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能把董卓搞下台,却为何转眼兵败自杀?
原创

王允能把董卓搞下台,却为何转眼兵败自杀?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导语:王允不具备一个政治家的胸襟气度。才识不足;在杀死董卓以后。头脑膨胀。自以为世间无敌。不能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昏招迭出。不但未能安抚住董卓的西凉军队。反而激化矛盾。逼迫西凉军队起兵造反。杀入长安。

结果就是:王允不能打败西凉军队。被俘就义。

公元192年4月。在司徒王允的主谋下。吕布成功地杀掉了权臣董卓。一时之间。王允成为了万众瞩目的英雄人物。顺利地执掌了东汉朝廷的中央大权。

此时如果政治措施得当。东汉政府极有可能实现中兴。不至于陷入到天下大乱的境地之中。

但是。王允才具不足。稍有功绩。就骄傲自满。结果就丧失了稳定大局的良机。

王允在杀掉董卓之后。居功自傲。目中无人。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对人推心置腹。平易近人了。尤其是王允处死了想为董卓收尸的大文学家蔡邕之后。影响极坏。弄得朝堂上人人侧目。失掉了人心。

这些倒也无伤大局。紧接着。在如何对待董卓的基干力量——凉州军队的问题上。王允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错。

当时董卓的主力大军掌握在董卓的女婿牛辅手中。董卓被杀之后。牛辅这个莽夫毫无主见。一肚子的气都撒在了河南东部的老百姓身上。他率军侵入中牟、陈留、颍川等地。见人就杀。不留一个活口。

吕布派兵前去攻击牛辅。却被牛辅杀得大败而归。

可是。牛辅一介武夫。打了胜仗。却心中不安。好像也有自知之明。觉得自己不是作领袖的那块料儿。他竟然丢下军队。带着自己抢掠来的金银珠宝。偷偷溜走了。结果牛辅在路上被见财起意的卫士给杀死了。

牛辅死后。西凉大军群龙无首。军中带头的就是三位猛将——李榷、郭汜和张济。他们一商量。就决定归顺朝廷。

当西凉军队派出的代表来到长安。说明归顺朝廷的意愿以后。吃错了药的王允竟然死活不接受西凉军队的投降。

王允作为东汉朝廷的执政者。对西凉军队的代表说道:“你们都是凉州人。是董卓的同乡。凉州人就没有好人!一个也不能赦免。”

王允不愿接受西凉军队的投降。理由有这么几点:

1.西凉军队军纪太坏。经常抢掠百姓;

2.西凉军队杀死了夹在他们军中的几百个并州将士。而王允是并州人。这些将士是王允的同乡;

3.在王允的政治意识里。只有以袁绍为首的、讨伐董卓的关东兵马才算是东汉朝廷的官军。而董卓的部下则都是乱臣贼子。是绝对不能饶恕他们的。

本来。西凉军队在董卓被杀以后。其实是愿意听从东汉朝廷的命令的。西凉军的将领们都愿意归顺朝廷。可是。王允出于对董卓的仇恨。迁怒到董卓的部下身上。坚决不接受他们的投降。这就彻底断绝了西凉将士们的生路。

不过。西凉军队的将领们也都跟牛辅一样。不过是丘八一个。丝毫没有政治头脑。他们见朝廷不肯让自己归顺。就打算解散军队。赶紧四散逃命。

正在此时。三国时代著名的毒士——贾诩出现了。

贾诩此刻正在西凉军中。他也是凉州人;而且贾诩此人智谋过人。绝不亚于郭嘉、诸葛亮。

贾诩制止了李傕、郭汜逃命行动。对他们说:“朝廷是要杀尽凉州人。你们解散军队。独自逃跑的话。一个小小的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我看现在应该整顿队伍。向西行军。沿途收集散居各地的士兵。壮大队伍。然后就打着为董卓报仇的旗帜。进攻国都长安。长安没有多少防守兵力。可以一举而下。那么。我们就能够取得国家的朝政大权。号令天下。”

最后。贾诩又给他们打了一剂救心针。给忐忑不安的将领安排后路。说:“如果我们失败了。到那时再瞅准机会。从容逃走就是了。你们又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贾诩一番话。说得李傕、郭汜等人连连称是。于是。李傕、郭汜、张济等人一齐率军造反。气势汹汹地杀奔长安而来。

西凉军队虽然政治谋略上很是欠缺。可是打仗却是他们的专长。一路上他们所向无敌。而且董卓的老部下胡轸、樊稠等也都率军加入。很快滴。西凉大军就集结了十几万人。声势愈加浩大。

西凉军围攻长安。王允派吕布跟他们作战。可是。号称勇武的吕布也不是精锐的西凉将士的对手。吕布被打得大败。丧魂失魄地杀出重围。一溜烟儿。投奔南阳太守袁术去了。

吕布一败。长安也保不住了。西凉军攻入城中。王允带着汉献帝登上城楼。到了此刻。王允才宣布大赦。并且对李榷、郭汜等人加官进爵。

可是。到了这个时候。什么把戏也没有用了。西凉军攻上城楼。把王允抓了起来。随后就杀死了他。

这以后。李榷、郭汜把持了东汉朝廷的朝政大权。由于这二人都是粗莽武夫。根本不懂如何管理国家大事。而且他俩又开始了争权夺利的内讧。从此。东汉朝廷的局面就江河日下。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结语:由于王允在董卓死后处理政务军务的措施失当。最终不但王允自己身死族灭。还连带着把东汉朝廷彻底推上了覆亡的道路。

