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喜欢的称她为女皇帝,不喜欢的称她为女暴君,你怎么评价?
原创

武则天,喜欢的称她为女皇帝,不喜欢的称她为女暴君,你怎么评价?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感谢邀请。我是猫叔。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

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一直以来都是褒贬不一的。她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争议?其实。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她是个女性。

在男权社会已经发展到高峰的唐朝。突然出现一个女性。石破天惊。冲破世俗的束缚。位极天下。把男人压在脚下。这是多么的不容易。

加上。史书都是主观的。比如《资治通鉴》是后世司马光这些文人写的。他们自然对女性当权有太多的不齿情绪。各种主观情绪夹杂在一起。造成很多关于武则天的记载都是带有偏见的。所以。这就加剧了这位女皇的争议性。

我个人认为。看待历史人物。必须掌握两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要把历史人物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当中去看。如果拿现代的思想和观念去评判古人。会陷入主观陷阱。

第二个原则。要鲜活地看待历史人物。不能片面。也能标签化。我们很多朋友看待历史人物总是“非黑即白”、“非好即坏”。这其实是不客观的。人物都是鲜活的。只有把好与坏都剖析出来。人物形象才能立体。以求最大限度地接近真相。

那么。武则天该如何评价呢?这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个人有以下几点看法。欢迎网友们斧正。

当时的背景下。武则天称帝也有一定的必然性

看到这个标题。估计有些朋友会抬杠。因为武则天称帝的过程是十分血腥的。是以无数冤魂为铺垫的。怎么会有必然性呢?

别着急抬杠。“一将功成万骨枯”。李世民当年称帝就没有代价吗?连自己的亲哥哥、亲弟弟都能痛下杀手。十个亲侄子。甚至个别还在襁褓之中。都惨死在屠刀之下。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就是合理的。在皇权面前。根本没有亲情可言。所以。武则天的称帝过程虽然血腥。放在当时的背景下。未必是不可以理解的。

我为什么说武则天称帝是有一定必然性的呢?

其一。女强人遇到弱丈夫。她当家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丈夫离去。女强人当家。似乎理所当然。

近些年来。不少人为李治平反。认为李治并非是个懦弱的人。其实不用去刻意平反了。“知子莫如父”。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之后。非常担忧李治的能力。曾经对长孙无忌说:“太子仁懦”。“仁懦”不过是一种委婉的说法罢了。李治的性格里面有懦弱的元素。这没什么争议。

加上。李治长期身体不好。武则天就逐渐走到了政治的前台。久而久之。触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在政治上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李治驾崩以后。武则天的翅膀早就硬得一飞冲天。她不当家做主。谁还敢去当这个家?

其二。虎妈威慑之下。政治格局已经难以逆转。

武则天一共生了四个儿子。长子李弘早逝。次子李贤个性过强。三子李显。四子李旦。李贤被整死之后。李显就顺位成了嫡长子。但是李显在武则天的威慑之下。却显得那么得弱小。仅仅是因为想给自己岳父争个职位。就被武则天褫夺了帝位。这种皇权。已经完全失去了威力。最聪明的当属李旦。对自己母亲唯唯诺诺。这是典型的“虎妈”恐惧症。这种格局下。武则天当皇帝。政治阻力已经很小。

其三。长期的政治经营。武则天已经成了庞大政治集团的靠山。

一个政治集团的形成是需要时间的。武则天从后宫一步步走到皇后的位置。再一步步走到“二圣临朝”的地位。前后经营了长达二十多年。

这段时间里。出现了一大批的政治团体是依靠武则天一步步走到权力中枢的。对于这个集团来说。武则天一步登天。自己当然也是受益最大。于是就开始各种鼓噪、吹捧。使出各种手段。让武则天去称帝。虽然武则天也有此心。可外部力量也是不容小觑的。

所以。我认为。放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武则天的称帝有很大的必然性。

不能忽视武则天的历史贡献

当然。这是个很大的话题。篇幅所限。我只列举几点来聊一聊。

其一。加速了门阀政治的解体。

门阀政治是什么意思?通俗点说。人家出生于士族大户。就是含着金钥匙来到这个世界的。官二代、官三代、官四代。普通老百姓。你牙痒痒。也只能忍着。

这种政治格局的形成。有些人说是东汉。实际上东汉只是有了影子。真正形成是在魏晋。即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就是推荐人当官。中正官去考察。人品好的。有才华的。就推荐给朝廷做官。但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这些中正官能推荐谁?自然都是推荐自己的门生、亲戚。久而久之。这些人就把控了整个官僚体系。百姓想进入官场。几无可能。

