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原创

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好文

热门回答: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当中。最为凶险的一刻。就是历史上那一场著名而血腥的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

成王败寇。鹿死谁手。李世民凭借一场惊险的权力博弈。打破了继位伦理。以杀戮铁血上位。一举完成了从藩王到君王的华丽逆袭。

那么。当年追随秦王李世民的10位“从龙功臣”。最后都下场如何?且听峰子哥一一讲来。

代号“长安斩首”行动

公元626年7月2日(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秦王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10人骨干。在大唐王朝的“大脑”首都长安。发动了宫廷政变。

诛杀了大哥太子李建成和弟弟齐王李元吉。逼宫父亲唐高祖李渊。随后李世民被立为太子。不久后。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史称唐太宗。

这就是历史上骇人听闻、大名鼎鼎的“玄武门之变”。(欢迎关注@峰子奇观。趣史随时看!)

10位“从龙功臣”最终下场如何?

1、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李世民最为信任的心腹。玄武门事件的重要幕后谋划人。官至右仆射。爵至赵国公。同时。他也是李世民的大舅子。妹妹是唐太宗的长孙皇后。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

公元649年。唐太宗逝世。遗旨令长孙无忌、褚遂良辅政。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的亲舅舅。皇亲国戚。位高权重。长孙势力在朝中举足轻重。

后因唐高宗李治。执意要立武则天为皇后。朝中反对声四起。反对立武为后的长孙无忌势力。成为武则天的心腹大患。后来。长孙无忌因与武后多番争斗。失势。被罢官流放。

公元659年。武则天党羽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最终。在武则天的枕边风下。李治令赐死。长孙无忌于家中自缢而死。不得善终!

2、尉迟恭(尉迟敬德)

尉迟恭(尉迟敬德)。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一心腹猛将。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封鄂国公。在“玄武门之变”中。表现最为卖力。曾亲手拎着太子李建成血淋淋的人头。逼宫唐高祖李渊。

公元643年。尉迟敬德请求告老。唐太宗不舍。命其开府。仪同三司。可五天一上朝。公元645年。尉迟敬德随李世民出征高句丽。回朝后。不问政事。在家养老。晚年迷信仙丹。公元658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谥号忠武。善终!

据说。尉迟敬德是个十分“奇特”的人。他面如黑炭。擅使铁鞭。骑乌骓马。与秦琼(秦叔宝)被后世奉为年画上的两大门神。又因尉迟恭年少时是个打铁的铁匠。所以还被后世铁匠行业 尊奉为职业守护神。

3、侯君集

侯君集。唐朝名将。封陈国公。早年不学无术。好勇斗狠。曾随李靖学习兵法。却诬告李靖有造反之心。

侯君集是鼓动李世民政变的积极分子。在参与“玄武门之变”后。被李世民委以重任。任兵部尚书。

唐太宗在位期间。侯君集随李靖讨平突厥。后又领大军灭高昌国。功勋卓著。战功赫赫。慢慢居功自傲起来。因讨灭高昌的过程中。私取宝物而被下狱。释放后心生怨恨。

后来。参与“夺嫡之争”。企图煽动大将张亮和太子李承乾造反夺位。最后被李世民赐死。妻儿流放岭南。不过后来。侯君集也被破格加入到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欢迎关注:峰子奇观。更多趣史!)

4、张公谨

“玄武门之变”中。张公谨独守城门立下大功。后作为副将同李靖平定东突。进入“凌烟阁二十四臣”之列。善终。

5、刘师立

刘师立。被唐太宗先后任命为:检校右武候大将军、检校岐州都督、始州刺史。一生功绩:讨伐罗艺叛乱。在边疆打败党项和吐谷浑。公元640年去世。善终。

6、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多次征讨突厥。担任首都长安城守卫官。唐高宗李治永徽年间去世。善终。

