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执政40多年,那么她是功大还是过大?
原创

慈禧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执政40多年,那么她是功大还是过大?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慈禧统治满清四十年过大于功。霍乱了朝纲。她反对维新变法。害了众多爱国将士。垂帘听政。软禁光绪。野心勃勃。生活用度极其奢侈。为了独享大权杀了顾命八大臣……简直就是祸国殃民。

其他观点:

用一句话来回答这个问题。慈禧太后的统治于家有功。于国有过。

首先回顾一下。在她执政期间的几个重大历史事件: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太平天国起义。辛酉政变。中法战争。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戊戌变法。八国联军进北京等等。在这些事件中。她利用自己的政治才干。维持了清朝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但也让中国一步一步走进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深渊。山河破碎。人民涂炭。她有着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在她主政期间。虽然有过洋务运动、变法维新等等尝试和努力。也有过所谓“同光中兴”的短暂辉煌。但最终的失败。根源在于她和她所代表的统治阶级所做的一切。根本目的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家天下的利益。阶级的立场。决定了她最后终将站在人民的对立面上。也终将遭到历史的否定。

如同后来国民党的反动统治。虽然打着革命的旗号。但是以蒋介石为代表的统治者。在阶级立场上注定要服务于地主资本家的利益。注定要投降帝国主义。因此。他们也注定要遭到人民的抛弃。

共产党带领中国走进新的时代。并不断取得胜利。就是因为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毛主席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根本动力。”

慈禧太后

其他观点:

慈禧此人在历史上可谓是臭名昭著。许多人把她当做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尤其是在影视作品中。对慈禧的刻画也是如此。

对慈禧如此评价。既不客观也不公正。历史不能找替罪羊。诸如慈禧。亦不能以偏概全。

一、负面评价

1.手段残忍

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于热河避暑山庄后。甫成为皇太后的叶赫那拉氏。联合恭亲王奕等皇室近支。发动政变。从以皇室远支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为首。实际以能臣肃顺为核心的顾命八大臣集团手中夺得政权。并将其中三位处死。

后为建立及维系其独裁权力。慈禧皇太后对于政敌之整肃绝少留情。即使对亲生儿子同治皇帝。以及继位皇帝光绪皇帝的操控及管制。亦相当高压严峻。

2.丧权辱国

慈禧虽然政治上非常干练。但其最高目的仍然是维系满清的对中国的统治。

1885年在对法战争中赢得镇南关大捷。并成功阻止法军登陆台湾的优势局面下。却以主动求和、签订令清帝国丧失安南宗主权的中法天津条约来结束战争。

此外。令中国丧失重大利权的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901年辛丑和约等之缔结。肇因于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之战败。以及1900年庚子拳乱之大祸。

二、正面评价

慈禧当权时期。清廷的中央集权以及中国主权面临来自内部及外国的种种威胁。她从捍卫清帝国权威及其本身权力的立场出发。所作之举措收效虽不尽成功。但放在历史脉络下做持平之论。多数允称合理。

1.慈禧重用李鸿章、张之洞等汉族重臣。在地方上开办洋务运动。是中国发展近代化工业的开始;

2.在庚子年一场大祸之后。慈禧皇太后意识到时局已不容她坚持帝制传统。所谓的“祖宗成法”。乃容许清廷推展多种新政措施。如官制改定、准备立宪、废科举制度、禁止妇女缠足、兴办女学、新学、建设教育事业等;

3.“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慈禧最早说这句话。是在庆王奕框正在辛丑条约谈判的过程中。而不是签订后发布的罪己诏。

“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条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朝廷一切委屈难言之苦衷,”

意思是要求庆王奕框在在细节上争取与之讨价还价。看好自家的产业来讨好外国。一定要根据自己中国财力物力的实际情况量入为出。不要为了讨列强欢心而毫无底线。

但由于文言文的微妙关系。这句话后来被康有为等人断章取义用来污蔑慈禧。

慈禧在西方的评价比较客观。正面的内容较多。西方人甚至评论说。中国的慈禧太后比起维多利亚女王来都丝毫不逊色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5:31

    慈禧,中国,洋务运动,甲午战争,皇太后,光绪,自己的,物力,历史,欢心

  • 写相思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5:31

    没想到大家都对慈禧作为晚清的实际统治者执政40多年,那么她是功大还是过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意中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5:31

    慈禧统治满清四十年过大于功。霍乱了朝纲。她反对维新变法。害了众多爱国将士。垂帘听政。软禁光绪。野心勃勃。生活用度极其奢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