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谈玄幻只看科技《三体》能否碾压漫威?
原创

不谈玄幻只看科技《三体》能否碾压漫威?

好文

热门回答:

题主确定没有写错吗?如果问的是不谈科技只谈玄幻。《三体》能否碾压漫威。或许还可以讨论一下。但问的是不谈玄幻只谈科技……题主不知道《三体》的定位是硬科幻吗?至于漫威。我没全面了解过。只是看了几部电影。说实话。别说是科幻。就算说是玄幻。估计这定位也差不太远。

不是不喜欢漫威。实际上单纯的科幻还未必有单纯的玄幻吸引人。但平心而论。漫威故事虽然好看。但是却看不出多少让人信服的科技成分——不是指影视制作、视觉效果方面的科技。而是指故事里面呈现出的科技原理。

1.漫威系列人物众多。技能炫酷。但只有效果呈现没有原理说明;《三体》人物身份关系清晰。无人具备超能力。依靠的都是未来世界的科技工具。而且原理可以追溯说明。

漫威故事中。主角众多。组团打怪时个个都身手不凡。观赏起来确实炫酷满点。问题是不知道他们到底算是人还是神还是超人还是什么不明来源的存在。他们那些用当代技术甚至是物理定律都很难分析出来的超能力又是如何得来的。所以。虽然他们的活动范围没有超出这个宇宙。现代感很强的装束也不会跟我们的网文中常见的架空时空的古风玄幻背景混淆。但就无法解释的超能力这一点来看。与科技相比。还是玄幻这个标签更合适一些。

(数不清的漫威英雄)

《三体》就不同了。虽然三部书里分别写了不同的人。算起来人物也不少。但他们都是普通的地球人。没有一个拥有超能力。不管是传统的武侠轻功。还是古言的仙界飞升。他们都不具备。但他们能和外星人抗衡。能使自己的寿命延长。最后还能站在整个宇宙的高度演绎一把终极的生死刺激。靠的都是工具——原始人时代是石器。《三体》的时代是高科技产品。如此而已。

而且那些产品的原理都是可追溯的。有不少在书中就有详细解释。基本上是现在技术的合理性前瞻和延伸。也就是在不违背现有物理定律的前提下。假设未来某些难点被攻克之后。人类科技有可能达到的高度。虽然复杂。但是很合理。

诚然。传统科幻作品中。引入硅基生命、机器人统治世界、人机合一这样的概念已经不是新鲜脑洞。所以也不排除漫威故事中的超能力人物在将来真有可能出现——假设普通人的躯体经过某种技术改造的话。事实上。这两年马斯克的人机整合技术就很是吸睛。也掀起了关于未来人类是不是必须与机器结合的新一轮讨论。但《三体》连这一点都没有碰——云天明也许是例外。但那是三体人的技术了。与人类无关。而且书中也丝毫没有提及云天明“复活”的任何细节——就更说明《三体》的谨慎。这部书之所以被定位为硬科幻自然有其道理。连软科幻都不是。就更不用说玄幻了。

2.漫威人物故事热闹好看。但有“乱炖”的味道;《三体》从时空布局到情节推进都相当严谨。细节满满。不脱离现实框架。

除了造型和技能炫酷之外。漫威人物和故事背景还给人以穿越时空的感觉。就是海陆空无所不在。过去未来随便穿梭。好看是好看。但是难免有杂乱的感觉。有时看着看着就分不清那些角色算是什么阵营——立场方面好归类。但生物或者生理上的归类就难了。

《三体》呢。不但人物都是普通人。而且为了说清楚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故事怎么推进到太阳系被毁灭。甚至宇宙也可能被毁灭的那一天。整个时间布局可是非常严谨。整本书严格遵守爱因斯坦光速不变的相对论基础。在这个前提下任何“时空穿越”都有迹可循。首先时间是绝对不存在倒流的。其次空间上的转移也是不会超越光速的。换言之我们目前认知的时空框架是没有被颠覆的。在这种情况下故事就是能一步步讲到宇宙末日那一天。哪怕是为了让某些人物能够活得久一点。方便参与时间跨度比较长的故事。采用的手段也是比较合理的“冬眠”而不是咻一下不用任何装备就大范围跨越时空。显然。这样的安排。说服力就大多了。

所以。《三体》和漫威比较。科技的标签应该贴给前者。玄幻的标签应该贴给后者。

参见之前的相关问答:

《为什么有些<三体>读者坚信黑暗森林法则是宇宙的真理?有何科学依据?》

《<三体>小说为什么如此流行。甚至吸引了许多非科幻迷?》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其他观点:

其实一看到有人拿“三体”科幻对标“漫威”的一些科幻设定就比较无奈!

