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无爱无性,孤苦一生,但真的是命该如此吗?
原创

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无爱无性,孤苦一生,但真的是命该如此吗?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1878-1947)。与鲁迅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独守空房30年。鲁迅死后又孤独地生活了11年。最终在孤独凄苦中去世。如果说她的不幸是“命该如此”。那么世人的幸与不幸运都可以用“命”来解释了。人生成败都交给“命”好了。

朱安的悲剧。与所谓的“命”没有什么关系。她是封建教育、封建婚姻制造的不幸者之一。是封建礼教“吃人”的一个例子。尽管她名义上的丈夫鲁迅猛烈地抨击这种“吃人”的礼教。却没有能力把她解救出来。

(一)鲁迅:她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

朱安是绍兴城内丁家弄住宅人。娘家家道殷实。祖上还有人做过县令。与周家算是门当户对。1901年。鲁迅的母亲鲁瑞听说朱家小姐朱安顺从听话。就急忙到朱家求亲。这样。由双方父母做主。朱安和鲁迅订了婚。这一年鲁迅20岁。朱安22岁。按当时习俗。鲁迅如果不是因为家道中落。是不会这么晚才订婚的。

鲁迅是孝子。当母亲把给他订婚的消息通知他后。他并没有表示反对。只是提出要求女方“放大脚”“要识字”。因为按照当时的习俗。朱安从小就被裹了小脚。而且依照“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古训。也没有读过书。鲁迅提的要求并不过分。鲁瑞就是听了儿子的劝告。不仅放了脚。而且识字。还喜欢读报纸、看小说。

鲁迅的母亲鲁瑞

1906年6月。鲁瑞架不住朱家的一催再催。以自己生病为由。把鲁迅从日本骗回来。让他与朱安成亲。鲁迅回来才知道。朱安没有放脚。也没有学认字。因此。鲁迅三弟周建人回忆:“我大哥的失望是难以形容的。”为了不让母亲为难。鲁迅还是与朱安行礼如仪。成了亲。亲友们贺喜时。鲁迅回答说:“是我娘娶(儿)媳妇。”后来。他曾对朋友说:“这是母亲送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供养她。爱情是不知道的。”

新婚的鲁迅拒绝与朱安同房。婚礼四天后就回日本去了。1910年。鲁迅回国后在绍兴中学堂任教时。与朱安同处在一个屋檐下。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两人仍旧形同陌路。鲁瑞回忆说:“他们既不吵嘴。也不打架。平时不多说话。但没有感情。两人各归各。不像夫妻。”

鲁瑞想弥合儿子和儿媳之间的鸿沟。她问鲁迅。朱安有什么不好?鲁迅摇头说:“和她谈不来。”鲁瑞问怎么谈不来。鲁迅说:“和她谈话没味道。她有时还自作聪明。”鲁迅举例说:有一次。我告诉她。日本有一种东西很好吃。她说。是的。是的。她也吃过。其实这种东西全中国都没有。她怎么吃得到?谈话不是对手。不如不谈……鲁瑞听完儿子的解释。也无话可说了。只好任凭儿子的婚姻那样持续下去。

朱安刚到北京时的照片。当时大约40岁左右

1912年。鲁迅到民国教育部任职。在北京。鲁迅独自一人住在绍兴会馆。朱安留在老家侍奉婆婆。1919年。鲁迅买下北京八道湾81号的房子。回家卖掉家中老屋。接母亲鲁瑞和朱安到北京定居。他的散文《故乡》就是讲的这件事儿。可是文中没有一个字提到朱安。此后7年。鲁迅与朱安在同一个屋檐下生活、在同一口锅里吃饭。相互之间的关系却没有丝毫改善。1926年。鲁迅与许广平南下。此后。到鲁迅去世。十年间他只在两次回北京探望母亲时见过朱安。