唐朝初期。这种门阀政治的影响还是非常严重的。李世民想改变。最后都无奈作罢。因为朝中门阀的势力实在是太大了。

几百年的经营。门阀制度早已经积重难返。树大根深。武则天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开始大幅度推行科举制度。大量平民子弟开始进入官场。并得到重用。这就把门阀制度的影响降低了。久而久之。朝廷新贵开始压制门阀。武则天又用霹雳手段进行打击。门阀制度开始瓦解。

大家都知道。宋朝的时候。已经没有门阀可言。这其实就是要感谢武则天。只是很多人不愿意承认罢了。

其二。重视文化。促进了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这个。也跟科举有一定关系。科举其实是隋炀帝开始推行的。可由于门阀政治的阻挠。其实科举一直都只是配角的地位。武则天不同。她把科举提到了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使大量的平民子弟可以通过考试进入统治阶层。

毫无疑问。这个诱惑力是相当大的。为了能够光耀门楣。民间对文化的追求和推广力度开始大幅度提升。因为文化就是前程。就是生产力。所以。大家可以看看。武则天时期。唐诗的创作量猛增。这是跟武则天的政策有很大关系的。

篇幅所限。历史贡献我就说这些。算是抛砖引玉。给网友们一个发挥的空间。欢迎大家留言补充。

武则天的“污点”也成为不可回避的槽点

谁没有缺点呢?再厉害的人都会有。“人无完人”。那么。武则天的“污点”都有什么呢?

我认为。无非是两个方面最饱受诟病。

其一。个人生活混乱。“淫乱宫闱”。

这一点。恐怕是很多网友都感兴趣的。也是传播最广的。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这些有特殊功能的男青年都曾经是武则天的“床上嘉宾”。在封建社会的背景下。这是多么的让人不齿?所以。这也成了武则天一生最令人津津乐道的“污点”。

其二。为达目的。不择手段。酷吏得势。冤魂遍地。

在男权社会下。一个女人。想要冲破层层阻挠。位极天下。比男人要多付出百倍都不夸张。因此。武则天不择手段。也就变得那么的自然。

来俊臣、周兴之流。本为主流文臣所鄙视。却被武则天奉为上宾。酷刑之下。政敌灰飞烟灭。可无辜的人也成了陪葬品。这是何等的悲剧。

所以。这也算是武则天最大的“槽点”之一。

好了。我就分享这些。合适的。不合适的。网友们多多担待。多多斧正。欢迎留言讨论。

我是猫叔。专注原创。欢迎关注。

其他观点:

武则天一生最大的特点在于她的矛盾性。不仅她的政绩是矛盾的。她的性格也是矛盾的。

武则天的政绩如何呢?我从四个角度来讲。

第一个角度:经济状况。武则天时期的经济状况。是经济发展与民户逃亡并存。咱们今天谈经济发展。特别关注GDP。古代没有GDP。但是也有两个重要的参数。一个是人口数字。一个是粮食储备。根据《唐会要》对户口数的记载。永徽三年(652年)。也就是武则天当皇后的前两年。全国共有三百八十万户。而到武则天退位的神龙元年(705年)。全国户数已经增加到六百一十五万户。五十三年之间户数增长了近一倍。这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也是不多见的。再来看粮食储备情况。同样据《唐会要》记载。武则天退位的前一年。也就是长安四年(704年)。一位官员在给武则天的上书中说:“神都帑藏储粟。积年充实。”充实到什么程度呢?一个考古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1971年。在洛阳发掘出了唐朝含嘉仓的遗址。这个仓库里有两百九十个储藏粮食的洞窟。每一个洞窟能够储存五十多万斤粮食。也就是说。这个仓库充实起来之后。总共容纳的粮食数量是七万两千五百吨。这可是一个了不起的数字。通过这两个数字可以说。武则天统治时期。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