7、独孤彦云

“玄武门之变”后。突厥兵临城下。独孤彦云战死。死太早。未享受到入凌烟阁的待遇。

8、杜君绰

“玄武门之变”后。担任玄武门守卫官。善终。后李治继位下诏追封殊荣。陪葬昭陵。

9、郑仁泰

“玄武门之变”后。随李世民征讨高句丽。高宗李治期间与薛仁贵征讨铁勒失利。不久病死。

10、李孟尝

“玄武门之变”后。随李勣征讨突厥。唐高宗李治时期担任长安城守卫。后病死长安。74岁。

从当年追随李世民“玄武门之变”的10位功臣结局来看。除了谋反的侯君集不得不杀。其他9位“玄武功臣”在唐太宗活着时。基本都得到了善终。

而长孙无忌。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时期。才被打压而死的。跟已死的唐太宗关系不大。

以上。本期回答。更多趣史更新中.....咱们下期见!

【欢迎关注:峰子奇观;下期不错过。更多趣史等你!作者/峰子哥】

其他观点:

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的绝地反击。这一步棋其实很冒险。没有胜利的把握。但还是有很多人愿意跟着他。帮助他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并逼迫唐高祖李渊禅位给他。

这些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他们有的出谋划策。有的身先士卒。拼死卖命。都有很大的功劳。所以李世民后来对他们还都不错。但是。这些人也不是都有好下场。有一些人得以善终。还有一些人则死得很惨。

武德九年六月初四。也就是626年7月2日。李世民率领长孙无忌、尉迟恭、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十人入朝。暗中埋伏在玄武门。等待李建成和李元吉到来。

在此前一天。有人密告李渊说。太白金星出现在西南方位秦王府上空。预示着李世民将拥有天下。很显然。这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搞的鬼。他们在陷害李世民谋反。关乎到大唐江山稳固。李渊自然不敢马虎。于是把李世民叫到宫中质问他。

古人对天文星象十分迷信。对于这种事。李世民自然无法辩白。所以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的策略。

李世民知道李建成和李元吉跟李渊的妃子走得很近。给了很多贿赂让她们在李渊身边吹枕边风。以此陷害李世民。李世民便借机向李渊告状说。李建成和李元吉淫乱后宫。

李世民的话极大触动了李渊。他很慌张。所以就不再提什么太白金星的事情了。而是告诉李世民说。明天他会把李建成和李元吉叫来对质。李世民计谋成功。他为自己赢得了喘息的机会。也争取到了为政变做准备的时间。

不过。张婕妤得知了李渊和李世民谈话的内容。就派人警告李建成。要他小心谨慎行事。

李元吉得知此事之后。也建议李建成不要入宫。但是李建成却觉得。秦王李世民的左右羽翼已经被铲除了。而且宫中禁卫都是他的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他决定去宫中见李渊。也好亲自打探一下情况。

但李建成不知道的是。时任玄武门禁卫军首领名义上是李建成的人。实际上早就被李世民给收买了。这是李世民能够取得玄武门之变胜利的最关键的一点。

六月初九。李建成和李元吉不知道玄武门有埋伏。于是骑着马大摇大摆进入玄武门。当二人来到临湖殿的时候。李元吉察觉到了有埋伏。于是准备调转马头去东宫。

这个时候。李世民杀将而出。紧追着李建成和李元吉不放。李元吉心里紧张。他连续向李世民射了三四箭。但都没有命中。李世民拿起弓箭反击。一箭就射中了李建成。他坠马而下。当场死亡。

就在李世民继续追赶李元吉的过程中。尉迟恭带了六七十人赶到了。他身边的一个士兵一箭射中了李元吉。但没有射中要害。他只是跌下马去了。当好那时候李世民的马受到了惊吓。李世民也跌下了马。李元吉就过去跟他一对一作战。

李元吉其实也很厉害。他跟李世民打了几个回合。李世民竟然打不过他。还被李元吉用弓勒住了脖子 。眼看李世民就要一命呜呼了。摆脱了敌兵纠缠的尉迟恭及时赶到。大声喝住了李元吉。

