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我是一名00后。最早听到Beyond的歌是我爸爸放的《海阔天空》相信大多数人听的第一首歌也是这首。海阔天空唱响了一代人对未来的希望。对现状的不甘。也是那一代港台歌手的风格
至于后来大概是2012年起我开始接触更多的Beyond的歌。但接触得不多。终究也只是那十几首歌。但这十几首歌听了这么多年了也并没有听的厌烦。这么多年过去了。除了海阔天空。最喜欢的就是《情人》。可能你们会说。你tm个小屁孩懂个屁。但不好意思我的确懂。刚开始以为那是一首情歌。琢磨它的每句歌词每个遣词造句。盼望你没有我又再度梦中淌泪......多少春秋风雨改。多少崎岖不变爱。多少唏嘘的你在人海....
为情人落泪过不止一次。为《情人》也如此。但这首歌写作目的至今仍不清楚。不知是写给家驹女朋友。还是写给歌迷的。但无论如何。这首歌是我的第二最爱。
为什么Beyond的歌传唱至今。而那个年代的歌大多觉得变味。包括我自己也不能很好的解释这个原因。比如郑智化的《水手》。从个人角度以及现代审美出发。唱的很烂。大多数时候是在干吼以及摇滚。歌词也写的很烂。但放在当年。绝对是金曲榜。
那么Beyond呢。除标准摇滚套装外。Amani童声合唱。海阔天空钢琴。情人凄婉动听的笛子......还有恰到好处的solo。早班火车末尾。灰色轨迹末尾。不再犹豫中间。喜欢你中间......
那么还有一点就是歌词。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有一句话叫做自古黄词出好歌。但我想说。词做的不好会毁了一首歌。我重庆人不会说粤语。但我能唱好Beyond的歌。而且发音正确。Beyond不仅是80。90后的回忆。更是我一个00后的回忆。至少我现在百听不厌。也希望能一直这样下去
这是网友的评论。我将其引用以补充。同时也让大家看到这里仍有很多热爱家驹。热爱Beyond的人!
dick575:“还有。真正写给他自己女朋友的是 喜欢你。真的爱你写给母亲。逝去日子写给父亲。其他就不一一细数了。这些都基本上是较为人所知的几首歌。他几乎每一首歌都是一个故事或有感而发写下的。个人的谈情说爱少之又少。在当年情歌横行的时代beyond非情爱的原创是独树一帜的存在。是真正做音乐有理想的能人。可惜的是闯出了名堂之后勇于去日本挑战。还未闯出一番天地就意外倒下。如果不是这个意外我相信假以时日他们必定能在日本乐坛占有一席之地。可惜天妒英才”
BeyondBeyondBeyondBeyondBeyond
挂榜岩有魄力的葱兰:“Beyond有非常多的经典。也有非常超前的意识。那时候Beyond就有关注环保的歌☞送给不懂环保的人。目前好像还没有那个歌者呼吁环保。还有人文。中国是农耕文明大国。一首农民。唱尽几千年社会底层的心酸史[灵光一闪][灵光一闪][灵光一闪]都是值得流传的经典”
其他观点:
这里有一个基本误解。将流行音乐和音乐学院等同。实际上这两者是恰恰完全相悖的。上过国内顶级音乐学院的歌手。无法做出顶级现象级歌曲。因为音乐学院的教育和商业性是相悖的。黄家驹也好。Beyond也好。本质上是以流行摇滚为主的。而流行音乐本身就是要依附于商业存在的。
国内音乐学院的存在意义。是为国家输送顶级音乐人才。主要方向是师:艺术、古典、美声、民族、通俗、以及各种器乐和研究。以及作曲。这部分的教育和知识。都是以极为严肃的内容进行传播的。我们以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为例。就可以很好理解商业音乐和音乐学院的根本区别。
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的课程是以底层人类对于音乐的研究作为核心的。比如有一门叫做:音乐审美心理防线。这门课的作用是校对音乐审美认知的。也是作曲系的基本方向。他们的主要内容是。确定音乐的诞生方式、音乐的传播和创作。音乐审美的渠道以及音乐发展。你听听这些内容的名字。他不是某一个具体作曲的技巧。而是在为学生构架一个完整的、严肃的、国家级音乐世界知识。在这些内容之中。音乐学院的逻辑是:培养出国家级审美素质人才。
学过的学生。可以很清晰的从各种角度认知到作曲的情感表达。可以读到更多的内容信息。这是超脱大众的认知水准。所以。中央音乐学院对于作曲的审美是在交响乐、协奏曲这个层次。可是对于流行音乐的受众。他们连什么是交响曲、协奏曲都不知道。所以本质上。 音乐学院的学生本身就不是流行音乐的受众。流行音乐的受众。也不是音乐学院要求培养的人才。
简单讲一下流行音乐是如此创作的:
