片最大程度的还原了现实中的真实情节。真实度高达70%。演员亲身经历的离奇惊险事件。很多场景都是感同身受。再加上演员本身精湛的演技和幕后精良的制作。让这部电影未播先火。看点十足。它没有沿用以往大屏幕上惯用的警匪片路数。枪杀打斗。猛烈交火等激烈场面全都没有。电影的拍摄主基调就是一个字“真”。剧情也很简单。就是明星被绑了。警察去解救。人物设置也不复杂。几个绑匪。两个人质。演员的出色表演将各个人物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张力十足。让影片看起来非常真实。让观众感同身受。
还有一部电影是2019年上映的《只有芸知道》。该片是导演冯小刚根据自己的朋友张述和罗洋夫妇的真实爱情经历改编的。影片中有80%的情节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没有离奇的虚构故事情节。也没有刻意营造的煽情戏剧冲突。就像一个老朋友一样淡淡地讲述了一对中年夫妻在海外打拼。携手相爱半生。妻子不幸病逝。相濡以沫的丈夫决定替她完成遗愿的感人故事。这是一部适合安静观看的电影。通过点点滴滴的小事。触动观众的内心。让人感受到爱情最美好的状态。
据冯小刚导演自己说。他在寻找饰演男主角的演员黄轩时。先用20分钟的时间大致给他讲了整个的故事。黄轩听完后被感动了。当即答应出演。 这是一部情怀电影。也是一部向美好爱情致敬的唯美电影。去掉虚无。找寻生命最初的感动。一生一世一个人。今生牵手。相伴一生。任光阴流逝。任爱人被病魔夺走生命。但心中的爱却是永恒。爱的记忆始终温暖着孤独的心。此生爱过。虽死无憾。
其他观点:
1、《杀人回忆》电影讲述的是在韩国的一个小镇上。出现了一系列的连环杀人案。被害人都是年轻女子。小镇警察和从汉城调来的苏警察共同办案。小镇警察作风粗暴。刑讯逼供。几次将犯罪嫌疑人屈打成招。
汉城来的警察冷静观察和分析。几次排除了嫌疑。但是。被害人还是在一个个雨夜神秘而残忍的被杀害。小镇警察和汉城警察的神经都到了崩溃的边缘。当他们抓到一个所有特征都极其符合的嫌疑人时。从美国传真来的鉴定报告却否定了他们的判断。
2、《大象》美国校园高墙之外。时常受人欺负的“患难兄弟\"正在家里午睡。他们对纳粹形象和暴力游戏非常迷恋。曾在互联网上订购了枪支。午睡过后。两人进行一番简单的策划。身穿美军野战装、手持冲锋枪走进校园。开始大开杀戒。
真实事件还原:1999年4月20日。哥仑拜恩中学的两名学生。Eric和Dylan对同学大开杀界。枪杀1名老师和12名学生。伤24人。最后二人饮弹自尽。以前不知道这部电影为什么叫大象。后来才知道原来大象最危险的就是青春期和发情时。
3、《盲井》影片题材来源于中国1998年三大特大矿洞诈骗团伙案。讲述两个生活在矿区的闲人唐朝阳宋金明。靠害人赚钱的故事。
招数就是跟那些找工作的外地农民套近乎。把他们带到煤矿做工。趁其在井下工作时制造“意外”。顶着“亲人”的名义。找矿主要赔偿私了。当时出演《盲井》的王宝强。才16岁。导演李杨从一千多个北漂中。挑中他来出演“元凤鸣”一角。这是他的处女作。同时也是成名作。影片中。宋金明和元凤鸣朝夕相处。日渐产生恻隐之心。让元凤鸣逃过一劫。而在真实的事件中。恻隐之心早被利欲熏心所埋葬。
4、《熔炉》这部电影取材于2005年光州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的真实事件。改编自自韩国作家孔枝泳的同名小说。它以一所聋哑障碍人学校中性暴力事件为蓝本。讲述着一个悲哀的现实故事。网友表示。这个世界的绝望在于。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的不公不平每天都在身边发生。自己再怎么努力却依旧无可奈何;而这个世界的希望也在于。明知是蚍蜉撼大树。却还是有那么一群人执着地选择了这一条艰难而几近不可能的路。
5、《海雾》1998年。金融危机持续肆虐亚洲。韩国丽水。船长哲洙此时正为保住渔船而忧心忡忡。终于出于经济的考量。他接受了一项风险极高的任务:运送一批中国朝鲜族的偷渡客至韩国。哲洙与五名船员再度登上“前进号”。驶往海上的交接地点。
大雨中。船员们将数十名偷渡者接到船上。其中的两名女子引发了寂寞船员们的兴趣。新手船员东植更是对较年轻的一位女子红梅一见倾心。不惜跳海将红梅救起。东植将红梅藏在温暖的轮机室中。而其他偷渡客因为冷冻机故障全部死去。为了保护红梅的东植不惜与其他船员以命相搏。
6、《那个家伙的声音》本片改编自“李炯浩被诱拐事件”。
