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发明的来源是什么?
原创

中国四大发明的来源是什么?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着现实利益与文化基础。并不是空穴来风。它甚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长达几千年。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指南针

在发明指南针之前。人类在茫茫大海中航行常常会迷失方向。造成不可想象的可怕后果。在千百年的生产劳动中。人们接触到了磁铁矿。于是发现了磁石引铁的性质。后来又发现了磁石的指向性。经过多方的实验和研究。终于发明了可以实用的指南针。

我国古代的指南针有司南、指南鱼和指南龟、罗盘等等。

中国人发明了指南针。使人类航行有了方向。指南针一经发明很快就被应用到旅行、军事、生产、生活、地形测量等方面。特别是航海上。

火药

火药一开始并不是朝着武器的方向。而是作为医药被发明的。古代炼丹家在探索中偶然把硝石、硫黄和木炭这三种物质混和制成了能引爆的火药。而当时这三种东西是作为治病的药物。所以被取名“火药”。意思是“着火的药”。

自秦汉以后。炼丹家们为满足皇帝长生不老的愿望。进行着各种医药实验。在一次用硫黄、硝石等物炼丹的试验中引发了爆炸。再经过多次实践。最终找到了火药的配方。

三国时有个聪明的技师马钧。用纸包火药的方法做出了娱乐用的“爆仗”。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唐朝末年。火药开始应用到军事上。人们利用抛石机把火药包点着以后。抛射出去烧伤敌人。这是最原始的火炮。到了宋朝。人们将火药装填在竹筒里。火药背后扎有细小的“定向棒”。点燃火管上的火硝。引起筒里的火药迅速燃烧。产生向前的推力。使之飞向敌阵爆炸。这是世界上第一种火药火箭。以后又发明了火枪和枪。这些都是用竹管制成的原始管形火器。是近代代枪炮的老祖宗。

造纸术

自从有了语言和文字。人们就被一个问题困扰着。那就是书写的载体。最早是刻在石头、木头和骨头上。但是这样无法携带。容量也有限。

大约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我国就有了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称为甲骨文。到了春秋时。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龟甲和兽骨。称为竹简和木牍。但是此时甲骨和简牍依然很笨重。

西汉时在宫廷贵族中用缣帛或绵纸写字。缣是细绢。帛是丝织品。它们比起竹简和木牍便于书写。轻便。而且还可以在上面作画。但是价格昂贵。只能供少数王宫贵族使用。

公元前2世纪西汉初期已经有了纸。但是受原料和工艺的限制。产量很低。到了东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被称为“蔡侯纸”。

这里需要指明的是。蔡伦是改进了造纸术。并不是纸的发明人。造纸术在7世纪经朝鲜传到日本。8世纪中叶传到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到12世纪。欧洲才仿效中国的方法开始设厂造纸。

印刷术

造纸术解决了人们书写的问题。但是随着时代在发展。信息量也逐渐增大。于是。人们又遇到一个难题:如何快速地批量复制文书?

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了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块块木板上雕刻成凸出来的反写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纸上。每印一种新书。木板就得从头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错。又要重新刻起。劳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宋仁宗时期。刻字工人毕升用质细且带有粘性的胶泥。做成一个个四方形的长柱体。在上面刻上反写的单字。一个字一个印。放在土窑里用火烧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内容。将字依顺序排好。放在一个个铁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热压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结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还可再用。这种改进之后的印刷术叫做活板印刷术。

活字印刷由蒙古人传至了欧洲。所以后人称毕升为印刷术的始祖。中国的印刷术是人类近代文明的先导。为知识的广泛传播、交流创造了条件。

写在最后

中国的四大发明来源于生活实际。又运用到生活实际。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发展。为人类提供了巨大便利。促进了时代的快速发展。

其他观点:

01 “四大发明”本为“三大发明”

曾有学者提出“四大发明”是抗战时期李约瑟在蒋介石的支持下提出来的。意在鼓舞中国军民的民心士气。事实上。这种说法不能成立。“四大发明”的概念是逐步形成的。

西方学者很早就认识到指南针、印刷术和火药这三样发明对西方文明的重要影响。

意大利数学家卡丹、弗朗西斯·培根、卡尔·马克思等著名西方学者都评价了三大发明对欧洲历史的影响。但由于客观条件的局限。他们都没有明确指出这些发明来自中国。

直到19世纪下半叶。以麦都思、丁韪良等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认识到三大发明来自中国。