但是。特别矛盾的是。武则天时期也恰恰是均田制开始瓦解、逃户问题非常严重的时期。什么是逃户呢?逃户是指脱离了户籍的老百姓。什么是均田制呢?大家可千万不要以为均田制就是国家平均分配土地。均田制的真实含义是国家把荒地分给老百姓。同时通过户籍制度把老百姓牢牢地控制在土地上。不许他们迁移。让他们缴纳赋税。为国家提供兵役和劳役。这个制度从北魏开始实施。到武则天时期已经明显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了。所以许多老百姓就开始脱离户籍。离开家乡到其他地方去开荒种地。或者到城市谋生。我们固然可以说均田制瓦解、逃户出现从根本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在当时。它毕竟引起了政府收入的减少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增加。武则天时期所谓的“剑南逋逃。中原亡命”。很大程度上都和逃户有关。

第二个角度:政治状况。武则天时期的政治是任人唯贤与酷吏政治并存。武则天在政治方面最值得后人称道的就是她的用人方略。她完善了科举制。鼓励自荐或者推荐人才。留下了很多佳话。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派一位侍御史到河北办事。此人能力有限。到了当地之后理不出头绪来。怎么办呢?他就问地方人员。这里有没有人才啊?当地人说有啊。张嘉贞就很厉害。于是侍御史就把张嘉贞给找来了。向他咨询。结果张嘉贞给他分析得非常透彻。侍御史特别佩服。就对张嘉贞说:干脆你替我写个奏章给皇上吧。武则天看了奏章之后非常高兴。就问这个侍御史:你最近怎么进步如此明显呢?侍御史是个忠厚人。说: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叫作张嘉贞的人写的。他是个人才。请求陛下把我的官转给他当吧。他可比我强多了。武则天听了之后就笑了。说:“朕宁无一官自进贤耶!”意思是我一个堂堂皇帝。难道就没有一个官可以进贤吗?很快提拔张嘉贞当了监察御史。那位能够推荐贤才的侍御史也升官了。这个张嘉贞是何许人呢?他就是唐玄宗开元年间著名的宰相。我们前面也说过。后来辅佐唐玄宗的著名宰相像姚崇、宋璟、张说等人都是武则天赏识提拔起来的。可以说。武则天给开元盛世的到来做了人才方面的准备。在这方面。武则天的贡献连她的政敌也不得不加以肯定。后世对武则天用人方面最经典的评价就是“当代谓知人之明。累朝赖多士之用”。这是一个相当高的评价。

但是。武则天同时也是一个任用酷吏的皇帝。酷吏制造了大量的冤案。破坏了法制。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相互信任。无论有多少理由。我们都必须承认。这种酷吏政治即使在中国古代社会。也是非常黑暗的。

第三个角度:文化方面。武则天促进了文风昌盛。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磨了尚武精神。武则天富有文艺才华。她非常热衷于各种文化活动。赛诗、书法等。不一而足。特别到了晚年。她更是把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奖赏文化活动中。传说武则天游龙门。就是现在洛阳旁边的龙门石窟。她诗兴大发。命众官赋诗纪胜。诗先成者赐予锦袍。这锦袍可是当时的高级时装。大臣们都跃跃欲试。马上就写。有一个叫东方虬的人先写成了。三步两步跑到武则天御座跟前。把诗呈给武则天。武则天一看挺好。就亲自把锦袍披到东方虬的身上。然而东方虬还没坐稳当。有个叫宋之问的诗人也写好了。把诗献上。武则天一看。这诗写得文理俱美。比东方虬写得好多了。难道因为一两分钟的时差。就让宋之问屈居第二?这可不是武则天的风格。武则天从御座上下来。走到东方虬面前。亲手从东方虬身上夺回锦袍。改赐宋之问。群臣一片沸腾。这就是“龙门赋诗夺锦袍”的故事。俗话说。上有所好。下必效焉。武则天这么热衷于诗歌创作。当然促使一批文人才子潜心于诗歌创作。中国古代诗歌的经典形式律诗。也就是五律和七律。在这个时期定型了。到唐玄宗时代。已经发展到“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的程度。现在说到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常常引用唐宣宗这句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说的是当时的小孩子都能够背诵《长恨歌》。胡人也能够吟诵《琵琶行》。如果没有对诗歌举国若狂的热情。再通俗的诗也无法这样深入人心吧?现代学者把唐朝称为诗的国度。武则天无疑就是这个诗国的重要缔造者。

但是。对于文学的推崇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民族尚武精神的消磨。试想。一个“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的社会。谁还愿意当一介赳赳武夫呢?所以在武则天统治时期。汉族将领的短缺问题已经非常突出。将军们在战场上的表现远不及太宗时期有勇有谋。这种情况发展下去。到唐玄宗时期。领兵作战的将军就主要是胡人了。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安史之乱的爆发。所以说。文化的发展同样是一柄双刃剑。

