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
若论原因。最直接是看军事。击败袁绍后。曹操至少有两次统一天下的机会──赤壁以及汉中之役。其中赤壁之战前夕是他最接近统一的时刻。当时北方初 定。荆州投降。被他视为心腹之患的刘备一路逃亡。只剩下江东政权摇摆不定。从曹操写给孙权的信来看。他颇有已视江东为囊中之物的自大。
但实际上他在收服荆州之后马上攻打江东。已是因冒进而失策。贾诩也劝他:“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 矣。”。而曹操之所以不听而冒进。一是他以孙权为孺子。低估了江东的决心和能力。未料孙权野心不比袁绍等人小。鲁肃曾当众对孙权说:“愿至尊威德加乎四 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孙权大笑。可见他早不讳言自己的称帝野心。又怎会轻易投降。刘琮之降承自刘表的不思进取明哲保身。而孙家父子兄弟都是极力开 拓、野心勃勃之人。曹操未免想得太简单。
二是他低估了刘备。刘备与他交手多年。向来被动。以走为上。但建安十三年的刘备已今非昔比。诸葛亮不仅能说服孙权抗曹。还能与之订立平等的外交联 盟。后一点尤为重要。保证了刘备不像过去那样只能成为地方军阀的附庸。而拥有了争夺自己地盘的资格。刘备本已到穷途末路。却突然反败为胜。占据荆襄。联合 孙权。奠定三分天下的基础。如果没有刘备的参与和定盟。曹操只面对孙权一个强敌。赤壁即便失败。后或可再度找到机会取胜。然而当三股力量彼此牵扯互相制约 时。要打破平衡就殊为不易。如建安二十年本来孙刘两家就快为了荆州大打出手。张鲁一投降曹操。两家马上划分了势力范围。掉转枪口。刘备回师蜀中。而孙权以 十万兵进攻合肥。曹操后来专门赠送名贵的鸡舌香五斤给诸葛亮。“以表微意”。这时候想到来挖墙角。显然已经晚了。谁让他当年煮酒论英雄时没除去刘备。留下 后患无穷。
赤壁之战后。曹操损失的数十万士兵(大部分是他的精锐青州兵)一时难以恢复。而马超、韩遂甚至趁机占领了潼关以西。他对北方的统治已经出现危机。亟 需修补。无暇他顾。只能坐视刘备蚕食荆州挥师益州。此后他的战争性质已从扩张的统一之战转变为对战略要地的争夺。三家拉锯战开始形成。
与刘备的汉中之战。则是另一个转折点。张鲁投降本是一个极有利的契机。曹操可以选择继续挥师入蜀。如司马懿所建议。刘备初得益州。根基不稳。曹操若 借得汉中之势图西川。对方“势必瓦解”。而曹操答之以名言“既得陇。复望蜀乎”。曹操当然有其考虑。可能是受了赤壁时长线作战的教训。也不再寄希望于敌人 自动瓦解。何况当时刘备已从荆州赶回。孙权也有可能犯境。年过六旬的他选择保险的做法。想凭借中原的富足徐图。孰料四年后汉中反为刘备攻占。失去汉中的第 二年曹操即死去。
这四年间为何曹操没有动作反而导致前功尽弃?不妨从曹操的朝堂上找找原因。以建安十八年曹操称魏公、如萧何故事为标志。曹操后期活动的重心更多地偏 向了政治。他早年虽尽力勤王。并无不臣之心。但汉祚倾颓之无法挽回有目共睹。就算他自己有顾忌。群下出于自己的名位考虑。也多有劝进之心。而随着曹操年龄 渐老。为子孙计。他亦不能不为代汉铺路。
攘外必先安内。内部问题操心操肺。而孙刘皆为人杰非一时能攘除。曹操在这三人中年纪最大。就算天假以年。只怕他无心也无力统一了。
翻开武帝纪。建安十八年后。几乎每年都有天子对曹操超规格的册封和晋位记录。可以想见这背后复杂的正统之争和政治程序。与此相对应的是愈渐单薄的军 事记录。到建安二十五年。比较大的军事行动只有平陇西凉州以及夺汉中两起。其中汉中得而复失。而两次征讨孙权都在有利情况下草草结束。究其始末。第一次回 去后曹操登位魏公。第二次受了献帝赐予的天子旌旗。其中是否有关联?
