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进入战国中期后。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日强。至秦惠文王嬴驷在位秦简。秦国已完全占据关中。并在河东占据了汾阴、皮氏等前进基地。在河南占据了函谷关、陕城等重要关塞。控制了关中左中原的战略走廊。秦军进可攻、退可守。遂引起山东各国严重不安。开始策划“合纵”联合制秦。自后山东各国先后发动五次“合纵攻秦”之战。其中两胜一败、两次无功而返。
面对山东各国合纵。秦惠文王重用张仪以连横破之。张仪至魏游说魏惠王不成。秦遂于周显王四十七年(前322年)发兵攻魏。夺取曲沃、平周。企图破魏就范。后又攻取韩国的鄢陵、义渠的郁郅。
周慎靓王二年(前319年)。由于秦国的东扩和张仪的连横。在齐、楚、燕、赵、韩等国的支持下。魏惠王驱逐张仪。改用公孙衍为相。推行“合纵”之策。次年。在公孙衍的推动下。魏、赵、韩、燕、楚五国共推楚怀王为纵长。组织联军进攻秦国。公孙衍还联络义渠自侧背进攻秦国。形成前后夹击之效。
面对气势汹汹的联军。秦国赠送“文绣千匹。好女百人”给义渠。化解背后威胁。然后集中全力在函谷关迎战联军。联军方面。楚、燕两国因威胁不大。态度消极、心存观望。只有魏、赵、韩三国军队与秦军交战。结果被击败。与此同时。义渠反应过来。趁机出兵袭击秦国李帛。秦军战败。不过这次战败并未影响大局。
周慎靓王四年(前317年)。庶长樗里疾率领秦军出函谷关反击韩、赵、魏三国联军。于修鱼大败联军。斩杀联军主力魏军8.2万、赵军13万。联军败退观泽。秦军追击又于观泽败韩军。斩首超三万。俘虏韩将鲮申差。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就此失败。
第二次:齐、韩、魏、赵、宋五国合纵。攻破函谷关
秦国虽取得了上述战争的胜利。但当时秦国面临的局面却相当危险。一个处理不慎。“商鞅变法”以来的成果。或许就会毁于一旦。因此。为了避免引起列国更为剧烈的反弹。重蹈先前的危机。秦国开始将战略重心放在了南北两端。
此后。秦国先灭巴蜀、后攻义渠。在实现富国强兵的同时。消除了背后威胁。并从南方对楚国形成了侧翼包围之势。至此。秦国才再度谋求东出。开始频繁向魏、韩、楚、赵等国进攻。先后攻占武遂、穰城、蒲阪、晋阳、封陵、襄城等地。
齐、韩、魏恐秦继续扩张。对己更为不利。于是当孟尝君田文于齐闵王三年(前298年)返回齐国为相后。趁秦军久战疲惫之际。发起齐、魏、韩三国联合攻秦。由齐国大将匡章统帅联军。攻至秦国函谷关前。后赵、宋两国也参与合纵。
这次战争历时三年。由于秦国过于轻敌(秦军甚至兵出武关攻打楚国)。而司马错仍在蜀地率军平叛。再加上秦国内部政局不稳(季君之乱、蜀地叛乱、樗里疾病逝)等原因。秦军最终战败。联军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归还韩之武遂及魏之封陵等地。
第三次:齐、赵、魏、韩、燕五国合纵。无功而返
秦军战败后。再度休养生息。同时与楚、齐交好。周赧王二十一年(前294年)。秦国趁楚国无力、齐国无暇关注中原之际。再度大举进攻韩魏。并于次年的“伊阙之战”中歼灭韩魏联军24万。数年内接连攻占韩国的宛、邓和魏国的桓、轵等大小61座城邑。韩魏两国日衰。
之后。秦昭襄王于益阳自称“西帝”。而尊齐湣王为“东帝”。从而意图瓦解齐国与列国关系。中原各国深怕齐秦两国联手。从东西两面夹击列国。于是魏赵两国合谋派李兑联合各国共同反秦。而苏秦也前往齐国说服齐湣王自去帝号。与列国联手反秦。使天下“爱齐而憎秦”。以便乘机兼并宋国。