从1906年结婚到1936年鲁迅去世。两人这种奇特的“婚姻关系”保持了30年。鲁迅虽然不厌嫌朱安。但还是按照旧道德的要求。尽力扮演好“朱家姑爷”的角色。比如朱安娘家遇到困难时。他会寄钱予以资助;朱安的侄子要找工作。他会帮忙;朱家也常给鲁迅家寄一些绍兴的土特产。两家的亲戚关系还是过得去的。但对朱安。鲁迅只把她视为母亲的“礼物”。

(二)朱安:我也是鲁迅的一件遗物

朱安早年的情况。留下来的不多。1948年3月24日。北平《新民报》以《鲁迅夫人》为题。刊登了一篇文章。里面附有一篇出自“森君”之手的“朱安小传”。用文言文写成。其中写道:朱安的父亲“精刑名之学”。可能是一位“绍兴师爷”。朱安“工女红。守礼法”。“以女子无才为德”。从这些记述推断。朱安是受的正统的“三从四德”的封建教育。养成了温顺软弱的性格。

朱安迁居北京后。鲁迅已是名作家。交往面扩大。俞芳是鲁迅同乡朋友俞英崖的二女儿。与鲁迅一家交往比较多。记录了不少朱安的情况。1923年鲁迅与周作人兄弟失和后。迁出八道湾11号的住所。暂住到砖塔胡同61号。与俞芳姐妹租成了邻居。当时俞芳还是个12岁的小女孩。俞家姐妹和鲁迅夫妇相处很好。1924年鲁迅搬到西三条21号后。两家人还经常来往。俞芳称鲁迅为“大先生”。称朱安为“大师母”。鲁迅离开北京后。从1930年2月开始。19岁的俞芳开始为朱安婆媳代笔给鲁迅写信。并帮助朱安记录家庭账目。直到1935年俞芳去杭州教书。

鲁迅的母亲鲁瑞(右二)与俞芳(右三)等人合影

在俞芳印象中。朱安是这个样子:个子不高。身材瘦小。脸形狭长。脸色微黄。前额颧骨略突出。看似带几分病容。眼睛不大有神且有些下陷。脚缠得很小。打扮比较老式。平日少言寡语。少有笑容。比鲁迅的母亲还衰老。给人“未老先衰”的感觉。因此。俞家姐妹起初都不敢与她接近。

过了一段时间。朱安与俞家姐妹熟悉起来。俞芳发现。朱安为人很善良。对鲁迅很尊重。但在鲁迅面前有严重的自卑感。对鲁迅生活上的照顾是无微不至的。鲁迅生病时。会变着法做鲁迅爱吃的饭菜。但她自己却不吃好菜。一年冬天。朱安给鲁迅做了新棉裤。放到鲁迅床上。但鲁迅拒绝穿。朱安还私下托鲁迅的学生孙伏圆劝鲁迅穿上。免得冻着。但依然无效。

俞芳为朱安婆媳记的账

朱安和俞芳谈过几次心里话。给俞芳留下较深的印象。一次。朱安告诉俞芳。鲁迅搬离八道湾11号的时候。曾问自己是留在八道湾的房子里。还是回绍兴娘家。如果回娘家。鲁迅会按月寄给生活费。朱安想了一下说:八道湾我不能住。因为你搬出去。娘娘(指婆婆鲁瑞)迟早也跟你过去。我独个跟着叔婶侄儿侄女过算什么?再说婶婶是日本人(指周作人和周建人的日本妻子)。话都听不懂。日子不好过啊。绍兴娘家我也不愿去。再说你搬到砖塔胡同。总要有人替你做饭、洗衣、缝补、扫地啊。这些我能做。我要和你搬过去。就这样。朱安跟着鲁迅到了砖塔胡同的家。