1991年。9岁小孩李炯浩在首尔被绑架。绑匪要求1亿韩元的赎金。无奈之下。父母只能求救警方。警方投入大量警力和资源。但绑匪用周密的计划摆脱了警察的搜捕。在44天后。有人在汉江边上发现小男孩的尸体。经法医鉴定李炯浩于被绑架第二天就已经死于绑匪毒手。而绑匪却折磨其父母长达一个月之久。并索得2亿韩元。
2006年。此案件的上诉期终结。警方仍然调查无果。
7、《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新闻摘取:十五日晚十时十分许。本市牯岭街七巷底。发生不良少年情杀案。现年十六岁的茅武。因醋海兴波竟持利刃将芳龄十五的少女刘敏连杀五刀致死。疑凶于杀人后并未逃逸。且伪称是被害者的哥哥。但为七分局刑警陈汉英看出破绽。旋即将其捕获侦办。
影片很长。让人昏昏欲睡。无需强求。等下一次再点开。也许你有不一样的体会。真实细腻的描写。宿命般的性格。从好奇这个世界到逐渐幻灭对其的好感。50年代。也许在时代的巨轮下。每个人都是牺牲品。
8、《鬼肢解》
是改编自震惊泰国社会的真实命案。恐怖程度丝毫不亚於当年清大研究生以王水融尸的骇人程度。
主人翁是名妇产科医生韦莎庞克山沙帝。他同时在泰国最高学府曼谷大学开课教授药理学。他在2001年被泰国法院判处死刑。原因是他将同样是妇科医生的太太宝莎朋分尸肢解。然后将尸块从厕所马桶一块块冲走。此事件震惊了当时泰国举国上下。
9、《亲爱的》
该片是根据央视早年的一则“打拐”新闻改编而成。讲述一对夫妻因为关系不和睦。儿子成为他们唯一的联系。但是有一天孩子却莫名其妙的走丢了。夫妻二人努力的寻找着自己的孩子。在路上遇到了很多像自己一样找孩子的父母。更发生了许多震撼人心的事情。
这部片子讲诉的是个例。但这只是个缩影。背后是无数失去小孩破碎的家庭。其中心酸。无力。绝望。竭嘶底里。至今拐卖儿童的问题。依然存在。希望每个宝贝都能回家。
10、《青蛙少年失踪事件》
青蛙少年是指1991年韩国5名小学生去抓青蛙时失踪。过了11年6个月的2002年9月才发现他们的遗体的事件。
1991年3月26日。因为地方议会的议员选举30年来第一次举行。全市放假一天。最后一个目击证人说在卧龙山附近见过孩子们。 但到处都找不
其他观点:
韩国电影中有一类故事格外耀眼: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至今。韩国相继上映了30多部由真实事件改编而来的电影。这类电影不仅掀起了很多讨论。甚至影响到韩国法律修订和社会体制改革。
给大家推荐几部韩国由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
《熔炉》
豆瓣评分:9.1
这所聋哑学校位于远离首都的光州。曾被评为“最优秀的听障学校”。经营完全自主。不受外界监督。学校高层皆有私交。几乎发展为家族式企业。
新来的美术老师刚入学就发现了校园氛围的异样:班上的男同学脸上总有淤青抓痕。女厕所常传出女学生的哭喊声。连续发生了好几起学生自杀事件。想要探寻真相的他却受到学校所有教职工的阻拦。
一段时间后。学生终于向老师说出真相:这所学校的教职工。从校长到老师10多人。2000年起持续对住宿的听障生施暴或性侵。受害学生年龄范围7—20岁。
当地人权组织开展调查行动。并于2005年上诉法庭。但由于证据不足。加上犯事人员强大的后台。罪犯最终被轻判。
随后6年。正义之士不断收集证据上诉抗议。却屡战屡败。期间该学校正常开放。
电影源于小说《熔炉》。它是原案件曝光后。作家孔枝泳深入采访后创作的结果。而真正促成小说电影化的是片中男主演孔侑。孔侑在服兵役期间读到小说《熔炉》。深感触动。托人询问作者能否将小说翻拍成电影。
退伍后。孔侑极力奔走, 与经纪公司倾力筹集资金。把小说搬上银幕。孔侑本人也饰演了男主角。
“熔炉”效应
2011年。电影《熔炉》上映。引起巨大的社会舆论。百万人签名要求案件重审。
压力迫使案件调查重新启动。原审判结果被推翻。罪犯重新被判刑。光州私立听障学校也被勒令关闭。 同时。韩国国会重新修订性侵罪行量刑标准。通过《性侵害防止修正案》。又名“熔炉法”。 新法于2012年7月实施。
▼
2. 《素媛》
豆瓣评分:9.0
一个下雨天。独自走在上学路上的8岁小女孩素媛。遇到醉酒大叔赵斗淳。遭其残忍性侵。造成其终身残疾。身心受到重创。
影片讲述素媛受害后。整个家庭所遭受的。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和冷漠。
在决定要拍《素媛》前。导演李俊益曾一度苦恼要不要拍这么一个痛苦的题材。但最终《素媛》的上映获得热烈反响。并在韩国乃至全球掀起了对“儿童性侵罪”的激烈讨论。
影片效应:
赵斗淳事件后。舆论压力迫使韩国法院重新修订儿童性侵罪判刑标准。加大惩罚力度。公众开始反思整个社会对“受害儿童及其家庭”的态度。