李元吉知道不是尉迟恭敌手。于是放开李世民。快步向武德殿奔去。准备找父亲李渊寻求保护。尉迟恭是何许人也。他怎能放过李元吉。于是骑马过去一箭就射死了李元吉。

李建成的部下翊卫车骑将军冯立得知李建成身死的消息。决定为他报仇。于是跟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一起。率领东宫和齐王府兵丁二千余人朝宣武门杀去。

那时候李世民手下的人只有几百。而且还在跟李元吉及其手下作战。眼看冯立的大队人马就要来到宣武门了。宣武门守卫云麾将军敬君弘等人不固守城门。坚持率兵出战。结果全部战死。

就在形势万分危急的时刻。张公谨挺身而出。他臂力惊人。一个人竟然将宣武门的两扇大门都给关上了。成功阻止了冯立率兵进入。保住了李世民等人的性命。

等尉迟恭将李元吉杀死之后。他得知冯立率领二千余人在宣武门叫嚣。于是割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然后来到宣武门城墙上。向城下的将士战事二人首级。城下的士卒见事已至此。于是作鸟兽散。冯立和薛万彻也都逃走。李世民因此获得了最终胜利。

紧接着。尉迟恭又带人去向李渊禀告李建成和李元吉身死的消息。李渊见事已至此。于是开始装糊涂。将罪过都推到李建成和李元吉头上。然后接见了李世民。父子二人痛哭流涕。上演了一出父子情深的戏码。

三天之后。李渊封李世民为太子。并让其代为处理朝政。

三个月之后的9月3日。李渊正式禅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登上皇位。成为唐朝历史上第二个皇帝。即唐太宗。

那么。李世民登基之后。是如何对待参与政变的十人的。他们的最终结局又如何呢?

一、长孙无忌。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一(按官职排序。并非你功劳。下同)。

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布衣之交。后来还将妹妹嫁给李世民。也就是长孙皇后。李世民起兵之后。长孙无忌前往投靠。他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是李世民重要的谋臣。唐朝建立之后被封为上党县公。

玄武门之变之所以发生。长孙无忌的劝说起到了关键作用。而且他后来还亲自参加了政变的整个过程。被李世民认为是功臣之首。李世民继位之后。立即册封他的妹妹长孙氏为皇后。封长孙无忌为左武侯大将军。

在整个贞观时期。长孙无忌作为功勋之臣和外戚。长期担任宰相。是李世民的好帮手和好朋友。因此还被李世民封为赵国公。司徒。世袭刺史。

李世民去世之后。长孙无忌和诸遂良成为辅臣大臣。在高宗时期。长孙无忌的权势依然非常大。他每有进言。高宗无不从。但他也得罪了不少人。比如说因为诬告吴王李恪谋反。等等。许多人都十分厌恶他。

还有江夏王李道宗和驸马都尉执失思力。也长期跟长孙无忌不和。特别是在武则天争取皇后之位这件事上。长孙无忌因为支持王皇后。开始逐渐被李治所厌恶。许多大臣们嗅到了政治风向的改变。便开始站在武则天一边。与长孙无忌作对。

再后来。武则天致使许敬宗诬告长孙无忌谋反。李治便借机将长孙无忌流放黔州。他的儿子们也都被革去官职。流放岭南。659年7月。长孙无忌被赐死在黔州。他死后家产被全部没收。家人也都成为奴婢。

一直到674年。唐高宗才让长孙无忌的孙子长孙元翼承袭赵国公爵位。并给与他陪葬昭陵的荣耀。

二。尉迟恭。凌烟阁功臣排名第七。

尉迟恭可谓是李世民的铁杆亲信了。他从武德三年开始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了汗马功劳。在宣武门之变中。尉迟恭是个十分关键的人物。他不但救了李世民一命。还杀死了李元吉。

玄武门之变之后。尉迟恭被封为右武侯大将军。吴国公。实封一千三白户。是受赏赐最后的功臣之一。

不过尉迟恭这个人人品不算太好。他自恃功高。对长孙无忌和房玄龄等人不服。常常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致使很多人都不喜欢他。

有一次李世民举行宴席。他觉得自己功劳最大。应该坐在最前面。但排座位的人却将他排在第二。他十分不满。就指责那个人。还在那儿大骂别人。坐在尉迟恭下面的江夏王李道宗劝诫了他几句。他就一拳打在李道宗脸上。差点没把他眼珠子打出来。

