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票房高的电影下架以后,要等好久才可以在视频网站观看?
原创

为什么票房高的电影下架以后,要等好久才可以在视频网站观看?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一般来说。我们在电影院看到的电影上映3个月之后能够在视频网站找到在线播放的正版资源。这3个月被称为“窗口期”。但近年来。电影院与视频网站之间的“时差”一直在波动。2015年发行商光线传媒与视频网站360院线合作。让电影版《冲上云霄》上映15天就进入网络付费点播。售价5元。从3个月到15天。电影院到视频网站的时差如何确定?

但是这种花5元就能在网站上看到新片的行业共识也一再被挑战。今年黄子韬主演的《夏天19岁的肖像》和《提着心吊着胆》都是进电影院两周就在优酷上线。前者售价10元。后者售价19.9元。比折扣电影票的最低价9.9元还高。从5元到19.9元。价格又由谁来定?

对比好莱坞。其实从去年12月开始。发行商和院线巨头们就开始讨论如何缩短院线到视频点播之间的窗口期了。提出的方案从10天到45天不等。直到今年5月。视频网站Netflix因为无视法国要求电影上映后36个月才能进入视频网站的规定。遭到戛纳电影节的抵制。

针对电影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线的窗口期和付费定价等问题。新京报独家专访了爱奇艺电影版权合作中心总经理宋佳、优酷电影负责人刘开珞、乐视全球版权运营中心高级总监刘冰婷、熙颐影业副总裁兼发行总监范雪铮。

■ 名词解释

窗口期

窗口期其实是一个舶来的概念。指的是在好莱坞电影工业体系之中。电影在不同平台上播放的时间。而在不同平台的播放。出品方都会收取不同的版权费。这一层层的版权费是好莱坞电影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院线:

3-6个月。

只能在电影院看到。

家庭娱乐:

6个月后。

蓝光DVD开始销售。

电子下载:

6个月后。

网上付费下载电影。

视频点播:

6个月后。电视网付费点播。

付费电视:1年后。

公共电视:2年后。

国外现状

传统片方

可接受影院网络同步

但售价高

去年12月。美国部分大型院线开始尝试缩短窗口期。他们考虑在电影上映后17天内让影片进入视频点播环节。但是点播费用高达50美元。一般电影上映3-6个月之后进入家庭娱乐体系的点播费用在6-10美元之间。电影票价普遍在10美元上下。这么一对比。同步院线的点播费简直就是抢钱。不过一家人出行的成本远不止电影票钱。所以视频点播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此想法得到了彼得·杰克逊和J·J·艾布拉姆斯的支持。但克里斯托弗·诺兰和索菲亚·科波拉后来都发声:“希望观众进电影院。”

案例

今年3月在拉斯韦加斯举办的CinemaCon上。好莱坞六大制片、发行公司中的五家就窗口期问题进一步讨论。华纳仍然支持去年12月的方案;激进如环球。希望将窗口期缩短至10天。付费点播定价40美元;福斯倾向于45天窗口期和30美元付费点播的方案;索尼和派拉蒙没有直接给出数字但强调了缩短窗口期的重要性。

唯独迪士尼没有参与其他五家的讨论。CEO鲍勃·艾格硬气地表示:“我们的电影完美地适用于院线消费。”这家拥有迪士尼影业、漫威影业、卢卡斯工作室和皮克斯工作室的好莱坞巨头。在去年以破30亿美元的总成绩位列好莱坞六大票房榜首。

流媒体

《玉子》风波。Netflix遭抵制

虽然美国电影行业的巨头们动了电影院和网路同步上映的念头。但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戛纳电影节却与美国流媒体巨头Netflix闹起了矛盾。此前。流媒体一直是窗口期体系的压轴环节。在法国。院线到流媒体的窗口期长达36个月。但自从Netflix转型做出品方之后。就不断挑战院线的优先权。这次主导的热门影片《玉子》甚至计划只在网络播出。压根就不进院线。同为流媒体视频发行方的Amazon就显得温和保守许多。他们购买和制作的电影会在电影院上映4-8周之后再提供线上版本。因此也没有成为院线的攻击对象。

案例

2015年Netflix花费1200万美元购买的《无境之兽》因为尝试进行网络同步院线而遭到帝皇、AMC、Carmike和Cinemark北美四大院线的联合抵制。

2016年中美合拍、Netflix出品的《卧虎藏龙:青冥宝剑》同样实行同步策略。结果北美400多家IMAX影院只有不到15家上映了这部电影。

2017年5月。《玉子》在戛纳电影节上颗粒无收。还出现重大放映失误引来嘘声一片。戛纳电影节官方随后出台了一条全新的规定:从2018年开始。只有在法国影院放映过的影片才有资格进入金棕榈主竞赛单元。6月的好莱坞制片人峰会上。Netflix内容总监泰德·萨兰多斯强调:“我们不是反影院。但我们非常抵制窗口期。”随后。该片又因为想同步而在导演奉俊昊的家乡韩国遭到三大院线的联合抵制。院线方面称根据韩国电影市场的惯例。一部电影至少要上映三周后才可以通过IPTV等方式在网上公布。

