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属于洋务派还是顽固派?
原创

慈禧太后属于洋务派还是顽固派?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其实慈禧是一个洋务派。只是不同意康有为等人的变法方向。慈禧的变法是:“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阻止。”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废除八股。办新学堂。鼓励私人工商业。创办新军。开放报禁。开国会等等。慈禧本人是同意的。后来。慈禧在1901年搞的清末新政。比这些迈的步子。还要大。

还派遣五大臣到欧洲考察新政。在1901年停止武科举考试。开始创办新军和新式军校。在1903年设立新军练兵处。在1906年建立陆军部。在1903年。建立商部。发布了公司注册章程。鼓励私人创办企业。

成立铁路总公司。在1901年。开始教育改革。创办各级学堂。1905年。正式废除科举制。从1902年开始大规模向外国派遣留学生。成立学部。1901年开始改革官制。建立外务部。学部。商部。巡警部等等。

同时从1903年开始发布了一系列现代法律。比如新刑律。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注册章程。公司律。破产律。法官考试细则。民律。民生诉讼法。

其实后来慈禧搞的改革。深度比戊戌变法还要深。还要广泛。慈禧无法容忍戊戌变法的一个关键是。光绪。康有为等人要抢夺兵权。

而且。康有为还要在没有任何抵押物的情况下边。大量发行纸币。将全国铁路。矿产全部抵押给英美各国。康有为让下属杨深秀再次上书光绪。宣称:“臣尤伏愿我皇上早定大计。固结英、美、日本三国。勿嫌‘合邦’之名之不美。”

康有为还建议。聘请日本的伊藤博文做两国合并的总顾问。这种改革。慈禧肯定是不能满意的。随后就发生了。囚禁光绪等等一系列事件。

其他观点:

回答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闫红

叶赫那拉·杏贞。即大清朝皇太后——慈禧。历史上关于慈禧太后的负面评价非常多。有人说她嗜权如命。有人说她胸怀狭隘、嫉妒泼辣。 “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这句出自她口的话更是惹得天怒人怨。全民唾弃。那么。作为晚清政府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决策人。慈禧太后在洋务运动中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慈禧)

慈禧太后对洋务运动的认识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刚开始她的态度明显说明她是属于顽固派的。但后来由于受到奕䜣等人的影响。对洋务运动的认识不断加深。逐渐改变了态度。从而转变为洋务运动的支持者。这些可以从慈禧太后对待洋务派与顽固派的三次争论时的态度看出来。

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第一次大争论发生在1867 年 ( 同 治 六 年 )初。争论的主题是北京同文馆招收正途出身学员是否应学习天文算学。当时洋务派与顽固派之间扯皮扯了很久。最后慈禧太后下懿旨要求按照洋务派的意思来办。洋务运动中的同文馆也因此坚持了下来。

(爱新觉罗·奕䜣)

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第二次大争论发生在1874年 ( 同 治 六 年 )初。主要围绕设厂制造船炮机器和筹备海防问题而展开。在此次争论中。慈禧也没有采纳顽固派的言论。基本上是支持洋务派的主张。

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第三次大争论发生在1880-1889年。围绕修筑铁路话题而展开。当时李鸿章修了一条运煤铁路。被顽固派弹劾“震 动陵墓。烟伤禾稼”。最后改为马拉火车。成为笑谈。从这里我们更能看出当时洋务派改革的阻力有多大。李鸿章当然没有放弃。洋务派与顽固派长达十年之久的争论最后仍以洋务派获胜而告终。

慈禧太后身为统治者。当然也是深谙帝王权术。否则也轮不到她把持朝政。虽然她有心利用顽固派牵制洋务派。但整体来看她还是支持洋务运动的。否则只要她不同意。洋务运动是怎么都搞不起来的。而慈禧太后流亡回京后所推行的新政。究其根本。还是属于洋务运动的范畴。

其他观点:

了解中国历史的朋友们会知道。我国封建社会之改革能否进行甚至持续。最根本的关键因素是最高统治者之想法。历史上的大改革家。无论是商鞅、王安石还是张居正。他们的改革从如火如荼到一盆冷水。决定最终结局之关键。无一例外的就是这最高统治者。洋务运动自然也不会例外。整个洋务运动始终。大清王朝的实际最高执政者就是慈禧太后。所以慈禧太后的态度与行动将直接决定洋务运动之命运。

在我们传统的印象之中。慈禧太后是典型的守旧派代表人物。之所以会有如此印象。其重要原因就是慈禧太后镇压了光绪皇帝之改革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关于这场变法之始末缘由。我们择期再叙)。但实际上慈禧太后。尤其是其垂帘听政。把持朝政伊始。慈禧太后并非因循守旧。甚至是相当激进。

图 爱新觉罗·奕訢(1833—1898)。即和硕恭亲王

当恭亲王奕訢将主旨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奏折兴奋的呈交给慈禧太后的时候。慈禧太后表现出和奕訢同样兴奋。因为慈禧太后同样经历过“西洋之痛”。