李世民对此很不高兴。但又碍于尉迟恭救过自己的命。所以不好发作。只是在宴席之后找他谈话。希望他戒骄戒躁。不要自恃功高。不把别人放在眼里。尉迟恭由此开始稍微收敛。但他后来到外地担任都督的时候。依然是一副天下唯我独尊的样子。结果很多人都密告李世民说他谋反。

尉迟恭知道自己玩大了。于是找到李世民。把自己的上衣脱掉。漏出伤口。还说这就是自己四处征战时留下的。李世民见状。也不忍心再说什么了。于是再次选择信任他。

不过尉迟恭晚年的时候倒也学聪明了。他知道自己得罪了不少人。所以急流勇退。辞职回家养老去了。而且开始迷信长生不老。沉迷于炼丹。修建豪华宅邸。十六年间都不曾与外人有所接触。

658年。尉迟恭在家中去世。享年七十四岁。唐高宗追封他为司徒。并州都督。并让他陪葬昭陵。

三。侯君集。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侯君集早隋朝末年就开始跟随李世民了。后来在战争中立了了不小的功劳。在玄武门之变中。史书记载说“君集之策居多”。可见侯君集也是政变中的一个重要人物。也是率兵控制李渊和朝臣的关键人物之一。

玄武门之变之后。侯君集被封为潞国公。右卫大将军。

贞观四年。侯君集担任兵部尚书并参议朝政。成为宰相之一。

贞观九年。侯君集跟随李靖平定吐谷浑。在战争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在军中的威信也因此得到很大提升。

侯君集其实是个不错的将才。他早年不曾读书。后来出将入相了才开始学习。终于有所成绩。赢得了大臣们的赞誉。不过侯君集也有个毛病。那就是贪得无厌。他在贞观十三年攻灭高昌之战中。私吞了大量的战利品。因此被弹劾。受到李世民的处罚。因此常常怀恨在心。

贞观十七年。太子李承乾因为担心自己被废。所以就找到心怀不满的侯君集。跟他约定谋反。但李承乾谋划不当。最后事情败露。侯君集因此被牵连。被李世民处死。他的妻儿老小全部流放岭南。

四。张公谨。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八。

张公谨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偷来投降唐朝。到秦王府担任幕僚。因为他建议李世民采取自保之策。因此逐渐受到重用。

在玄武门之变之前。李世民在犹豫要不要杀死亲兄弟。还让人拿出龟壳占卜。张公谨从外面进去。将龟壳摔在地上。还说这些都是骗人的玩意儿。难道结果不好。就不去坐这件事吗?

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

李世民由此决心发动政变。张公瑾在政变中以一人之力关闭宣武门。因此救了李世民的性命。后来被封为定远郡公。左武侯大将军。

贞观元年。张公谨担任定州都督。经常针砭时政。还提了很多很好的建议。得到了李世民的极高评价。

后来。张公谨有建议消灭东突厥。并提出了六条必须这么做的理由。李世民觉得非常有道理。就任命李靖为行军大总管。张公谨为行军副总管。历时一年消灭了东突厥。他因此被封为邹国公。改任襄州都督。

仅仅在消灭东突厥二年之后。张公谨就因病英年早逝。享年38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原本是王世充的手下。后来被俘虏。原本是要被杀的。但是李世民十分赏识他的才干。所以就留下了他。他因此对李世民死心塌地。在宣武门之变中献计献策。立有功劳。被封为左骁卫将军、襄武郡公。

罗艺叛乱之后。他曾参与平叛。但因为他跟罗艺关系很好。所以被人弹劾。但李世民念及他是秦王府旧臣。所以重新任命他官职。

后来李世民准备攻打吐谷浑。唐朝兵还没出发。刘师立就派遣了大量细作去吐谷浑说服了大量部落投降。因此被封为岐州都督。后来唐朝在攻打吐谷浑的过程中。刘师立有勇有谋。大败吐谷浑军队。因此被封为始州刺史。

