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赏读王维的诗《鸟鸣涧》?
原创

怎么赏读王维的诗《鸟鸣涧》?

好文

热门回答:

王维的《鸟鸣涧》是一首颇多争议的五言绝句。很值得大家共同讨论。我们不妨先阅读多一次:

首先。说说引起争议的地方:

1、在格律上。首句和结句都可算是小拗句式。问题不大。但第二句。三平尾了。而三平尾是格律诗的大忌。

2、春、山两字重字。在短短二十个字中。就有两个重字。怎样都说不过去。

3、八月桂花香。桂花是秋天的意象。但这首诗写的是春山。意象不统一。

所以有人认为。之所以都说这首诗好。最主要是因为为摩诘所作。若是今人作品。一定会被批得体无完肤。

以下先说说我的意见。然后大家也讨论一下。

这首诗是王维为题友人居所而作。是《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一。因此。是带有写生性质的山水诗。

起句:人闲桂花落

在读者的感知和诗人创作的共同体验中。桂花都是一个秋天的意象。至于这句诗。批评家们有两种解释:

其中一种解释。是说桂花有春花、秋花等不同品种。此处所写的是春桂。

另一种解释则认为。在文艺创作中。不一定要照搬生活。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出现的事物。在文艺创作中说出也是允许的。

个人较为赞同第一种解释。但在创作习惯上只要桂花离开了秋天。就要加以说明。如写成“春桂”。王维这样处理。我认为非写诗之正笔。不能以此为训。

承句:夜静春山空

这是备受推崇之句。《而庵说唐诗》云:“夜静春山空”。右丞精于禅理。其诗皆合圣教。有此五个字。可不必更读十二部经矣。”

人闲、夜静、山空。闲事、闲情、闲趣。营造出空旷静谧氛围。为转句做足铺垫。

这句子。格律上属“三平尾”。有人认为。此乃格律诗之大忌。尽管在诗词创作上。我是极其重律的声律控。但对“专家”们的这忌那忌。从来都是不以为然。据统计。在唐人五绝作品中。出现的“三平尾”句子。约占作品的百分之一。而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唯格律论。声律也是一种创作方法。其一定是要为主题、为情感表述服务的。就正如此句子。

为什么“三平尾”是律句之忌。因为这种句式缺乏起伏变化。但“夜静春山空”表现的就是一种心如止水的静谧。恰恰是不需要起伏。所以。我认为此句的“三平尾”。为摩诘有意为之。

我们要重律。但不能唯律。

转句:月出惊山鸟

“惊”字炼得甚警。徐文弼说:“有此一“惊”字。愈觉寂然。”

起承句已为静谧空旷做足铺垫。转句因月出而生变。用反衬的手法写足了“空”、“静”之意。

结句:时呜春涧中

《诗境浅说续编》曰:昔人谓“鸟鸣山更幽”句。静中之动。弥见其静。此诗亦然”。

《诗法易简录》云: 鸟鸣。动机也;涧。狭境也。而先着“夜静春山空”五字于其前。然后点出鸟鸣涧来。便觉有一种空旷寂静景象。因鸟鸣而愈显者。流露于笔墨之外。一片化机。非复人力可到。

尽管因月出而使环境生变。但鸟并没有飞起。只是在林木间偶而发出叫声。使整个山涧显得更加空寂。摩诘论禅理也。

全诗四句二十个字。句句都是以白描的手法写景。但无一句不是诗人的感知。纯是化工。功力稍浅者则不可为。

最后。尽管众多编者及文章都将此诗归入律绝。但个人觉得还是归入古绝为宜。但也有人认为入古绝又过于近律了。想来王维作此诗时。根本就没有想到。后人还有古绝、律绝之分。

还是那句话。声律应该为主题服务。为情感表述服务。是古绝还是律绝。并不重要。

其他观点:

自问自答。为引玉。

原文: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一.析词意。

1.人闲

闲与忙是对立的。有了比较才有此感。联想诗人身份。终身为官。或因不久前刚刚处理完繁重的政务。或刚得上恩准休假。心情下放了。

2.桂花落

1)比喻心情踏实了。政务之事完结。有了归宿。

2)见后析。

3.春山

此处春是指生命力。生机盎然之意。并非指春季。

4.空

空也是静。指所有生灵都停止了活动。为什么呢?可能吗?

5.月出

出与入相对。没有入就没有出。先前的月跑到哪里去了?什么原因导致“夜静·空”?

6.惊鸟

惊。突然之意。月光突然银照。吓醒了山鸟。或引起鸟儿不安。天亮了吗?

7.时鸣

并没有“飞”之意。断断续续而已。没有引起恐慌。反而沉稳。有拟人化。仿佛相互询问:天亮了吗?发生了什么事?

8.春涧

这是整首诗的关键点。这里的“春”字含有沸腾之意。更凸显生机盎然。

为什么?先前下过大雨了。乌云闭月辉。雨打生灵。瑟缩青山。这才有了“桂花落”。

诗人的寓意是什么呢?起死回生有轮回。

其他观点: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在唐诗中有独特的成就。

《鸟鸣涧》全诗: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首句“人闲\"二字可不是随口而出的。只有周围没有人事的烦扰。微小的桂花落在衣襟上才会被感觉得到。接下来第二.三句。春山中万籁都陶醉在夜的宁静里。月亮出来的光辉竟使鸟惊觉起来。末句说鸟虽惊。其实是说月亮出来带给它们的新鲜感。

从此诗写作手法看。桂花落的细微影响于人的感觉。正契合着诗人的心境。又相互作用于春山的环境。春山明月.落花.鸟鸣点缀出的迷人环境。映衬着盛唐和平安定的社会气氛。这首诗可以说是为此而讴歌的。

王维喜欢营创静谧的意境。此诗就是一例。乍看起来。诗中写的都是花落.月出.鸟鸣的动景。这些动景既增加了诗的生机。同时通过动进一步突出了春涧的静。写动却能创造出静。这正是王维诗的独特处。

王维的山水田园诗宣扬的多是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要不。咋叫他“诗佛”呢?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 后才能评论

评论(2)

  • 陌念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4:08

    月出,鸟鸣,春山,之意,都是,诗人,格律,静谧,三平,此诗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4:08

    没想到大家都对怎么赏读王维的诗《鸟鸣涧》?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浮生三叹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4:08

    王维的《鸟鸣涧》是一首颇多争议的五言绝句。很值得大家共同讨论。我们不妨先阅读多一次:首先。说说引起争议的地方:1、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