因称魏公之事。曹操还失去了最重要的谋士荀彧。这也多少影响了他的军事决策。荀彧当年力劝曹操迎汉帝至许都。目的却是希望曹操藉此“奉主上、秉至 公、扶弘义”。扶保汉室是他的原则。他也为之而死。跟随曹操多年。忠心耿耿屡建功勋的荀彧尚且如此。曹操所能感受到的政治压力可见一斑。
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为曹操带来政治资本的作用。恐怕远远小于它所带来的政治压力。虽然毛玠劝曹操说“宜奉天子以令不臣”。但事实上建安元年曹 操迎奉天子后。面对的形势是“袁绍内怀不服……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这还仅是中原一地。少数民族尚有乌桓鲜卑西凉。各地军阀尚有刘表张鲁孙策等 人。未见一人因曹操占据中央而归附。而曹操几个最为得力的股肱谋士与猛将。也很少是因为响应朝廷征辟而来到他门下的。无论是吸引人才。还是攻城掠地扩大势 力范围。用吕思勉的话说。都是靠他“政治清明。善于用兵”。
反过来。既然是迎奉天子。那曹操就等于将汉室的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成为众矢之的。一边周瑜骂他托名汉相实为汉贼。一边荀彧还满心期待他重振汉纲。 之前统一过中国的三位皇帝。无一人面临过如此复杂而矛盾的政治处境和法理难题。随着曹操权势的增大。政敌也越来越多。他不得不腾出手来解决这些问题──比 如进献三个女儿、杀伏皇后一家、诛孔融。如何平衡汉朝与自身的关系。耗费了曹操的许多精力。比较两个对手:江东在赤壁战后便不以朝廷为顾忌。刘备以正统自 居。两家几乎没有内部斗争。故可一致对外。巩固自身。
士族对曹操的抵制也不容小觑。陈寅恪在《崔浩与寇谦之》中说。曹操的政权叫做“法家寒族之曹魏政权”。曹操出身士族最为歧视的宦官家庭。又以军功起 家。用人唯才是举。不信天命。厉行法制。抑制兼并。每一条都与士族观念背道而驰。荀彧之死。也与他的士族背景有关。直到曹操死后。曹丕任用陈群实行九品中 正制。由士族垄断做官权。然后在士族内部按照声望的高低、门阀的上下、势力的大小来分配官位官职。这才真正消除了士族的疑虑。交换来他们对曹丕代汉的认 同。故而在曹操有生之年。他对全国的士族集团始终没有产生强大的凝聚力。虽然中原士族集团鉴于乡土与正统观念多有归附。但地方上如荆襄、益州、江东集团。 便不大买它的账了。反观刘备与孙权政权。都得到士族集团强有力的支持。诸葛亮本身出自琅琊士族。又与荆襄士族多有联姻。刘备作为外来者。在荆襄地位的稳 固。很大程度上仰仗于诸葛亮、庞统、马良等当地士族的支持。顿时翻身。与前期狼奔豕突的状况不可同日而语。
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内部问题操心操肺。而孙刘皆为人杰非一时能攘除。曹操在这三人中年纪最大。就算天假以年。只怕他无心也无力统一了。
其他观点:
曹操不能统一天下重要原因是不懂民心政治
先回答问题。曹操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我的回答是。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曹操不懂民心政治。
曹操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迎汉献帝。建都许昌。在政治上占尽先机;他首先开始屯田。大力发展经济;他灭袁术、灭吕布;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大军南指。刘综束手;紧接着又打败了马超、韩遂。平定了北方。占有天下三分之二的土地。赤壁之战时。刘备还在刘表处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孙权也不过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小青年。天下一统不论在谁看来都是指日可待的事情。然而曹操也没能统一天下。这是为什么呢?还是前面说的他不懂民心政治。
如果说曹操不懂政治。许多人可能不以为然。把汉献帝抓在手里不是最大的政治吗?
