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隆基才死几十年,白居易就敢在《长恨歌》里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并公开发表?
原创

为什么李隆基才死几十年,白居易就敢在《长恨歌》里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并公开发表?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于806年(元和元年)。当时他34岁。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而唐玄宗已去世40多年了。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隐晦曲折地讽刺了李隆基的荒淫无度。“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很平实地描写了李隆基自尝苦果狼狈景象。“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但是白居易对李、杨之间真诚相思。追求美满爱情。可谓泼墨如雨。淋漓尽致。颇有同情之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白居易的《长恨歌》能公开发表。我想有两个原因:

其一。白居易抹去唐朝故事的背景。首句“汉皇重色思倾国”。言明我写的是汉武帝刘彻。 加上汉代李延年“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之歌词。使人信以为真。再如。唐朝是没有诗中的渔阳这个地名的。只有范阳。安史之乱的安禄山就是时任范阳节度史。这种借古喻今手法。叫人抓不到“现行”。这是他的妙招。

其二。唐朝极为开放。没有“文字狱”。帝王心胸还算大度。何况诗中并未提及李、杨两人的名字。描写的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皇帝之爱情悲剧。没有半个字涉及什么宠信奸臣。打击异己之类的东西。如果当朝者硬要对号入座。也抓不到什么“小辫子” 。因为一个向往爱情的帝王总比一个葬送江山的帝王要好。李隆基的继承者也需要考虑父辈或祖辈的声望的。

所以唐朝第16位皇帝唐宣宗李忱。还写有吊白居易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网络图片)

其他观点:

因为在古代。皇帝从来不会标榜自己是道德标兵。寡人有疾。寡人好色。是正常的。

其他观点:

唐朝是诗歌的国度。不但诞生了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诗王白居易。还记得中学课本上白居易的诗作《卖炭翁》、《琵琶行》吗?白居易关注百姓疾苦。反映社会现实。他的长诗《长恨歌》开篇就是“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不用明说。大家就知道写的是唐玄宗李隆基和贵妃杨玉环。此时。唐玄宗已去世几十年。白居易写《长恨歌》时刚刚步入仕途。在长安附近当县尉。他的诗作这样写先皇。命运会如何呢?

《长恨歌》十分轰动。白居易升任翰林

《长恨歌》虽然写了李隆基与杨玉环的情爱。“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等名句流传至今。但诗歌的主旨仍是反思唐玄宗的重色误国。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等。反映了唐玄宗“芙蓉帐暖度春宵”。杨贵妃一家“姊妹弟兄皆列土”。导致朝政混乱。安史之乱爆发。

对安史之乱的起因。唐玄宗是难以推脱的。否则不会有“马嵬坡之变”。愤怒的士兵们杀死杨国忠。逼唐玄宗赐死杨贵妃。后来。太子李亨宣布登基。李隆基不得不退居为太上皇。孤独地渡过了余生。

白居易为官时。唐朝又经历数个皇帝。逐渐衰落。据说在白居易和友人陈鸿、王质夫到马嵬驿附近游览时。谈论起唐玄宗和杨贵妃。王质夫认为这样的大事如无大手笔成篇。时间长了就会被淡忘。

在王质夫的鼓励下。白居易写就传世长诗《长恨歌》。陈鸿创作了传奇小说《长恨歌传》。很快。《长恨歌》轰动朝野。

《长恨歌》发表第二年。白居易调回长安。出任翰林学士。纵观白居易的一生。仕途比较顺畅。他75岁去世。被朝廷追赠尚书右仆射。谥号“文”。葬在洛阳香山。

唐宣宗李忱专门为白居易写了悼念诗:“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这首诗概括了白居易的一生。可见白居易在唐朝的地位和影响。

唐朝开放包容。文人直言敢写

白居易没有因为写《长恨歌》被贬斥。因为唐朝是个开放包容的朝代。唐太宗时有著名的“诤臣”魏征。经常直言进谏。魏征去世后。唐太宗感叹道:“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 。可明得失。今魏征逝。一鉴亡矣。”

武则天时代。英国公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撰写了《为徐敬业讨武曌檄》。其中开头便是:“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寒微。昔充太宗下陈。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节。秽乱春宫。”意思是武则天非法把持朝政。她不是个温顺之人。出身低微。当初为唐太宗才人。因为侍候太宗更衣而近身。后来又勾搭太子李治。檄文末尾更有:“请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谁家之天下!”。

骆宾王的檄文把武则天写得如此不堪。又十分震撼。据说武则天看了檄文非常惊讶。问是谁写的。并感叹道:”这人如此有才。却沦落不遇。是宰相的过错啊”。

从李白到杜甫。唐诗的风格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杜甫不但有反映战乱时期官吏横征暴敛、百姓痛苦不堪的“三吏”、”三别“。早期还有讽刺杨国忠兄妹骄奢淫逸的诗作《丽人行》。白居易则更进一步。《长恨歌》直接把矛头对准了唐玄宗。士风文风如此。造就了唐诗的空前绝后。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42:51

    长恨歌,白居易,唐朝,玄宗,的是,贵妃,武则天,檄文,安史之乱,太宗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42:5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李隆基才死几十年,白居易就敢在《长恨歌》里写“汉皇重色思倾国”并公开发表?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42:51

    白居易的《长恨歌》写于806年(元和元年)。当时他34岁。任盩厔(今西安市周至县)县尉(相当于县公安局长)。而唐玄宗已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