民国初年。国人提出了“三大发明”说。1913年。傅运森在其编纂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中指出中国的罗盘、印版术、火药三者有功于世界。“遂开欧美今日之文化”。

同年汤存德所编的《新制中华历史教授书》也认为这三者有功于世界。中华书局编辑潘武认为这些说法来自西方。

除了这两本书外。1915年的《简明中国历史教授书》、1920年的《新式国史课本》、1928年的《新时代历史教授书》等都着重强调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中国的三个重要发明。并且在唐宋或宋元时期传入西方。

02 国民政府的一锤定音

直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仍多采用“三大发明”之说。但包括造纸术在内的“四大发明”说法也已产生。

据学者考证。最早明确提出“四大发明”之说的中国学者是著名史学家向达。著名史学家陈登原先生则最早在教科书中肯定“四大发明”之说。

▲向达先生(左)和陈登原先生(右)

在一段时间内。两种说法是在学界是并存的。但民间也开始接受“四大发明”的说法。

一些人对“四大发明”进行考证。如1930年11月。笔名为觉明的作者在刊物《中学生》发表《中国四大发明考》。对四大发明的来源和流传进行了详细的考证。1935年后。一些教材也倾向于接受“四大发明”。

从1940年起。“四大发明”之说逐渐成为主流。国民政府教育总署编审会的《高小历史教科书》充分论证了这四样发明的产生和传播。代表国民政府的官方意志。

以上种种说法。都在李约瑟提出“四大发明”说以前。但李约瑟的研究确实增强了“四大发明”说的说服力与影响力。

03 找回自信

在民国时期。“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就已经成为民国的骄傲。如前文所述。傅运森、汤存德等学者早在民国初年就高度肯定“三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中国学者尤其强调是中国的发明使西方社会率先步入文明。如觉明就在文章中引用美国学者卡特、英国学者韦尔斯的话。证明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文明进程。从而影响到美国。

《新时代历史教授书》说:“印刷术、火药、罗盘针这三样的发明。于世界都有绝大影响。这是中国文化上最光荣的事情。”

吕思勉在《复兴高级中学教科书本国史》中也认为中国的发明“给近世的欧洲以一个大变化”。应久功认为欧洲中古时代末期的进步。“未始不是受了中国这三大发明的影响”。

国民政府的官修教材也指出由中国传入西方的“四大发明”“都是促进人类文化的重要工具”……

04 国人为何重视“四大发明”

为什么国人那么重视“四大发明”的地位呢?

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民族主义。

在风雨飘摇的民国时期。关心民族命运的国人急需找回民族自信心。国民政府也需要“四大发明”这样的词汇加强对国家和社会的整合。应对日益紧迫的外部压力。推动国家现代化。

因此。这一时期的国人对“三大发明”或“四大发明”的态度以肯定为主。在国人逐渐失去自信力的时期。许多人认为通过证明西方的东西中国古已有之。甚至没有中国的创造就没有今天西方的文明。是可以帮助中国人民找回民族自信心的。

正如国民政府在1940年编订的《修正初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所说:“叙述中华民族之演进。特别注意各支族间之融合与其相互依存关系。以阐发全民族团结之历史的根据。而于历史上之光荣。以及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其原因。尤宜充分说明。以激发学生复兴民族之意志与决心”

“叙述中国历代大事。并略论文化之演进及其对于世界之贡献。使学生明了我先民之伟大。以养成继往开来之志操与自强不息之精神”。

05 时代不乏冷静者

在民国时期。国人提出和肯定“四大发明”说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振奋了国人的士气。增强了青少年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意识。对国家的现代化无疑大有裨益。

但一个健全的社会不应只有一种声音。也有一些国人对“四大发明”提出了不同看法。

一些学者强调是中国的“四大发明”促进了西方的进步。当然是有助于增强中国人的自信力。但也会让一部分过于敏感、激进的国人产生不切实际的自大心理。像阿Q一样认为中国人先前比西方“阔得多了”。

一旦这种谬见广为流传。很可能阻碍国人开眼看世界。不承认当时中国的落后与虚弱。再度固步自封、盲目排外。最终给全民族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

因此。一些有识之士在肯定“四大发明”成就的同时。也给予盲目偏激者当头棒喝。

如1940年《时兆月报》第35卷第8期的《编者谈话》就指出“四大发明”“虽有历史上的光荣。但缺少跟踪时代的进步。以至发明变作不适用的古董。如今中国所用的纸。印刷机。枪炮火药等无一不是舶来品。”

