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解放战争初期。延安给东北野战军正式电令的通常抬头是“林罗谭刘”。分别代表着东野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谭政和参谋长刘亚楼。个性张杨的刘亚楼坚持回电署:林罗刘谭。久而久之还真就固定了下来。辽沈战役期间有时直接简化为“林罗刘”。显然。在战争时期。东野参谋长的工作和份量要更重一些。
(谭政大将)
然而在1955年全军大授衔时。众所周知林罗为共和国元帅。谭政名列开国“十大将”之第五名。刘亚楼却只是上将军衔。有着明显的差距。其实在红军时期。比如长征开始的1934年。谭政担任红一军团红1师政委。刘亚楼也任红一军团红2师政委。基本上是同级别的干部。两个人也都不具备黄埔资历。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亚楼一度担任延安抗大教育长。配合校长林彪的工作;而谭政则出任军委总政治影响副主任。级差也不明显。不过1938年刘亚楼被选送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从此缺席抗战历程。一直到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后。才随苏军返回东北。邂逅林彪司令员直接出任东北野战军参谋长。
(刘亚楼上将)
但是谭政将军却始终战斗在抗日前线。1942年出任陕甘宁晋岁联防司令部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并且逐渐成为我军政治工作的代表性将领。1945年延安七大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46年初到达东北就任东北民主联军(东野前身)政治部主任。1949年初正式担任第四野战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
仅就解放战争进程而言。刘亚楼绝对是过去和现在的军史爱好者耳熟能详的“名将”。机敏专业。雷厉风行。曾任天津战役的“前指”总指挥。29个小时解放天津。震惊南京和北平所有的对手。尤其是后来又出任第四野战军第14兵团司令员。率部横扫中南。不仅战功赫赫。也同时闻名中外。受命组建空军司令部以后。军中盛传“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刘司令找谈话”。足见军界威望。
(谭政将军)
但是在八十年代确定的“军事家”称号标准中。除去解放前牺牲的11位革命先烈、5位统帅级人物之外。只有十大元帅和十大大将名列其中。共计36位。也就是说。谭政大将入选了36位的“军事家”名单。而刘亚楼上将却未能名列其中。但无论如何。他都是我们心目中的“名将”。而对谭政将军的名字。反而许多人是比较陌生的。那么。区别在哪里呢?
首先是早期的革命资历。谭政大将1927年已从军于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这个团也是“秋收起义”的骨干队伍。经历过三湾改编、古田会议等许多人民军队历史上著名的事件。而刘亚楼将军是1929年才加入红军闽西游击队的。在游击队历任班长、排长等职务。因为作战胆大心细并且完成任务出色。得“精灵兵”美称。但是显然级别并不高。而这个时候。谭政已经是红四军前委秘书。
(红军时期的谭政)
其次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军队职务。刘亚楼由四野参谋长转任空军司令员。属于军兵种首长;而谭政将军则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属于总部首长。因此在1955年的全军大授衔中。分别被授予大将和上将军衔。谭政将军和罗荣桓元帅一样。都是我军政工战线的高级将领。领兵作战并非主要工作。
最后是关于“军事家”评定的具体标准:1。有较长的军事斗争经历和丰富的作战经验。并在大革命时期曾带兵打仗。或参与领导革命武装起义。或领导创建红军有重大贡献者。2。在革命战争时期长期主要担任军队高级领导职务。即先后任红军时期各师、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各旅(二级军区)、新四军各师(支队)、解放战争时期军(纵队)的正军职以上领导职务者。
(红军时期的刘亚楼)
还有第3。在我军革命化、正规化、现代化建设中作出重要贡献。并在红军时期担任过团以上职务。建国后担任过军委常委以上职务的军委领导人。
