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首先。郭子兴的后人并不是被朱元璋被斩尽杀绝。
按照《明史》记录。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一养女。其中养女马氏最为显贵。嫁给朱元璋。就是著名的马皇后。女儿郭氏被封惠妃。与朱元璋生三子。分别封为蜀、谷、代三王。
而郭子兴的儿子中。长子早年即战没。名无法考证。后明末王士贞考证应为郭大舍。二子郭天叙奉小明王韩林儿之令攻打元朝集庆时。与舅舅张天佑被部将陈野先杀害。真正死在朱元璋手上的是三儿子郭天爵。
郭天爵的死因。明史的记载为“林儿复以天爵为中书右丞。已而太祖为平章政事。天爵失职怨望。久之谋不利于太祖。诛死”。本来应最为详细的《明太祖实录》则语焉不详。估计这类事情朱元璋也不想多讲。总之。很有可能是朱元璋找了个借口把他杀掉罢了。
那么郭子兴真的绝后了吗?答案是不能确定。
我们可以从浩如烟云的史料中寻找可能的真相。
根据嘉靖年的《定远县志》记载。一位叫郭老舍的“以滁阳之故”。又称郭老舍的后代郭琥为“滁阳王玄孙”。县志还有一条记载“丙午宣德元年正月己亥孔颜孟三氏子孙孔克勤等及滁阳王后人郭畀等来朝。 赐钞遣还 ”。也就是说。郭子兴还有一个儿子。名字叫郭老舍。
让我们回到洪武年。根据各种史料。大致还原郭老舍的经历。可谓是非常的坎坷。
在朱元璋称帝后。洪武四年曾下过一份近乎于白话文的圣旨给一位叫郭老舍的人。圣旨上这样说的:“說與郭老舍。再三留你不住。實要回鄉守祖。你舊有二所庄田。我就賜與你耕種。教戶部官開除糧草。”而这个郭老舍。即是郭子兴二夫人李氏所生的儿子郭老舍。(《今言》李夫人生郭老舍)
而这个郭老舍。在回乡后又倒霉透顶。洪武十一年的时候。邻人拐卖小孩。把郭老舍拐卖到贵州。这一拐走就被拐了十七年。好容易长大后的郭老舍从贵州逃出来回家。又被人押送到黑窖打黑工。最后这事被一位官员得知。告诉朱元璋后才得以放还回家(老舍還鄉。為費謙所發。解黑窑場做工。上面諭放回。令一年一朝京師。老舍卒。諭葬立石。)
在郭老舍失踪的期间。朱元璋在洪武十六年“亲藁滁阳王事实”并召太常司丞张来仪撰写碑文。令郭子兴的邻居宥氏首率而祀之。洪武十七年三月。明朝为郭子兴封王、建庙、定庙祀、立碑石、建坟与享堂等一系列程序得以完成。郭子兴的祭祀规范化。钦定的郭子兴事迹由此出炉。
而这个期间。郭老舍还远在贵州。等其回家乡时。已经是洪武二十八年的时候了。
而今天我们看到郭子兴的史料。主要是以明史为主。而明史郭子兴的记录。又主要以洪武十六年张来仪所撰写的碑文为主。当时郭老舍生死不明。所以史料言郭子兴是绝后。通过其他史料。我们可以推断出郭子兴可能并未绝后。
郭子兴四子郭老舍的后人。在后来年因祭祀的问题。与朱元璋指定的宥氏后人发生了争执。引发了另外一段明朝著名的公案。此案历经弘治、正德、嘉靖三朝。涉及多位皇帝及内阁大学士。经过多年的激烈争辩。最终郭氏失利。被判非滁阳王后人。不许干预滁王郭子兴的祀事。这是后话。
王士贞对郭老舍进行考证。认为从年龄上郭老舍不应该是郭子兴的儿子。这又是另外一种说法。
其他观点:
郭子兴是元末河南江北行省安丰路濠州府定远县(今安徽定远)人。是个家中殷富的财主。为人豪爽仗义。因为忍受不了当地官吏的勒索、侵逼。他于元顺帝至正十二年(1352年)伙同江湖好友孙德崖等人聚集了数千人马举旗造反。他们袭杀了州官。并一举攻占了濠州城。
彼时。红巾遍地。天下大乱。反元起义风起云涌。迅速席卷了大江南北。刘福通、韩山童最早起事。举兵攻占了颍州;彭莹玉、徐寿辉占湖北;土豪方国珍、盐枭张士诚先后揭竿而起。先后占据了浙东和苏北......郭子兴这一支被称作“淮西红巾军”。他们占领濠州后。元将彻里不花胆怯而不敢进攻。每天只是将俘获的百姓处死。杀良冒功。郭子兴等人在濠州城里训练士卒。加强武备。准备迎击前来进剿的元军。
此时。朱元璋正在皇觉寺出家为僧。他的一位同村好友汤和参加了濠州起义。捎信劝他前往投奔。不料此事被人察觉。扬言要向官府告发。恰在此时。皇觉寺又遇火灾被焚毁。朱元璋无处存身。失去了生存下去的依靠。走投无路的他决定铤而走险。去濠州投奔郭子兴的红巾军。
加入淮西义军后。朱元璋苦练武艺。每次作战。他都表现得很英勇。且很有谋略。因此深得郭子兴的青睐与器重。将他攫升为九夫长。并将养女马氏(大脚马皇后)嫁给他为妻。朱元璋当托钵僧时。曾走遍淮河两岸和中原大地。社会阅历与经验很丰富。每当有要紧事时郭子兴都和他商量。有重要的作战任务。也都交给他去完成。朱元璋每次率队出征。总是身先士卒。带头冲锋陷阵。获得了战利品。他自己绝不独占。而是均分给大家。士卒们受其鼓舞。每遇战阵无不奋勇杀敌。所以屡战屡胜。立了很多功劳。
郭子兴和另一个元帅孙德崖有矛盾。朱元璋多次从中调解。然而。其他几个元帅对郭子兴的独断专行愈发不满。一天。他们竟合谋把郭绑架扣押起来。关在一间小黑屋里。准备找机会将他处死。郭子兴的家属和亲信部将都急的没了主意。朱元璋再一次展现出他冷静沉着、临危不乱的素质。他利用几个元帅间的矛盾。略施小计将其联盟给瓦解了。还将郭子兴迅速解救回营。经过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朱元璋的个人威望迅速提升。他在淮西军中的地位也愈发不可小觑了。
