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谢谢邀请。
三国纷争的公元210年。东吴大将周瑜病死在巴丘。死前遗书孙权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于是孙权就任命鲁肃为奋武校慰。令他赶至巴丘、江陵。接掌水军。
戏曲和小说中的鲁肃是一个憨厚的长者。实际上。真实的鲁肃却是“少有壮节。好为奇计”“有过人之才”的将军。鲁肃接掌水军之时正是孙权、刘备激烈争夺荆州之日。巴丘正当江湖汇口。四通八达。为古来水陆争战之地。尤利于水战。成为一个重要的水军据点。可见鲁肃肩上的担子之重。所以。为了防御关羽。也为了防备曹操的南下。公元215年鲁肃选择了洞庭入长江的咽喉之地构筑了险固的巴丘城。同时在城西依山临水、地势高敞之处。建起了训练和检阅水军的阅军楼。这就是岳阳楼的前身。
以后这古楼多次在阅军楼的基础上修圮。先后被称作“巴陵城楼”(因为它筑在巴陵城门之上)、“洞庭连天楼”。只不过那时仍是阅军楼的规模而已。直到唐朝的开元四年(公元716年)中书令张说谪守岳州时。才把阅军楼扩建为一座庄严壮丽的楼阁。初步奠定了岳阳楼的规模。不过。那时因为这座楼在郡署的南边。所以只得了“南楼”的名字。“岳阳楼”名字的出现还是在唐肃宗中期(公元756-762年)。大诗人贾至被贬到岳州时写的《岳阳楼重晏王八员外贬长沙》的诗里。
从阅军楼到岳阳楼。就当时的生产水平和岳阳地理基础而言。都不是易事。据说当时修这样一座楼。非一般能工巧匠所能为。连木匠师傅的祖师爷---鲁班仙师也亲自下凡帮忙了呢!
说是唐玄宗的时候。岳州来了一个姓张的太守。他上任的第二天。就带着书僮到巴陵老城去转了一圈。当他走到三国鲁肃的阅军楼时。不禁被那里的山光水色迷住了:只见洞庭湖浪涛连天。君山在波中时隐时现。巴陵山郁郁苍苍临水矗立。只可惜。这座阅军楼在这广阔宆宇间太简陋了。于是他心里就萌生了在此修一座庄严、漂亮楼阁的打算。
到底把楼阁修成什么样子呢?太守心里没有一点底。忽然他心里一亮:既然没有前人的样子。那么不如干脆出榜招贤。谁能修好这座楼。重重有赏。不过。要是修不好。不仅工料全赔。还要受罚。
这样的榜文。条件实在有点苛刻。所以榜贴出去以后。看的人挤黑了街。可是没有一个人敢揭榜。到第三天头上。来了一个年轻的后生把榜揭了。
太守一看此人。年不过二十七、八。背着一套木匠家什。实在不像有什么绝技在身。就问:“年轻人。你能够接这么大的活计吗?”年轻人说:“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了心。功到自然成。只要大人给我时间准备。到时候保证大人满意。”
“你要多少时间准备?”
“半年访遍江南名楼。一年完工。”
“好。我就等你一年。”太守答应了。
小木匠带着家具边做工边考察江南各大名楼。一直没想出一个比较满意的样式。半年快过去了。这一天他听说几十里外有座楼十分奇特。就背上家什去看。走着走着。前面有条大河拦住了去路。河上白浪滔滔。雾气袅袅。他沿河上上下下找了一个时辰。也没找到桥。眼看天要黑了。今天过不去就又要耽误一天。小木匠把心一横下了水。朝对面游去。江面太宽了。天气又冷。小木匠游着游着终于支持不住了。一个劲地往下沉。正在这个时候。浪花里来了一只小船。一个老艄公把他救了上来。
“孩子。你到什么地方去呀?怎么急得连命都不要了?”艄公问。
小木匠把如何揭榜。如何考察江南名楼。如今期限已到。仍然没有满意的结果。如此这般地说了一遍。老人听了。翘起大拇指连连夸他:“好!后生子有志气!”说完。弯腰从船舱里拿出一只鸟笼子对他说:“我把这只鸟笼子送给你。看看有没有用。”
小木匠一看。呀!这只鸟笼子好精致。上下三层。浑然一体。窗棂隔扇。玲珑剔透。式样特别美观。这不正是心里想的那楼样子吗?只是他看了半天也看不出这个鸟笼是怎么做出来的。于是他抬头问:“请问老人家。能不能把他拆散。告诉晚辈做一遍呢?”