《玉子》引发戛纳电影节出台新规:只有在法国影院放映过的影片才有资格进入金棕榈主竞赛单元。随后。该片又因为想在韩国同步上映。而遭到三大院线的联合抵制。

国内情况

海外片

《天才少女》开画20天网站即上线

爱奇艺电影版权合作中心总经理宋佳说:“爱奇艺的内容来源有一座金字塔:第一层是采购的大体量电影和电视剧;第二层是自制的内容;第三层是用户上传的自制内容。有免费也有付费。”海内外版权采购的影片属于金字塔顶层的内容。目前“平均每部影片上映35天就能在爱奇艺上线”。这个数据在国内视频网站中也实属少见。

宋佳系统地解释了海外电影新媒体版权的不同操作模式:首先要按照龙标分为院线片和非院线片。这两个大分类下面又以发行商细分为好莱坞六大公司(华纳兄弟、派拉蒙、索尼哥伦比亚、环球、20世纪福斯、迪士尼)出品的电影和其他海外电影。

●国内院线上映“六大”电影

国内进口片发行方中影及华夏出于票房考虑规定要3个月后进口片才能进入新媒体播放。现在国内的视频网站都在努力缩短这个窗口期。譬如之前《X战警:天启》和《金刚狼3》都实现了上映60天后在爱奇艺独家上线。“窗口期越短。发行方就希望我们用更多的资源推广。这些电影上线后有些可以用券观看。有些必须付费。”

●国内院线上映“非六大”电影

批片因为很少和国外同步。一般会跟着DVD的发售周期走。这时候国内视频网站的窗口期就取决于院线何时上映。例如一部影片7月在海外上映。当地的窗口期一般是半年。那就是1月可以进新媒体平台。但是国内的报批审查流程可能导致这部影片12月份才进国内院线。那么从国内院线到国内新媒体平台的窗口期就是1个月。

●国内未上映海外电影

至于没在国内上院线的电影。窗口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报批审查的时间。“一般代理公司会报音像出版。但如果我们希望买的新片能尽快上线。或者是合作的海外发行公司无法报审。爱奇艺就会亲自上阵。比如《索尔之子》、《海街日记》和《龙虾》(这三部影片现在都是独家付费点播。费用5元)。好莱坞六大的片子很少做独家。报审也是他们自己负责。但福斯的非院线片一直都是我们报审。”5月初。爱奇艺上线了福斯出品的《天才少女》。此时距离北美开画不过20天。可谓海外电影在国内视频网站上线窗口期的奇迹。

国产片

时间争议

影片超前点映遭院线联合抵制

乐视集团上游有乐视影业负责投资、制作和发行。下游有乐视视频负责新媒体版权。还有乐视超级电视、乐视手机提供硬件支持。也正因如此。乐视成为国内第一家挑战院线优先权的公司。

2015年刘青云主演的《消失的凶手》原定于11月26日晚20:30在乐视超级电视上做超前点映(院线上映时间为11月27日)。却因为各大院线联名抵制。甚至以“取消该片的所有排场”或“暂缓排映此片”相威胁。最终乐视影业还是放弃了“这次互联网生态营销的尝试”。这部影片在国内票房不足8000万。至截稿前。在乐视视频上线后观看人次约1794万。在乐视视频平台内横向比较。独播的《盗墓笔记》观看人次达1.9亿(已下架)。全网同步的《爵迹》观看人次为5185万。同为刘青云主演的《危城》观看人次约1784万(但《危城》的国内票房超过1.6亿)。

价格博弈

点播费超票价避免影响票房

流媒体上线后的付费形式一般分为单片付费和包月服务。为了培养国内用户的消费习惯。视频网站首推会员包月服务。最早做付费会员的爱奇艺在去年6月就实现会员数量突破2000万。其广告和用户付费的收入比例目前基本上呈现1:1。可见用户消费习惯已逐渐养成。好莱坞六大规定新媒体上线必须先进单片付费的环节。而现在视频网站上的单片售价从5元、10元到19.9元不等。也是国内视频网站在摸索和尝试。一般窗口期越短。售价越贵。

