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师郭资为何宦海扬波四十八春?
原创

太师郭资为何宦海扬波四十八春?

好文
试试语音读文章

热门回答:

郭资。字存性。河南武安人。洪武十八年进士。初为户部主事。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后改北平布政司右参议。因建言改革弊政。升为北平左布政使。

朱棣起兵靖难时。积极依附。高呼万岁。朱棣大悦。命辅佐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同时负责后勤粮饷。抚练兵民。

朱棣即位后。升户部尚书。掌管北平布政司。朱棣修建北京城。出塞北征。都由郭资负责工役劳役、军饷补给。

明仁宗朱高炽即位后。念其往日功劳。命兼太子宾客。又因郭资年老多病。特加太子太师并让他退休。回乡养老。赐白金百两、钞二万贯、彩币二十表里、免户内税粮、终身半俸。

到明宣宗宣德四年时。因户部贪腐日盛。有近臣向皇帝进言说。郭资刚直廉勤。虽老病。但可以坐镇。遂诏命郭资掌户部事。免上朝参拜。但郭资毫不怠慢。不论寒盛暑。必坐公署理政。宣德八年以病卒。年七十三。

宣德皇帝罢朝一日。命礼部赐祭。工部赐棺。赠“特进光禄大夫柱国”。追封为“汤阴伯”。谥曰“忠襄”。以其子郭佑为户部主事。郭资善于管理财政。而且为官清廉刚正。从不贪腐徇私。深受四朝皇帝信重。去世后。家中无余财。

其他观点:

郭资以户科庶吉士身份。进入翰林院。成为翰林。以翰林身份。进行观政学习(观政进士)。所谓观政。似就是观察时政。加以研究学习。这对仕途生涯。是相当重要。学习业务同时。学习为官之道、之套路。兼而学之。为今后仕途打下基础。积累资本。

郭资。在翰林院“学徒”三年。心情舒畅。如鱼得水。本就是学生出身。书海泛舟二十年。可谓轻骑熟路。郭资作为贫民子弟。自是非常珍惜翰林院学习时光。不去浪费美好光阴。况且。庶吉士。乃天子得意门生。身份尊贵。前途无量。

这一期间。郭资珍惜机会。得以专心致志学习。为今后官场生涯积累基础。郭资三掌户部。善始善终。政绩卓越。备受信赖与器重。

原因如下:一是才干出色;再是为政清廉。三是术有专长。四是光明正大。五是尽心尽力。六是德高望重。七是一心为国。八是功勋卓著。九是历史机缘。十是和永乐、仁宗、宣德三位皇帝私谊较深。似是如此。三掌户部。顺水顺风。

其他观点:

郭资(1361—1433年)。字存性。号静岩。武安西马庄村人。他曾为明代四朝重臣。明永乐年间。曾官至户部尚书、太子太师。他凭着自己丰富的治国经世之才。在促进社会局面稳定、人民安居乐业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很荣幸身为西马庄村的一员。小编对郭太师的生平小有了解。也听长辈们说过很多关于郭太师的故事。

接下来小编就带大家来认识下这位伟人

郭资自幼聪敏好学。志向远大。常以历代社稷名臣勉励自己。年轻时从师学《春秋》。名声闻名乡里。他19岁即入太学。 22岁时考中举人。第二年会试、殿试“联捷”。高中进士。授翰林院户科庶吉士、户科试主事。为父守孝期满后。任户部湖广司主事。改陕西司文主事。后又升任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户部尚书郁新向明太祖朱元璋推荐了他。授北平布政司左参议。郭资深得太祖朱元璋的赏识。又晋升为本司左参政。 不久升任为左布政使。主管北平一省的行政事务。此时郭资才35岁。

明成祖朱棣称帝后。封他为户部尚书、刑部尚书兼北平布政使。 公元1424年朱棣去世。仁宗朱高炽继位。此时郭资已年逾花甲。但仍受到朝廷信赖和重用。又加封他为尚书兼太子宾客。后又念郭资年老有病。行动不便。不忍心让他再过度操劳。管理国家政事。特晋升他为太子太师。厚加赏赐。让他仁归乡里。并给以半俸。免除全家税粮差徭等优待。以享晚年天伦之乐。

郭太师任户部尚书时。为家乡办过不少好事。在这中间比较著名的是七星桥的建造历史。 当他看到河南百姓(武安当时属河南)由于赋税繁重。造成生活困苦。民不聊生时。他就想方设法。暗暗免去了河南老百姓的赋税。因此。河南百姓很快变得生活富足。吃穿有余。

一连过了三个年头。这件事终于传到了皇上耳朵眼。皇上就把郭资宣上金殿问他: “郭爱卿。三年不见河南粮草进京。这是为何呀?”郭资不慌不忙地说:“河南有一段路百姓无法通行。臣用三年税粮疏通了河道。为百姓修建了一座七星桥。该桥工程巨大。耗资无计。故河南粮草三年未得进京”。皇上又问:“此桥有多长多宽。竟要耗费河南三年粮草?”郭资煞有介事地说:“此桥不小。南至东西两广。北至东西二湖。横跨东西两马庄。”皇上一听有“二湖”、“两广”。觉得规模一定不小。便说:“等我有机会。一定亲自到河南去看看”。

原来郭资在免去河南的赋税以后。就命人在武安城西八里建起了一座小桥。以防不测。该桥起名叫七星桥。但并不像他描绘的那么壮观。是一座长不足三丈。宽不足八尺的单孔小石桥。结构简单。造型平常。很不引人注目。桥顶上有七个磨盘。中间一个。周围六个。组成圆形。七星桥由此得名。桥址就在团城乡东、西马庄之间的一条干河沟上。外人不知道。当地人一听就明白。“南至东西两广”。是指东广村、西广村;“北至东西二湖”。是指东湖村、西湖村。都是七星桥周围的村庄。

过了一年。皇帝出巡南方回京时。忽然想起了河南的七星桥。就命郭资带他去看看。郭资心想:七星桥光听听还可以。要是一看。可就露馅了。郭资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郭资领着皇上来到河南境内时。派人逮了一个知了藏在袖筒里。趁皇上不备。郭资突然将知了放生。知了一边叫着一边飞向高空。皇上吓了一跳。忙问郭资:“此乃何物?”郭资说:“这是我家乡的一种蝇子。名叫猛蝇。异常凶猛。”皇上又问:“猛蝇咬人不?”郭资说:“这东西可厉害了。个儿大。别说是人。就是大骡子大马也经不住咬。凸起的疙瘩比拳头还大。如果不及时医治。轻者卧床不起。重者丧生毙命。不过。过了这个季节也就没事了。”皇上心想: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因为看七星桥把命丢了太不值当。忙说:“不看七星桥了。直接回京吧。”

这件事已过去近600年了。但人们仍在怀念郭太师的大恩大德。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分享到 :
相关推荐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评论(2)

  • 少女恶习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38:12

    户部,河南,北平,太师,皇上,翰林院,武安,尚书,两广,宣德

  • 少年狂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38:12

    没想到大家都对太师郭资为何宦海扬波四十八春?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 孤飘的蒲公英 永久VIP 2022年12月28日 16:38:12

    郭资。字存性。河南武安人。洪武十八年进士。初为户部主事。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后改北平布政司右参议。因建言改革弊政。升为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