第四个角度:社会方面。武则天时期。社会结构调整与血腥杀戮并存。在唐高宗统治之初。朝廷还掌控在关陇贵族集团手里。他们势力强盛。甚至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正因为如此。唐高宗和武则天才一起展开了对他们的斗争。在废王立武的过程中。以长孙无忌为首的关陇贵族受到沉重打击。此后。武则天为了便于控制朝廷。一次又一次地清洗倔强难制的元老大臣。一次又一次地提拔根基浅薄的新锐后进。这样。经过武则天半个世纪的统治。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皇帝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提高。贵族官僚的力量大为削弱。平民出身的官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科举出身的官僚。在官僚队伍中已经占了很大的比重。可以说。武则天的努力使得中国社会的流动性大大加强。“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梦想正是拜武则天所赐。但是。必须看到。这种社会流动是建立在残忍的血腥杀戮基础上的。是由无数人的鲜血铺就的。所以。当我们谈到武则天所造成的社会结构调整和社会流动时。我们仍然是矛盾的。

这样看来。武则天的每一项政绩都伴随着矛盾。借用林达先生的一句话说就是。每洒下一缕阳光。就投下一片阴影。

再看性格。一个有吸引力的人必须是个性鲜明的人。武则天一千多年来被人反复评说。经久不衰。也必然有其特殊的性格魅力。那么。这种魅力在哪里呢?我觉得。她的魅力也在于她的矛盾性。这个矛盾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方面。武则天是最自信的。但又是最不自信的。在一个男权社会里。武则天一路披荆斩棘。最后以一个女人的身份改换天命。当上了中国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女皇帝。没有过人的勇气和超常的自信不可能做到。有一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很广。非常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故事说武则天在冬天想看百花盛开。于是就写了一首诗:

明朝游上苑。火急报春知。

花须连夜发。莫待晓风吹。

众花神看到这首诗都非常害怕。果然连夜开放。只有牡丹花不为所动。第二天清晨武则天去游禁苑。看到百花盛开。只有牡丹还是老样子。非常生气。下令把牡丹连根拔起。把秆烧焦。贬往洛阳。这就是洛阳名花焦骨牡丹的来历。这个故事当然只是一个传说。但是。这个故事编得非常贴切。把武则天不仅要管人。还要管天的大气概展现得淋漓尽致。说明在世人心目中。武则天确实是非常自信的。

但是。武则天也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有悖于传统观念。因此又非常不自信。充满了不安全感。举个简单的例子。武则天特别喜欢改年号。她一生一共改了三十二个年号。本来。唐朝皇帝的年号比较稳定。前两代皇帝各自都只用了一个年号。唐高祖的年号叫武德。唐太宗的年号叫贞观。唐高宗在立武则天当皇后之前也只用了一个年号。叫永徽。可是武则天参政以后。年号变动一下子就频繁起来了。武则天当了二十八年皇后。一共用了十四个年号。平均一个年号用两年;当太后五年。用了四个年号;当皇帝十五年。用了十四个年号。平均一个年号只用一年多一点。有的时候甚至一年就改三次年号。频繁地更改年号肯定会给政治运作带来麻烦。那武则天为什么还这么不厌其烦地改年号呢?就是因为她太不自信了、太焦虑了。不知道应该用什么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合法性。所以说她是最自信的。又是最不自信的。

第二方面。她是最冷酷的。又是最温情的。武则天为了权力。可以废除三子李显的皇位。可以把四子李旦当傀儡。对待反抗她的人更是从不心慈手软。但是。同样是武则天。对狄仁杰却充满温情。她不让狄仁杰下拜。说那样会让她都觉得自己浑身疼;狄仁杰有一次骑马。帽子被风给吹下来了。她让太子李显去捡。说千万别折腾国老再去下马。这样的行为。就算是以爱护大臣著称的唐太宗也望尘莫及。其实。不光是对狄仁杰。武则天对小人物也常常表现出这种人情味。