作为咱们国家的顶级硬科幻小说代表。可以说刘欣慈大佬的《三体》中展现的一些科技设定。很多时候都是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的。换句话说。很多《三体》的黑科技都是能够在未来或者是几乎现如今的一些科技能实实在在展现出来的东西。

相比较之下。漫威所构建的电影宇宙虽然也被定位在了“科幻”分类。但是多数情况下。漫威的科技并非是单纯的科技设定。更多的是“软科幻”设定。对比“三体”的硬科幻元素。漫威的很多科技仅仅只是披着科幻外壳的神话元素。

典型的——

在漫威宇宙中。先不说有明确的“宇宙神明”一说的设定。不论是从“无限手套”还是“宇宙之心”甚至是“终极抹除者”等装备的设定中。你要说去找出一个能够实现的“科技理论”基础。那基本上就是“闲得慌”。因为这些设定本身就已经突破了常规科技的元素。进入了神话元素设定。

当然。可能也会有很多粉丝表示不服:

“漫威宇宙中钢铁侠等复仇者的科技设定。不也是典型的硬科幻设定吗?”

其实我们对于很多世界观设定中的“硬科幻”和“软科幻”的设定。并非是单纯的从电影中是否有展现“科幻”的元素。更多的是着手于在这种展现方式中有没有“符合常理逻辑”。甚至是否是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这才是界定科幻是软是硬的一个常规标准。

而对于漫威的钢铁侠来说。本身所涉及到的支线中。的确是有科幻的元素存在。但是本身钢铁侠这一角色所涉及到的科幻设定。很多都是“不讲道理”的操作。别的不说。单单是“方舟反应堆”以及《复联4》中的纳米粒子战甲设定。都是在常规科幻技术的基础上。添加了一些“天马行空”的设定。

不信的话。咱们来对比《三体》中的一些科幻技术、世界观的设定。你就知道为啥说钢铁侠的科技不属于硬科幻而是夹杂着“不讲道理”的软科幻了——

【1】三体宇宙的“核聚变技术”和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

看过漫威钢铁侠的粉丝都清楚。除了斯塔克那标志性的马克系列战甲以外。就当属是钢铁侠的“方舟反应堆”了。其实对于这一看起来有些科幻的设定。其实不论是漫威还是三体都是建立在现实中的一种理论上的“可控核聚变”技术展现。

在实际的现实中。这一理论来源于“托卡马克”。早期是由位于苏联莫斯科的库尔恰托夫研究所的阿齐莫维齐等人在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

在理论设定上:

托卡马克的中央是一个环形的真空室。外面缠绕着线圈。在通电的时候托卡马克的内部会产生巨大的螺旋型磁场。将其中的等离子体加热到很高的温度。以达到可控核聚变的目的。

在漫威的钢铁侠电影中。钢铁侠在后期经历一次对方舟反应堆的更新之后。在受到“钯元素”中毒时期。就是了利用“钯元素吸附氢来进行聚变反应”!

乍一看。这种科幻不就是“硬科幻”的代表了吗?

但是。咱们需要知道的是。在钢铁侠的电影中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温度是高到堪称bug的一个地步。钢铁侠这一设定中。尽管设定了钯元素的作用。但是这其中所产生的“高温”维持问题则是被自动默认和谐掉了。

这就是明显不符合硬科幻的操作。

同时。要知道。相比较我们现实中所能够制造的可控热核聚变技术的“体型”来说。钢铁侠在山洞中就制作出来了巴掌大小的反应堆。这无疑就是“神话”了。而且此前咱们的科学家们已经成功利用托卡马克装置。将等离子体中心加热到1亿度。在最大程度上维持了高温的维持问题。但是整个装置的体型还是巨大!

而在三体宇宙中。同样是使用了“可控核聚变技术”。但是多数都是建立在和现实科研试验相似的的情况中。并没有做到“钢铁侠”那样将反应堆能够缩小到巴掌大小的地步。

【2】三体宇宙的“量子纠缠”和漫威的“量子纠缠;

熟悉“三体”的粉丝应该都在书中看到过。三体文明曾经为了“锁定”地球的科技。防止地球出现科技爆炸式增长的情况。派出了“智子”来监视地球的一举一动。

而设定中三体文明和地球的距离并不短。但是利用智子就能够实现“瞬间”知晓地球的任何信息。这其中用的就是一个“量子纠缠”的技术。

大体上这种技术是建立在:通过“配对”对应的粒子。让其形成“子母属性”。借用其无论相隔多远。其运动总有关联性的特质。当其中的一个在地球上所检测到的任何星系。都会通过“量子纠缠”让在三体世界中的另外对应的粒子。实现信息无差别的对等通讯。

这一技术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虽然看起来有些科幻。但实际上这就是对量子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个可能性的趋势。比较典型的现如今的技术展现就是——

量子通信!