周赧王二十八年(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联军攻秦。然而诸侯联军却各怀鬼胎。联军进逼至荥阳、成皋一带后。便相互观望、不肯首攻。而秦国为破坏五国联盟。遂也自去帝号。并将前占之温、轵、高平归还魏国。将王公、符逾归还赵国。联军遂撤走。
这边联军刚刚撤走。那边中原各国便又陷入了混战之中。齐、赵、魏三国为争夺宋国而大打出手。而齐国在击败魏、赵两国后。最终吞并宋国。但齐国也就此失去了楚国和三晋的支持。最终导致齐国被秦、燕、魏、赵、韩五国联军大败。差点就此亡国。
第四次:魏、赵、韩、楚、燕五国合纵。秦国退回函谷关
周赧王四十六年(前269年)。秦国在与赵国的“阏与之战”中战败。后范雎入秦建议昭襄王实行“远交近攻”之策。于是。秦国先在“鄢郢之战”中大败楚军。夺取楚国国都;又在“华阳之战”中歼灭魏、赵联军15万。夺取南阳地区;后又在“长平之战”中歼灭战赵国大军45万。
“长平之战”后。赵国本以割让六城为条件与秦国议和。但之后赵孝成王却接连交好齐、魏、楚、韩、燕等国。同时积极整军备战。准备合纵抗秦。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年)。秦国见赵孝成王不打算履约。随即起兵二十万攻赵。“邯郸之战”爆发。双方激战三年。秦军不仅未能攻克邯郸。反而由于魏、楚两国援军的到来而战败。
秦庄襄王三年(前247年)。恢复了元气的秦国再度大举进攻魏国。魏国则以信陵君为将。信陵君又向列国求援。赵、韩、楚、燕纷纷出兵救魏。魏无忌于是率领五国联军。于黄河以南大败秦军。秦将蒙骜战败而逃。
信陵君率领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出关迎战。此战后信陵君声威大震。结果反而遭到魏王猜忌被罢免。信陵君知道自己不能再获得魏王的信任。便交出兵权。回到自己的府邸。整日喝酒与夫人为乐。不久之后。在沉闷苦恼之中。信陵君因酒色过度死去。
第五次:赵、魏、韩、楚、卫五国合纵。无功而返
此前的战败。并未严重削弱秦军实力。秦始皇即位之后。吕不韦掌握朝中大权。继续采用远交近攻策略。数年间攻魏四次。攻韩三次。攻赵一次。攻占上党郡、重建太原郡。切断了燕、赵与魏、韩间联系。并在战略上造成对赵、魏、韩三国侧翼包围态势。
此后。庞煖汲取了此前联军攻打函谷关不利的教训。绕道蒲阪、南渡河水。迂回至函谷关后。打了秦国一个措手不及。直到进抵距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才遇到了吕不韦率领的秦军主力。吕不韦在分析了联军实力后。决定先集中精锐军队。突袭最为强大的楚国军队。
楚军侦查到秦国动向后。生怕被秦军击败。于是自行东撤。其余四国军队得知楚军已退。军心动摇之下。庞煖只好同意了联军的退军请求。此次合纵。尽管庞煖富智谋。善纵横。但联军同床异梦。协同不力。终于无功而返。
不久。秦王政亲政。用李斯“灭诸侯。成帝业”、“数年之中尽兼天下”的建议。加快了各个击破的步伐。不给各国再次联合行动的机会。合纵战略至此破灭。
题外话:除了以上五次之外。春秋时期也发生过一次联军攻秦的情况。秦桓公二十三年(前581年)。秦桓公与翟族、楚国合谋进攻晋国。结果楚共王不仅拒绝出兵。而且回头就把秦国卖了。两年后。晋国宣布与秦国绝交。并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诸侯国进攻秦国。秦军于“麻隧之战”中战败。
其他观点:
合纵连横的军事外交战略是在战国时期才出现的。合纵战略最早是由魏国人公孙衍提出的。后来由苏秦游说六国合纵抗秦。这里再提一下连横。是魏国人张仪针对合纵战略提出的。他出秦国。自西向东游说各国。让各国与秦国交好的战略。