其他观点:

王允并非自杀。而是被杀。不仅自己被杀。还搭上了在长安的所有族人性命。王允能把董卓搞下台与兵败被杀没有因果关系。

王允是绝对的东汉忠臣。从他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就能看出。在党锢之祸尚未解禁之时。王允不畏强权。正直劝谏。敢于对抗宦官。虽几次被投入监狱。但王允运气出奇的好。几次又躲过宦官的报复。

王允任豫州刺史时。还曾与名将皇甫嵩、朱儁一起成功打败黄巾军。立下大功。董卓作乱时。身为河南尹的王允被董卓任命为尚书令。尚书令是处理朝廷政务的实权派官员。

一、王允有能力处理日常政务。

董卓不会请一个没能力的人来负责朝廷的日常运作。这是董卓用王允最基本的条件。

二、王允对董卓言听计从。

董卓不会让一个处处与自己作对的人来担任尚书令。董卓需要一个听话的人。至少王允表面上是这样的人。由此可见王允也颇有心计和老谋深算。能把董卓骗过去。这也是王允能够成功反杀董卓的重要原因。

三、董卓想借助王允的名声管理朝廷。

董卓进京掌控朝政后。一直想重用名士。拉拢人才为自己所用。洗白自己的专权。不惜解除党锢之祸。而王允无疑有一个好名声。是董卓看中和可以利用的。

董卓越是重用王允。越是为自己埋下杀身之祸。王允暗地里联合了士孙瑞等一批人。同时拉拢同是并州老乡的吕布。一起杀死了董卓。

杀了董卓之后。王允成为整个东汉最有权势和炙手可热的权臣。当时的汉献帝不过只有11岁。国家权力掌握在王允手中。杀董卓又是名震天下的义举。王允在权力的欲望下。成为另一个版本的董卓。

王允是能臣。也是忠臣。更是东汉未年少有的贤臣。但是人都会犯错误。王允可以管好朝政。不代表他能管好天下。王允可以诛杀董卓。不代表他能消灭整个西凉军。

王允之死。就在于他没有正确处理西凉军的政治归属问题。

董卓生前。以袁绍为首的关东联军曾经起兵讨伐董卓。董卓慑于声势浩大。选择迁都长安。同时董卓为了防备关东军。将手下的主要军事力量派往长安以东防御。只在长安留较少的军队。

董卓被杀时。一是因为吕布被策反。二是长安城本就没有多少董卓嫡系军队。董卓被杀后。长安城中没有太大的动乱。基本上被吕布的并州军所控制。

董卓被杀相当于一次斩首行动。董卓的主力西凉军远在长安以东丝毫没有损失。如何处理这帮西凉军就成为王允接下来执政的重中之重。

最正确的方法就是赦免这批人。为朝廷所用。用信得过、有名望的将领带领他们。王允原本是想赦免这批西凉军的。可是后来改变了主意。之所以改变主意。王允是把所谓的关东联军当成救星了。王允认为关东联军是心向朝廷的。如果赦免西凉军。关东联军肯定不肯。

实际上袁绍为盟主所谓的关东联军不过是一批是抢地盘的军阀而已。都只是为了自已的利益。根本不会考虑朝廷的安危与大汉的稳定。而王允与吕布控制的朝廷。实际上军事实力最弱的一方。

王允不肯赦免西凉军的消息很快传来。首先是西凉军中的并州人被杀。因为王允和吕布都是并州人。朝廷现在是并州人掌控。所以西凉人杀了并州人。接着西凉军要贾诩的鼓动下集结大军杀向长安。朝廷军队无法抵抗。

最终长安城内的蜀军打开城门向西凉军投降。导致整个长安城被攻破。吕布战败逃走。王允被杀。留在长安的三族被杀。王允没有跟随吕布一起逃走。而是勇敢的战斗到了最后一刻。

王允虽然也有很多毛病和问题。比如杀名士蔡邕。居功自傲。论功行赏时没有封赏诛董有功的士孙瑞等人。而是重用自已的族人。但王允不失为大汉最后一位忠臣。只是因为一个错误的决策。导致自已和族人的身死。同时将东汉王朝带入更混乱的时刻。

其他观点:

有句俗语: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

东汉末年大臣王允。实际就是个秀才级别的人物。

有读君说了。人家王允位居司徒兼尚书令。国级干部。怎么就是个秀才了呢?!