而对比漫威宇宙来说。在设定上虽然也设定了对量子维度的研究。但是。这种技术更多的是被用于蚁人支线中的空间维度。甚至是《复联4》中借助量子维度所展现的时空穿越。

这种没有解释为啥“皮姆粒子”是如何产生。能进行放大缩小的实际科学原理是什么的情况下。直接关联了量子维度的设定。依旧是“不讲道理”的软科幻设定。

同时——

在《复联4》中的穿越时空剧情中。借助两个时空的星云之间的“量子纠缠”。让灭霸的知晓了未来时空复仇者的计划之后。也没有对这种量子纠缠进行解释。

而是展现出一种“理所当然”的设定来。这也是因为漫威本身就是软科幻的设定。不需要去考虑这种剧情设定的可能性以及原理性。

但是《三体》本身走的是硬科幻。就是需要让自己所展现的科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是现实中有雏形。或者是基于现如今某种科技在未来能够实现。这才是硬科幻的一个典型的体现。

【3】三体宇宙的“曲率驱动”和漫威宇宙的“光速引擎”;

显然。在各种科幻电影中。对于星际航行的设定。一些飞船设定中的“科幻引擎”就是不能获取的一种元素。早期比较常见的就是源自于“星球大战”中的各种宇宙飞船的“曲率引擎”。

对于“曲率飞行”。其实之所以在很多科幻电影中常见。就因为这是一种在未来很有可能实现的星际航行方式。要比所谓的“光速飞行“更加具备理论支撑。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设定中。所谓的“曲率驱动”。所建立的可行性基础就是认为“宇宙的空间并不是平坦的”。所以。如果假设一艘飞船能够在推进部位做到让这部分的宇宙空间“从不平坦到被熨平”。来减小不平坦空间的“曲率”。那么。其实就能够让飞船能被前方曲率更大的宇宙空间拉过去。从而实现曲率驱动。

理论上。只要后方“熨平”的效率越高。飞船就能越快。甚至可以在曲率驱动的基础上实现“超光速”的飞行。在“三体宇宙”中。对于曲率驱动飞船比较典型的运用就是:地球面对二向箔的攻击是。“程心”驾驶曲率飞船逃离避免二维化的命运!

而相比较漫威在这一宇宙飞行的设定中。其实大部分都没有展现各个宇宙文明是如何实现“星际航行”的。甚至很多漫威宇宙的飞船的飞行原理也是不讲道理的。典型的就是《银护2》中星爵老爸的蛋形飞船。

甚至。即便是对于星爵的飞船来说。也是没有解释使用了何种驱动原理。但是同样也能够实现虫洞穿梭的加速量级。

这就更别说是在《惊奇队长》中展现的“光速引擎”了。电影中直接“作弊”借助了宇宙魔方的能量。来作为光速引擎能够被研发出来的逻辑性。

但实际上。这就是一种“软科幻”的表现了。

其实相似的例子在漫威宇宙和三体宇宙中还有很多。比如“能量镜面增益反射效应”以及“低维展开”。所以。很大程度上让三体和漫威的科技来进行对比是非常不合适的。

这就好像是——

我们普通人都知道1+1=2。漫威宇宙中可能在这一基础上增加了一些别的“想像”。比如1+0+1=2。但是对于三体宇宙来说。针对科幻的展现更多的是兼顾了“1+1为什么等于2”的考虑。

这其实也就是软科幻和硬科幻的区别了。

更多精彩漫威电影情报、漫威美剧推荐、漫威吐槽。请关注漫威电影情报局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其他观点:

漫威中科技是不讲道理的。

没有科学根据。就像网络上的无脑爽文。

又不能变得太强。毕竟时代的局限性。

绿巨人原本是科学事故造出的怪物。现在告诉他并非来自于现实。而是宇宙中的万物之下。来自与地狱的恶魔之王。OBA的躯壳。天生的灭世者。

整个一现代神话。还看什么科技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8:51

    科幻,宇宙,都是,科技,曲率,的是,量子,钢铁,玄幻,飞船

  • 寄心梦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8:5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不谈玄幻只看科技《三体》能否碾压漫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8:51

    题主确定没有写错吗?如果问的是不谈科技只谈玄幻。《三体》能否碾压漫威。或许还可以讨论一下。但问的是不谈玄幻只谈科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