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入宫,封兰贵人,居储秀宫.咸丰四年(1854年)晋封为懿嫔.咸丰六年(1856年)生皇子载淳(即同治皇帝),晋封懿妃.咸丰七年(1857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咸丰皇帝携皇后钮祜禄氏,懿贵妃叶赫那拉氏及皇子载淳等逃往热河行宫.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病重.下诏立皇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命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人赞襄政务,称「赞襄政务王大臣」.分别赐与皇后钮祜禄氏及皇太子载淳「同道堂」,「御赏」玺,作为即位后下达圣谕的符信.
咸丰皇帝病死热河,载垣等八大臣辅政热河行宫「烟波致爽」殿,载淳即位,改明年为祺祥元年.十月,又改明年为同治元年.皇后钮祜禄氏晋封皇太后,称母后皇太后,上徽号慈安;懿贵妃叶赫那拉氏以载淳生母身份晋封皇太后,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慈禧太后为独揽朝政大权,视载垣,端华,肃顺等赞襄政务王大臣为敌,联合恭亲王奕欣发动北京政变,废除了八大臣,授奕欣为议政王,慈安,慈禧开始垂帘听政.因此年为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自此,慈禧大权在握,直至1908年死去,统治中国长达48年之久.
慈禧统治时期,朝内依靠亲信,地方依靠曾国藩,李鸿章等;对内镇压人民革命运动,对外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出卖中国主权,以维护摇摇欲坠的封建政权.同治十三年(1874年)底,同治帝载淳死于养心殿平安室,皇后阿鲁特氏,因慈禧太后待之甚虐,亦吞金而死.同治帝无子,慈禧立醇亲王之子(即慈禧胞妹之子)载湉为皇帝,两太后再次垂帘听政.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死.慈禧独揽大权.
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慈禧以越事失机之由开去恭亲王奕欣一切差使,撤去亲王双俸,仅保留世袭罔替亲王.同时罢黜五军机大臣,安排自己的亲信进入军机处及内阁.从此,清朝廷成了慈禧太后的独家天下.光绪二十年(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又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岁生日,慈禧不惜挪用海军军费重修颐和园,致使战败,割地赔款.光绪皇帝亲政,支持康梁变法.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复垂帘于便殿训政」.囚光绪帝于瀛台,杀谭嗣同等六人于菜市口,取消一切新政.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俄,美,英,法,日,德,意,奥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攻占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等逃往西安.《辛丑条约》签订后回到北京.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为抵制革命,慈禧太后又进行了假立宪,为期九年.但此时已74岁的慈禧太后,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二日,在光绪帝含恨死于瀛台的次日,也死于西苑仪鸾殿.
其他观点:
贤德一词词典上有三种解释。一是善良的德行。二是有美德的人。三是贤惠有美德。
慈禧毒死光绪。把光绪喜爱的珍妃投进井中。说她善良鬼都不信。
慈禧嗜权如命。贪婪、自私。为了修园子享受挪用海军经费。说她有美德。会叫人喷得脸再也不会有干的时候。
检验女人贤惠不贤惠最好的办法是看婆媳关系。咸丰他父母死得早。慈禧的婆媳关系怎样没有得到检验。无从知道。不知道不能乱说。
不过也能够说明问题了。让贤德和慈禧匹配会让人笑掉大牙。赶紧别说了。
那慈禧是不是明主呢?明和昏是相对的。慈禧还不能算昏。那是明主?非黑即白也太低端了。说慈禧是明主。也不算太明。属于灰暗地带。如果非要用二分法。那就勉强算明主吧。
《史记-刺客列传》中说。“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 。”慈禧也算基本做到了。
当时的有识之士。恭亲王奕訢、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开展洋务运动。想做的事基本做到了。他们的才能基本得到发挥。慈禧也算是不掩人之美。
而忠臣有死名之义也有例子。天津教案发生。慈禧把曾国藩从两江调到直隶。让他处理该案。曾国藩心里清楚天津教案很难处理。这是一个出力不讨好的事儿。很可能因此身败名裂。他不想去。可是最终还是去了。结果他成了汉奸卖国贼。不久抑郁而终。
李鸿章比曾国藩更冤。他替慈禧签了多个卖国条约。当了一辈子背锅侠。一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骂他。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慈禧派李鸿章赴日本谈判。李鸿章不想去。可最终还是去了。替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被国人骂得狗血淋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逃到西安。发电报给李鸿章。让他去给洋人谈判。慈禧向列强宣战李鸿章压根不同意。让他去谈判他更不愿去。但最后也去了。签订了《北京条约》。又遭万人唾骂。
曾国藩和李鸿章都不是一般的人。都有力挽狂澜之大才。能为慈禧干他们不愿干的事儿。也算可以。换成崇祯根本做不到。
总之。慈禧只配单纯明主。也就是在处理领导和被领导关系上还可以。但不能加贤德这样的定语。慈禧不配。
其他观点:
我认为。慈禧既无贤德。也非明主。她甚至称不上是政治家。
一、慈禧是权力争斗的一把好手
从一个普通的妃子。到上位为贵妃。继而是太后。慈禧在后宫中深谙权力争斗的那一套手段。而且是个高手。我想这一点不用怀疑。
执政时。她在各种势力间游走。无论保守派、还是洋务派、清流派等。慈禧都将之弄于股掌之间。借力打力。搞制约平衡。也是很厉害。
近代那么多名臣都被她折服。这手段是很高明的。
但是慈禧这么做。并不是为清朝。更多是为了个人的利益。为了长期掌权执政。
二、与贤德明主无关。在她眼里。私欲远大于国家利益
慈禧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掌权的私语。她或许根本就没有国家利益的认识。
封建时代。家国部分。家的利益永远是大于国的。
如甲午战争期间。日军已经在旅顺大连登陆。进行惨无人道的。而此时慈禧过寿。竟然下令要求皇帝和群臣听戏三天。停办一切国事。
国难当头。她还想大庆寿辰。哪里有贤德。有明主的样子。
光绪已经成年。她却迟迟不已交权。停止“垂帘听政”。好不容易撤帘了。却又“训政”。大权不放。后来更是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再度听政。
这完全是个权力狂徒的表现。
慈禧是个政治女强人。但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甚至称不上是政治家。
她的作为仍是专制君主的那一套陈旧的手段。
当然不可否认她是个中高手。这是这于国无益。白瞎了她统治时期那么多名臣。
我认为。慈禧既无贤德。也非明主。她甚至称不上是政治家。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556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慈禧,光绪,咸丰,贤德,慈禧太后,热河,皇太后,同治,北京,皇帝
没想到大家都对慈禧太后到底是不是贤德明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慈禧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生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年)十月,咸丰二年(1852年)五月入宫,封兰贵人,居储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