勿躁。听散发弄舟娓娓侃来。

说王允是秀才。是说他的思维是象极后世很多很多读死书的秀才。刚正却又迂腐。

汉家天下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确实不间断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忠臣信徒。为巩固刘姓王朝。可以说起到了超级化肥的作用。真的是能够让那时的文臣。觉得是一旦皇上有错。那是我等文臣劝谏引导不利的过错;真的是那时的武将挥军平叛。止叛后。每每主动交回兵权。不落有异心的话柄

秦朝暴政。民反。各路起义军群情激奋。没有一人觉得不该反。而汉末大乱。各方诸侯虽有野心。却少于敢出头称尊立帝的。盖是汉朝四百多年基业。宣化教育已入民间之心。天下就是姓刘的。谁反谁就是狼子野心。仅这一点。就害得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就辗转难免。踌躇不决。

扯王允呢。扯到曹操。扯远了。

王允。世代士族大家之后。世受皇恩。眼看到西凉董卓进京。祸乱朝纲。全不按套路出牌。自是心如刀绞。忍辱负重。接受了董卓任命的职务。只为潜伏。寻得良机。干翻董卓。

有心人算无心人。王允抓住董卓与义子吕布因小妾不和的机会。成功策反吕布。诛杀国贼董卓。一跃成为大汉之忠骨之臣。

可是诛杀董卓后。王允在城中万民皆庆的欢呼中。飘了。在同僚端杯庆贺的美辞中。醉了。为进一步彰显武功。凡是以前追随董卓的臣僚、旧部。全部以有罪论。该杀的杀。该罚的的罚。

这。就有点缺乏政治头脑了。说起政治头脑。说实话。王允不如董卓。虽然董卓死在他手下。那是董卓没算计到。自己的干儿子会反水。董卓进京。起码知道这年月。有枪杆子就是老大。当初董卓着急入京。带的人马不多。但他会玩。每天半夜让他的兵出城。清晨入城。往复几次。就震住了朝中元老、世家贵族。这才叫政治。

话说回来。董卓为什么会玩。因为他从底层做起。一步一步有了军权。尤其早年身居偏地凉州。各色杂人接触的多。人生百味阅历也就接触的多。反观王允。整一官二代。自然接替上位。少于了解民间的真实状态。但也正因为世家出身。忠君事主的理念是非常强的。这又是他本人正直的一面的体现。

当初汉末三名将:皇甫嵩、朱儁、卢植。在平定黄巾之乱后。无不交出兵权。以表达人臣效忠之心。这说明王允与汉末三将。在理念上都是如出一辙之人。信奉儒道。凡事君命为大。

汉末三将。但凡有一人会玩厚黑政治。权谋上都可掣肘朝廷。但儒教仁、义、礼、智、信的思维入脑。信奉忠君克己。这于做人上也无可非议。令人点赞。可结局是。曾经给皇甫嵩当过副将的董卓。一朝得势。位高于皇甫嵩。见面的第一句话是:你服不服!

又扯远了。再扯王允。为什么说他是秀才级别呢?一。没看清天下之势。枪杆子里出硬核。二、乍一得手。除掉国贼。心气飘了。就这两点。已与政治家、权谋家差了一个状元的级别。

董卓在任时。为拉拢朝中重臣名士。曾重用文笔大家蔡邕{才女蔡文姬之父}。以及一些有能力之臣。这些臣僚为生活计也好、为淡名利糊弄也好。权且做了董卓委任的官。可王允一得势。除掉董卓。这些各种原因无奈屈从董卓的人臣。全部遭到了王允的清算。

董卓身亡。可是他派在各地。尤其防范关东联军的中郎将驻军可不少。一听说京城后期跟随董卓的大臣。都受到镇压。我们这些跟着董卓最早入京的。还不得更惨。

于是。董卓旧部凉州军。看到王允一刀切的做法。人心慌慌。这是只需的是一人登高而呼了。于是有了董卓旧部李傕、郭汜。率众反击长安。

进攻者。只道打破京城。抢金夺银。是以奋勇;防守者。匆忙调集之兵。战心不齐。于是。凉州兵击溃吕布。直逼皇宫大门。群喝声中。非要皇帝交出王允。才肯诸事商谈。

王允此时到不输气节。慨然赴死。

由此不难看出。王允是个受儒教熏陶、忠君节烈的正直人物。但另一面。也是一个迂腐、不懂政治圆滑、不懂世事可白可黑游于其间的权谋之士。

相较之下。再拿曹操说事。官渡之战之后。袁绍之子袁谭。还来投降曹操。以打压自家兄弟袁尚。曹操为全局计。照样接纳。若是王允性格。那是断断不可能的。敌人就是敌人。以他性格。非杀了袁谭不可。

所以说。王允此人确是有正直迂腐的一面。但他距离政治家、权谋家。差的火候还是太大了。只能是秀才级别了。

我是爱看古书爱侃古事的散发弄舟。欢迎同好关注交流赐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明天的阳光美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7:58

    西凉,朝廷,长安,军队,吕布,东汉,被杀,都是,秀才,政治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7:58

    没想到大家都对王允能把董卓搞下台,却为何转眼兵败自杀?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小新卖蜡笔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07:58

    导语:王允不具备一个政治家的胸襟气度。才识不足;在杀死董卓以后。头脑膨胀。自以为世间无敌。不能虚心听取他人的建议。昏招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