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原创

古时候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春节起源与发展。

一、商朝。岁末年尾进行祭神祭祖活动。那时候还没春节这种说法。

二、汉朝。有了年节说法。出现了爆竹。

三、魏晋。有了除夕守岁习俗。

四、唐朝。有了类似贺卡的“拜年贴”。

五、五代。出现了写春联的习俗。

六、宋朝。出现了火药制成的鞭炮。

七、明朝。接灶神、贴门神、守岁、正月十五赏灯十分盛行。

八、国民政府。试图废弃春节。改过元旦。遭到国人反对。1934年。停止这一荒唐行为。

九、新中国文革时期。移风易俗。过革命春节。初一继续干。过年不放假。

十、现在。放假七天。

其他观点:

谢谢小秘书的邀请。

古人过春节啊。可比今天的习俗麻烦多了。这过年的一套完整的习俗就是从小年开始。哈哈。好巧今天就是小年日哟。

小年这天要干什么呢?要大扫除。

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都是除旧迎新的寓意。干干净净的迎接新年。据《吕氏春秋》记载啊。中国在尧舜禹那个年代就有春节要大扫除的习惯了。这可真够早的呀!

小年过后。不管南方北方都是要等到腊月二十五这天。做豆腐。

为啥这天要做豆腐呢。因为这天呀。玉皇大帝要来各家各户查看。大家要做豆腐显得自己清苦。博得玉皇的同情。让他明年接着赐福。

腊月二十六。要“割年肉”

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古代农耕社会不发达。一年只有一次吃肉的机会。所以叫“年肉”。

腊月二十七。要洗衣。要洗澡

都要在这一天。沐浴更衣。洗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新春。

腊月二十八。贴春联

春联习俗来自与古代贴桃符的习惯。桃符为辟邪之木。所以挂在门口。五代后蜀君主孟昶首创在桃符上写字这一传统。后来宋朝印刷术出来。大家开始改在纸上写起春联。一直传到今天。

腊月二十九。祭祖

这一天要上坟祭祖。据说此习俗从汉代就要开始有了。汉代《四民月令》有相关记载。证明祭祖习俗从汉代就有。

腊月三十。除夕夜守岁

俗语称“熬年”。除夕守岁这一风俗最早记载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中。

其他观点:

穷人。至少写副对联。饥寒凑合过年。有钱人家。大红灯笼门前左右高挂。张灯结彩。鱼肉飘香。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退到无路可退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03:26

    这一,腊月,习俗,小年,桃符,春节,汉代,都是,就有,豆腐

  • 心太野╮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03:26

    没想到大家都对古时候的人是如何过春节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一桥孤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03:26

    春节起源与发展。一、商朝。岁末年尾进行祭神祭祖活动。那时候还没春节这种说法。二、汉朝。有了年节说法。出现了爆竹。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