合纵连横的战略主要针对的是秦国。齐国两国。在战国时期。这两国实力最强。较弱的国家要么选择联合对抗。要么选择依附强国来自保。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产生了合纵连横的战略。
在战国时期。前后一共发生过五次合纵攻秦。第一次是公元前318年。秦国不断扩张侵占魏国领土。公孙衍为魏相。联合赵、韩、燕、楚四国攻秦。五国各有图谋。赵。韩。魏紧邻秦国。实力又没楚国强大。燕。楚两国并未面对秦国的直接威胁。消极怠工。秦军与赵。韩。魏三国军队交战。大败联军。第一次合纵攻秦失败。
在第一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秦末受义渠偷袭。公元前316年。秦军灭巴。蜀巩固了后方。开始对接壤的魏、韩、楚、赵四国发起进攻。楚国在秦军的攻势中。城邑接连失陷。这也引起了远在东方的齐国警觉。公元前298年。在孟尝君倡导下。齐、魏、韩三国再次合纵攻秦。这次战争持续了三年。联军攻入函谷关。秦军被迫归还武遂。封陵等地。
孟尝君
楚国在和秦军的交战中实力严重受挫。秦军在第二次合纵攻秦战败后。开始整顿军备。和楚国交好。想要统一天下的不只秦国一家。齐国也在谋划吞并宋国。在二次合纵攻秦后。也和秦国交好。秦国乘机大举进攻韩。魏两国。
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阙歼灭了韩。魏24万联军。接连攻占韩。魏两国61座城邑。秦昭襄王和齐愍王相约称帝。一时间。秦。齐两国各称霸一方。苏秦入齐游说齐闵王放弃帝号合纵攻秦。齐闵王想要乘机兼并宋国。公元前287年。齐、赵、魏、韩、燕五国再次合纵攻秦。但这一次合纵攻秦。因为秦昭襄王主动放弃帝号。并归还侵占各国的领地。联军也就此瓦解了。
秦军在这之后开始实施远交近攻的战略。攻击对象主要集中在韩、魏、赵三国。伊阙之战后。韩。魏两国实力受到重创。公元前272年。秦军灭义渠。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45万有生力量被秦军歼灭。形势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秦国对各国已经形成了严重威胁。前247年。魏、赵、韩、楚、燕五国再次合纵攻秦。秦军在河外被联军击败。联军至函谷关而撤军。
函谷关
秦军虽然在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中被击败。但是实力并未严重受损。甚至此时的秦国已经具备了以一己之力抗衡六国的实力。而在第四次合纵攻秦后一年。嬴政继位。吕不韦掌握大权。逐渐蚕食魏、赵、韩三国。开始逼近燕、楚两国。
公元前241年。赵、魏、韩、燕、楚五国为求生存。最后一次合纵攻秦。联军一路进攻。最近时离咸阳仅七八十里距离。在和吕不韦率领的秦军遭遇后。吕不韦以精锐部队袭击楚军军营。楚军败退。其余四国联军也相继退军。第五次合纵攻秦失败。
秦始皇亲政后。秦国战略转向“灭诸侯。成帝业”秦国开始以统一天下为目标。加紧了对各国的攻势。公元前230年秦国灭韩国。公元前225年秦国灭魏国。前223年秦国灭楚国。公元前222年秦国灭赵国。燕国。公元前221年秦国灭齐国。历时十年统一天下。建了秦朝。
秦始皇嬴政
其他观点:
合纵即合众弱以攻一强。秦自商鞅变法以来。国势蒸蒸日上。相继征伐东周、韩、魏等国。夺取魏河西大片地区。其兵锋所至之处。诸国大多战败。由于秦国地处西部边陲。北有匈奴、义渠。西有氐、羌。南有巴、蜀。因此秦国也被关东诸国视为半戎狄国家。一直遭到排斥。
随着秦国的强大。其它诸国想凭一己之力消灭秦国。困难极大。因此便出现了“合纵”攻秦的合作模式。在历史上。关东六国一共发起过五次“合纵”攻秦。