案例

《提着心吊着胆》5月12日院线上映。5月25日就在优酷上线。优酷电影负责人刘开珞透露:“《提着心吊着胆》是我们和电影频道、星宏影视、娱跃影业一起投资的影片。在投资初期就做了一些版权的拆分。电影频道拿了电视的版权。我们拿了互联网的版权。院线的收益是大家共享的。影片在优酷上线时单片售价19.9元。会员半价;两周之后进入会员免费。单点5元。或者使用观影券;两个月后(7月24日)进入免费。”

刘开珞表示定价19.9元其实是为了减少对院线票房的影响。“现在电影票还有9.9元甚至更低的。网络单点的价格在院线底价之上。优酷想在不影响院线成绩的前提之下。看看网络到底有多大的空间”。接下来是新一轮的价格调试。比如10元、9.9元、14.9元。直到找到一个合理的定价——“对票房没有很大的影响。又能从网络用户中带来更大的收益。用户也能接受的价格。比如一部电影在院线卖50元。网络上卖5元。那肯定会影响市场健康发展;但是如果网络卖30元。用户就会在院线50元的视听享受和视频点播的便捷中做取舍。最终目标是让两个市场实现互补而不是竞争”。

版权关系

平台之间

90%电影都是视频网站版权共享

爱奇艺与福斯、狮门等影视公司有独家合作的协议。优酷去年与博纳签了十多部影片的年单。但其实大多数影片的版权都是非独家。上线时间都是在与片方签合同时商定好的。此为“全网首播”。独家或者非独家。视频网站与发行商之间的版权合约大多是签5~10年。

●版权分销

“80%-90%的电影版权都是多家视频网站共享。联合推广。”刘开珞指出。“我们从片方购买了独家版权。是否分销给其他平台就变成我们的权益了。”每个视频网站都有不少购买独家版权再分销到全网的案例。优酷近期上线的案例包括:阿里影业出品的《一条狗的使命》。熙颐影业出品的《血战钢锯岭》。

乐视影业出品的《长城》则由乐视视频购得独家版权再分销出去。“票房过10亿的大片很少独播。电影不像电视剧。这是市场的选择。”《盗墓笔记》就是票房过10亿但仍由乐视独播的特例之一。乐视全球版权运营中心高级总监刘冰婷表示也不排除以后分销的可能。“由于乐视影业投资的影片体量一般都较大。只有在竞价相同的情况下。乐视影业才会优先考虑乐视视频。视频网站之间的竞争都是背靠背。无论发行方将版权卖给谁。最终都会分销到全网。因此竞争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价格了。”

●资源互换

除了付费点播和会员费。视频网站的另一种版权盈利方式是通过“以片换片”间接实现的。但宋佳表示:“置换不是每次都平等。也可以协商赊账。”版权置换目前以票房为基准。一部票房15亿的影片可以换一部票房10亿和一部票房5亿的影片。如果对方平台暂时只能提供两部票房5亿的影片。那么就算赊账5亿。可以后期再找一部5亿的影片补上。

平台与发行商

90%版权方只想尽快结清费用

“现在国内市场整体还处在非常初级的阶段。大多是一锤子买卖。海外发行商则非常注重版权。努力在不同的版权阶段实现利益最大化。爱奇艺和他们多为长期合作。我们每个月都要给海外发行商提供数据。不一定与收益挂钩。但对海外发行商很重要。他们想知道这些影片的表现。”片方、发行方急于变现是国内电影和版权产业不成熟的体现之一。好莱坞六大掌握的版权一直到现在都还在不断收费。就连老片翻拍的决策也与版权收入脱不了关系。

案例

在全球最大IP《星球大战》的重启之作《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上映之前。国际领先的投资银行高盛甚至预测该片的收益(包括但不限于票房)可能会达到80亿美元。

但目前国内无论是独播还是共享。所有院线电影的版权交易都是买断。没有分账或保底分成的模式。宋佳解释道:“即使《指甲刀人魔》、《美好的意外》此类小体量的影片在线上的表现可能比院线更好。但仍然是买断协议。90%的原因都是片方、发行方不想做。一方面他们不知道应该分多少。另一方面各家公司考虑到财务问题。都想尽快结清费用然后去做下一个项目。”

反倒是网络大电影和网剧的版权合同以分账为主。部分质量过硬的内容可拿到保底分成的合同。从用户端看。爱奇艺上所有的网络大电影都属于付费模式。此外网剧付费的优质内容也越来越多。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几度无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30:11

    版权,电影,都是,影片,视频,影业,票房,好莱坞,窗口期,行商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30:11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票房高的电影下架以后,要等好久才可以在视频网站观看?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只求﹂份安宁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30:11

    一般来说。我们在电影院看到的电影上映3个月之后能够在视频网站找到在线播放的正版资源。这3个月被称为“窗口期”。但近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