刘师立其实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李世民看人还是很准的。只不过刘师立寿命短。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死时只有四十多岁。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为人豪爽。有狭义。早年曾在隋朝任职。后来投到李渊手下。跟随李世民参与了平定刘武周。窦建德和王世充的战斗。在玄武门之变中也立有战功。因此被封为肃州刺史。

公孙武达的特点是打仗不怕死。敢冲在最前面。但他同时也是个有脑子的人。在随军与东突厥作战的时候。一千余东突厥骑兵抢掠了大量物资准备渡过张掖河回去。公孙武达命人偷偷绕到河对面埋伏起来。等突厥骑兵渡过一般之后。就下令发起攻击。结果突厥骑兵全部被杀死或者淹死。他因此被封为东莱郡公。

公孙武达在高宗时期去世。时任右武卫大将军。高宗追封他为荆州都督。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出生于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隋朝的右卫大将军独孤楷。玄武门之变中。独孤彦云主要负责参与控制武德殿和东宫。立有功劳。因此被封为历阳郡公。幽州都督。

贞观年间。独孤彦云的儿子独孤谋娶了李世民十四女安康公主为妻。他因此成为皇亲国戚。但独孤彦云没福气。在攻打东突厥的时候战死。死后获得陪葬昭陵的待遇。后来他还成为续图的凌烟阁五十三功臣之一。

八、杜君绰。

杜君绰其实只是个小人物。在玄武门之变中的作用也不是太明显。但是他依然被李世民封为怀宁县开国公。食邑一千户。属于是第三等的功臣。

不过。李世民似乎对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尤其重用。杜君绰得到了他的信赖。长期担任宫廷禁卫军将领。后来又被提拔为右军领军将军。

高宗时期。杜君绰成为洛阳留守。升任上柱国。

661年。唐朝东征高句丽。杜君绰担任辽东道经略大使。在与高句丽大将泉男生的战争中杀敌三万。因此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他的人生因此也到达巅峰。

662年。杜君绰在上朝的时候。意外死在了等待上朝的禁庑之中。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九。郑仁泰。

郑仁泰的资格很老。早在晋阳起兵的时候。他就追随李世民了。并逐渐成为李世民的心腹之臣。宣武门之变中。郑仁泰也是杀死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功臣之一。因此被封为游击将军。赐爵归政县侯。

贞观年间。郑仁泰长期担任宫廷宿卫。后来外放到外地担任行军副总管。防范突厥。

高宗时期。郑仁泰参与了攻打高句丽的战争。因功被封为上柱国。左屯卫大将军。同安郡公。

后来。郑仁泰作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率领薛仁贵攻打铁勒九姓部落。在天山大败铁勒九姓十余万部落。因功被封为凉州刺史。都督凉甘肃伊瓜沙六州诸军事。

663年。郑仁泰在凉州刺史任上去世。享年六十三岁。被高宗追封代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是赵郡李氏。官宦世家。他在隋朝末年起兵。后来投奔到李世民麾下。参与过虎牢之战。被封为上柱国。开府仪同三司。所以说。在宣武门之变之前。李孟尝已经是朝廷大员了。

玄武门之变之后。李孟尝因功被封为水县开国公。开始长期在宫中担任宿卫。李孟尝于贞观三年参与攻打突厥之战。因功获得突厥奴婢一百。封汉东郡开国公。食邑也增加到二千户。

高宗时期。李孟尝担任右威卫大将军。经常作为长安留守。在高宗巡游外地的时候。保护长安的安全。

666年。李孟尝在长安去世。享年七十四岁。被高宗追封为荆州刺史。陪葬昭陵。

除以上十人之外。也有记载说程知节。秦琼、段志玄、屈突通和张士贵也参与了宣武门之变。我们也简单说说这几个人吧。

十一。程知节。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七。

程知节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已经是战绩彪炳的大功臣了。玄武门之变之后。程知节深得李世民信任。一路升迁到了左屯卫大将军的高位。还在拥立李治登基的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因此也受到了李治的重用。

