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宫廷乐有哪些?
原创

唐朝宫廷乐有哪些?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共经历289年。拥有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欧洲国家均有来往。其经济的发展、政治制度的完善、文教政策的提高、科学文化的昌盛都达到了极盛时期。出现了被后世誉为“盛唐气象”的局面。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唐代的宫廷音乐是最为值得关注的。唐代宫廷拥有较之前代有着更多的音乐机构以及负责不同的的场合的音乐表演。并且拥有当时最为著名的乐工和乐妓。拥有丰富的音乐种类。比如雅乐、清乐、凯乐、四方乐、散乐、燕乐等等。产生了众多的音乐表演技艺。比如歌、舞、器乐的演奏、大曲、戏弄、杂技等等。民间的音乐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宫廷而得以艺术上的提升。而宫廷所表演、所创造的乐曲又在当时神会上广为流传。形成一种生动的雅俗共赏的文化交流景象。

首先。介绍一下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的构成以及它们各自的职能。唐代的宫廷音乐机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太常寺、教坊、梨园、宣徽院以及神策军也是会参与部分的宫廷音乐表演。太常寺在机构的设置和表演只能等均对前代有所继承。其中。负责音乐这一块的主要是太乐署和鼓吹署。太乐署的成员主要有乐官、乐正、博士以及助教。鼓吹署主要用于赏赐大臣和宫廷各种仪式的场合。

教坊。是唐代宫廷俗乐的重要表演机构。唐高祖置内教坊于禁中。掌教习音乐。属太常寺。它自唐代设置。迄清初废止。历经唐、宋、辽、金、元、明、清七代。它的存在。对我国古代宫廷戏剧及至民间戏剧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唐玄宗最初设立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安置立功的宦官。间接目的是为了太常寺能恢复到治理作乐的职能。分支机构有内教坊和外教坊。员包括乐官、博士、乐妓与乐工。教坊的发展顺便提一下。在安史之乱遭受过破坏以外。一直没有中断过。

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新唐书礼乐志》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弟子。”可知为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梨园所表演的除了法曲外。还有歌曲等散乐。梨园没有教坊那么幸运。在同样的受到安史之乱的打击后。就再也没有兴盛起来。

其他观点:

隋唐宫廷音乐。最为重要的是燕乐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隋朝七部乐——九部乐——唐朝九部乐——十部乐

以国名、地名为部名称。包括汉族传统歌舞、兄弟民族和外来的各种歌舞。

<1>隋朝七部乐:西凉乐(国伎)清商乐 高丽乐天竺乐 安国乐 龟兹乐 文康乐(礼毕)

<2>隋唐九部乐:隋炀帝时期。增加康国乐。疏勒乐。

<3>唐朝九部乐:承袭隋朝燕乐体制。唐太宗废除“礼毕(文康乐)”。加入“燕乐”最为首部<4>唐朝十部乐:统一高昌后。加入高昌乐。

坐部伎和立部伎更是代表着宫廷乃至整个唐王朝的最高演奏水平和技能。其是晚于多部乐形成的唐代宫廷燕乐。以演奏方式而得名。

宋元时期。宫廷音乐逐渐衰败。市民音乐(俗乐)兴起。瓦子勾栏、路歧人、曲子词、 唱赚、散曲、鼓子词、诸宫调、 陶真。货郎儿以及戏曲的出现。使得音乐中心由宫廷逐渐转移至民间。民间俗乐成为当时音乐的主流。

