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南方为什么被称“南蛮之地”?
原创

历史上的南方为什么被称“南蛮之地”?

好文

热门回答:

谢邀:在公元约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由汉族人民居住。统称中原。其余南方各少数民族。汉人统称他们为南蛮。清末明初。人们称他们为南蛮子。如南侠欧阳春。人们称为蛮子。有时北方少数民族也称汉族为南蛮。这是一种蔑称。随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这种称呼逐当步被淘汰。

其他观点: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本文约500字。阅读需时2分)

“南蛮”这个词。发源很早。在周代的《礼记》中。就记载了“东胡、西戎、南蛮、北狄”四个与方位相关的部落。

三国杀中的南蛮入侵

说明最迟在周代。就有了“南蛮”这个说法。

“蛮”的古意。与虫有关。

《说文解字》言:南蛮。蛇种。从虫。

可能与南方湿热。蛇虫等物较多有关。

就像北方的“狄”与“犬”有关。西边的“羌”与“羊”有关。

都是选取一地的特殊动物。代指那个未经开化之部族。

楚国是春秋时期公认的蛮邦。为什么呢?

因为春秋之前。这些诸侯国还都是周天子分封的。相互之间就算是有什么纠纷。要以兵相见。也都是规规矩矩的。按照很多行军之礼仪去解决问题。绝不是打打杀杀之类的。这是礼仪之邦的做法。

但是楚国这个国家就不按礼仪之邦的做法来。有一次和宋国打仗。直接上去砍的。可把宋国的贵族吓坏了。因此楚国蛮邦的形象就被公认了。

就连楚国自己也承认自己蛮的身份。

《史记》记载。有一年。楚国攻打随国。随国王无辜地说:“我无罪”。真是无罪。一个小国。小心翼翼在大国之旁。但是楚王回复道:“我蛮夷也”。一句话差点没把随王噎死。楚国也自认为自己是蛮夷。不需要遵从周礼那些规定。

楚国坏了这些规矩之后。别的诸侯国打仗也开始动真格了。贵族也退出了战场。自此就是孔子痛心疾首的“春秋无义战”了。

由此可知。作为南蛮的楚国。对春秋历史进程也是很有影响的。

速读历史类精彩内容。欢迎右上角关注@历史宝藏。

其他观点:

南蛮这个词在古代不同时期的指代对象都是不同的。

其中。先秦时期的南蛮多是指楚国。楚王熊渠曾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晋人和郑人。则皆称楚国为“荆蛮”。当然。等到春秋晚期。楚国逐渐成为诸夏之一。

另外。《尔雅·释地》载:“九夷、七戎、六蛮。谓之四海。” 郭璞注解:“六蛮在南。”

根据一些语言学家的理解。蛮这个词的本意。或许可能是来自于古代南方“民”的自称读音。

就清代文献来看。蛮子、南蛮指的是汉人。例如。《明神宗实录》载。万历四十二年(1614)。巡按山东御史翟凤翀疏言:近年惧罪脱逃之人。俱以奴寨为窟穴。奴酋特筑一城居之。号曰蛮子城。” 《天聪朝臣工奏议》也提到。宁完我上奏:“我国六部之名。原是照蛮子家立的。”

蛮子这个词与满语的nikan是可以划等号的。清初称汉人是nikan(尼堪)。明朝为nikan gurun(尼堪国)。

为什么nikan(尼堪)和汉人能够划等号呢?根据伯希和的研究。这要追溯到蒙元时期。

所谓的蛮子。即manzi。是当时北方人对南方的蔑称。《至元译语》指出:“蛮子。囊家歹。” 囊家歹也就是蒙语的nanggiyad(汉儿)。换言之。这两个词语意思是想通的。蒙古人还以nankias称呼蛮子的地方。这个词与满语nikasa(汉人们)形式、发音相近。存在演变的关系。

由此可见。蛮子这个词的意思是非常丰富的。它的文化来源是复杂多元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1:22

    楚国,南蛮,蛮子,都是,这个词,汉人,蛮夷,春秋,汉族,蔑称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1:22

    没想到大家都对历史上的南方为什么被称“南蛮之地”?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1:22

    谢邀:在公元约五千年前。黄河。长江流域由汉族人民居住。统称中原。其余南方各少数民族。汉人统称他们为南蛮。清末明初。人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