署名为兵丁的作者在1945年9月5日的《申报》发表文章《古已有之与今已有之》。批判了部分国人喜欢用“古已有之”盲目否定外国的科技成果。在今天看来也别有一般滋味。

“从来我们就喜欢居功。别人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的事。我们却悠然抽一口烟。鄙夷地说。我国早‘古已有之’了。因此。别人飞机还没发明的时候。公输子已经削木鸢高飞了。哥伦布还没出世。中国早知地球是圆的了。坦克车不过是诸葛亮的木牛流马。电子微子的学说。无是非中国的太极无极罢了。”

一个民族当然需要自信。但自信的目的是为了让民族更加文明、进步。不落后于世界潮流。

盲目的自信显然是背离这一目标的。

06 比“四大发明”更重要的是什么

相信大家看到这里已经明白民国时期的人们对“四大发明”的基本态度。即热情与理性并存。“四大发明”归根结蒂还是学术问题。也是经过长期的争论才形成。

相对宽松的学术环境和社会氛围促成这一概念的产生和完善。这比“四大发明”本身更重要。

在民国时期。民族主义观念盛行。一些学者在提出新观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遭遇压力。

据蒋廷黻先生回忆。他在19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一百年之际发表一篇演讲。提出自己对近代史的一些看法。立法院长孙科博士对蒋廷黻的观点表示赞同。但有一个人攻击蒋廷黻是“英国帝国主义者的辩护人”。最后闹到了蒋介石处。

结果。蒋介石认为学者的演讲和写作应该自由。不必过问。蒋介石是公认的民族主义者。对“四大发明”等民族主义词语的传播也大力支持。如果看一看《中国之命运》就知道他对近代史的看法语蒋廷黻有多大。但至少在这件事上。他没有为难在当时曲高和寡的蒋廷黻。

当然。此事系蒋廷黻的回忆。细节尚不清晰。当时的蒋廷黻身为难得的从政学者。深得蒋介石器重。这件事也涉及孙科等人。蒋介石或许另有考虑。但至少也说明他有一定的文化视野与政治智慧。

限于时代和学术条件的制约。国人对“四大发明”的认知未必与客观事实一致。众多历史学者也在对“四大发明”的史实及意义进行争鸣。但是学者对史实的还原与民众基于宣传教育产生的认知难免会有差异。应理性看待。

“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贡献是不应否认的。只是如果非要从古代历史中找出一些领先世界的发明。何止”三大发明“四大发明”这么少?又何必跟着外国专家的脚步喋喋不休争论?

一个民族不能没有自信。一个有自信的民族不应该总在咀嚼昨日的辉煌。

其他观点:

指南针

第一个:指南针的发明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实践的结果。由于生产劳动。人们接触到磁铁矿。开始了解磁学性质。人们首先发现了磁铁矿导铁的性质。后来。磁铁的方向性被发现了。经过多次实验研究。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指南针。

火药

第二个:火药。秦汉以来。炼金术士用硫磺、硝石等材料炼金。他们从意外爆炸中得到灵感。经过多次练习。他们找到了火药的配方。三国时期。聪明的技师马军用纸包火药。打起了娱乐的“爆炸战”。开创了火药应用的先河。

造纸术

第三个:造纸术。在西汉。皇室贵族用丝绸或棉纸写字。它不仅是竹简。而且可以画在上面。不过。它们价格昂贵。只能被少数王室使用。考虑到诸多不便。蔡伦在总结以往制丝水晶经验的基础上。利用树皮、破渔网、破布、麻头等原料。发明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使纸成为一种常用的书写材料。

活字印刷

第四个:在活字印刷中。雕刻是用小刀把一块木头刻成凸出的反字。然后用墨水在纸上印刷。每印一本新书。板子都得从头刻起。很慢。如果版画有错误。我们应该重新开始。我们可以想象艰苦的工作。公元1004年至1048年。北宋制信人毕升用细而粘的粘土制成方形长柱。刻有反面文字。逐一印刷。放在土窑中烧成难成活字。然后根据文章内容。将文字排列整齐。逐一放在铁架上做板。然后在火上加热压平。即可印刷。打印后取下字体。下次再用。这种改进的印刷称为活板门印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51:17

    中国,火药,指南针,印刷术,造纸术,国人,三大,学者,国民政府,欧洲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51:17

    没想到大家都对中国四大发明的来源是什么?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3:51:17

    中国的四大发明有着现实利益与文化基础。并不是空穴来风。它甚至影响了中国与世界长达几千年。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造纸术、印刷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