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
原创

为何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没有人愿意去读书。汪洋入海的信息使人们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琐碎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盒无规则游戏的庸俗文化。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我们被我们热爱的东西——娱乐所毁灭。

如今的社会。被种种娱乐新闻、庸俗文化所充斥。人们逐渐的变得麻木。无法思考。电视、电影和网络带给人们众多的信息。而这些信息都是碎片化的。深层次有思想的东西人们都不愿意接触。人们只愿意去看那些轻松愉快不用思考的信息。人们感到痛苦的额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其他观点:

# 互联网+时代的“娱乐至死”

娱乐。更多的时候不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必然性的结果。在我们所处的社会里。各类矛盾越来越多。越来越尖锐。越来越极端。生存的压力大。需要动用理智的地方太多。我们追求的目标背后总有无数的失败。所以我们不得不消遣。不得不娱乐。因为再不娱乐。我们就会抑郁而亡了。

但何为娱乐至死?

娱乐至死即在现实社会的一切公众话语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并成为一种文化精神。人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的成为娱乐的附庸。在互联网+时代 。时间被高度碎片化。手机成为了人手必备的单品。人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了娱乐的附庸。沉浸于大家所热爱的东西并乐此不疲。

1. APP中的娱乐至死

根据2018年上半年APP月活量排行榜显示。在前150的APP中。休闲资讯类有24个(包括快看漫画、微博、今日头条等)。占总数的16%。新浪微博的月活人数达33369.95万;视频直播类有20个(包括快手、斗鱼直播、优酷等)。占总数的13.3%。优酷的月活人数达48637.673万。快手的月活人数达22625.883万;音乐社交类有16个(包括网易云音乐、微信、陌陌等)。占总数的10.3%。QQ音乐的月活人数达2538.473万;购物类有23个。占总数的15.3%。

有关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智能机用户数量位居全球第一。达13亿。移动设备占用人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就最近风头正劲的抖音来说。其日活量已经接近7000万。有统计数据。过去半年中。平均每位用户每天在抖音上消耗的时长超过20分钟。因此,抖音不得不专门研发防沉迷系统。

然而这仍是杯水车薪。当使用抖音的时间到达上限。大部分网民选择转移“战场”——绝地求生、旅行青蛙、微博……追剧且不谈,刷个朋友圈,到处打个Call,而且一大批抖音式APP正赶杀而来。

抖音只是事例之一。只要有智能机在手。人们就有一千种方式消遣。在互联网+时代。无限的是内容。有限的只是时间。泛滥的信息填补了你的任何碎片时间,但实际上呢?不过是你的时间碎成缕缕,且尸骨无存。关上手机,很少有人能够完整复述一段看过的视频、文字、新闻或冷知识。杀死时间,同时杀死耐心,杀死完整,杀死延续,杀死理性。

2. 伪新闻中的娱乐至死

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是一个真正意义上娱乐至死的世界。每天爆炸的信息流和泛娱乐的内容正在将我们的喜怒哀乐逐渐化为平静。

在这个时代。明星的一言一行都能掀起腥风血雨。8月11日至8月17日。新浪微博中热搜榜共60条。娱乐新闻占54条。8月17日实时热搜榜前十中。娱乐新闻占6条。鹿晗在微博上公布恋情。微博系统一度瘫痪。引发热议。与此同时。致敬袁隆平的热搜退出了人们的视线。七月至八月娱乐圈几对情侣相继分手。众多热心网民化身福尔摩斯。在明星的微博下寻找出轨的蛛丝马迹。与此同时。815抗战纪念日却鲜有人问津……

比起沉重的话题。人们更热衷于看那些浅显易懂无关紧要或是能满足自己八卦需求的话题。有人说生活太艰难。所以休闲时间当然要疯狂的娱乐。但是休闲时间已逐渐趋于无界。似乎任何时候都能和休闲时间挂钩。多元的世界给了人们更多的存在方式。但这些存在方式很多时候。是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人的。是碎片化的。逻辑、思考方式和语言方式。都被肢解的支离破碎。没有表情包没法聊天。不说段子没法社交。不吐槽不想张嘴……即使人们在看一些看似有用的信息。觉得这些信息很有道理。但也仅限于此了。没有思考过。没有参与过。所以永远只能“感觉懂了很多”。

新媒体所有的服务都是为了观众更轻松更简便地获取知识。语言不活泼没人看。配图不搞笑没人看。不抖机灵没人看。不打着诱惑情色的名头依然没人看……人们打滚求着要再舒服一点。更舒服一点。爽文和网络文学之所以能够如此大行其道。也是这个理由。只有这个时代。段子手才会横行。人人都是逗比。笑点越来越高。精神越来越脆弱。情绪越来越扁平……在这个时代唯一学会的。就是快速浏览。每天几百上千条的微博微信推送。刷了一小时。呵呵一乐。其实我们只能从中筛选出了几个看似有价值。其实根本没有用的内容。

3. 文化产业中的娱乐至死

冯小刚在一档节目中聊到中国电影的怪圈:没人愿意去投资一部严肃的、需要付出的电影。却有大把经费投入到一部5到10天就能拍完的电影。最后票房几个亿。导演宁愿花上千万的价钱请流量明星客串甚至担任主演。却不愿意在技术和剧本上下功夫去拍摄一部真正的大片。

消费者影响生产。消费需求影响生产。说到底还是因为文化产业的市场需求不再追求深度。而是在满足并在极力迎合人的感官沉溺。人们发现长篇大论的新闻稿太长了。便去看140字的内容梗概;书籍电影太难懂了。便去找“六分钟读懂XXX”。大家似乎都不愿意再花时间去思考生计以外的事情。因为这太不“休闲”了。我们需要娱乐。

《娱乐至死》中提到“在《一九八四年》中。人们受制于痛苦。而在《美丽新世界》中。人们由于享乐失去了自由。简而言之。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而《娱乐至死》这本书想告诉大家的是。今天正在成为现实威胁的不是奥威尔的预言。而是赫胥黎的预言。也就是说。波兹曼赞成的。是赫胥黎而不是奥威尔。

但是如今娱乐化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因为今天的中国人自由太多。可以读的书太多。信息太多。所以就堕落了。不珍爱自由了。情况可能恰恰相反:没有人愿意读书恰恰是因为有些真正的好书仍然不能出版;热衷于八卦娱乐新闻恰恰因为真正有价值的重大公共新闻太少。对“真理”不感兴趣恰恰源于假话空话太多。而低俗的消费文化的泛滥恰恰是因为严肃的直面现实的文学艺术无人创作。

当快餐文化成为社会的主流。作者的预言便成为了现实。娱乐充斥的年代。文化成了奢侈品。真正的文化不是在娱乐环境下传播的文化。洗涤心灵也不是网络时代和30秒就能看完的微博可以做到的。

其他观点:

波兹曼这样说是在给时代唱挽歌。让你看到之后会去深入思考这个问题。当然他自己也明白是挡不住科技发展的洪流。当今社会更是如此。需要的是两种人。一种觉得发展的问题只能用发展解决。另一种就是在唱挽歌。让你看到后陷入两种思维。然后引发思考。以免陷入真正的娱乐至死。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8:57

    时间,赫胥黎,太多,的是,文化,都是,信息,方式,互联网,是在

  • 独一人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8:57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何说这是一个娱乐至死的社会?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18:57

    没有人愿意去读书。汪洋入海的信息使人们变得被动和自私。真理被淹没在无聊琐碎的世事中。我们的文化成为充满感官刺激、欲望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