显而易见。在第一和第三条的标准中。谭政大将是更为符合的人选。而刘亚楼上将仅仅是在第二条上表现出色。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当然。在一些战史文章、文学作品和后世纪念中。称刘亚楼将军同时为“军事家”和“名将”并不为过。因为他毕竟是我军著名将领。为新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是另外一回事了。
(刘亚楼在前线)
其他观点:
但许世友本人的军事指挥能力实际上并不算太强。尤其是大局观。总是要差一些。华野分兵之后。许世友留守内线。本来粟裕也在内线。但是后来因为中原战场始终无法打开局面。形势吃紧。而负责在外线策应作战的华野外线兵团也无法起到有效策应中原战场和山东内线兵团的作用。于是中央命令粟裕也到外线去。粟裕在回复中央时请求与陈毅一起去外线兵团。中央同意后。就一起去了外线。许世友和谭震林、王建安等人则留在内线继续坚持。
内线兵团一开始一度以谭震林负责军事指挥。许世友和王建安协助。但后来发现有些问题。于是又改为以许世友为内线兵团司令员。谭震林为政委。王建安为副司令员。因此。这段时间内线兵团的名称前后变化比较大。一开始称为粟谭兵团。之后改为谭许王兵团。最后又改为许谭兵团。而许世友在担任内线兵团司令员之后。在一些问题上就开始与华野指挥部闹矛盾。最后。中央电告粟裕。山东内线兵团的调动。需要先请示中央。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糟糕的局面。华野不能直接指挥山东兵团了。
首先是在豫东战役的时候。粟裕原计划围攻开封。吸引邱清泉兵团来援。设伏围歼邱清泉兵团。但因为邱清泉兵团退缩很快。没能抓住。于是临时改为围歼区寿年兵团。华野外线兵团围住区寿年兵团之后。一边向区寿年兵团困守的阵地突击。分割歼灭。一边还要分兵阻击负责救援的敌人。当时能够救援的主要是邱清泉兵团和黄百韬兵团。虽然当时还都只是小兵团。只有六七万人。但是因为有火力优势。所以解放军阻击是非常吃力的。
这时粟裕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前面经过歼灭区寿年兵团的作战。部队已经非常疲劳。伤亡也比较大。这时候要再围歼黄百韬兵团。兵力就感到有些不足了。非常吃力。尤其是此时国军还在继续调集兵力赶来救援。邱清泉兵团正在从开封向东救援。华野的阻击部队也打得非常艰苦。只有一个纵队的兵力。要顶住全副美式装备的邱清泉兵团的攻击。自然是比较困难的。加上邱清泉兵团不仅火力有优势。而且在兵力上相对阻击部队也有优势。所以邱清泉在正面攻击受阻之后。突然分兵一部绕过阻击部队的侧翼。迂回到了阻击部队的侧后方。局势非常危险了。
但是。眼看着到嘴边的肉就要溜掉了。粟裕也有些不甘心。就电报中样。希望内线兵团能够分兵一部分。增援外线兵团。完成围歼区寿年兵团和黄百韬兵团的任务。这样就可以完全改变中原战场的不利局面。但中央在电报征求许世友的意见的时候。许世友认为当时山东内线兵团只剩下三个纵队的主力。又要坚守山东根据地。兵力已经不足了。无力分兵支援外线兵团。从而拒绝了粟裕的要求。而此时中野虽然局面困难。但中野也在极力拉住华中的敌人。不让敌人增援。而许世友作为华野作战序列的将领。却拒绝支援外线兵团。
许世友大名鼎鼎。也算是我军历史上的名将。但在如此关键的时刻。却毫无大局观念。认识不到歼灭黄百韬兵团可能对改变中原战场胶着局面的重要作用。只顾自己眼前利益。说明他此时的能力距离一个军事家还有比较大的距离。而粟裕作为华野军事负责人。在豫东战役中表现出来的临机应变能力则充分表明他作为华东战场的军事统帅。捕捉战机和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已经完全炉火纯青。是当之无愧、毫无疑义的军事家了。
之后。在济南战役筹备期。许世友并不在前线。而是在后方修养。粟裕已经完成战前部署。并且亲自到济南前线对攻城部队进行了部署。但许世友还在返回前线的路上。尚未完全了解具体情况。就开始对粟裕的部署提出反对意见。在粟裕复电说明情况之后。许世友仍然不服气。直接致电中央表达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作为党员。向中央表达自己的反对意见自然并无不可。但大战在即。作为前线指挥员。却如此意气用事。当然是很不合适的。所以。中央复电明确指出。济南战役的作战计划和部署是中央和华野指挥部商定的。不可更改。许世友才没话说了。而在济南战役之后。山东兵团部队南下参加淮海战役时。许世友就留在了山东。担任山东军区司令员。没有参加余下的解放战争。
其他观点:
著名军事家和著名将领有什么区别?