656年。程知节担任行军总管。率军攻打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因为王文度嫉妒苏定方的功劳。所以假传圣旨。劝说程知节让正在追击突厥的苏定方回来。结果影响了唐军将战果扩大。

在回军途中。王文度又劝说程知节将所占的城池里的突厥人全部杀害。然后抢走全部财产。程知节都听从了他的意见。等班师回朝后。事情败露。王文度被杀。程知节则被免去职务。之后以刺史的待遇回家养老。七十四岁的时候去世。

十二。秦琼。

秦琼也是早已成名。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已经是翼国公了。玄武门之变之后被封为左武卫大将军。因为他身上伤病经常复发。所以他长期担任李世民的宫廷宿卫。据说李世民没他站岗都睡不着觉。因此被人们称为门神。

贞观十二年。秦琼病死。李世民追封他为徐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三。段志玄。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

段志玄绝对是个猛人。晋阳起兵之后。他经常带着几十人冲进敌人阵营。在万军之中取敌人首级。还曾俘虏屈突通。让唐朝得一良将。

玄武门之变之前。段志玄在秦王府担任护军。李建成曾重金贿赂他。他拒不接受。还将此事告诉李世民。这加速了李世民发动着政变的步伐。宣武门之变之后。段玄志被封为左骁卫大将军。樊国公。

贞观八年。段玄志作为行军总管。率军消灭了吐谷浑。功劳卓著。因此获得了世袭刺史的荣耀。但他在贞观十四年就去世了。享年四十五岁。李世民追封他为镇国大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

十四。屈突通。凌烟阁功臣排名第十二。

屈突通曾经是隋朝高官。是个十分厉害的人物。他在隋文帝时期就是大将。隋炀帝时期还平定了杨玄感的叛乱。后来与唐军作战。屡建战功。是李渊一生之死敌。不过屈突通后来被段玄志俘虏。因此成为唐朝大将。授兵部尚书、蒋国公。

在玄武门之变中。屈突通选择支持李世民。后来在取得政变成功之后。被李世民派到洛阳去稳定局势。因功获得六百户(屈突通已经是高官了。没有什么好封赏的了。只能多给点食邑了)。

贞观二年。七十二岁的屈突通去世。李世民十分伤心。追封他为果毅都尉。让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公爵爵位。还赏赐他的家人大量钱财。不过比较奇怪的是。李世民并没有让屈突通陪葬昭陵。只是让他登上凌烟阁功臣榜。后来又让他的牌位配享太庙。

十五。张士贵。

张士贵是个草根阶级。从小就练习武术。善于骑射。臂力过人。隋朝末年。张士贵投奔到李渊麾下。南征北战。唐朝建国后被封为左领军大将军、虢国公。完成了人生逆袭。

玄武门之变之后。张士贵成为禁卫军首领。从这一点来看。他在玄武门之变的功劳不可谓不大。后来。张士贵先后参与了西南叛乱和平定薛延陀的战争。战绩卓著。深受李世民信任。

值得一提的是。薛仁贵就是张士贵随军东征高句丽的时候召入军中的。他对薛仁贵的成长有着很大的影响。在高宗时期。张士贵退休。接替他担任禁军首领的就是他的好徒弟薛仁贵。

657年。张士贵去世。享年七十二岁。陪葬昭陵。

总结一下:

李世民对于功臣还真是不错。只要是参与了玄武门之变的人。基本上都得到了重用。但话说回来。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每一个人都很有才干。他们在玄武门之变之后的表现总体还是不错的。所以李世民任用他们其实也没什么错。

至于说这些功臣的下场。我们可以发现。大多数都是好的。只有少数人因为自身的原因导致不好的下场。其余人基本上都是正常死亡。而且不少人都活了很久。也都受到了皇帝的优待。而陪葬昭陵。也很显然成为了这些功臣的标配。可见李世民对功臣们的感情有多深。

其他观点:

参与玄武门之变的人。《旧唐书》里有详细的记载:“月四日。无忌与尉迟敬德、侯君集、张公谨、刘师立、公孙武达、独孤彦云、杜君绰、郑仁泰、李孟尝等九人。入玄武门讨建成、元吉。平之。”

政变成功后。诛杀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秦王李世民得到了太子之位。不久在李渊的禅让下。又顺利地登基继位。那么。参与政变的10个人。他们的下场又是怎样的呢?

