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分成东魏与西魏,都是魏国,那他们互相怎么称呼?
原创

北魏分成东魏与西魏,都是魏国,那他们互相怎么称呼?

好文

热门回答:

东魏和西魏都是“后人”的说法。站在东魏和西魏两家自己的立场上。题目的问题是当时他们互相怎么称呼对方。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个魏国。没有什么东魏或西魏!”

北魏末年权臣高欢控制朝政。末代皇帝孝武帝不甘心受制于权臣。想要摆脱高欢的控制。当时占领关中的军阀宇文泰对孝武帝表现得很忠心。孝武帝于是天真地以为跟着宇文泰会比跟着高欢的日子要好过。

当时高欢的大本营在晋阳。而魏国的首都在洛阳。534年夏。魏孝武帝趁高欢不在洛阳。自己导演了一场跑路的大戏。他先是下诏南征。声称要去讨伐梁朝。暗地里准备人马。实际上趁机带着亲信从洛阳西逃去长安。孝武帝跑路后。高欢曾派人去劝孝武帝回洛阳。孝武帝当然不理他。

534年10月。高欢派人给孝武帝送去最后通牒。说只要陛下回来。一切如旧。你还当你的皇帝。如果不肯回来。国不可一日无君。我就只有另立新皇帝了。于是高欢召集群臣。拥立清河王世子为新皇帝。是为孝静帝。

高欢拥立孝静帝。造成北魏同时出现了两个皇帝。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北魏变成东魏和西魏。可是站在东魏高欢一派的立场。孝武帝的跑路。是抛弃自己的群臣投靠割据关中的军阀。高欢拥立孝静帝登基。意味着孝武帝依靠宇文泰建立的西魏是地方割据政权。孝武帝的皇位已经被孝静帝取代。西魏不过是北魏的军阀拥立孝武帝非法割据一方罢了。

孝武帝死后。高欢跟大臣们商议要不要为孝武帝服丧。大家都说皇上都不要我们了。我们还跟他服什么丧啊。现在全国跟孝武帝有关系的。就是前皇后高氏(高欢的女儿。孝武帝曾娶高欢的女儿为皇帝。孝武帝跑了以后。高欢的女儿没有跑)跟他有关系。让前皇后高氏为孝武帝服丧就行了。最后东魏也没给孝武帝举行国丧。只让高欢的女儿以前皇后的身份给孝武帝服了丧而已 。可见。站在东魏立场上。已经不承认孝武帝是合法的皇帝了。

但站在西魏宇文泰一方的立场。孝武帝是你高欢自己拥立的北魏的惟一合法的皇帝。现在孝武帝跑到我这里来了。意味着北魏的首都从洛阳迁到了长安。这只是迁都。不是改朝换代。孝武帝到长安得到宇文泰的拥戴重建朝廷。可是。皇帝还是以前的皇帝。朝廷还是以前的朝廷。反倒是高欢。是逼迫孝武帝这个惟一合法的皇帝逃亡的逆贼啊!高欢拥立孝静帝。就是谋反篡位。孝武帝和宇文泰一方自然不承认孝静帝是合法的皇帝。

本来从合法性上讲。宇文泰有了孝武帝。比高欢是更占理的。可是孝武帝到了长安。跟宇文泰也搞不好。宇文泰一气之下。让人送毒酒。居然把孝武帝给做掉了。重新拥立了新皇帝。这样宇文泰跟高欢就没什么两样了。你俩大哥莫说二哥。都是逆贼了!

有意思的是。孝武帝死后的第二年东、魏双方开战。在宣战诏书中。西魏说打东魏是要“扫除凶丑”。东魏说打西魏是要“讨伐逆徒”。所以东魏是不会叫西魏为西魏的。只会叫逆徒。西魏也不会叫东魏为东魏。只能叫凶丑。也就是双方都不承认对方就是了。北魏实质上是分裂了。但在法理上并没有分裂。因为双方互相视对方为谋反。并不承认北魏已经是两个国家。

其他观点:

北魏建立后。自北魏孝文帝开始。强令迁都。并且大力推行汉化运动。此举对民族融合虽起到重要积极作用。但短期来看。却大大伤害了原有鲜卑民族贵族的情感。且为北魏日后的乱局埋下了一定的伏笔。

六镇的叛乱带给了北魏毁灭性的打击。北魏政权不得不联络北方的柔然游牧民族共同夹击六镇叛军。虽然最后成功歼灭了大部分的六镇叛军。但是对六镇残余势力的安置工作。北魏依然做得很差。还是没有照顾到旧式贵族鲜卑人的情感和情况。于是再度发生骚乱。期间从六镇叛军崛起了两位军阀——宇文泰、高欢。

