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原创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

好文

热门回答:

狄仁杰: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很牛逼的官。元芳你怎么看?

李元芳:大人。千牛卫大将军很牛逼。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一点儿不牛逼。

狄仁杰:那你每次对敌时为啥要报上自己是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李元芳:唬人的!

要弄清楚千牛卫大将军到底是多大的官。手下有多少兵。就要从唐朝的官制中找答案。

三省六部制

秦以前实行的是分封制。天下是由天子和各诸侯共享。各国的官员不多。但是相国总是有的。国家政务基本上由相国操心。不过各地都有贵族封邑。这是由贵族自己个儿管理。

秦朝。实行郡县制。这个时候才出现了中央集权。但是权力是皇帝和丞相分享。丞相的权力很大。所以才会出现秦始皇死后。宦官赵高和丞相李斯联合废扶苏立胡亥的事。

汉朝时实行的是三公九卿制。皇帝之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政务、军事和监察。三公之下。再设有掌管各项事务的九卿。但是这样。依然没法避免权臣的产生。尤其是太尉。因为他管理军事。很容易成为权臣。比如霍光、王莽。

隋唐时。实行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起草政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尚书省管理政务。尚书省下面再设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把权力划分的很细。相互牵制。中书门下同批。政令方能下达。这样就避免了权臣的产生。

这里的兵部只是管理全国军事事务。类似现在的国防部。但是。兵部尚书是个文官。是不能带兵的。

唐朝的军制实行的是府兵制

唐朝在朝廷设立十六卫。十六卫的名称。唐代前期变化甚多。到唐玄宗开元时方大体上固定为左右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右左威卫、右左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

每一卫设大将军、上将军各一名。将军2名。这样看来。各个卫的大将军是领兵的正职。官职正三品。和六部尚书是一个级别。而且。手下有兵。自然是有实权的牛逼人物。

具体到千牛卫。原型来源于北魏时期。

当时北魏禁军的武官身上都会配备一把战刀。这种战刀名叫“千牛刀”。所以当时这种禁卫武官被称作——“千牛备身”。意思就是说身配千牛刀的侍卫。经过历史的变革。“千牛备身”就成了后来的千牛卫。

十六卫的职责各有不同。譬如十六卫中的左右监门卫负责镇守皇宫诸门。左右金吾卫则肩负起京城的巡逻任务。而千牛卫的职责。据《唐六典》中关于千牛卫的记载:“掌执御刀宿卫侍从”。意思就是皇帝的贴身侍从护卫。大概相当于中央警卫团。

既然是警卫团。那么人员的挑选自然非常严格。除了政治过硬。个人武功自然也是从军中挑选的顶尖高手。不过由于从事的是警卫任务。注定了千牛卫的人数并不会太多。大约在2000人左右。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就相当于警卫一团、二团团长。千牛卫的职责决定了千牛卫大将军必是皇帝亲信之人。带兵不多。职责重大。权力不大。地位很高。

但是。在千牛卫大将军前如果加上“检校”两个字。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并非正式官衔。当以他官派办某事时。加“检校”二字。凡“检校”二字者均为加官。即还未授予这个官职。但却暂时掌握这官职的权利。类似于“代理”、“临时掌管”某某官。是还未真正上位、扶正的。

到这儿就清楚。李元芳的官名就是:大唐帝国皇帝陛下警卫团临时代理团长。只是他这个代理警卫团长天天跟着狄仁杰去破案。没工夫履行警卫皇帝的任务。难怪《狄仁杰断案》都播出好多季了。他还是检校千牛卫。则天女皇还是没把元芳扶正给他个正式名分。

其他观点:

看着挺唬人。其实真的没多牛。如果抹去“检校”这两个字。李元芳就真的牛了。

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看着挺唬人。毕竟大将军不是谁都可以当的。可是。在唐以前。大将军属于稀缺军职。到了唐朝。大将军简直到了泛滥的地步。唐朝皇帝滥封大将军。只是。这其中真正握有实权的。却少之又少。像李元芳这样的大将军。完全是名不副实的。就因为“检校”这两个字。使得他这个大将军大打折扣。实权没多少。头衔倒是显得够高大上。

检校是什么意思?

(影视剧照;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李元芳)

检校之制始于南北朝。以他官派办某事。加“检校”。如检校秘书等。非正式官衔。唐朝中前期。加“检校”官职虽非正式拜授。但有权行使该是事职。但也仅仅是“代理”。太宗时期的著名文臣魏征。就曾被任命为“检校侍中”。从高宗时期起。“检校”官职均为散官或加官。如太师太傅。成了有名无实的荣誉职衔。并没有事职权。更多的是以恩宠而受职。在整个唐朝中后期。对“检校”官职的分封完全到了无章法可言。基本上有些关系的。都可以被任命为“检校官职”。泛滥之下的检校制度。所有在官职前面加上“检校”二字。基本都被认定为是有名无实的虚职。是荣誉大于实权。

