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为什么读宋词很美。要知道原因。就必须了解什么是词及其构成。
宋词很美。因为词是由诗歌演变而出的一种韵文文体。在唐、五代时称曲子词、曲词、歌词。曲指的就是音乐。词指的是文辞。至宋代。词自行单称。而减掉了曲、曲子、哥等。词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渐渐地脱离了音乐;但它仍然是可以配乐的。所以又称为乐府、近体乐府。如《东坡乐府》、《东山寓声乐府》等。根据词在形式方面的句子长短不齐的特点。又称为长短句。词之所以采用长短句。正是由于音乐上的需要。这个名称也反映了词的形式特点之一。词的格式因音乐的要求而有一、二千种。总归其类有两种分法。最初分为令、引、近、慢等四类。后来有人又分为小令、中调、长调等三类。
词谱就是词牌的格式。有多少词牌。就有多少格式。也就有多少词谱。填词。就是依谱填写。即按词谱所规定的字数、平仄及其他格式来写词。又指集合词调各种形式。经过分类编排。给填词的人作依据的书。
词牌。词的格式的名称。指词所配的乐调。而不是词的题目。大部分词的内容。与词牌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在词牌下还要写上词题。以概括说明词的内容。也有一部分词。词牌就是词题。其中有的在词牌下写上“本意”二字。随着词脱离音乐而独立。各个词牌不在代表词的曲调名。而只作为文字、音韵结构的定式。
以上所述。词一开始即是要配合音乐歌唱的。宋代的乐府(词)到元代变成更复杂的歌曲--有散曲、散套等种类。它和别的诗体最主要、最显著的不同是:一、它的句子长短不齐。又称为“长短句”;二、它是配合乐调的歌词。所以。又称为“乐府”或“乐章”。总之。这两个特点使任何一首词必须属于某一个词调。每一个词调又有特定的格律。用错了。就配合不上乐谱。不能唱了。当然不能唱。就体会不出宋词的美了。
其他观点:
宋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的确能够让人产生美感。
一、宋词是由唐诗发展而来的
宋词是从唐诗发展演化而来。在唐末已经出现。宋词的表现形式很多带有唐诗中的乐府诗的特征。但宋词却象唐诗中的律诗一样讲究对仗、平仄和押韵。
二、宋词比唐诗在形式上自由
宋词相对于唐诗中的格律诗而言。形式上相对自由。它打破了律诗或绝句那样的字数限制。常常在七言句中插入三言、四言、六言等。使得全篇不再像律诗那样整齐划一。因此。宋词也被为“长短句”。另外。宋词的对仗、平仄也不像绝句诗那样严格。押韵方面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三、宋词是用来谱曲的歌词
宋词只所以读起来比律诗更上口。更有美感。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宋词是用来谱曲的歌词。在节奏、吐字、声调等方面都有专门的要求。本身就比较注重可唱性。而唐诗可能更注重文学方面的要求。同歌词还是有差别的。
其他观点: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是对爱人的寂寥情思。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两情相悦的欢愉。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情人间的难分难舍。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这是分别许久的相思。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生死相隔的悲凉。
我们很容易被词打动。因为没有一种文体。可以把人类幽微的情感表达得如此精致而婉转。能够把那些莫名的情绪描述得这般贴切而动人。
当下的我们。利用各种电子媒介。互通消息。我们真的能够用最明白、精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吗?我们用的文字、贴图能够充分表达我们想要表达的情绪和内容吗?
想成为一个会表达的人。一张口就充满魅力。那么读宋词。再合适不过了。
说尽寂寞。不如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说我爱你。不如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劝人看淡离别。不如说“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更难得的是。宋词表达的情感并不是一味的缠绵软弱。而是有一种坚定的生命力。可以称之为韧性。这种韧性来自认真、热忱的生命态度。不屈不挠的精神。抒发为文。自然有一种格调。一种骨气。用宋词来表达情意。不会腻。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虽然胸中堆积壮志难酬的郁闷与焦虑。却并无怨怼、愤恨。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经历过风雨也经历过骄阳。终而乐观、旷达、洒脱。
极尽描摹之能。却不耽溺其中。提高我们抒情表达的能力。没有比宋词更适合的了。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49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宋词,词牌,这是,乐府,长短句,律诗,词调,词谱,唐诗,平仄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读宋词会觉得很美?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为什么读宋词很美。要知道原因。就必须了解什么是词及其构成。宋词很美。因为词是由诗歌演变而出的一种韵文文体。在唐、五代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