宇文泰则选择了带兵继续征战。说到底宇文泰其实也在观望。所以在稳定关陇地区之后。宇文泰选择了驻军当地以待天下生变。时机很快就到了:高欢欺辱北魏皇帝过甚。北魏皇帝出逃到了宇文泰手上。宇文泰抓住机会。杀掉了北魏皇帝。立了一个新的北魏宗室为新帝。正式宣布自己这边才是大魏正统。而所谓西魏其实是后人根据地理因素而称呼的。


既然都觉得自己是正统。那么。必然要怒斥对方是乱臣贼子喽。东魏会骂宇文泰是贼子。而西魏自然就会痛骂高欢是贼子。互相冠以“伪魏”是必然的。

其他观点:

北朝的北魏、东魏、西魏的正式国号正和南朝的宋、齐、梁、陈一样。前面是不加方位词的。之所以加方位词。是因为后来的史学家为了精确定位和区分相同国号而加的前缀。今天福垊就讲讲东魏西魏怎么称呼对方吧。

话说北魏权臣高欢学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控制着北魏皇帝元修。可人元修不甘心、不认命。坚决不向汉献帝学习。凭什么要我做汉献帝啊?但为君子能屈能伸。更何况是皇帝。在洛阳的元修就一直假装是汉献帝。而高欢也很满意很欢乐。元修趁高欢欢乐疏于防备之际。以伐梁朝的名义。三十六计。就走为上了。一路向西。喊着泰泰救朕一路狂奔。就到了长安。

皇帝跑了。高欢哭笑不得。就定他个“叛国罪”。然后昭告天下废除元修。重立新君——还是傀儡。后来这个傀儡还想学元修逃跑。被高欢的儿子高澄发现了。就问皇帝你为什么早饭。傀儡当时就激动地说:“从来都是权臣早饭。哪有皇帝早饭?”高澄当时就哭了。不是怕是很尴尬。才假装是怕。高欢立的皇帝我们称之为东魏。

这个泰泰不是太太的通假字。而是一世英雄宇文泰。就是那个建立八柱国十二大将军体系的哪位。元修以为解放了。谁知道却是逃了狼窝又入虎穴。原来高欢是董卓。宇文泰是曹操。本来正统皇帝在手。他完全可以这个理由打高欢。但他弄死了元修。因为愤怒的元修不做汉献帝。也就落了个曹魏高贵乡公的下场。宇文泰就立了个听话的新君。他也要好好过过曹操的瘾。这个政权就是我们所说的西魏。

上段说了。宇文泰不以正统天子的名义。号令天下讨伐高欢是有原因的。第一、皇帝得不到臣民的拥护了。第二、他宇文泰也打不过高欢啊!何必找打!高欢的地盘是当时三国(西魏、东魏、梁)中最小的。但是却是三国中。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实力最强。于是高欢就搞起来你不打我。我也打你。我要统一魏国。这样两方都以魏国的名义开始拉锯战了。

元修刚到宇文泰那里。就大骂高欢(东魏)是凶丑。还要跟他的丞相泰哥(tiger。宇文泰)灭了他。高欢回骂宇文泰(西魏)是逆徒。他们都以魏国正统自居。高欢实力强就打宇文泰。结局竟然是宇文泰胜多败少。有一次宇文泰差点被高欢大将彭乐活捉。宇文泰说:我活着你才能活得更好。我死了。你就是韩信的下场。彭乐也就拿了宇文泰的钱。听了他的话。放了他的人。究其原因高欢太骄傲、太大意。关键是彭乐太容易被忽悠了。550年高欢的次子高洋逼皇帝禅让。建立齐国。史称北齐。七年后。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在宇文护的支持下逼皇帝禅让。建立周国。史称北周。北周后来灭北齐。从而统一北方。而后北周被隋朝取代。灭了陈朝。于是天下重归一统。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03:56

    宇文,西魏,东魏,北魏,武帝,皇帝,魏国,洛阳,长安,权臣

  • 樱花吻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03:56

    没想到大家都对北魏分成东魏与西魏,都是魏国,那他们互相怎么称呼?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擦掉眼泪我依然是王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03:56

    东魏和西魏都是“后人”的说法。站在东魏和西魏两家自己的立场上。题目的问题是当时他们互相怎么称呼对方。那就是“世界上只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