千牛卫大将军到底有多牛

“千牛卫”这个名字。全称“左右千牛卫”。始于唐。也盛于唐。进入宋朝后。“千牛卫”这个禁卫职务便逐渐变得徒有虚名。成了虚衔的一部分。

千牛卫说白了。就是唐朝的禁军。其名称来源于帝王随身携带的一种防身御刀。叫“千牛刀”。据说。此种刀“锐利可斩千牛”。典出《庄子.养生主》。关于“千牛刀”出现的记载。较早可见于南朝刘宋。宋“后废帝”刘昱因宫廷政变被杀。而齐高帝萧道成之孙萧之显一手策划了这一起暗杀行动。乘刘昱烂醉如泥之际。用刘昱自己的千牛刀亲手结果了刘昱。

南北朝北魏时期首次出现一种高级禁卫武官。他们除了负责皇帝的安全。还掌执御刀“千牛刀”。这种禁卫武官就是“千牛备身”。此后。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千牛卫这一禁军体制得到不断完善。历朝历代统领“千牛备身”的机构名称不断变化。到了唐高祖显庆五年(660年)。始定为“左右千牛府”。唐中宗神龙元年(705年)。改为“左右千牛卫”。

从千牛卫初始到成型这百余年来。其定位一直都是非常准确的。那就是。这是一支扈卫皇帝。而且个个都配备千牛刀的皇家禁卫军。千牛卫草创于北魏。却完善于唐朝。而且。在唐朝中期达到鼎盛。左右千牛卫各设大将军一人。正三品。统领各自千牛卫。轮值守卫宫廷。保护皇帝安全。其地位超然。品级虽不高。却是皇帝贴身之人。

作为左、右千牛卫的最高管理者。左、右千牛卫大将军日常工作是什么呢?据《新唐书》记载“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将军之职。掌宫殿侍卫及供御之依仗。而总其曹务、总判卫事。将军副之。”可见。身为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其日常的工作量是相当大的。除了主掌宫廷侍卫。还要对皇帝上朝、出巡负责。特别是皇帝就寝和上朝。这必须要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安排好千牛备身提前持御刀侍卫宿从。也因此。出于对皇帝的保护。对这些御前侍卫的挑选尤其严格。必须要“以高荫子弟年少姿容美丽者补之”。为了确保安保措施万无一失。身为左、右千牛卫大将军。从不敢马虎。光是选取左右千牛卫备身。就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既要考察对方的家世背景。又要考核对方的文化、武功。能成为千牛卫备身的。必定是万中挑一。出类拔萃的。

荣誉大于实权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

李元芳每每关键时候亮出自己的身份。说自己是“检校千牛卫大将”。是可以唬人的。虽然这是个虚衔。但这足可以吓唬到很多人。

首先。“千牛卫大将军”职务稀缺。常设只有左、右千牛卫大将军各一人。而加“检校”衔也不多见。这可以看出皇帝对这个臣子的肯定。这种荣誉上的授封。虽是虚衔。但这么崇高的荣誉。不是一般人可能享受的到的。

其次。“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然是个虚职。但也是一个官。而且。还位居正三品。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正一品的官极为稀少。大多数的正一品官都是虚职。比如太师、太傅、太保、太尉和司空司徒。还有那些宗室王爷。而“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虽虚授无实权。但在官阶上却是实打实的三品官。都说“官大一级压死人”。实际上在李元芳和狄仁杰之间。两人的品级多少有些错乱。如果李元芳早早就被封为“检校千牛卫大将军”。那么他的官阶并不比狄仁杰低。甚至比他还高。

最后。就要说说“检校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的非凡之处了。这个官职。非武人不能胜任。李元芳是武人。但他遥领千牛卫大将军。实际上是被武周皇帝武则天赋予了特殊权利。即以千牛卫大将军身份。行使大将军权力。在外有权调度内卫。遇乱则以千牛卫禁军平之。因此。李元芳在《神探狄仁杰》整部剧中。都是最关键、最重要的存在。他虽然直接听命于狄仁杰。其实真正的主人是天后武则天。

其他观点:

千牛卫大将军的确很牛。唐朝武官正三品。已经是最高阶了!但李元芳这个大将军前面加了“检校”二字。级别有了。但其权利却是打了折扣。

想知道检验千牛卫大将军这个官职牛不牛。我们先从千牛卫了解起。


那么是否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仅仅是虚职。一点权利也没有吗?答案是错的!

所以总体来说。李元芳这个职位。级别很高。实权不多。不过对于当时大部分的武将来说。这已经算得上是武官的人生巅峰了。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回复 长街听风 取消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19:41

    大将军,检校,皇帝,官职,唐朝,实权,武官,警卫,虚职,的是

  • 滴蜡泪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19:41

    没想到大家都对李元芳的“检校千牛卫大将军”,在历史上有多牛?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长街听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19:41

    狄仁杰:检校千牛卫大将军是很牛逼的官。元芳你怎么看?李元芳:大人。千牛卫大将军很牛逼。检校千牛卫大将军一点儿不牛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