《资治通鉴》记载了一个小故事。武则天不是佛教徒吗?为了表现好生的美德。她禁止老百姓宰杀牲畜。全国上下一起吃素。有些人就很不习惯。想方设法偷偷地搞一点儿肉吃。有一次。一个叫张德的小官生了儿子。很高兴。请同僚到家里吃饭。偷偷杀了一只羊款待客人。好长时间没有吃到肉了。大伙吃得都特开心。可是。有一个同僚不地道。吃的时候。他把一块肉揣到袖子里。吃完之后。回家就写了一个奏章。说张德这个人违反皇帝的禁令。私自宰羊吃肉。同时把这块肉作为证物交给武则天了。第二天上朝的时候。说完大事。武则天就对张德说:“闻卿生男。甚喜。”张德当然表示感谢。武则天接着就问了:“何从得肉?”张德一听吓坏了。赶紧叩头请罪。这时候武则天说了:“朕禁屠宰。吉凶不预。然卿自今召客。亦须择人。”她说。她禁止宰杀牲畜那是在平时。如果谁家临上喜事或者丧事她是不禁止的。所以张德不用害怕。但是。张德以后选择客人可千万要慎重一点啊。说完之后。就拿出了他那个同僚的告状信。这个告密者当时真恨不得找一个地洞钻进去。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问题呢?其实有很多解读方式。既可以理解为武则天虽然用小人。但是心里其实鄙视小人;也可以理解为武则天在处理具体问题时。也是有灵活性的;还可以理解为武则天推卸责任。收买人心。但是。具体到当时当地。张德肯定会觉得皇帝充满人情味吧。武则天能够让那么多英雄折腰为她所用。一方面固然是她知人善任。能够赏识他们的价值。另一方面。肯定也和她的人性化管理有关系。

这样看来。武则天不仅政绩是矛盾的。性格也是矛盾的。借用一部小说的题目。那就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正是这种强烈的矛盾性格使得武则天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立体的人。让我们观之可亲。也拍案惊奇。

武则天为什么能够当上皇帝?我总结了两句话。第一句:“时势创造英雄。”第二句:“性格决定命运。”具体说来。就是唐朝妇女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唐高宗身体长期多病。乃至贵族政治没落、平民势力崛起的整体社会条件都为她的成功创造了条件。但是。无论如何。武则天的成功还得首先归功于她杰出的才华、非凡的能力和永不言败的性格。

那武则天为什么又会失去皇位呢?我也总结了两句话。第一句:“人是时代的产物。”第二句:“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权力结构。但是很难突破文化传统。”武则天虽然当上了女皇。但是。她终究无法改变男权社会的传统。她最终还得回到这个文化传统中去。而这个传统只允许女人充当妻子和母亲。

第三个问题。武则天亡国之后为什么没有被彻底打倒呢?我仍然是总结了两句话。第一句:“武则天回归妻子与母亲的身份。奠定了她在唐朝的地位。”第二句:“武则天的丰功伟绩奠定了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武则天之后的所有唐朝皇帝都是她的子孙。这使得她在唐朝一直享受着来自子孙的祭祀和崇拜。而她通过五十来年的努力。留下的是一个文化昌明、人人机会相对均等的社会。这样的社会奠定了此后中国历史一千多年发展的基础。正因为如此。武则天不会真的被历史抛弃。

武则天去世后。留下一个充满矛盾的国家。这个国家在此后近十年的时间里都笼罩在武则天的阴影之下。等到历史真的走出后武则天时代。也就迎来了辉煌灿烂的开元盛世。可以说。武则天一手拉住了贞观之治的余韵。一手又挽起了开元盛世的开篇。郭沫若先生曾经给武则天写了一副对联:

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其他观点:

武则天。中国古代历史上功勋卓著、威震华夏、名誉八方的一代女皇。千古一帝。上承一代雄主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下启其孙唐玄宗创出的开元盛世。临终前还去帝号、改回则天皇后之称。还遗命造无字之碑。任后人评她一生功过是非。她在位15年励精图治。勤政爱民。使百姓安居乐业、天下风调雨顺、四海安宁。所以武则天是一位当之无愧的称职君王。杰出的政治家。才貌双全的倾国佳人。她一生是功大于过、褒多于贬。杰出女皇。巾帼英雄。红颜为主撑天下。巾帼英雄胜须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一路有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0:52

    武则天,年号,门阀,政治,的人,社会,都是,皇帝,时期,唐朝

  • 笑红眼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0:52

    没想到大家都对武则天,喜欢的称她为女皇帝,不喜欢的称她为女暴君,你怎么评价?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0:52

    感谢邀请。我是猫叔。很高兴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武则天。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一直以来都是褒贬不一的。她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