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说的是什么道理?
原创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说的是什么道理?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其实可简单回答:没有长开不败的花,也没有永恒的富贵年华。

去年暑假我从去过南京的王导谢安故居

看到这个问题很亲切。借此问题回忆一下。

大唐刘禹锡的《乌衣巷》是小学生必背古诗300首里头就有的。所以说这首朗朗上口的诗句是大多数孩子都会的:“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东晋时。乌衣 巷是高门土族的聚居区。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谢安都住在这里。当时车水马龙、鲜衣怒马的繁华锦绣可想而知。

400年后。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在此怀古叹息。诗中的“野草花”就暗喻了昔日繁华不在。“夕阳斜”更是显得日薄西山。

而现在这些飞入寻常百姓家的燕子。过去却是栖息在王谢权门高大的檐檩之上的旧燕。

燕子筑巢以后通常不会换地方。下一年回来修修补补接着住。所以这句话是借燕子恋旧不换地方的特点来说明。过去风光一时的王导、谢安这样的大家族旧居。到了今天住在那里的只是寻常百姓了。

当然400年后的燕子不可能是当年飞入王导谢安家的燕子了。作者只让她穿越而来。今昔对比一下沧海桑田、人生多变罢了。

其他观点: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两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乌衣巷》。

《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那个夕阳西下的傍晚。诗人行至金陵城外的朱雀桥上。看秦淮河两岸芳草萋萋野花点点。不远处的乌衣巷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清冷萧瑟。遥想东晋时这里可是高门氏族的聚居地。开国元勋王导和指挥淝水之战的功臣谢安都在这里安家。如今时过境迁。那些贵族的高墙大院已没了踪影。这里已成平民百姓的家园。当年栖息在王谢两家堂前的燕子如今也只能飞到普通人家简陋的屋檐下重新筑巢了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两句诗说的是什么道理呢?诗人触景生情。今夕对比。用回忆中的繁华景象反衬眼前的荒凉破败。感慨人生无常。世事多变。世间没有长开不败的花。富贵荣华不过是过眼云烟。

曾经在一次书画拍卖会上拍卖师以这两句诗作为开场白。意思是。过去这些书画作品只有富豪权贵才能拥有。现在普通的藏家也有机会收藏。不知道当年刘禹锡写这首诗的时候有没有这层意思。我倒觉得拍卖师对诗词的理解很灵活。也很出彩。同样的事物。同样的诗。换一个角度去理解便有了不同的意义。我们还是应该以更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生活。面对眼前的世界。您说呢?

其他观点: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錫所作。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時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地名在今讧苏南京市秦淮河边。为东晋世家大族聚居地(朱雀桥)也在江苏南京市内。正对朱雀门(王谢)指王导与谢安家族。都是东晋的世家大族。此诗是组诗《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从体裁上来说属咏史诗。吟咏乌衣巷的变化。乌衣巷为东晋世家大族王导。谢安等的宅第所在地。多年过后。这些贵族大家已经没落。此诗妙在不正面描写王谢家族如何衰落。而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來象征世事沧桑。和人世变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39:09

    寻常,朱雀,王谢,东晋,燕子,百姓家,乌衣巷,王导,野草,旧时

  • 公主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39:09

    没想到大家都对“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句诗说的是什么道理?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39:09

    其实可简单回答:没有长开不败的花,也没有永恒的富贵年华。去年暑假我从去过南京的王导谢安故居看到这个问题很亲切。借此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