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套用一句足球解说词就是:留给司马懿的时间不多了。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71岁。机会错过不会再有。而从他夺权之后的行为来看。其目的显而易见。就是为子孙篡魏清障铺路。
高平陵之变是司马懿在焦急中耐心等来的一个绝佳机会。并非偶然的突发事件。此次行动应该酝酿了很久。至少在司马师“阴养三千死士”的时候就有了定夺——3000死士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招募、训练、隐匿、运作绝非朝夕之功。司马懿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是因为他在曹爽集团的排挤下正在失去权力。而他失去了权力。也就意味着子孙不能承继大业。
曹爽与司马懿最初并无冲突。还拿他当爹一样供着——“恒父事之。不敢专行”。当然这个可以理解为手段。不一定出自真心。但他对司马懿也的确没有明显抑制。曹叡托孤时司马懿是太尉。没有“录尚书事”的行政权。少帝曹芳继位后其职务变更为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 录尚书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绝对的实力派。曹爽是曹叡托孤的第一辅臣。彼时曹芳才8岁。司马懿的任命肯定要征询他的意见。他不反对即是说明戒心不大。
后来曹爽想掌控尚书台。不想再让司马懿录尚书事。便奏请天子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这里就要敲黑板划重点了。曹爽建议的职务是大司马而不是后来任命的太傅。大司马位高权重。此前历任该职的是曹仁、曹休以及曹爽他爹曹真。都是曹魏的宗亲股肱。不应视为排斥。至于大司马为何又成了皇帝的老师太傅。《晋书》中有明确交代。即“朝议以为前后大司马累薨于位”。也就是朝臣们都认为大司马是个累人的活。出于关怀才建议60出头的司马懿出任太傅的。不是曹爽的个人行为。
曹爽此举的目的。是打算任用何晏、邓飏、丁谧等人进行后世称为“正始改制”的行政改革。也正是这项改革危害了司马懿的核心利益。成为他铤而走险的导火索。“正始改制”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厉行节俭不用说。司马懿也没反对的理由。取消州、郡、县行政体系中郡一级设置的简政政策也没来得及实行。其中影响最大的是何晏主持的选举。也就是改革九品中正制用人上的弊端。限制“中正”对人事的过多干涉。将权力集中到尚书台。中正多由世家大族掌控。其代表和代言人司马懿自然就成了排挤对象。司马懿权力边缘化。于是在家装病等待奋力一博。
曹爽其实没打算杀司马懿。毕竟他没了实权。只要老老实实就行。司马懿装病后就更没必要了。他没采取任何监视措施就是证明——期间只让李胜探听过一次虚实。还找了个履新辞行的正当理由。司马懿就没那么客气了。曹爽弃权后即被软禁。监视可谓密不透风。而司马懿最终食言。将曹爽兄弟以及曹爽集团的核心成员全部夷灭三族、斩草除根。就完全是为子孙铺路的态势了。
其他观点:
高平陵事变本质是一场政治权力斗争。原本是两大政治集团了为争夺核心权力而进行的一场事变。事变的一方是以曹爽为首的纨绔派。事变另一方是以司马懿为首的元老派。
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中心历来就是权力斗争的集中点。能够放得下权力的人。五千年历史上廖廖无几。除了范蠡、张良外。其他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人。都是不愿意放弃的权力的人。哪怕暂时处于权力的低谷。
要了解高平陵事变。就得了解当时曹魏的政治形态。
魏明帝曹睿病重之际。以司马懿和曹爽为辅佐重臣。曹睿的这个托孤人选及结构都是不合理的。以初出茅庐的曹爽和久经沙场的司马懿辅政。能力实在相差太多。这样就不能形成制衡。魏明帝的托孤人选为高平陵事变埋下隐患。
曹爽一党有:曹爽、曹羲、曹训、何晏、邓飏、丁谧、毕轨、李胜等人。这些人除了曹爽的亲兄弟之外。其他大多是曹睿时期因为浮夸而被排斥的人。真本事不多。但排斥人的本事不小。