是的。挟天子以令诸侯是当时最大的政治策略。是最大的政治。曹操做到了。
曹操最大的成功是把汉献帝抓在了手里。但曹操最大的失误是没有打好汉献帝这张牌。
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人民最渴望的就是安定。曹操不懂民心。每攻下一地。往往把当地的人民迁往他的统治区。再不就是屠城就是坑卒。对于其统治下的属民也是采取高压政策。不服就杀。光每年的死刑犯就有三千多人。其它不够死刑的则更多。
他最早把汉献帝抓在手中。在政治上占尽主动。然而。他却不懂怎么打这张牌。从来也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他对汉献帝的利用只停留在“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层面上。对于对手只一味地军事解决。从来不懂得安抚。他不懂得远交近攻。攻荆州不知道安抚孙权。以致赤壁大败;打汉中不知道和马超、韩遂搞好沟通。以致弄得韩、马叛乱。赤壁之战。刘综投降。荆州的官员以为遇到了明主。希望得到他的重用。然而曹操表面对荆州官员加官进爵。实际上却不信任。杀蔡瑁、张允夺取军权。以致于得不到荆州人民的支持。而导致赤壁大败。
在大的政治层面上。从来没有见曹操怎么打汉献帝这张牌。但在封官许愿、离间对手反面倒是见他运用的不少。
官渡在之战前。袁绍派人联络刘表。向刘表求助。刘表狐疑不决。派韩嵩到许都看看形势。韩嵩说:圣达节。次守节。我是一个守节之人。君臣名定。以死守之。现在。您派我去许都。虽然是赴汤蹈火我也绝不推辞。但以我的看法。曹公必然得志于天下。如果将军能上顺天子。下归曹公。叫我去是可以的;如果犹豫不决。我到了京师。天子授我一官。则成天子之官。将军之故吏。在君为君。则韩嵩守天子之命。义不得复为将军死也。希望你重新思考一下。不要做对不起我的事。
刘表坚持让他去。结果到了许都后。曹操让朝廷诏拜韩嵩侍中、零陵太守。刘表大怒。以为韩嵩怀有二心。准备杀韩嵩。韩嵩对刘表说:是将军对不起我。我没有对不起将军。就把出使前对刘表说的话又说了一遍。刘表的妻子也出来为韩嵩说情。最终韩嵩没有被杀。而是被关在了监狱里。直到赤壁之战刘综投降。
吕布让陈登去见曹操。想让曹操封自己为徐州牧。陈登见曹操后。对曹操说:吕布反复小人。有勇无谋。轻于去就。劝曹操早图之。曹操对陈登说:吕布狼子野心。诚难久养。东方之事尽以付卿。然后封陈登父亲陈珪秩中两千石的官职。封陈登为广陵太守。
曹操要把东方之事托付给陈登。就不应该大张旗鼓的给陈登父子加官进爵。低调处理是最好的。为什么要平白无故的引吕布怀疑?
有这样一种可能。曹操对陈登好像推心置腹的样子。实际上对陈登并不信任。所以拿一些虚职挑拨陈登同吕布的关系。
陈登回来后。说自己的父亲增禄。自己被封为太守。吕布大怒说:你不为我求徐州牧。乃自求爵禄。你父子升官发财。我一无所获?说罢拔剑欲杀陈登。
陈登大笑说:你咋这样不明白事理呢?
吕布说:我咋不明白事理?
陈登回答说:我见曹公。对他说。养将军比如养虎。应当用肉把他喂饱。不饱就要吃人。曹操回答说:你说的不对。我对待温侯。就好比养鹰。狐兔未息。不能让他吃饱。饥了则为我所用。饱了它反而会飞走。吕布把剑往地下一丢。大笑说:曹公知我也!