(长孙无忌)

一、长孙无忌。

长孙无忌和李世民的关系很不一般。一是他自幼便和李世民要好。二是他的妹妹嫁给了李世民。他是李世民的郎舅。这也是为何在发动玄武门政变之前。他便一直极力鼓动李世民先下手为强的原因。可以说。在李世民的身边。没有谁能比长孙无忌更懂他了。

长孙无忌不仅为李世民出谋划策。还亲自率兵把守玄武门。最重要的是。他还拉上妹妹长孙氏为政变的士兵鼓劲。可以说他是铁了心把身家性命都押在了李世民身上的。

李世民政变成功后。当然忘不了长孙无忌为他做的这一切。所以将长孙无忌定为功臣第一。进封齐国公。其封邑多达1300户。并有具有出入李世民寝宫的特权。至于官位嘛。由于他是功臣。又是国戚。再加上他能力卓越。在朝中自然位高权重。

李世民去世前。又任命长孙无忌为托孤大臣。辅佐李治。

李治能成为皇帝。脱不了长孙无忌的扶持之功。所以李治对长孙无忌尊崇有加。在许多事情上都听从他的建议。这样一来。长孙无忌不像过去那么谦逊了。反而指手画脚。独断朝纲。

然而。长孙无忌却因为废立皇后的事情。得罪了武则天。最终落了个“谋反”的罪名。有意思的是。李治也不与他对质。便把他革职削爵。流放黔州。

不久。长孙无忌在武则天的逼迫下自尽。他的家产悉数被抄没。家人充为奴婢。

(尉迟敬德)

二、尉迟敬德。

尉迟敬德是降将。他作战勇猛。数次救李世民性命。尤以“忠直”的特性。被李世民器重。

当年李世民势大。太子李建成想要瓦解他的势力。第一个策反的。就是尉迟敬德。只是面对满车的金银珠宝。尉迟敬德拒绝了李建成的拉拢。

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件事上。尉迟敬德和长孙无忌一样积极。

在政变中。李世民杀了李建成。在杀齐王李元吉时。不小心跌下马来。被李元吉反杀。就在危急时刻。尉迟敬德赶到。一箭射死了李元吉。再救李世民一命。

随后又是尉迟敬德阻止了攻打玄武门的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并提着武器找到李渊。不光告之实情。还美其名曰。是李世民安排他来护驾。其实就是来控制李渊。“逼迫”他封李世民做太子。

李渊见大势已去。知道李世民已得势。若是再不能审时度势。那父子之间想必也就难堪了。所以。先封李世民为太子。随后又将帝位禅让给他。从此做起了太上皇。

尉迟敬德在政变中的作用实在是太大了。所以李世民把他和长孙无忌并列首功。进封他为鄂国公。食邑1300户。另外还把整个齐王府都赐给了他。

尉迟敬德自负功高。不光对长孙无忌等人多有嘲讽。还因在宴会上有人坐在他上位而不服。把人家差点打瞎了一只眼。

种种行为。让李世民好生不满。给他敲了敲边鼓。

尉迟敬德何等聪明。马上就收敛起行为。并辞了官。从此做起了不问世事的逍遥翁。直到74岁平安去世。死后尽享哀荣。荫泽子孙。

(侯君集)

三、侯君集。

草根出身的侯君集也是李世民麾下一员不可多得的猛将。他一生干过几件可圈可点的大事。其中之一就是参加了玄武门之变。

侯君集和尉迟敬德一样。在鼓动李世民发动政变这事。没少磨嘴皮子。

政变过程中。他一直不离李世民左右。替李世民除掉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身边不多的随从。为李世民的政变。节省了不少时间。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他被进封为潞国公。并被封为右卫大将军。后来。又被提升为兵部尚书。参与朝廷议事。