鲁迅和许广平定居上海后。给母亲鲁瑞寄来照片并报知这个消息。鲁瑞自然很高兴。在场的俞芳偷眼看朱安。发现她并没有不愉快的表情。有一天。俞芳和朱安私下谈起这件事儿。朱安平静地说。我早就想到了。俞芳问:“那你以后怎么办啊?”朱安了激动。她说:“过去大先生和我不好。我想好好地服侍他。一切顺着他。将来总会好的。”说到这里。朱安心情是悲凉凄楚的。她打了一个堪称经典的比喻。说:“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无用。”可见。朱安对鲁迅是彻底死心了。

鲁迅买下西三条21号的房子后。朱安也跟着搬了过去。并且在这里度过了她生命中最后的23年。当时。一位名叫荆有麟的青年作家和鲁迅来往较多。鲁迅家的老妈子曾向荆有麟的妻子讲过鲁迅“夫妇”在这里的生活状态:大先生与太太每天只有三句话。早晨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答应一声“哼”;中午太太喊先生吃饭。先生又是“哼”;晚上先生睡觉迟。太太睡觉早。太太总要问。门关不关?这时节。先生才有一句话。“关”或者“不关”。

朱安在下西三条21号院子里的照片

1944年。朱安由于生活极度困窘。听从周作人的建议。准备出售鲁迅留在西三条21号的遗物和藏书。上海文化界人士委托唐弢、刘哲民前往北平解释劝阻。在北平照顾鲁迅家属的宋琳带着两人去见朱安。当宋琳说明来意后。朱安先是一言不发。过了一会儿激动地说:“你们总说鲁迅遗物。要保存。要保存!我也是鲁迅遗物。你们也得保存保存我呀!”这样的话。让人听来何其凄楚!

(三)鲁迅: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

既然这样。鲁迅为什么不离婚呢?

实际上。鲁迅的一些朋友和学生都劝他和朱安离婚。让朱安回娘家。负担她的生活费。不要和她一起做封建婚姻的牺牲品。鲁迅则为朱安考虑得更周到。他解释说:绍兴习俗。一个嫁出去的女人。如果退回娘家。人们就认为这是被夫家“休”回去的。那么。这个女子的命运将不堪设想。家族的歧视、舆论的谴责。将无情袭来。同时。她娘家的社会地位。也将一落千丈。对于一个软弱的女子来说。这样的打击一般很难抵挡。有很多人竟会用自杀来了此一生。

换句话说。鲁迅如果和朱安离婚。等于把朱安逼上死路。鲁迅是不能这么做的。朱安是封建婚姻的受害者。鲁迅自己也是受害者。他们之间没有爱情。鲁迅能给与朱安的。只是一个名分。和生活费用的保障。

鲁迅与朱安一生没有合影。这是拼在一起的

朱安一直到死。都顶着一个“鲁迅夫人”的名分。朱安是看重这个“名分”的。周海婴出生后。朱安很高兴。因为她自己虽然没有儿子。但周海婴也算是自己的儿子。自己死后。周海婴可以给烧纸、送庚饭、送寒衣。不会成为孤魂野鬼。在别人为她代笔写给周海婴的信中。她有时会署名“母周朱氏”。周海婴在写给朱安的一封信中。开头也是直接称呼她为“姆妈”。这无疑给朱安很大安慰。

鲁迅生前。会按月把母亲鲁瑞和朱安两人的生活费寄过去。保障她们在北平的生活。鲁迅去世后。许广平照样继续给她们二人寄生活费。1942年前后。由于许广平在上海被日本宪兵逮捕。再加上兵荒马乱。邮路、交通不便。耽搁了给朱安寄生活费(鲁迅母亲1943年去世)。才闹出出售鲁迅遗物的事。许广平很快就筹到钱。让人带给朱安。制止了鲁迅遗物被出售的事情发生。此外。鲁迅生前的好友(如沈兼士)也资助一些。对与鲁迅没什么关系的人送的钱。朱安本着“宁自苦。不愿苟取”的信条。是拒收的。一次外是1946年春节期间。蒋介石派中央党部秘书长郑彦芬送去10万法币(当时大约可买大米800斤)。朱安收下了。因为郑彦芬告诉她“委员长所赐。不敢辞”。