老人笑眯眯地回答:“世间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有了心。功到自然成。”
小木匠回到家里。把鸟笼摆在桌上看了三天三夜。还是没看出门道来。眼看各地工匠已云集巴陵。工程马上开始。可是自己还没拿出式样来。气得他直骂自己:“人家能做出这么精致的东西。我却连解都解不开。这十七、八年的木匠手艺不是冤枉学了吗!”说着。他气得一拳头往桌上捶去。打得鸟笼子一下跳起一尺多高。掉在地上摔得散散的。小木匠一下子呆了。盯着那散了一地的木棍子。眼泪涮涮地往下流。哭着哭着。他又哈哈大笑起来。原来。他发现每一根木棍子头上。都做着小小的记号。按照这些记号一一拼起来。 一个精致的鸟笼子又还原了。
修楼工程开始了。工地上人来人往。热热闹闹。小木匠当了掌墨师。忙得不得了。正在这时来了一个七老八十的老木匠。背着一套缺牙破口的工具。找掌墨师傅要事做。小木匠抬头一看。觉得此人有点面熟。可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见过。就吩咐徒弟说:“你去招呼这位老师傅。随便给他点事做吧!”老木匠说:“掌墨师傅。我可不是混饭吃的。要是看得起。就交一筒大料给我。说不定我能帮你个大忙呢!”
小木匠心想:老师傅这么大年纪。难得有这番心意。也莫莫负了他一片好心。好在工地上这么多人。也不多了他一个。于是就说:“既然如此。你就到河坡下自己选一根料。想做点什么就做点什么吧!”
老木匠到了河坡下。选了一根又直又大的树。然后就从早到晚守着它砍呀。刨呀。谁也不知他要做什么。有人忍不住问他。他说:“莫问。到时候要派大用场的。”就这样过了三三见九天。老木匠终于停了下来。别人以为他要走了。谁知他又拿出墨斗弹起线来。弹一条线。他就坐下来想一会。弹一条。又想一会。就这样左一条。右一条。横一条。竖一条。老是弹来弹去。学徒伢子跑过来问他。老木匠还是那句话:“莫问。到时候要派大用场的。”就这样。他又弹了三三见九天的墨。到了第十天一大早。老木匠把学徒伢子喊过去。拿出一根小尺。对他说:“我要走了。麻烦你十多天。没别的送你。就把这根小尺留给你作纪念吧!”说完话。自顾自地扬长而去了。
这天。工程到了最后一个阶段。四梁八柱件件齐备了。就是托起房顶的“如意斗拱”左拼右拼总也合不拢。一龙堵住千江水。工程只好停了下来。太守一天来催三次。急得小木匠象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这时候。那个学徒伢子突然想起了那个来历不明的老木匠留下来的那筒料。急忙说:“老师傅留下了一筒料。说是要派大用场的。不知道能不能做斗拱?”
小木匠听了。先是一喜。可是一看到那些乱七八糟的墨线又是一气:“这是什么如意斗拱呀!”说着。对准那木料就是一斧头。谁知斧头刚一碰到木料。那根树哗哗地就散开了。撒了一地如意斗拱!用它拼到楼顶上去。刚刚合适!
小木匠连忙问学徒伢子:“老师傅人呢?”
学徒伢子说:“早就走了。”
小木匠问:“走时说了什么?”
学徒伢子:“什么也没说。只送给我一把小尺子。”
小木匠接过小尺一看。只见一面的头上写着一个“鲁”字。一面写着一个“班”字。这时。他才想起。这个老木匠就是送给他鸟笼子的老艄公。难怪看着那么面熟呢!
在岳阳这个故事。经过人们口头流传。已经演绎出许多“版本”。尽管它“传”得有点“神”。但多少也反映了岳阳楼的珍贵和神奇!
其他观点: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更把那种"前望君山。下瞰洞庭"波澜壮阔的气势。以及自己报国无门、忧心如焚的心境体现的淋漓尽致。
其他观点: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与黄鹤楼。腾王阁齐名。自古以来。就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
岳阳。又称岳卅。再称巴陵。岳阳地处湖南最北端。与湖北隔洞庭湖相望。岳阳交通十分发达。水陆两便。商贾云集。经济发达。自古以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加之范公一篇《岳阳楼记》。在赞扬岳阳美景的同时。尤其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宽阔胸怀。时刻激励岳阳人勇往直前!
据岳阳县志记载。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12年左右。当时。赤壁大战已结束。周瑜病亡。鲁肃接任东吴国大都督。为抵抗外敌。鲁肃在洞庭湖上训练水军。特修建岳阳楼作阅兵台并作休息之用。距今已1900年了。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岳阳楼屡经战火。几度毁灭。又几度修复。最近的修复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
现在。岳阳楼是国家重点保护文物。又是岳阳著名的旅游景点。平时。来岳阳楼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而在旅游季节。更是人山人海。热闹非凡!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 初次创业,有什么好的建议,请高人指点下?
- 英雄不问出路,各位第一次创业是做什么?有一样选择摆摊的么?
- 刚开始创业你们会选什么行业?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4202.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木匠,岳阳楼,岳阳,鸟笼,太守,伢子,鲁肃,学徒,水军,斗拱
没想到大家都对岳阳楼的来历是什么?有多长的历史?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谢谢邀请。三国纷争的公元210年。东吴大将周瑜病死在巴丘。死前遗书孙权说:“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于是孙权就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