第一次:楚、燕、韩、魏、赵合纵攻秦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君按照魏、齐两国“徐州相王”的先例。要求魏、韩两国国君入秦推举秦君为王。同时秦也承认魏、韩两国王号。
随后。在秦、魏两国共相的张仪推动之下。秦、魏、韩三国联合东出。向当时足以与秦国比肩的一等强国齐国发起进攻。但是此次连横被齐国击败。张仪的连横策略受挫。
攻齐失败之后。魏惠王脱离秦国影响。驱逐张仪返秦。为了巩固与齐、楚、燕、赵、韩五国的政治关系。魏惠王重新任用主张“合纵”策略的公孙衍为相。转投合纵阵营。
公元前318年。公孙衍这位新相国即展开“合纵”策略。联合关东各国。策划第一次“五国伐秦之战”。
虽然第一次合纵有楚、燕、韩、魏、赵参与。并推举楚怀王为纵长。但实际上只有赵、魏、燕、韩四国派兵参加。楚国并未出兵。此外。由于燕国受秦威胁不大。虽然参与合纵。但是与楚国一样态度消极。派兵也仅是象征性的参与。
声势浩大的四国联军一路打到秦战略要地函谷关下。由于秦军的奋力抵抗。联军最终在函谷关外被秦军击溃。次年。秦在修鱼大败赵、魏、韩三国联军。斩首8万余人。第一次合纵攻秦彻底宣告失败。
第二次:齐、韩、魏合纵攻秦
关东六国虽然很清楚秦将是他们共同的对手。但是由于秦极力破坏六国间的合纵。挑动各国之间相互攻伐。以削弱六国实力。因此。关东六国间的冲突也是此起彼伏。
公元前301年。齐、魏、韩三国联合攻楚。大败楚军于垂沙。韩、魏趁机占领大片楚国土地。三国联盟的胜利。使得秦国极度不安。秦为了拆散三国联盟。提出以秦王之弟泾阳君入齐为质。与齐修好。同时。希望能拜齐人孟尝君为秦相。把一直支持合纵攻秦的孟尝君控制在秦国。瓦解攻秦联盟的形成。
同时。秦扩张的脚步并没有停止。在占领秦岭以外大片地区后。又大举北进攻占义渠25城。继而转向进攻中原腹地。大败楚军。歼灭楚军5万余人。占领城邑10余座。
秦国的扩张使得齐、魏、韩三国高度紧张。遂决定趁秦久战疲惫之际。公元前298年。三国合纵进攻秦国。
这次合纵攻秦持续了三年之久。最后三国联军攻入函谷关内。迫使秦国承认战败。退换此前占领的魏国河外、封陵和韩国的武隧等地区。并缔结了合约。第二次合纵攻秦。以秦战败告终。
第三次:燕、齐、魏、韩、赵合纵攻秦
秦相魏冉上台之后。继续推行“连横”策略。积极拉拢东方大国齐国。以便与楚、赵、燕、魏、韩五国相抗衡。
公元前288年十月。秦昭王在宜阳称西帝。统治西方;遥尊齐湣王为东帝。统治东方。并准备联合齐国一同进攻赵国。
虽然秦的进攻目标是赵国。但最为紧张的反而是韩、魏两国。它们夹在秦赵两国间的处境确实相当尴尬。
为了防止秦攻赵时“顺手牵羊”攻打魏国。魏惠王一面把葛孽、阴成两地割予赵国。以此与赵国结成抗秦同盟。一面派出谋士破坏秦、齐两国的联合。特别是著名的合纵支持者苏秦为了燕国的利益。也参加了对齐的游说。并成功将齐国拉进赵、魏的合纵阵营。齐、赵、魏三国最终会盟于阿。齐湣王主动取消帝号。将秦国至于一个进退两难的境地。
此外。赵国相国奉阳君李兑奔走于关东六国之间。利用各国与秦之间的矛盾。终于促成了赵、齐、魏、燕、韩五国合纵攻秦的局面。
但是由于参与合纵的各国各打各的小算盘。齐国态度消极。出工不出力。燕、韩两国也是貌似神离。五国联军进军至荥阳、成皋一带便开始互相观望。谁都不愿意主动进攻。
而秦为了破坏五国合纵。主动放弃了帝号。并把此前占领的温、轵、高平归还魏国。将王公、符逾归还赵国。虽然秦的一连串举动成功使得五国联军退兵。但是在战略上。秦在关东六国第三次合纵攻秦中还是遭受到严重挫折。
第四次:赵、楚、韩、燕、魏合纵攻秦
公元前249年。秦庄襄王任用吕不韦为秦相。
在秦灭东周之后。秦将蒙骜率军连克韩国成皋、荥阳等城。将其与西周、东周领地合并成立三川郡。随后。秦军大举进攻魏国。魏国国都大梁已经岌岌可危。