曹操对待出使的使者惯用加官进爵的手法。与其说是笼络的手段。不如说是一种离间行为。是一种挑拨离间。他拿刘表的地盘封韩嵩、拿吕布的地盘封陈登。没有一点的诚心。陈登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免于一死。而韩嵩忠心不二。犹不免牢狱之灾。可以说曹操工于心计。雄才大略。也可以说曹操用心险恶。
曹操不懂民心的例子不少。209年。蒋济出使谯地。曹操问蒋济:过去我们与袁绍对垒官渡。我们把燕地和白马的老百姓都迁徙到我们的领地。老百姓不敢跑。袁绍也拿我们没有办法。现在我准备把淮南的百姓照样迁过来。你觉得如何?蒋济回答说:官渡之战的时候。我们的兵弱。袁绍的兵力强。不把百姓迁徙过来。我们就会失掉这些百姓。自从破了袁绍。北拔柳城。南向江、汉。荆州交兵。威震天下。民无它志。然而。老百姓怀念故土。实在不乐于迁徙。我恐怕他们心怀不安。曹操不听。结果江淮间十余万百姓纷纷逃到了东吴孙权的地盘。后来蒋济到了邺城。曹操迎出来。见了蒋济哈哈大笑说:我本来是想让他们躲避贼人的。结果却把他们都撵到了贼人那里。
曹操用在官渡之战迁徙燕地和白马的老百姓的老法子。认为老百姓照样不敢跑、不会跑。结果十几万的百姓就跑到了东吴。这么重大的失误。怎能一笑了之。
人是最稀缺的资源。汉初的时候。全国人口有五千万。到三国结束的时候。全国的人口只有七百多万。所以。三国时期土地有的是。但缺乏的是人。曹操的习惯性做法是能抢走的人一律抢走。不能带走的一律杀掉。不能留给对手。所以曹操一生多屠城之事。
还有赤壁之战的时候。曹操在当阳长坂坡赶上刘备。一下就俘虏了十几万的百姓。史书称:虏其人畜十万。那么这十几万老百姓的命运可想而知。等待他们的将是被当做俘虏押回曹魏的领地。曹操赤壁之战的失利。也是和得不到老百姓的支持分不开的。
得民心者得天下。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曹操不同民心政治。注定不能统一天下。
其他观点:
按当时各方的实力而言。其实曹操是最有实力实现统一天下的人。而且曹操也想统一天下。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是。结果与愿相违。曹操至死也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夙愿。
曹操不能统一天下。主要有曹操年龄偏大。军事上的失利和内斗频起等三个原因。
1.年龄偏大
公元208年。北方初定。曹操被封为汉丞相。当时已经54岁。已到了知天命的年纪。于是曹操开始南征。前期攻取刘表荆州非常顺利。但后期却在赤壁之战中。曹操被孙刘联军打败。
因此。曹操统一天下步伐突然中止。直到公元212年。曹操元气恢复后。才卷土重来。又南下进攻濡须口。但是。此时的曹操已经是个将近花甲的老人了。所以曹操的余生要统一天下已经是不可能完成。
2.军事失利
公元208年。曹操趁着刘表病死。两子内讧之机轻易夺取荆州。而寄居荆州的刘备也遭受曹操碾压。仓惶大撤退。
就在曹操胜利在望的时刻。赤壁之战中。一场大火烧掉曹操前面所有的努力。只得掉头败退北方。
公元217年。汉中之战爆发。差不多2年后。以曹操落败让出汉中结束。汉中地理位置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也是曹操统一天下的必争之地。
本来曹操已经从张鲁的手中成功获得汉中。可是刘备为了益州安全。倾力争夺汉中。此战中黄忠斩杀夏侯渊。王平叛魏投蜀。赵云逼退汉水魏军。最终曹操军事上失败。退出汉中。
3.内斗频起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做法。虽然有利于自己的前期发展。但是。在后期却造成内斗频起。
当曹操借着天子的名义将北方统一之后。汉献帝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剑履上殿”。公元213年。汉献帝加封其为魏公。加九锡、建魏国。定国都于邺城。拥有自己的文武百官。
此后。曹操开始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此举引起内部许多人的不满。连自己最重要的谋士曹操荀彧都反对自己的行为。
公元214年。汉献帝、伏后与国丈伏完密谋反击。并除曹操。可惜泄密。曹操诛杀了众人。除了汉献帝。
于是曹操开始反问自己。哪道自己打下的江山。最终要拱手让人?答案是不可能。内斗频起使得曹操开始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朝堂之上。来巩固自己的现在成果。而不是去统一天下。
总而言之。赤壁之战后曹操年龄越来越大。已经是个花甲老人。对统一天下变得力不从心;加上赤壁战败。汉中之战等军事上的失利。统一进程受到挫折;另外。曹操后期内部争斗频起。更加无力于统一大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719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汉中,荆州,刘备,士族,自己的,赤壁,孙权,天下,政治,刘表
没想到大家都对曹操为什么不能统一天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曹操二十余岁时于征讨黄巾军起家。以为国家讨贼立功为本愿。从此纵横马上近四十年。几乎无一岁不出征。可惜终究未能一统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