就在咸丰皇帝去世的前几年。外国联军攻占北京城。咸丰皇帝携带者家眷老小仓皇逃跑到热河。这一路上慈安、慈禧太后等嫔妃着实吃了不少苦头。而且。当奕訢主持京城工作。与洋人签订《北京条约》。换来暂时和平之后。咸丰皇帝却当上了“缩头乌龟”怎么也不肯回京。最后在热河郁郁而终。这些都令思想激进的慈禧太后对洋人产生了深恶痛绝之感。可以说慈禧太后自始至终都没有对洋人有什么好印象。只不过迫于国家实力有限。力不从心无法报仇罢了。所以。慈禧太后对于一些在不影响个人统治权力之前提下的富国之策。都是欣然接受并且是跃跃欲试的。

因此。当慈禧太后阅览了奕訢的奏折之后。立即传下懿旨。着朝野上下官员讨论其可行性。

图 签订“北京条约”时的情景:庆亲王、李鸿章与法国全权公使

这道懿旨一下。朝野上下就炸开锅了。反对的奏折如同雪片一般向清政府飞来。其中最具代表性。影响力最大的人物当属时任文渊阁大学士。工部尚书。皇帝讲师的理学大儒倭仁。倭仁是当时一位极具影响力的理学大儒。就连曾国藩都拜其为师。讨教修身养性之道。当然。也正因如此。倭仁反对西学的态度自然最为强硬。

当然。以奕訢、文祥等人为首的洋务派。也并非等闲之辈。对于“顽固派”的种种指责。以事实为依据。给予强有力还击。两派代表是来回驳斥。双方都不甘示弱而争执不下。

图 瓜尔佳·文祥(1818年-1876年)

就此局势。慈禧太后特地与奕訢商议对策。并询问奕訢是否有信心驳倒倭仁等顽固派。奕訢当即表态信心满满。基于这种情况之下。慈禧太后特地主持了一场现场辩论大会。辩方就是以奕訢为首的洋务派。反方就是以倭仁为首的顽固派。两方代表就各自秉承之观点一一陈述并对对方之观点加以驳斥。当谈及如何富国强兵之时。奕訢认为以西洋利器武装。进而以西洋训练之法训练大清军队。此乃强兵之首要。进而。另辟蹊径。办理洋务才是富国之道。才能与洋人抗衡。

倭仁则不以为然。他认为只要官兵各职操守。从思想上加以改造。就能够战胜强敌。现在看来倭仁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奕訢进一步驳斥。之前我大清官兵奋不顾身拼死杀敌。最后不也落败。并指出你倭仁既然认为洋务这套不是可取之法。那说明大学士已经有了更加具体的御敌强国之策。就请倭仁呈上具体方案我们详细议论议论。倘若你倭仁之法可行性比洋务更优。洋务运动就不搞了。这一下子点了倭仁的死穴。当即哑口无言。慈禧太后见状对洋务派有利。当即宣布限倭仁三日内呈交强国强兵具体之策。这可着实难为了大学士倭仁了。

图 慈禧(1835年—1908年)即孝钦显皇后

仅三日期限。别说倭仁心里根本没谱。就是有一些想法。想要形成具体可行方案。这个时间也很难完成。其实这明摆着是慈禧太后刁难倭仁。以此来打击顽固派之嚣张气势。承受着巨大压力的倭仁。根本拿不出有什么具体可行之方案。心力憔悴的他。竟然有一次在给同治皇帝讲学之时失声痛哭。搞得少年皇帝不知所措。

迫不得已。倭仁只好认怂。写了一份极为诚恳的自我谴责奏折呈交慈禧太后。并明确表态自己不再阻止搞洋务。从此洋务派在表面上扫除了障碍。得以实施。

图 倭仁 的书画落款

这次洋务大讨论是发生在辛酉政变刚刚结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之初期。不难看出慈禧太后的表现是十分激进的。其实慈禧太后在其执政时期。一直保持着这种激进的思想。她从来不反对更不阻挠富国强兵之改革。所以慈禧太后并非一位老顽固。更从来不是顽固派之代表。但她最为忌讳的就是别人染指她的权力。这是慈禧太后绝不允许他人触及之底线。为此她甚至不惜主动与全世界宣战。当然这都是后话。

除此之外。慈禧太后最应该被后人诟病的就是她那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为了贪图一时安乐。为了一己私欲之虚荣。而动用了国本。导致清朝在甲午海战中溃败。成我中华民族最为切肤之痛。其对于国家之伤害时至一百二十余年之今日。依然未被完全消弭。这些才是慈禧太后真正应该被千夫所指之处。

文:王金百

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亦久亦旧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5:41

    慈禧太后,洋务派,顽固派,洋务运动,慈禧,光绪,洋务,咸丰,戊戌变法,奏折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5:41

    没想到大家都对慈禧太后属于洋务派还是顽固派?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45:41

    其实慈禧是一个洋务派。只是不同意康有为等人的变法方向。慈禧的变法是:“凡所施行之新政。但不违祖宗大法。无损满洲权势。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