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八阵图》的作者是谁?
原创

请问《八阵图》的作者是谁?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八阵图》是杜甫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就是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的八阵图。于是写下了这首《八阵图》。

八阵图

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八阵图。传说是诸葛亮创设的一种阵法。相传诸葛亮御敌时以乱石堆成石阵。按遁甲分成「生、伤、休、杜、景、死、惊、开」八门。变化万端。可挡十万精兵。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

盖:指功业盖世。三分国:指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三国是魏与吴是原以有的家业。而蜀却是刘备与诸葛亮白手起家。最终建立了可与魏吴鼎足而三的功业。故诸葛亮的功业盖世。

诸葛亮功业盖世。开创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石不转:八阵图的石块屹然不动。

“遗恨”一句。历来解释不一。主要有四种说法:1)以不能灭吴为恨;2)以刘备征吴失计为恨;3)诸葛亮不能谏止刘备征吴。自以为恨;4)刘备征吴而不知用八阵图法。以致失败。故以为恨。

上面四种说法。仔细推敲。我觉得第一种说法较切合诗意。

这首诗的诗题是《八阵图》。它抒写的主体也是八阵图。所以。这句诗的主语也应该是八阵图。即有这样变化万端的八阵图。却依然未能吞吴。是以为恨。

近人高步瀛在《唐宋诗举要》中说:“失吞吴犹言未能吞吴耳。以武侯如此阵图而不能吞吴。真千古遗恨。故精诚所致。石为不转。大意与‘出师未捷’二句同一感慨。”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屹然不动。只因千年遗恨。未能吞吴。

这首诗的首联两句。以“功”“名”二字领起。以工整的对仗。雄浑的句势。简洁而有力地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迹。

功与名。不就是自古文人孜孜以求的东西吗?而诸葛亮则达到了功业名声的极致。三顾茅庐。成就一明主与名士的名声。隆中对。显示了他卓绝的才智。他辅佐刘备。从白手起家到建立了可与魏吴抗衡的蜀国。成就了盖世的功业。而那些木牛木马与八阵图虚虚实实的传说。更给诸葛亮在民间树立无人可比的名声。功名之隆。无过于诸葛亮。

因此。读为首两句。我们仿佛看到了诸葛亮丰功伟绩的一生。

然而。诸葛亮也有壮志未酬。也有人生的失败。

最后两句一转。从诸葛亮波澜壮阔的人生转到了他的千古遗恨。

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过去了。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的过去了。而今只留下那屹然不动的八阵图石。

石为什么不转?是因为这八阵图石上。有诸葛亮的千古遗恨。“精诚所致。石为不转。”从今回溯。诸葛亮人生转的转折点。正是这一次征吴的失败。

诸葛亮再怎么被神化。但他的卓绝才智是无可怀疑的。他的鞠躬尽瘁是无可怀疑的。

以诸葛亮的卓绝才智鞠躬尽瘁事蜀。却终究未能吞吴。故人生志业之难成可想而知!

江流石不转。江流石不转。江流石不转!反复吟哦。这不就是杜甫乃至所有人的对志业难成的悲思么?

答者:谢小楼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9:17

    八阵图,江流,功业,不转,遗恨,刘备,千古遗恨,杜甫,不动,才智

  • 郎不知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9:17

    没想到大家都对请问《八阵图》的作者是谁?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29:17

    《八阵图》是杜甫写的一首五言绝句。杜甫在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就是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