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原创

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在我们的历史中。有两大“毒品”曾在相应的时代里危害了无数人。这两大毒品第一个就是在近代史中由英国人输入的鸦片。第二个就是在魏晋时期风靡一时的五石散。

而这两大毒品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以药品身份存在的。

五石散在成为荼毒之前。情况也是如此。

改变了五石散用途的何晏

要说到五石散由药变成毒的过程。有一个重要人物我们是不得不提的。这个重要人物就是曹操的女婿、三国时期的美男子何晏。

何晏成年后。曹操更是因为欣赏他的才学以及对他的偏爱而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这里面的种种经历。造就了他与众不同的历史地位。

不过何晏最出名的并不是自己这些身份以及经历。他最出名的其实是他的才学与空谈。他是魏晋玄学的开山鼻祖之一。被时人视之为名士。在士人阶层中。是那种如同明星一般受人追捧的人物。

正如同现如今很多粉丝疯狂追逐自己偶像一些行为的情况一样。那时候人们因为崇拜何晏、受他的影响。就开始模仿起了他的一些行为。

五石散就是何晏的推广下。变成“毒品”的。

五石散的潮流

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何晏本身有着一些小毛病的原因。所以他就在医生的建议下。初步服用了五石散。

而随着他服用五石散的时间越发长久。他开始从五石散中发现了另一些奇效。那就是在服用了五石散后。整个人的体力会大增。一改以往的萎靡。与此同时。精神也会变得恍惚飘荡起来。仿佛整个人飘入了仙境一般无我。

后来。由于怕别人把自己当成磕药的另类。他就想办法推广起了五石散。想让整个士人阶层都服用五石散。

这个时候。在他这种重磅级人物的推荐下。服用五石散就迅速成为了当时士人阶层中的潮流。被很多追求那种虚幻感觉的人捧为了“圣药”。

五石散在历史之中的流传是非常久远的。在何晏被司马懿杀掉之后。五石散仍一直在接下来的两晋南北朝时期流传。仿佛那最后的精神支柱一般。支撑着那些南方苟活士人们的最终幻想。

在五石散传播最为热烈的时候。服用五石散的人不再仅仅限于最初的士人们。很多的僧人、官员、道士、士兵、百姓在潮流的影响下。也服用起了这种危害极大的药物。

即便在后来的历史时期中五石散不再是时代的潮流。也仍然有一小部分人因为贪恋于五石散带来的虚幻感觉。仍服用着五石散。

五石散的危害

而五石散的危害也是非常明显的。虽然说在刚服用五石散时人们的体力确实会大增。但是在服用了这种药物之后。人们却会感觉到自己的身体变得燥热起来。

这种状况。无疑中就消耗了很多人力。

除此之外。五石散本身的毒性也是不容忽略的。在历史中。因服用五石散过多而丢掉性命的案例其实比比皆是。

孙思邈的年龄以及对五石散的态度

正是因为深知五石散所带来的严重危害。所以孙思邈等一众名医才会一直利用自己的名气极力反对着人们服用五石散。

在他去世之前。他更是嘱托了自己的弟子。让他们一定要彻底毁掉了这害人的五石散。

而说到孙思邈。有一个问题是人们一直争议很大的。那就是关于他的年龄。

说到孙思邈的年龄。一般大家比较认同的是101岁的说法。

不过在另一些史书之中由于种种记载的偏差。则有人称其活了141岁。

其他观点:

古代。有一种药。叫“五石散”。吃了之后能治伤寒。至于发明这方子的人。老有名了。他就是张仲景。

但神奇的是。魏晋时期。这五石散竟然名声大噪。

过了几百年后。唐朝有位神医。叫孙思邈。据说活了141岁(也有说只活了101岁)。在临死之前。孙思邈告诫所有徒弟。将“五石散”的方子毁了。徒弟们含泪点头。孙思邈放心归去。

只是。对于毁掉五石散。孙思邈尽管徒弟众多。也难以做到。因为五石散早已“天下皆知”。是妥妥的明星产品。各种改良和深加工的方子到处都是。直到今天。五石散的方子还是存在的。