1947年6月29日。朱安在北京西三条21号去世。去世前三个多月。她请人代笔给许广平写信。交代了自己的后事。希望自己死后能与鲁迅合葬。丧事想请许广平、周建人和周海婴料理。去世前一天。她向宋琳口授遗嘱。第一条就是要求把自己与鲁迅合葬。这是她仍在强调自己“生是周家人。死是周家鬼”。然而。由于兵荒马乱。朱安的要求没能得到满足。

1947年7月29日《新民报》对朱安的报道

朱安去世前夕。《新民报》记者采访了她。谈到鲁迅。她说:“周先生对我并不算坏。彼此间并没有争吵。各有各的人生。我应该原谅他。”谈到许广平。她说:“许先生待我极好。她懂得我的想法。她肯维持我。不断寄钱来。物价飞涨。自然是不够的。我只有更苦一点自己。她的确是个好人。”

朱安在孤苦中去世了。《新民报》的报道说:“朱夫人寂寞的活着。又寂寞的死去。寂寞的世界里。少了这样一个寂寞的人”“她无声息的活了69个年头。如今又无声息的离开了人间。然而。她确曾做了一件让人钦敬的事:鲁迅死后。任凭穷困怎样逼迫她。也不忍卖掉鲁迅先生的遗物……”

朱安孤苦一生。无爱无子女。该怎么评价呢?她和那个时代的大部分女性一样。善良而又软弱。

是她“命该如此”吗?这样说是太过虚无缥缈的玄学论调。

是鲁迅造成的吗?当然不是。鲁迅自己也是这段婚姻的受害者。

是许广平造成的吗?当然不是。许广平认识鲁迅之前。朱安已经与鲁迅的这种关系就已经维持了20年了。

如果找一个答案。鲁迅1919年1月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一篇《随感录》。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引用了一位青年写的一首题为《爱情》的诗:

我是一个可怜的中国人。爱情!我不知道你是什么。我有父母。教我育我。待我很好;我待他们。也还不差。我有兄弟姊妹。幼时共我玩耍。长来同我切磋。待我很好;我待他们。也还不差。但是没有人曾经“爱”过我。我也不曾“爱”过他。我年十九。父母给我讨老婆。于今数年。我们两个。也还和睦。可是这婚姻。是全凭别人主张。别人撮合:把他们一日戏言。当我们百年的盟约。仿佛两个牲口听着主人的命令:“咄。你们好好的住在一块儿罢!”爱情!可怜我不知道你是什么!

这首诗是对封建婚姻的血泪控诉。鲁迅说:“这是血的蒸气。醒过来的人的真声音。”鲁迅是“醒过来的人”。所以这也代表了他的心声。

如何看待这样的婚姻呢?鲁迅说:

在女性一方面。本来也没有罪。现在是做了旧习惯的牺牲。我们既然自觉着人类的道德。良心上不肯犯他们少的老的的罪。又不能责备异性。也只好陪着做一世牺牲。完结了四千年的旧账。……旧账如何勾消?我说。“完全解放了我们的孩子!”

其他观点:

鲁迅的原配夫人。无爱无性。孤苦一生是真的。但不是命该如此。旧时代的封建思想才是造成朱安命运悲惨的重大原因。因为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和毒害。又接受了家长的包办婚姻。终于造成了朱安一生的悲剧。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原配夫人是朱安。出生在1878年。比鲁迅大了3岁。祖上曾做过知县一类的官。朱安从小就在旧礼教的熏陶下。被教养成一个传统的女子。终生奉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理念。她性格温和。待人厚道。会做手工针线活。也擅长烹饪。还缠了一双小脚。

因为鲁迅是家中的长子。自父亲去世后。他的母亲就开始为他张罗婚事。老太太喜欢朱安顺从随和的品性。1899年的时候。鲁迅的母亲和朱安的母亲为鲁迅和朱安订了婚——而当时。这两个年青人素没谋面。1901年4月3日。老太太在没有征得儿子同意的情况下。率性去朱家\"请庚\"。结果由双方家长作主。成就了这段悲剧婚姻。也决定了朱安一生凄凉的命运。毋庸置疑。给鲁迅和朱安都带来了痛苦。