宫廷音乐逐渐衰败表现:两宋京师瓦子勾栏的艺人和宫廷保存着密切的联系。且常常入宫廷演出。勾栏艺人和宫廷乐工的交流表演。即促进了瓦舍技艺的提高。也对宫廷音乐的发展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艺术都空前繁荣。也是一个承前启后的朝代。而在这样一个流光溢彩的时代。各个阶层的饮食风尚也颇具特色。在统一安定的环境下。唐朝的宫廷及民间宴饮层出不穷。食疗养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加上外族文化的融合、宗教的影响。更使唐朝的饮食文化得以锦上添花。 今天的文章。不是学术论文。不是百家讲坛。没有严格的考究。更像是一篇关于唐朝宫廷及民间美食的“野史”。图的就是一个乐呵儿。适合喜欢八卦异闻的吃货们!(以治学为目的的学究们请关闭此文) 1、唐朝宫廷的御膳制度 唐朝给皇帝后妃们做饭的主要有两个机构:光禄寺和尚食局。 光禄寺很多人都不陌生。从北齐开始一直延续至清代。下设太官署(器皿)、珍馐署(食材)、良酝署(酒饮)和掌醢暑(肉酱调料)。光禄寺主要负责重大的祭祀、宫廷筵席、婚丧嫁娶、外事接待以及官员们的膳食。属于撑场面的机构。 隋唐时期开辟的第二个御膳机构就是殿中省尚食局了。专门负责皇帝日常的饮食。尚食局里设有两名奉御。这两个人的作用很关键。他们会根据时令挑选不同的食材。调整菜谱。确保皇帝享受美味的同时。还能达到养生的效果;此外。凡是进奉的御膳。都必须先由奉御尝过。安全无毒才能呈现到皇帝面前。 按理说。尚食局基本属于皇帝独享了。但少数时候。皇帝为了笼络朝臣。或是表达对大臣的爱惜。也会特令尚食局为大臣准备膳食。譬如唐太宗时期的名相房玄龄。就享受过如此的厚恩。 至于唐代后妃们的饮食。是没有专门的机构及官员来负责的。不过也有例外。唐玄宗就曾专门设了一名“检校进食使”来专门负责杨贵妃的饮食。并由此引得一批王公大臣们争相献媚、进奉佳肴。一首“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道尽了唐玄宗后期弥漫在大内皇宫的奢靡之风。 2、唐朝宫廷的烹饪特点 中国的饮食向来讲究“色香味俱全”。热爱生活的唐朝人民更是将这点吃的乐趣发挥到了一个历史上的小高峰。 唐朝开国初期。百废待兴。开国皇帝们还比较崇尚节俭。等到国家安定下来。在吃上自然就讲究了不少。唐朝宫廷里。无论是菜肴还是点心。味道自不必说。连色彩、造型、摆盘等等都有诸多美学要求。一桌御膳。蒸烤煎炸。样样俱全。菜品不但要看起来要色彩斑斓、赏心悦目。也要吃起来让人回味无穷。 与清朝御膳不同的是。唐朝宫廷里。皇帝的规矩没辣么多。什么一道菜不过三口。什么不能吃太饱之类变态的祖制。在唐朝皇帝眼里。那都是大不敬。所以。才有了唐玄宗之流在执政中后期的夜夜莺歌燕舞、美酒美食、醉生梦死的丑态了。可见。饱暖思淫欲。任何美好的人和事。没有了适当的节制。则必生妖孽啊。 3、唐朝的宫廷筵席 唐朝的宫廷御膳与历朝历代一样。开国早期崇尚节俭。朝局稳定、国家强盛之后。逐步走向奢靡。直至最终的灭亡。不是说朝代的灭亡是由于胡吃海喝导致的。但宫廷饮食的变迁无疑折射出了历代帝王们的心志和命运的起伏。 唐朝的宴会。美酒佳肴当然是标配。此外。还有各种表演:歌舞、相扑、杂耍、游戏、竞猜等等。排场宏大、参与人数动辄数百上千。尽显君臣和乐的景象。说是唐代的“宫廷春晚”丝毫不为过。 烧尾宴 烧尾宴始于唐中宗时期。主要是为了新官上任或是升迁宴请同僚。或是大臣们晋升进献皇帝而举办的宴会。唐朝前期社会安定。长安城更是“冠盖满京华”。汇聚了天下的资源。吃喝玩乐空前发达。达官显贵、富商大贾们更是“朝朝寒食、夜夜元宵”。生活可谓奢华至极。“烧尾宴”便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产生的。也算是集前朝烹饪技艺精华于一身了。甚至有人评价没有烧尾宴。也就不可能有清朝的“满汉全席”了。 烧尾宴之所以出名。主要是其规模和奢华的程度。实在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其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尚书令左仆射的韦巨源“烧尾宴食单”了。这次的宴会上58道菜可以说是唐代宫廷筵席菜式的集中体现了。山珍海味、水路杂陈。主食点心。荤素兼备、咸甜并陈。应有尽有。 58道无法一一说。也不可能有当时的图片了。只能根据野史的记载想象一把了: 光明虾炙:类似烤大虾 金银夹花:蟹黄蟹肉卷 通花软牛肠:羊羔骨髓加了辅料和佐料。拌匀后塞进牛肠烹熟 单笼金乳酥:很像现在的乳饼 巨胜奴:用面粉加了酥油、蜂蜜和芝麻炸出的酥麻花 生进二十四气馄饨:依照二十四节气的花朵形状制成的馄饨。有24种颜色和味道 也许是太过奢侈了。只持续了20多年。到了唐玄宗时期便销声匿迹了。 探春宴 裙幄宴 这两种宴席是唐朝开元至天宝年间仕女们经常举办的“野炊”活动。和咱们现在的踏春、郊游很像。唐朝参加探春宴的基本上都是达官显贵和富豪们家中的年轻女子。难得踏出闺门放松心情。既欣赏了美景。作诗猜谜、嬉笑打闹。又品尝了时令的美食美酒。 到了三月。皇家的曲江园林向众人开放。以彰显盛世太平、君臣同乐、官民同乐的景象。很多富家女子们便来此“斗花”和设“裙幄宴”。“斗花”比的就是谁佩戴的鲜花更美丽和名贵。玩儿累了。姑娘们便聚集到一处。以草地为席。四周插上竹竿。再将裙子连起来挂在竹竿上。搭成临时的帷帐。就地野餐。所以又被称为“裙幄宴” 曲江游宴 唐朝很多重要的筵席都是在曲江园林举办的。唐朝初年开始。每年都会在这里对当年的落第仕子们赐宴。以示抚慰。 到了唐中宗时期。则改为给新中的进士们举行的庆祝宴会。由于正值暮春樱桃上市的季节。因此曲江宴又被称为樱桃宴。既然是游宴。除了品尝美食、攀附权贵外。各种娱乐活动、吟诗作画也少不了。 船宴 自古以来。中国的很多文人便对“风雅”无不趋之若鹜。这种船宴对文人墨客来说。便很有吸引力了。吃的是河鲜、湖鲜。饮的是琼浆玉露。勾得文人们诗兴大发。却也成就了不少流传千古的名句。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且听风雨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29:34

    宫廷,唐朝,唐代,音乐,梨园,皇帝,曲江,机构,时期,的是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29:34

    没想到大家都对唐朝宫廷乐有哪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29:34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共经历289年。拥有20位皇帝。唐朝声誉远及海外。与南亚、西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