心急如焚的魏王立即派人从赵国请回了信陵君魏无忌。并拜其为魏国上将军指挥对秦作战。魏无忌很清楚。以魏一国之力根本无法抵挡秦国的进攻。因此他选择了合纵各国。联合抗秦。
魏无忌首先选择联合的就是赵国。由于此前魏无忌曾窃符救赵于危难之际。因此赵国投桃报李。毫不犹豫就决定出兵救援魏国。
而楚、韩、燕三国也因仰慕信陵君的威望。纷纷出兵协同魏国抗秦。
魏、赵、楚、燕、韩五国第四次合纵抗秦的局面正式形成。
面对五国的合纵抗秦。秦将蒙骜意识到五国联军声势浩大。加上魏公子无忌的威望。如果正面决战。秦军必将遭到重大损失。于是实行战略撤退。且战且退。
五国联军追击秦军至河外时。两军交战秦军大败。被迫退入函谷关内。形势对五国联盟极其有利。
但是由于联军进展速度过快。无论在兵员还是后勤保障上都面临着巨大的困难。已经无力再进攻函谷关向秦腹地进攻。关东五国第四次合纵攻秦最终以胜利告终。
第五次:赵、楚、韩、燕、魏合纵攻秦
在取得第四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之后。关东六国又陷入了相互攻伐的局面。秦国利用这一机会。立即开始展开反攻。其剑锋直指韩、魏两国。
韩、魏哪里是秦的对手。一开打便连丢20余城。特别是在丢掉战略要地朝歌之后。秦、齐两国边境连接起来之后。山东各国合纵被拦腰截断。
关东各国为了摆脱这种不利局面。于公元前241年即秦王政六年第五次组成赵、魏、韩、楚、燕抗秦联军。由赵将庞煖指挥攻秦。
这次合纵攻秦。对秦的触动最为明显。五国联军突入函谷关内。进逼至距离咸阳城仅七八十里的蕞地。但是由于驻守蕞地的秦军顽强抵抗。联军久攻不克。为秦军重新调整部署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随后。由于五国联军统帅黄歇获悉秦军将集中主力消灭联军中的楚军后。连夜带着楚军脱离联军返回楚国。
秦军主将王翦、蒙骜等立即率军猛攻赵军大营。此战虽未攻破赵军大营。但是合纵的五国之间的裂痕已经出现。楚国的不战而退。使得联军满盘皆输。迫不得已。赵、韩、魏、燕只得收兵各自回家。
第五次合纵攻秦最终以秦国胜利而结束。
赵、韩、魏、燕、楚、齐六国合纵抗秦。前后延续了100多年时间。由于各国间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和矛盾。合纵攻秦最终归于失败。在第五次合纵攻秦失利之后。六国就再也没能组成合纵阵营。秦王政在亲政之后。采取各个击破的策略。没有再给关东六国留下任何合纵的机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27岁:考研还是考公?该如何做出选择?
- 如何平衡自己的时间与陪伴孩子的时间?有哪些实用方法?
- 大专女生学前教育毕业一年多,有两家园工作经验想转行该咋办?
- 普通人怎样做才能挣到钱?有哪些途径和方法?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827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秦国,联军,魏国,楚国,两国,五国,齐国,公元前,公孙,连横
没想到大家都对春秋战国时期,合众攻秦一共多少次?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进入战国中期后。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日强。至秦惠文王嬴驷在位秦简。秦国已完全占据关中。并在河东占据了汾阴、皮氏等前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