问题是。孙思邈为何想毁掉“五石散”。难道是人老糊涂了?完全不是。接下来。我们一起聊聊五石散。

五石散本来是药。后来成了助兴的佳品

五石散在魏晋时期。成了名士们最喜欢的产品。如果说哪个文人名士没吃过“五石散”。都不好意思和别人打招呼。

关于五石散为何崛起于魏晋时期?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因为一个人。此人名叫何晏。是曹操的女婿。成为曹操女婿前。他是曹操的后儿子。因为曹操娶了个熟女。这熟女就是何晏的妈。长大后的何晏。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特别是对玄学一道。很有造诣。说通俗一点。何晏此人很能空谈。在魏国士大夫群里。威望很高。

因为何晏身患伤寒病。不得已吃“五石散”治病。吃着吃着。老何吃上瘾了。为什么呢?因为五石散吃完后。人的精神一下变得非常好。力气也增加很多。人会处在迷幻当中。醉生梦死。同时。全身出汗。需要喝温酒。吃寒食。不停活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文化大家何晏的行为。大家觉得很酷。这是真文士。不是假名流。

于是乎。吃五石散的行为开始在士大夫中流传。到了最后。谁吃谁骄傲。谁吃谁高雅。什么建安七子。什么竹林七贤。纷纷开始吃五石散。

那种感觉太好。一边吃的满头大汗。一边喝着酒晕晕乎乎。再加上很多人敞胸露怀。半裸步行。刹那时间。这竟然成为了流行。成为了时尚。

如果五石散只是何晏等人彰显“名士风流”的工具。也许传播就不会那么广了。它还有着一个独特的功能。让吃者欢乐不已。

什么独特功能呢?壮阳。提高性能力。就这一点。让无数人趋之若鹜。吃药的男人就此大增。传播也变得又快又远。

之后的五六百年里。五石散一直很受人重视。就算有人为此而送命。还是有其他人前仆后继。乐此不彼。

直到孙思邈出现。发出那震耳欲聋的吼声“统统毁掉”。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五石散。

孙思邈为什么让人毁掉五石散

五石散治病没说的。对于伤寒病。对于恶性痢疾。都有不错的作用。如果只是治病。这是不错的药。

但。如果有人常吃它。用来助兴。那问题就大了去了。

一是这玩意会上瘾。有点像如今的“海洛因”。几天不吃它。人就难受。关键是有些男人对这玩意有依赖。吃了它雄风万丈。不吃它“一泄汪洋”。凡是容易上瘾的东西。没几个好玩意。那是会麻痹神经中枢。对大脑有损害的。

二是吃了这东西后。全身燥热。必须四处走动。让身体快速排汗。最好是不穿上衣。或者袒胸露乳。这样让人感觉有伤风化。为了让人少嚼舌根。于是。我们经常看到画上的魏晋名流。穿着宽衣宽袖的衣服。看起来很潇洒。实际上。有些时候是为了散热。

三是常吃五石散。性情急躁易怒。容易发脾气。所以。常常看见史料上。有些魏晋名流脾气大的吓人。这当中有一部分人就是常常吃药所致。

四是吃了五石散后。最好喝温酒。吃凉食。要快速散热。这就导致常常有人喝多。喝多了寻衅滋事。祸害周边人等。

最后。这玩意是药。是药三分毒。吃多了对身体实在有害。让人短寿。

作为“神医”的孙思邈。深知五石散的危害。看了无数的病。见了太多的人。最后。在141岁(有说是101岁)高寿临终之际。告诫所有徒弟:远离五石散。毁了五石散。

但。影响已经形成。传播如此广泛。哪里能毁掉?目前社会。吃“散”的人基本没有了。因为有了新的替代品。那就是“毒品”。无论是冰毒。还是麻烟。无论是可卡因。还是海洛因。都会让人迷幻。让人沉浸其中。

其实。五石散也好。毒品也罢。都对神经中枢影响很大。都对五脏六腑害处不小。如果想死得早。那没办法拦。但。如果想多活一些年头。最好还是远离。

正所谓:珍惜生命。远离毒品。远离五石散。

其他观点:

曹操养子何晏首吃药。五石散成为潮流

人们谈到中国历史上的士大夫。肯定避不开魏晋时期。因为很多人认为魏晋时期的士大夫才是真正的名流。出现了何晏、王弼、嵇康、阮籍、王导、谢安等人。

但是伴随着他们飘飘仙的姿态的时候。总是和另外一个名词联系在一起——五石散。鲁迅曾经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一文中。就大肆批判过这种药。

在这篇文章当中。他如此批判何晏:其一。他是空谈的祖师。其二。他是吃药的老祖。这里的吃药。说的就是五石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五石散是由张仲景所研发的一种中药。在汉朝的时候还都不敢乱吃。但是何晏改了配方。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些药的主要成分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几种。

吃了之后会有什么样状况?和鸦片差不多!

张仲景发明这种药方的初衷是好的。主要是给伤寒病人所使用。因为这种药有燥热的功能。所以对于伤寒病证非常有用。但是普通人吃了就不行了。

刚刚吃下去之后没有什么反应。得稍微过了一段时间才有反应。这个过程称作是散发前期。如果没有后来“散发”的过程。那么就是有弊而无利。

因为这种药属于热性。无散发说明热存在了体内。古人尊崇体内“冷热均衡”。因此认为是有弊无利。

另外吃了之后不能休息。必须要持续走路。只有走路才能散发。所以当时把走路称作是行散。有诗为证:至城东行散。其实这首诗也是个笑话。因为不是魏晋时期所作。离开了时代背景。就没有了“行散”之意。

走了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会全身发热。发热后全身发冷。一般情况下发冷就多穿点衣服。再不济吃点热的东西。然而吃了五石散之后。发冷和平时不一样。

要把衣服脱掉。吃一些冷的东西。再用冷水往身上浇。倘若你把它当成平时发冷处理。比如说多穿点衣服。多吃点热的东西。那肯定必死无疑。

但是也有不吃药的人。为了迎合这种时尚。穿衣服也就宽大起来。另外吃了这种药之后。皮肤也变得容易磨破。这是由于体内燥热。需要通过毛孔排气。

当时的名流不穿鞋袜而是木屐。我们所看到很多魏晋名画。里面的人仙风道骨。以为他们很舒坦。实际上内心很痛苦。

再者因为皮肤容易破。破了之后就容易流血。很容易把新衣服弄脏。因此他们道风仙骨的衣服。实际上都是一些旧衣服。而且因为长时间不洗。上面还有很多跳蚤。

吃药吃到居丧无礼。实在是荒唐至极。

当时有一个名词叫做扪虱而谈。没想到竟然成为了一种时尚。不过也正如我们前文所述。这种药是富贵的象征。然而买不起药的还大有人在。买不起药怎么办?那就假装吃了药。

(扪虱而谈”这是王猛的故事。《晋书·王猛传》说:“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

有的人为了显示自己有钱。一天要吃好几次药。因此一天要吃好几顿饭。而正是因为这种不规律的情况。影响到了魏晋时期的居丧之礼。

何为居丧之礼?据考究发现。在魏晋时期对于父母的礼节非常繁琐。比如说你今天打算拜访友人。要提前打听他们的父母、祖父母的名字。

但凡有一人去世。和他交谈的时候。不小心说了他名字当中的某一个字。那么你这个朋友要立刻大哭起来。否则会被认为不孝。

而且居丧的时候。是不允许多吃。也不允许喝酒的。但是但凡你嗑了药。不仅要多吃。而且还要喝酒。因此影响了居丧之礼。形成了居丧无礼的情况。

参考资料:《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鲁迅。1927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陌清茗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38

    魏晋,的人,吃了,何晏,孙思邈,时期,让人,自己的,这是,毒品

  • 难入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38

    没想到大家都对神医孙思邈活了141岁,临终前为何告诫徒弟一定要毁了“五石散”?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眼泪、说拜拜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5:49:38

    在我们的历史中。有两大“毒品”曾在相应的时代里危害了无数人。这两大毒品第一个就是在近代史中由英国人输入的鸦片。第二个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