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原创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好文

热门回答:

自然生存的法则就是趋利避害。此话的意思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人性使然。但这个有背于天道。我们应该时时自醒。切勿过分。以防不测。

其他观点:

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首先。原文如下所示: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①。)

注释:

①:饶尚宽先生认为。以上几句与本章文义不合。疑为错简。应当删除。

其次。译文如下所示: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拉开弓弦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用力过大就减少它。用力不够就补足它。

自然的规律。是减少多余的而弥补不足的;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而是要减少不足的。来供养有余的。

谁能够用有余来供养天下的不足呢?只有得道的人才可以做到。

(所以。有道的圣人培育万物而不占有。成就功业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第三。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1)老子认为“天道”才是最公平的。

无论是“高”与“下”。还是“有余”与“不足”。天道都能够随时调节。如“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2)现实社会却是信奉自然法则。弱肉强食。

老子认为。既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那么人间社会的法则就应该顺应自然。合乎天道。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现实却恰恰相反。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人道却是“损不足以奉有余。”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其实很简单。现实社会奉行的是弱肉强食。

(3)从正反两面来看待“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①正面: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在自然界。物种之间都会相互竞争。唯有适应自然者才能够生存下来。

对于人类来说。欲望。是社会进步的源动力。

一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会非常胆壮起来。只要有10%的利润。它就会到处被人使用;有20%。就会活泼起来;有50%。就会引起积极的冒险;有100%。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会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它们。走私和奴隶贸易就是证据。

正所谓:“存在即是合理”。

只要能够将“欲望关进笼子里”。那么就能够给社会进步注入源源不绝的动力。并且也不至于被“欲望所吞噬”。

②反面:懂得变通。弥补差距。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这就是木桶定律。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生活中。一个人的时间与精力终究是有限的。所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分析自己的“长处”与“短板”。然后制定计划。弥补差距。

比如小强的语文与数学两门功课。数学成绩优秀。语文成绩不太好。那么在有限的时间内。小强可以在完成数学作业的情况下。将大部分精力与时间花在语文功课上面。

这样。就做到了“损有余而补不足”。唯有如此才能够补足短板。取得好成绩。与此同理。工作中亦是如此。

我是“@禾牧之”。喜欢的话请关注我吧!

参考资料:中华经典藏书《老子》饶尚宽译注

其他观点:

天道无私。。五行胜复。。人有私心啊!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风流种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北海茫月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22:35

    就会,天道,自然,而不,之道,法则,自己的,现实,社会,却是

  • 风流种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22:35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么解释“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对不起是种借口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22:35

    自然生存的法则就是趋利避害。此话的意思就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是人性使然。但这个有背于天道。我们应该时时自醒。切勿过分。以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