但朱元璋感觉到在这样一支军纪涣散、争权夺利、内讧不断的队伍里。很难有所发展。于是征得郭子兴的同意后。回家乡凤阳拉起了一彪人马。他在家乡组织起的这支队伍有700余人。其中有他的同村发小汤和、邓愈、徐达、周德兴、郭英、花云等。这些人后来都成了他麾下最信任、最得力的将领。也大都成了明朝的开国功臣。
在此期间。他尊奉郭子兴的命令四处征战。屡立战功。但他绝不仅仅只想像郭子兴那样做个称霸一方的土豪。他目光长远。胸怀大志。很希望在这群雄并起、局势纷乱如麻的元末乱世中崛起并脱颖而出。再一统天下。因此。他很注意接纳并听取一些有学问、有远见的知识分子的建议。足智多谋的定远人李善长就是在这段时间内成为朱元璋的主要谋士的。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正月。朱元璋建议郭子兴向东南发展。郭子兴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派大将张天祜率军攻打和州(今安徽和县)。令朱元璋总管军务。
这年3月。淮西红巾军元帅郭子兴病死。其子郭天叙继为都元帅。朱元璋和张天祜为副元帅。据说郭子兴死后。他的两个儿子郭天叙、郭天爵妒忌在军中威望卓著的朱元璋。他俩曾在酒里下毒。想鸩死元璋。幸被元璋识破而未遂。9月。郭天叙、张天祜率军攻集庆(今南京)。元朝降将陈也(埜)先再次临阵叛变。郭天叙、张天祜二帅阵亡。原属郭子兴的淮西红巾军将士们全归朱元璋统领。郭天叙死后。其弟郭天爵更是无力抗衡朱元璋了。他最终被朱元璋以谋反之名诛杀。另一位反对他的首领邵荣也被他找借口铲除掉。至此。郭子兴遗存势力中便再无能威胁到朱元璋老大地位的人存在了。
郭子兴、郭天叙死后。刘福通建立了“宋” 政权。任命朱元璋为这支起义队伍的左副元帅。从此。朱元璋继承了郭子兴的全部兵马。实力更加强大了。他驱逐蒙元。扫平群雄。统一天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了。
其他观点:
郭子兴的存在足以证明元朝社会管制力度远比明朝轻。
郭子兴本质就是元末社会的“黑老大”。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一直在致力于打击民间土豪。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明朝出现类似郭子兴这样的人。
为什么郭子兴的出现可以证明元朝社会管制力度比明朝轻?
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也。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明史·郭子兴传》
从《明史》记载看。元末淮北地区还能出现没有官职和功名的“富人”。而郭子兴的父亲仅仅凭借财富就能在老家获得极大的声誉和名望。而且平时郭子兴作为“地主家的傻儿子”。招贤纳士。结交社会人。元朝基层衙门都不管。
而等到了元末乱世。郭子兴把家里的财产拿出来一散。就能轻松“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
这在明末是不可想象的。
朱元璋当皇帝后。也是吸取了郭子兴、刘福通的教训。大力打击地方土豪。比如随意迁移这些富人。让富人承担重役等等做法。使得明朝社会完全丧失了产生土豪的土壤。
根据陈宝良教授《明代社会生活史》介绍。从明仁宗、明宣宗时期开始。明朝社会不管多么富裕的家族。三代没有一个举人。这个家族就会很快衰败下去。
这其实就是说明明朝社会政府管制力度相比元朝有了极大加强。社会环境对“体制外”人士非常不友好。
对了。郭子兴的儿子都死绝了。而郭子兴女儿嫁给了朱元璋。他的外孙是明朝蜀王朱椿。也就是说明朝蜀王系都有郭子兴的血脉。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 为什么喜欢的总是害自己最深的?背后有何规律?
- 在北京月入14k,这种情况下要不要离职呢?
- 在当前社会背景下,学生学历低会导致爹不疼娘不爱且家庭成员不和睦吗?
- 刚刚离职的我现在还能从事哪些工作呢?
- 为何无人治理满大街逆行的送餐骑手?背后原因大揭秘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桔子生活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846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桔子生活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老舍,朱元璋,明朝,定远,明史,元帅,元朝,土豪,至正,社会
没想到大家都对元末豪帅郭子兴的一生是怎样的?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首先。郭子兴的后人并不是被朱元璋被斩尽杀绝。 按照《明史》记录。郭子兴一共有三子一女一养女。其中养女马氏最为显贵。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