1901年。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被母亲以自己生病为由骗了回来。到家后才知道是要与朱安举行婚礼:朱安下轿时。伸出了一只正常的脚。先是想试探性地踩一下地面。但由于轿子太高。没踩到地面上。鞋子就掉了下来。露出了小脚。——原来朱安听说鲁迅不喜欢小脚。就穿了一双大鞋。里面塞了棉花。想以此讨得鲁讯的欢心。结果事与愿违。鲁迅是有新思想的人。面对此情此景有何想法不得而知。但在完婚的当天晚上。鲁迅睡进了书房——此后。二人也没同过房。第三天。鲁迅又东渡日本。重新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活。

朱安在新房中不知所措。身为旧时代的没有文化的女子。在这场婚姻中。她毫无发言权。一开始就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事已至此。陷入如此被动、尴尬的境地。她能怪谁呢?而从此时起。她的命运就与周家绑在了一起。在绍兴。她陪伴自己的婆婆周老太太孤寂地度过了漫长的13个年头。

1919年11月。卖掉绍兴老屋后。母亲、朱安和周建人一家北上。周作人一家也来到北京。于是鲁迅出面买了北京西直门内八道湾11号这一处院子。建立了一个大家庭。这所宅院是那种老式的三进院。母亲和朱安住在中院。鲁迅与朱安仍形同陌路。鲁迅曾考虑过离婚。但担心被休的的朱安会遭受人们的嘲弄和唾弃。所以隐忍了。

1923年夏。鲁迅和周作人兄弟反目。鲁迅询问过朱安:是想回娘家还是一起搬家?朱安毫不犹豫地说要跟着鲁迅。鲁迅买了新居(阜成门内西三条胡同21号)。周老太太带着朱安同大儿子同住。家庭经济交由朱安掌管。朱安每天只有早中晚同鲁迅有三句日常的重复对话。再无深谈。她爱丈夫。愿意为他付出自己的一切。但她攫取不了丈夫的心。主要是她不懂得丈夫所从事的事业。

尽管她内心忧伤而痛苦。但她对鲁迅与许广平无丝毫怨恨之情。提起她的大先生。她总一脸幸福地说:大先生对自己是很不错的。鲁迅每次买回点心零食。先送到母亲那。让老人家挑选。又送到朱安处。由她挑选。剩下的才拿回自己吃。周老太太支持鲁迅和许广平的事——她盼望能早点抱上孙子。处于悲凉境地的朱安说:大先生连句话都不和我说。我怎么会有自己的孩子呢?

许广平有了身孕后。朱安曾经绝望了一段时日。原以为凭着自己恪尽妇道能感动先生。可是这个机会从此没有了。她只好侍奉周老太太。以给周老太太养老送终为已任。单纯的她不久后就释然了。对人说:大先生与许广平的儿子也是自己的儿子。自己百年后。儿子会给自己送斋水。不会让她做孤魂野鬼的!——多么单纯、质朴的人啊。

1936年。鲁迅先生去世后。朱安及婆婆的生活费用主要由许广平支付。周作人也按月给点。婆婆去世后。朱安就拒绝了周作人的钱。由于社会不稳定。物价飞涨。朱安的生活处于困顿状态。消息传开后。各界进步人士纷纷伸出热情的双手捐助她。而朱安一分钱也没收。曾有个报馆愿赠她一笔钱——只要她把鲁迅的遗作交出来。她当场\"逊谢不收\"。她拒绝向任何人提供鲁迅先生的遗作。这说明她是个有原则、有骨气的女人。可以说。鲁迅在北京的故居和遗物得以保存。与她的悉心照料戚戚相关。

