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
原创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谢小蜜邀

这事还是得替赵老大说几句好话

1.赵匡胤从未放弃燕云十六州

开宝九年二月己亥。群臣再奉表加尊号曰一统太平。上曰:“燕、晋未复。遽可谓一统太平乎”?不许。~《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为庆祝平南唐李煜。大臣们纷纷表示应该在赵匡胤的尊号里再加上“一统太平”四个字。搞得老赵很不好意思。以燕云十六州未复和北汉尚存为由拒绝了大臣们的这通马屁

当时吴越钱俶。清源军陈洪进两个割据势力已经在名义上受封。用宋朝年号。宋军出征时。钱俶和陈洪进也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在赵匡胤的意识中。灭北汉复燕云才能称为“一统太平”

2.所谓“先南后北”

后周王朴最早在《平边策》中提出。先平定南方割据势力再灭北汉复燕云。并得到周世宗柴荣认可。然而。柴荣并没有完全按顺序来。取南唐淮南十四州和后蜀四州后。柴荣抽空打下了燕云三州三关

赵匡胤也不是老实人。刚平定蜀地。开宝元年(968年)八月便派李继勋、曹彬、党进、卢怀忠等人领兵攻打北汉。并在开宝二年二月下诏亲征。五月破契丹援军。闰五月水淹太原

没有绝对的先后

3.宋军战力

高平一战使柴荣意识到战斗力不足的问题。便着手加强禁军选拔和训练。赵匡胤削弱藩镇。将原来藩镇精兵纳入禁军。宋初的宋军是一支真敢把人烤来吃的虎狼之师。举一个例子

契丹以六万骑至定州。命判四方馆事田钦祚领兵三千御之。上谓钦祚曰:“彼众我寡。但背城列阵以待之。敌至即战。勿与追逐”。钦祚与敌战满城。敌骑少却。乘胜至遂城……自旦至晡。杀伤甚众……北边传言“三千打六万”~《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一》

开宝三年十月。契丹趁宋军正与南汉作战时派遣六万大军南侵。赵匡胤命田钦祚领兵三千防守满城。特意叮嘱道:“契丹人来攻打。你一定要据城而守。契丹人若败退。千万不要贪功追赶”。没想到。田钦祚打退了契丹人的进攻后趁势发起反击。追击契丹人一整天“杀伤甚众”。晚上宋军进入遂城歇脚

契丹军仗着人多又把遂城围起来。攻打了几天却毫无进展。田钦祚考虑到遂城粮草缺乏。就率军开南门突围而出。当晚就到了保塞。连一支箭都没有留给契丹人

4.买?还是抢?

田钦祚三千打六万捷报传回

十一月癸亥。捷奏至。上喜。谓左右曰:“契丹数侵边。我以二十匹绢购一契丹首。其精兵不过十万。止不过费我二百万匹绢。则契丹尽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一》

契丹精兵不过十万。其中由契丹皇帝直接掌握的宫卫大帐皮室军军额三万。由皇后掌握的属珊军军额二万。其中还有一万是老弱后勤

宋初二流战将田钦祚率三千兵马就能与契丹六万大军对砍。并在战场上来去自如。事实再次证明。直到宋初。汉人才是真汉子

赵匡胤产生了设封桩库聚财买契丹人头的想法。在他看来。灭唐代松漠都护府契丹可能有困难。把燕云十六州抢回来问题不大

初。太祖别置封桩库。尝密谓近臣曰:“……欲俟斯库所蓄满三、五十万。即遣使与契丹约。苟能归我土地民庶。则当尽此金帛充其赎直。如曰不可。朕将散滞财。募勇士。俾图攻取耳”。~《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九》

赵匡胤的统一进程显得比较缓慢。“谋定而后战”是最主要的原因。当谋定之时。即便象李煜这种去了帝号自称国主使用宋朝年号按时纳贡的乖孩子。赵匡胤也能赤裸裸地说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可以想见。一旦条件成熟。赵老大岂会老老实实地送钱给契丹

打得过契丹。燕云必然是自古以来。再一追溯。就连契丹自己都可能是自古以来

5.落幕

开宝九年春。李煜被送往汴京。南方的事基本告一段落;北汉被宋军长期折磨。仅剩三万多户人三万多士兵

开宝九年七月。丁未。命伐北汉。赵匡胤发起了对北汉最后一战。八月末分道入太原。宋军连战连捷。可惜。十月。癸丑。上崩于万岁殿。~《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十七》

灭北汉之后。便是终极目标~燕云十六州。随着赵匡胤驾崩。一场即将到来的好戏戛然而止

6.题外之义

维护领土完整是一个政权合法性的前提。如果老大跟英姐结为兄妹。自然也就丧失了合法的执政地位

这是一个赵匡胤和赵光义都懂的道理。只是

一个没时间。一个没能力

其他观点:

原因如下:

收复先机已失

采取了先南后北的战略方针。统一中原和江南之后。南方虽靖。但此时回头对付契丹。已失了良机。此时的辽国已不是辽穆宗那个昏庸残暴君主当政了。而是被称为中兴之主的辽景宗在位。他革旧布新。励精图治。很有作为。宋朝想向柴荣当年一样轻易击败辽国已不现实。连统一辽之附庸北汉都打了三次。两次战败。最后太祖死之后第三次才勉强胜利统一。随即太宗在燕云之战惨败而归。

太早打压武将

太祖出身自武将。又是黄袍加身的来的江山。对具有军权的大将很是忌惮。所以有宋一朝都是文职高于武职。拔高文官。打压武将。有个时间点很有趣。宋建国于公元960年。可是“杯酒释兵权”发生在961年。也就是说只过了一年宋太祖就解除诸多为他黄袍加身大将们的实权。且不说令武将们寒心。但说指挥本身就是个大问题。且看后来宋太祖北伐之恶果!便是明证。兵无常帅。帅无常师。焉能保持战斗力!兵不识将。将不识兵。如何高效指挥!

以守成防内为国策

由于对五代军阀割据的教训深刻体会。以至于宋太祖立国策之时的大政方针其实便有些矫往矫枉过正了。让文臣带京官衔外出。代军人掌握地方行政。极大弱化武将地位。在军事统领上又不断削弱将领权限。最大程度上强化了中央集权。设三司分散宰相的权力。让牵制和制衡发挥到了最大效果。最终也达到了太祖预设的目的。终宋一朝。没有大规模的内战和武将叛乱的情形。对内效果可以说是很好了。可是。他忘了还有强大的外敌……北方强大的政权。他用全部的韬略在防“内部”问题上。多重制衡。彼此的牵制。官僚机构臃肿。文人领兵。军队不断失去去战斗力。造成宋朝重文轻武。积贫积弱。失去了抗争强敌入侵的强大能力。冷兵器时代。重文轻武的文化之邦。如何与以武立国游牧民族战斗。这也是宋亡国之由。

故而。以上是太祖不能收复幽云的原因。即使他没有“烛影斧声”的那场猝死。若是制度不变。机遇不得。也无法收复易守难攻的幽云十六州。

一家之言。如果觉得我讲的还不错。希望点个赞和关注。您的支持是我努力的最大动力!谢谢。

其他观点:

宋太祖未能收复幽云十六州。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大宋统一中国的战略是先南后北。

大宋开国后。除了幽云十六州之外。尚存在许多地方割据政权。北方有北汉。南方有南唐、吴越、后蜀、湖南、南汉、荆南等。这些割据。有的称帝。有的称王。有的称节度使。各据一方。拥兵自重。在这些割据政权中。北汉威胁最大。北汉国家面积虽不大。但有契丹人撑腰。并不容易对付。宋太祖赵匡胤与赵普商量之后。决定先对南方用兵。平定南方后。再对付北汉。最后收复幽云十六州。宋太祖只完成了平定南方的使命。未能来得及收复北方。

第二。宋太祖打算采取回购的方式。收回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是五代后晋皇帝石敬瑭割让给契丹人的。时间是公元938年。距宋太祖开国只有二十二年。在此之前。中原政权曾多次出兵。试图夺回燕云十六州。其中包括周世宗柴荣的北伐。当时十六州割出去的时间并不长。宋太祖打算以购买的方式收回中国失地。为此他建了一个“封桩库”。就是一个钱库。打算积蓄到一定数额后。向契丹人购回土地。倘若契丹拒绝购地计划。则以钱库的储备。作为北伐的军费。由于宋太祖对和平解决抱有一定的希望。所以也没有贸然动用武力手段。

第三。宋太祖去世得太突然。以致于计划未能付诸实施。

公元976年(宋开宝九年)。宋太祖发兵进攻北汉。势在必得。由于北汉是契丹支持的政权。也是大宋收复幽云十六州的一大障碍。然而。这次北伐意外中止了。因为宋太祖一个风雨交加之夜。莫名其妙暴死。宋太祖死时只有五十岁。年富力强。他的死是个谜。由于死得太早。宋太祖最终未能收回燕云十六州。诚是一大憾事。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5:58

    契丹,太祖,赵匡胤,长编,武将,资治通鉴,政权,太平,宋朝,九年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5:58

    没想到大家都对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没能收复幽云十六州?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5:58

    谢小蜜邀这事还是得替赵老大说几句好话1.赵匡胤从未放弃燕云十六州开宝九年二月己亥。群臣再奉表加尊号曰一统太平。上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