流行音乐的创作过程。相比于音乐学院的交响曲、协奏曲而言是非常固定的。而且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存在。他的名字叫套路和弦。
套路和弦就是流行音乐的组成核心。所有的流行音乐基本上都是套路和弦的产物或者衍生物。因为套路和弦是人类在大众音乐审美之中的精华。至少曾经是精华。
套路和弦的意思是:人类/大众更偏爱一种固定的情感听觉(和弦就是音乐情感的基本单位)。更具数百年的规律。形成了一系列特定的和弦排列顺序。这就是和弦套路。
对于流行音乐而言。按照和弦套路来作曲。就意味具有广泛的市场传播度。黄家驹就是凭借着自己对于套路和弦和旋律的天赋。才将Beyond从硬核摇滚转变为流行摇滚的。也成就了Beyond和他自己。
所以。黄家驹的作曲过程是这样的:
1:确定歌曲的基本立意和思想情感;
2:选择一个套路和弦;
3:完成旋律核心的记忆点。完成作曲的骨架。
4:完成分段递进和段落变调;
5:为套路和弦选择更具体、更为具有强烈情感的小七/小三/和弦。
基本是这样。流行音乐作曲的核心一定是套路和弦。他们创造过程很短。一般最长也长不过三个月。因为他的内容很少。相比于严肃音乐而言。而音乐学院的作曲系学生学习的是:长达50分钟的交响曲的作曲乐谱。足足有十几万个音符。上千首旋律小品组成的宏伟篇章。
换句话说。音乐学院作曲系学生学习的内容体量是流行音乐的数百倍、近千倍。这种深度完全不同。
所以。对于音乐学院的学生而言。他们去看待流行音乐就像博士生去看待小学生的加减乘除一样。对于博士生而言。他们的创作成果很难用加减乘除的方式去完成。所以。对于商业音乐歌手而言。成功的人往往是从没上过严肃、系统、高质量的作曲教育。
周杰伦。高中没考上。没上过大学。上过一个月的音乐班。他成为华语作曲扛把子。
李荣浩。初二辍学。没上过大学。学习过大提琴。成为了近几年作曲旋律第一序列。
邓紫棋。15岁辍学。没上过大学。学的是专业的商业乐理班。HK唯一能打的歌手、唯一的顶级音乐人。并不是新生代。而是整个HK乐坛。
可以产生最好商业化流行作曲的人。不能是音乐学院作曲系出身。因为。不要用高射炮去打蚊子。国家级艺术人员和商业流行音乐的战略意义和施展地方。完全不同。
换句话说。Beyond的歌经典。恰恰是和音乐学院背道而驰。基于流行音乐的理论原则。没有收到过于严肃和系统的高质量审美认知影响。如果黄家驹上过音乐学院。他是写不出以套路和弦为主的流行摇滚。
如今音乐学院等严肃作曲氛围。是现代音乐。而现代的所谓严肃化先锋音乐。基本上都不是给人听的音乐。而是一种实验性试图拓宽音乐边界的产物。
所以本质上。 不上音乐学院。才是顶级作曲人成功的源头。当然。音乐学院的门槛也可能超出了他们幼时的能力。对于黄家驹、周杰伦、李荣浩而言。他们幼时的确没有前往顶级音乐学院学习的家庭资源。但也是因为如此。他们的遭遇才对流行音乐的大众认知更为深刻。而不是高深莫测的艺术化音乐。
其他观点:
音乐学院的课程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同时也很教条。国内毕业生似乎是音乐学院这条生产线加工出来的产品。产品的原料差不多。加工过程差不多。所以产品很相似。而且。这些毕业生由于受到正统教育。思想比较僵化。不敢突破教条框框。不接受新生事物。难以有好作品。当然。这不是说所有人都这样。而港台的黄家驹。罗大佑。李宗盛这些名家。从小没受过正统音乐教育。学习的内容比较广泛。都吸收为自己的营养。加上自己对音乐的挚爱与全身心的投入。思想比较奔放。敢想敢写敢唱。就像海阔天空所唱那样。音乐世界对他们就是一个海阔天空的世界。自由奔放。随心所欲。所以能够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会写出很多好的作品!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9195.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音乐学院,音乐,和弦,流行音乐,套路,的歌,的人,的是,家驹,首歌
没想到大家都对为什么黄家驹没有上过音乐学院,却能创造出那么多经典的歌曲和吉他solo?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我是一名00后。最早听到Beyond的歌是我爸爸放的《海阔天空》相信大多数人听的第一首歌也是这首。海阔天空唱响了一代人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