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文学作品的描写,让你瞬间倍儿感动,或充满自豪感?
原创

哪些文学作品的描写,让你瞬间倍儿感动,或充满自豪感?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文学作品。毛主席的诗词最好。最让世人佩服和感动的是巜沁园春.雪》!









其他观点:

愚以为。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词。最让人感动。充满自豪的作品要首数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里的描写。首先欣赏一下作品: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在这首词里。上阙是写景。描写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北国雪景。令人赞叹不已。

一开始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就把读者带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千里”“万里”写出诗人登高远眺。眼界极为开阔。其实并非目力所及。而是诗人想象中的延伸扩展。意境开阔。气势非常宏大。

“冰封”。“雪飘”静动相衬。相得益彰。“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总领下文。直至“欲与天公试比高”。“望”有登高远眺的意思。并有很大的想象成分。它显示了诗人形象的伟岸。“望”字下面展现出了长城、黄河、山脉、高原这些最能反映北国风光的雄伟景观。也正是中国形象的体现。“长城内外。大河上下”。诗人的视角从南到北。自西向南。地域如此广袤。并照应“千里”。“万里”。意境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襟。雄伟的气魄。“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又分别照应“雪飘”和“冰封”。作者极言北国冰雪覆盖。寒冷之极。一个“惟余”。强化白雪皑皑的壮阔景象。一个“顿失”。写出变化之速。同时。又让人联想到未冰封的大河波涛滚滚的雄壮气势。在诗人笔下。一个周天寒彻。漫天大雪。天地之间被风雪改变了容颜。只见长城内外苍茫一片。了无生机。连滔滔江河也被雪冻冰封。奔流不再。神州北国仿佛进入了一种死寂。不禁让人联想到柳宗元写雪的名句“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好一番人间苦难。以上描写的是静态的景。

接下来是动态描写。“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动态描写写出了活泼奔放的气势。“欲与天公试比高”写出了诗人超人的豪情气魄。“山”与“原”与天相连。写出了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山”与“原”本是静物。但用了““舞”和“驰”。化静为动的浪漫想象跃然纸上。更是诗人情感的跃动。在这里。诗人形象地赋予群山、高原飞动的气势。使之充满活力。一片生机勃勃。刹那间。群山起舞。灵动如无数银蛇。高原奔驰。威猛如漫野腊象。整个世界由死寂变成了欢腾。天地之间充盈着无穷的生机。风雪是天赐之物。苦难乃历史必然。但我们要打破冰封。战胜苦难。要与天公一决高下。这就是一个强者对天公的回答。就是一个民族对命运的回答。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采用的是虚写。与前面的实写形成对比。作者充分展开想象。想象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意。雪中景象在苍茫中显得雄伟壮阔。雪后景象显得妖娆娇艳。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给人一种美不胜收的感觉。一个“分外妖娆”。诗人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实际上也是作者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向往。

这首词的描写。不能不让人赞叹不已。作者的神来之笔。令人折服。读这首词。无不让人充满激情。充满自豪。让人精神振奋。






其他观点:

毛主席的三篇。《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一个外国人。一个挖山不止的人。他们的精神感动了我。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6:37

    诗人,天公,北国,长城,大河,让人,的是,银蛇,分外妖娆,万里

  • 眼角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6:37

    没想到大家都对哪些文学作品的描写,让你瞬间倍儿感动,或充满自豪感?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6:37

    文学作品。毛主席的诗词最好。最让世人佩服和感动的是巜沁园春.雪》!其他观点:愚以为。在所有的文学作品中。不管是小说、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