可以说。一个草根混成这样。理当知足。但侯君集本是草根里的混混出身。他身上的毛病很多。比如他在攻灭高昌后。不光把没有罪的人流放。还心生贪念把高昌国的宝物据为己有。

所以。他虽然立了战功。却被李世民囚禁起来。后来有人为他说情。李世民顺势才把他释放了出来。

但侯君集自恃功高。不光认识不到错误。反而还对李世民心生满。在朝中拉帮结派。四处鼓动人谋反。太子李成乾受他蛊惑和他共谋造反之事。

事泄后。李世民想着侯君集有定国安邦的功劳。所以迟迟下不了杀他的决心。还是在群臣的谏言下。才诛杀了侯君集。于是侯君集成了第一个被诛杀的功臣。

(张公谨)

四、张公谨。

张公谨在玄武门之变中有功:一是李世民在举事前磨磨叽叽。搞什么龟壳占卜问吉凶。他把龟壳一把扔了。并坚定了李世民政变的信心;二是在政变时。东宫和齐王府的精兵冲到玄武门时。他把玄武门大门给关上了。这样阻断了精兵的进攻。为李世民政变成功创造了条件。

所以。李世民继位后把他进封为定远郡公。并升为左武侯将军。

后来。张公谨在平定东突厥的战争中屡有表现。

公元632年。张公谨因病死在任上。卒年39岁。

五、刘师立。

刘师立本是李世民身边的侍卫。由于他在政变中协助李世民诛杀李建成有功。因此进封为襄武郡公。并被封为大将军。

在李世民执政时。曾被怀疑谋反。查实纯属子虚乌有后。对刘师立更为信任。

刘师立一直做守卫京城的工作。也曾参与过攻打吐谷浑和小莫门川的战斗。

后寿终正寝。

(公孙武达)

六、公孙武达。

公孙武达颇有豪侠之名。早在李渊起兵时。便投靠了李世民。

在数次征战中。立下战功无数。因此深得李世民器重。

玄武门政变成功后。被封为监门将军。随后出任肃州刺史。

在平定突厥的战争中。公孙武达有不凡表现。后来他死在任上。死后陪葬昭陵。

七、独孤彦云。

独孤彦云是鲜卑人。早年追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玄武门政变后。封为幽州都督。进封历阳郡公。后在平定突厥时战死。死后陪葬昭陵。

八、杜君绰。

杜君绰曾参加过农民起义。李渊父子起兵后。追随李世民。在讨伐刘武周等军阀时立过大功。

玄武门政变后。杜君绰被进封开国县侯。食邑400户。

后来率35万大军攻打高句丽。斩首3万班师回朝。

戎马一生的杜君绰。死后陪葬昭陵。

(杜君绰)

九、郑仁泰。

作为玄武门政变先锋之一的郑仁泰。由于地位不高。在历史上并没有留下太多记录。

李世民登基后封他为游击将军。食邑200户。

郑仁泰在讨平铁勒的过程中。由于出师不利。他率领的一万四千人在还京时。只剩800人。因此被人弹劾降职。

后来。郑仁泰二次讨伐铁勒叛乱。虽说洗刷了第一次的耻辱。但在当年他便病逝了。陪葬昭陵。

十、李孟尝。

李孟尝早年为盗匪。在他归附李渊后。被李世民收为麾下为将。

玄武门之变后。进封县侯。后因平定突厥有功。进封郡公。

高宗年间。74岁的李孟尝暴死在府中。陪葬昭陵。

看完这10个参与政变的人最后的结局。我觉得李世民在对待功臣的问题上。还是非常温情的。

(参考史料:《新唐书》《旧唐书》)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上柳絮倾城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43:17

    长孙,无忌,玄武门,之变,功臣,贞观,李元,李渊,突厥,的人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43:17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世民带领十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这十人最后都是什么下场?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4:43:17

    在唐太宗李世民的一生当中。最为凶险的一刻。就是历史上那一场著名而血腥的宫廷政变:玄武门之变。成王败寇。鹿死谁手。李世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