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节度使官职节源于唐朝。最初只是地方军政长官。相当于地方的军区司令员。但是随着后期的发展。权力越来越大。慢慢演变成了地方的土皇帝了。不仅掌握的地方的兵权。官员任免权。地方税收等等。甚至敢和中央公然对抗。唐朝就是亡在这帮节度使手里。
其他观点:
节度使的历史渊源
节度使可以追溯到魏晋时期的都督。都督是掌握一方军政大权的的地方长官。因为都督经常带使持节。经常要全权处理一方军事事务。称为节度使。唐睿宗景云二年(公元711年)授予凉州都督贺拔延嗣为河西节度使。成为节度使成为固定制度的开始。
不过最开始节度使只是统军而不治民。随着节度使兼领采访使出巡地方之后。成为了道一级政区的长官。到唐玄宗的时候。有的节度使兼领数州。比如安禄山。就兼平卢、范阳和河东三地节度使。还兼任着河北道采访使。掌握着约是现在河北、山西、辽宁三个省的军政财大权。有地有财有兵有权。随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朝由盛转衰。节度使割据一方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直至灭亡。
唐朝灭亡之后。到了五代十国时期。原来那些藩镇相互攻伐。建立割据政权。原来的节度使建立政权称帝建国建元之后。手下那帮有实力有野心的节度使们也没闲着。你方唱罢我上场。枪杠子里出政权。乱糟糟的打了几十年混战。终于被赵匡胤建立北宋统一了全国。
宋朝的节度使
北宋建立之后。鉴于节度使尾大不掉的局面。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把原来的节度使变成了荣誉虚衔。留驻京城。给予优渥的待遇。剥夺了实际权力。加强了中央集权。节度使成为有名无实的荣誉官职。
明朝的总督和历史渊源
其实总督。在最开始的时候是临时差遣性质的职务。明朝在地方上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合称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后来由于一省的事务越来越繁忙。三司无法应付。而且无法有效统一领导一省工作。到了永乐皇帝的时候。在三司之上设立总督和巡抚。统一节制地方大政。不过这是总督和巡抚都是临时差遣性质。有事即差遣。完事就回朝。没有固定辖区。明朝一代总督巡抚都未成定制。直到清朝才定制下来。
本文为原创作品。我是善发。爱发历史说。喜欢的朋友请给予关注、点赞或转发。并欢迎朋友们评论。感谢
其他观点:
节度使和总督都是地方大员。一地之最高长官。虽然它们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本质差别仍然较大。节度使制度形成于唐朝。宋朝虽然延续。但由于宋朝整体实行“强干弱枝”的统治模式。节度使的职权一再被削弱。实际上最终已经沦落为了虚衔。总督制度则源于明朝。是中央集权制发展到巅峰的产物。朝廷已经拥有了一套完整的制约方式。因而并未出现唐朝节度使割据一方的局面。分别来介绍一下两种职务吧。
节度使:宋朝时期职权大幅度削弱。最终沦为虚衔
节度使这个职位出自于唐朝。最早其实只是单纯的武将职能。其源于魏晋以来的都督。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故而有了节度使这个名称。唐睿宗景云二年(711年)。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这个官职开始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唐朝各地节度使
唐玄宗继位之后。开始在各道设置采访使。其职权类似于汉朝的监察刺史。主要用来监察节制地方各级官员。后来。由于边患日益严重。为了加强边帅权力。于是开始形成节度使兼任采访使。各节度使职权开始由单一军事转变为军政财一把抓。职权得到进一步扩大。最终酿成了“安史之乱”之祸。而在安史之乱之后。节度使制度开始蔓延全国。最终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唐玄宗时期节度使权力开始增大
宋朝建立之后。最初延续五代时期旧规。节度使职权仍然极大。独揽辖区军政财权。不过。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宋朝一直奉行“强干弱枝”的管理模式。因而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开始采取各种方式。不断削弱节度使的职权。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宋太祖赵匡胤
乾德三年(965年)。宋太祖赵匡胤下令。要求各地赋税除日常军费所需之外。全部运往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财政的把控。同年。又下令各州府选送精兵进入禁军。由中央直接统辖。使得节度使军权也被进一步削弱。
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宋太宗赵炅则诏令所有节度使属下的各郡全部直属中央。节度使除所领一州之地外。不再管辖其他地区。而且朝廷开始派遣朝臣出任各地知州、知府。使得节度使管辖范围不断缩小。且不再负责本州政事。政治权利进一步削弱。
△宋太宗赵炅
经过赵匡胤和赵炅的一再削弱。宋朝的节度使军、政、财大权丧失殆尽。最终彻底成为了荣誉性的虚衔。礼遇优厚。但却没有任何实权。
总督:中央集权制发展到巅峰的产物。仍拥有实权
总督这个职位出自于明朝。不过明初的总督与后来的地方最高长官并不同。而是被称为“专务总督”。例如总督粮储、总督河道、总督漕运等等。是负责单一职能的官员。
△于谦便曾以兵部尚书之职总督京师军务
明初时期。朝廷经常派遣尚书、侍郎、都御史等官员。代表朝廷到各地安抚军民、督查政务。被称为巡抚。或被称为镇守。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临时官职。朝廷需要的时候予以任命。但完毕之后便即撤销。这些官员的职权虽然够大。但主要是以政事为主。军事为辅。后来。由于巡抚也要担负剿灭各地叛乱的职责。因而出现了巡抚兼提督军务这样的职务。巡抚一职这才开始涉及军务。
正统六年(1441年)正月。明朝开始首次出现总督军务这个职务。正统末期至景泰初期。朝廷开始向地方派遣总督。不过此时的总督仍然是因事而设。事毕即撤。直到成化五年(1469年)。在两广设立总督之后。这才开始成为常职。并就此沿袭了下来。
△明英宗正统年间。总督开始成为常职
从明朝总督职位的发展来看。明朝的总督更像是“巡抚+提督军务”的组合。虽说对地方财、政、军均有监督和管辖职权。但又没有直接统属关系。职权虽然够大。但受朝廷制约比较严重。因而并未向唐朝的节度使那样。形成割据一方的局面。而且均为朝廷派遣制。朝廷可以随意调任。
综上所述。宋朝的节度使和明朝的总督。一个逐渐走向了没落。一个逐渐走向了成熟。两种职位的职权在这两个朝代均是在不断变化的。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78396.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节度使,总督,明朝,职权,朝廷,巡抚,地方,宋朝,唐朝,都督
没想到大家都对宋朝节度使和明朝总督有什么不同?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节度使官职节源于唐朝。最初只是地方军政长官。相当于地方的军区司令员。但是随着后期的发展。权力越来越大。慢慢演变成了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