这里面学问大了去了。
1。军事家比将领更稀少。社会地位更高。
1955年。新中国首次实行军衔制。一直到1965年。共授予或晋升10名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5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177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和1360名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这1000多名的将领。都是位新中国成立立下汗马功劳的开国将帅。大部分都是我们熟悉的名将。
如果放眼古代历史。我们的武庙十哲就是军事家。而72将则是名将。像张良、诸葛亮、吴起这些人是军事家。而张飞关羽等人只能算是名将了。
2。军事家要有理论著述。文武双全。而将领不需要。
共和国36位军事家。有的牺牲时只有20多岁。可是他们大部分人对红军的创建。红军的战略战术改进有非常有益的研究和探索。必须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就是一位在军事理论上有贡献的儒将。
彭雪枫在红军时期军职并不高。直到1933年才担任红三军团第四师师长。长征中更是缩编为团长。新四军成立后。彭雪枫先后担任第六支队司令和第四师师长。也并不是足以影响全局的将领。尤其是彭雪枫1944年就牺牲了。可以说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就离开了世界。但是。因为彭雪枫曾著有《怎样和敌人斗争与怎样建立敌后根据地》《誓为皖南事变殉难烈士复仇》《为征公粮告淮上父老绅耆书》等文章。让他在我军军事理论完善、宣传我军政策方面有了卓越贡献。
朱瑞在红军时期先后担任了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红一方面军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还当过八路军纵队司令。因为曾在苏联学过炮兵。成了我军高层最为难得的炮兵专家。延安炮校成立时。他就当校长。东野成立炮兵司令部。他当司令。毫不过分地说。朱瑞是我军炮兵之父!
朱瑞在锦州战役前不幸战死。实在可惜。没能评上36位军事家。也是十分可惜。
3。军事家不一定是职业军人。而名将一定是担任主力部队军事主官的。
36位军事家。有一点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他把对解放军创建和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的高层领导都收录进来。其中周总理排在了第二位。仅次于毛主席。
可是。也要看到。周总理从没有在解放军某支部队中担任军事主官。在中央苏区。周总理担任的职位主要是红军总政委、红一方面军政委和中央军委副主席。并没有直接带兵打仗。
周总理这样的军事家。绝不会有人说他是名将的。反观我们非常熟悉的解放军名将。如林彪、粟裕、韩先楚、许世友。有的指挥过战略层面。是军事家。有的只是战术上将领。只能算是名将。
4。军事家着重在战略层次。而名将更多注重战略制定后的战术实现问题。
孟良崮战役中。陈毅粟裕作为指挥员。对参加攻坚和组织阻援的各纵队司令员下死命令。一定要不怕牺牲。完成战斗任务。否则要执行战场纪律。直接参加孟良崮战役的9位纵队司令。每一位都是指挥千军万马的名将。其中不乏让国军各部闻风丧胆的叶飞、陶勇、王必成、许世友等。可是对与陈毅粟裕来说。就是战术层面配合实现整体战略的一颗颗珍贵的棋子。
这就是军事家和名将的区别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7671.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兵团,军事家,名将,内线,司令员,红军,粟裕,我军,将领,战役
没想到大家都对军事家和名将有什么区别?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解放战争初期。延安给东北野战军正式电令的通常抬头是“林罗谭刘”。分别代表着东野司令员林彪、政委罗荣桓、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