导演说:“这种案件世界各地都有。刚开始这样的大案件爆发。媒体和老百姓都会关注。但随时间的推移。大家会慢慢淡忘。所以影片的焦点不是案件本身。而是他们之后如何度过创伤。”
▼
3.《杀人回忆》
豆瓣评分:8.6
从1986年9月15日到1991年4月3日在京畿华城市泰安一带连续发生十起妇女强奸杀人案。作案手法极其残忍。这起案件动用了史上最多的警察介入调查。但最终未能查出真凶。
影片效应:
2003年。《杀人回忆》一上映。观影人数就高达500万。韩国人仍然很关心华城连环杀人案。随着该事件的上诉时效终结日期的临近。韩国人再次发起“延长重大犯罪上诉时效”的抗议。舆论迫使国会讨论《刑事诉讼法》修正案。能否把杀人罪的上诉时效从15年延长至20年。
面对如此大的反响。影片导演奉俊昊透露了他的创作初衷。
“我出生于1969年。我的少年时代充斥着80年代的军事独裁和政治暴力。这部片子里有我的少年记忆。暴力不仅仅限于政治。压抑的环境孵化暴力。它就在我身边。”
“我不知道真正的凶手是谁。但这部影片有540万人次观看。我相信。凶手就是其中一个。”
▼
4.《那个家伙的声音》
豆瓣评分:7.4
1991年。9岁小孩李炯浩在首尔被绑架。绑匪要求1亿韩元的赎金。无奈之下。父母只能求救警方。警方投入大量警力和资源。但绑匪用周密的计划摆脱了警察的搜捕。在44天后。有人在汉江边上发现小男孩的尸体。经法医鉴定李炯浩于被绑架第二天就已经死于绑匪毒手。而绑匪却折磨其父母长达一个月之久。并索得2亿韩元。
2006年。此案件的上诉期终结。警方仍然调查无果。
导演朴镇彪在一档记录节目中了解到“李炯浩被诱拐事件”。感到非常震惊和愤怒。决心将此片拍成电影。希望国人不要轻易忘记这个案件。
影片效应:
2007年。影片上映。韩国民众纷纷开始关注“被绑儿童”。并再次对“上诉时效法”提出异议。
为什么韩国有这么多“真实改编电影”?
一部分人认为。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出现与韩国的电影史和电影制度有莫大的关系。
民族电影的观念:
20世纪初期。韩国知识分子成立“朝鲜无产阶级艺术同盟(KAPF)”。提出“把艺术作为斗争的武器”。KAPF秉承左派文化。宣扬朝鲜民族意识。罗云奎还最早提出了民族电影的概念。要求影片内容必须反映民族现实状况。
后来。虽然历史多次剧变。这种现实感。依然存在于很多韩国电影人的意识中。比如著名的“作家导演”李沧东。1995年完成的剧本《美丽的青年全台》。就是讲述为争取劳动者权益而自焚的全泰一的人生传记。他其后导演的电影虽是虚构。却都有真实的社会底色。比如第二部作品《薄荷糖》。就带领观众重温了光州事件、学生运动、金融风暴等折磨过韩国人的事件。他说。“我觉得人生中经历过的痛苦是有意义的。我想通过我的电影给观众一个答案。就是对人生经历的痛苦的一个答案。”
电影分级制度的产生:
1998年。韩国废除旧的电影法。建立《电影分级制度》。分级制度的产生为“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创作提供更大空间。使得涉及暴力、犯罪、政治等敏感题材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得以上映。
正如《杀人回忆》的导演奉俊昊所说:“没有独裁。没有审查。我们这一代电影人是幸运的。”
曲折历史中的民主斗志:
作为一个在历史上饱受侵略和独裁压迫的国家。韩国的现代民主进程来之不易。有人说。正是这样一段黑暗的历史。使得韩国人在追求民主的道路上格外小心翼翼。不断反思不断修正。从这种意义上说。大批韩国电影直击“现实题材”。揭露“社会伤疤”。也许是在以艺术的名义审视真相。呐喊民主和正义吧。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1933.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韩国,电影,绑匪,真实,事件,影片,熔炉,导演,案件,警察
没想到大家都对你看过哪些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感觉颇为触目惊心?为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吴若甫一边和绑匪周旋谈心。一边耐心安慰另一位受害人。终于感动了其中的一名绑匪。没有按照计划杀掉他们。当时。这几个绑匪本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