司马懿一党有:司马懿、蒋济、高柔、王观、陈泰等人。这些人大多是曹魏老臣。比如太尉蒋济是三朝元老。陈泰是陈群的儿子。高柔是袁绍外甥高干的堂弟。这些人原本就是曹魏的重臣。颇有能力。
人一旦接触到权力。就开始变得肆意妄为。曹爽在与司马懿掌权共同执政时。起初还是毕恭毕敬的。时间一长。曹爽开始飘起来了。
曹爽虽然是曹真的儿子。但在成为辅政大臣之前的履历是一片空白。只是凭借自已的曹氏宗亲身份成为托孤大臣。曹爽的官职是大将军。都督中外军事 。假节钺。录尚书事。地位还在司马懿之上。
司马懿的官职是太尉。假节、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和曹爽各自统领精兵三千人。要知道司马懿可是战功累累。平定辽东。抵御诸葛亮。斩杀孟达。击退东吴。但地位还是在曹爽之下。只是因为身份了。
如果两人能和平相处。曹魏也许能一直走下去。可是一个德不配位。手高眼低却想着专权。一个野心勃勃。心狠手辣时刻想着纂位。这样就注定了无法避免权力斗争。
曹爽在丁谧等人的劝说下。利用大将军的职位。先将司马懿由太尉明升暗降为太傅。太傅只是皇帝的老师。位高而无权。在对司马懿明升暗降的同时。曹爽还对一大批曹魏重臣也是明升暗降。比如三朝元老蒋济。由握有禁卫实权的领军将军晋升为太尉。这样一来。朝廷所有大权。都落入曹爽之手。
曹爽掌握大权后。提拔亲信。打击异已。只要不是自已一党。基本上都被曹爽排斥。或贬官。或免职。这样曹爽就在朝廷上形成一个政治集团。一旦形成集团。权力斗争必不可少。而且越来越激烈。
久经沙场、身经百战的司马懿冷冷的注视着这一切。在失去权力后。开始装病。这一装。就是二年之久。上帝欲毁灭一个人。必先让其疯狂。司马懿不是没有能力同曹爽斗。只是司马懿为了夺回权力。采用了欲擒故纵之计。先让曹爽作乱。进而曹爽得罪了朝中几首所有的重臣。然后司马懿在暗中联合了这一批被曹爽排斥的重臣。联合起来。寻找到了一个机会。发动了高平陵政变。
高平陵事变。就是司马懿联合利用了一批曹魏重臣。共同对付曹爽。有太尉蒋济。有司徒高柔。有太仆王观等人。以欺骗的手段诱使曹爽投降。以保留曹爽富贵给曹爽留了一条后路。而没有逼曹爽狗急跳墙。
高平陵事变。司马懿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一批人。并且从事后来看。司马懿不仅欺骗了曹爽。还欺骗了这一批盟友。独享胜利果实。原本司马懿阵营的目的是夺权。而不是杀人。但是司马懿不仅夺权。而且还开始了政治大清洗。凡是曹爽一党基本上被诛杀。
司马懿杀曹爽一党。杀了五千多人。这已经超过了夺权的范畴了。恶化了政治生态。曹爽虽然专权。不过是排斥政治人物。但司马懿则完全不一样了。他开始杀人。灭人三族。开始了自已的专权。
等到事变成功后。所有参与高平陵事变的人发现。曹魏的政治生态仍然是专权。不过是从曹爽换成了司马懿。
司马懿为什么发动高平陵事变?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其实司马懿之心。也是一样。只不过司马懿藏得很深。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事变的原因。就是夺取权力。然后再专权掌控朝政。因为司马懿发现。整个朝政。再也没有人能同自已对抗了。
所谓的高平陵事变。不过是司马懿计划已久野心夺权的一部分。最终目的。就是夺取魏国天下。这与曹爽是完全不同的。曹爽只不过想做个富家翁。但司马懿要的不是富贵。而是整个曹魏的天下。
其他观点:
没有对手。手到擒拿。坐想其成。能不乐乎!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71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司马懿,事变,权力,的人,太尉,重臣,太傅,曹魏,等人,明升暗降
没想到大家都对司马懿为何要发动高平陵之变夺权?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套用一句足球解说词就是:留给司马懿的时间不多了。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已经71岁。机会错过不会再有。而从他夺权之后的行为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