朱安是善良的人。为人坦荡。把许广平当作妹妹。视周海婴如己出。这在周海婴先生著的书中可以看到:鲁迅先生逝世的当月。朱安就传话欢迎他们搬到北平与自己同住。这样\"可上慰慈怀。亦即下安逝者。\"。她还愿意\"同甘共苦扶持堂上。教养遗孤\"。她对许广平母子二人的体贴与善意。让周海婴多年之后仍感怀不已。

海婴十五六岁时。她给他写了信:\"你同你母亲有没有最近的相片。给我寄一张来。我是很想你们的。\"。甚至临死还对海婴母子念念不忘。从心里把海婴当做了自己的儿子。她一生爱她的大先生。大先生的亲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临终前。她要求把自己葬在大先生旁边。1947年6月29日凌晨。向鲁迅倾注了一生爱意的朱安孤独地离世了。当时。她身边没有一个人。她在这个世界上渡过了69个春秋。

其他观点:

鲁迅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名的一位文人。他写的很多文章我们都在小学或者初中的时候都学习过。

大家都知道。他有一位夫人。叫做许广平。但是大家知道他的原配是另有其人吗?她就是朱安。朱安是一个普通的旧社会女性。她出生在1878年。比鲁迅大了三岁。和很多的旧社会中上家庭的女子一样。朱安从小就被教养成一个符合传统要求的女子。脾气要好。会做针线。擅长烹饪。无才便是德。还有缠小脚。

正是这一些的旧习惯使得她和鲁迅的关系如同陌生人。在1899年的时候。鲁迅的母亲和朱安的母亲为鲁迅和朱安订了婚。那时候他们都没有见过面。在1901年的时候。鲁迅才和朱安举行了婚礼。这还是鲁迅的母亲用生病的理由。骗了当时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回来中国与朱安举行婚礼。

大家都知道。鲁迅有着当时新时代的想法。然而朱安却有一双小脚。在当时他们举行婚礼的时候。朱安从轿子下来的时候。先是伸出了一只正常大小的脚。她的脚先是试探一样的踩一下了地面。但是由于轿子高。一时间没有踩在地面。鞋子掉了下来。这时候朱安真正的小脚露了出来。原来。朱安听说鲁迅喜欢大脚。所以穿了一双大鞋。并且在里面塞了很多棉花。原本是打算讨鲁讯的欢心。没想到败露了。在完婚的当天晚上。鲁迅独自睡进了书房。第三天他就从家里面出走。又去了日本。这一去又是去了七年。这期间。朱安在家里侍奉鲁迅的母亲。她以为他这样安安静静的等待着鲁迅。鲁迅便会感动。会回头看她。但是想不到的是。鲁迅认识了许广平。并且娶了许广平。

对于这样的结局。朱安不敢说什么。也没说什么。甚至在许广平怀孕的时候。她还对许广平悉心照顾。就好像照顾自己的女儿一样。朱安认为即使鲁迅不喜欢他。但是她如果像蜗牛一样慢慢的爬。总会爬上去。总会有鲁迅看到她的时候。可是。她连这个机会也等不到。鲁迅始终都没有对她有夫妻之爱。鲁迅甚至还想过跟他离婚。只不过一想到在当时离婚的女人是被看不起的。只好作罢了。

朱安这个善良的女人。还把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看成是自己的儿子。

就连鲁迅儿子周海婴也说他非常感谢朱安对他们母子俩的体贴和关爱。

小编认为。作为一个女人。朱安应该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幸福。而不是守着一颗没有希望的树。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我们这一代的人是比以前的人要更加幸福。所以我们要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你们认为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18:05

    鲁迅,自己的,母亲,绍兴,儿子,的人,北京,北平,娘家,遗物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18:05

    没想到大家都对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无爱无性,孤苦一生,但真的是命该如此吗?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18:05

    鲁迅的原配夫人朱安(1878-1947)。与鲁迅有夫妻之名。却无夫妻之实。独守空房30年。鲁迅死后又孤独地生活了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