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回答: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任何一个出家的人。都有着神奇的经历或者难以述说的隐情。民国期间。一个李叔同。一个苏曼殊。都是那个时代翩翩公子、绝世高才。李叔同诗词书画印。还有戏剧和音乐。皆称时代圣手、旷世奇才。但他却在名高之处、中年之时。抛妻弃子。义无反顾地削发为僧了。在深山古刹。伴随着邈远的钟声。伴随着青灯古佛。了此残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叹息。
而苏曼殊的身世和经历。似乎比李叔同更为复杂。苏曼殊(1884—1918)。字子谷。号曼殊。学名元瑛。广东香山人。其父苏杰生。年轻时东渡日本谋生。曾在横滨做茶行买办。因为长年在海外。妻子黄氏却在广东老家。寂寞难奈。便与一个日本女孩亚仙同居。后来生下了苏曼殊。当年。那些在日本淘金的华人。很多都在日本包养了妇人。也有很多生了小孩。人们给这种关系生下的孩子取了一个特殊的名称。叫做“相子”。
苏曼殊6岁时。被黄氏从日本带回广东老家。将他送进私塾。悉心教养。但是。由于苏曼殊身世不清。来路不明。颇受族中子弟和周围邻居的歧视。因为他生性敏感。故生活痛苦而抑郁。后来。生母亚仙又与父亲的关系破裂。这更加深他的痛苦。
15岁。苏曼殊随父又到日本。在横滨华侨所办的学校就读。后入东京早稻田大学高等预科班读书。期间。苏曼殊曾表现出轻度精神疾病。他寄居在刘师培家。有一次在夜里。他突然一丝不挂地闯进刘师培夫妇的房间。把他们夫妇吓得惊叫起来。
20岁时。苏曼殊到达香港。因为当时康有为侵吞了华侨的革命捐款。致使之前唐才常在武汉组织的起义经费不够、弹药不足。不得不延期。结果因秘密泄露而失败。数十名革命志士丧命。这让苏曼殊义愤填膺。他竟然一度要刺杀康有为。当然。他最终没机会下手。
父亲苏杰生到香港寻找儿子。准备要苏曼殊回香山老家与一个从没见过面、根本不了解的女孩结婚成家。苏曼殊听说后。立即逃跑了。随即跑到广东番禺海云寺。削发为僧。出家当起了和尚。然而。一段时间后。他又受不了修行的苦。遂离寺而去。再次到达香港。
当然。不能把逼婚当成苏曼殊出家的唯一原因。他曾说过不少关于有志出家的话。曾说:“大道失而求诸禅。大义失而求诸僧。”又说:“浊世猖披。非速引去。有呕血死耳。”
他的《过若松町有感示仲兄》一诗则更是明白:“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
苏曼殊一生。钟情文学书画。长于小说诗歌。致力于革命。发表过《反袁宣言》。他是一个经历非常复杂的人。更是一个内心极其矛盾的人又敏感、任性、悲观、脆弱。他怀揣度牒。却又在佛门和红法间反复来回。甚至入青楼。喝花酒。恃才傲物。落拓不羁。
在生活上。苏曼殊是个“吃货”。经常暴饮暴食。特别喜欢喝冰水。好糖果和牛肉。被戏称为“糖僧”。但他到处漂泊。生计无着。有钱时狂塞海吃。没钱时连日挨饿。这样落下了病根。患了严重的肠胃病。1918年。苏曼殊终因疾病医治无效去世。他暴死的原因在于暴食。
其他观点:
民国史上有两个最出名的和尚。第一个是律宗十一代祖弘一法师。第二个便是被称作酒肉和尚的苏曼殊。
在某种程度上。苏曼殊可以与弘一齐名。二人都同样才华横溢且满怀慈悲心。然而不同的是。苏曼殊在35岁这年就暴毙而亡。而弘一则是在60多岁才圆寂。
可以说。如果苏曼苏不死。他的作为很可能不会比弘一小。但在历史面前谈如果显然不合适。苏曼苏年纪轻轻暴毙是事实。谁也无法更改。
苏曼殊的死和弘一的突然出家一样。是历史悬案。
苏曼殊生性放荡不羁。他在饮食上也全无顾忌。苏曼殊虽是和尚却什么都吃。他第一次出家被寺院赶出去。就是因为忍不住在寺院烤鸽子吃。
酒肉这些东西。在苏曼殊这儿是跟命一样重要的的存在。酒肉之外。他喜欢吃甜食。喜欢到什么程度呢?根据史料记载。他平时糖不离口。尤其在写作时更是大吃特吃。以助文思。有一次因为没钱吃糖。他还将自己的一颗金牙敲下来换糖吃了。
苏曼殊好友曾披露。最多的时候。他一天吃掉“摩尔登”糖三瓶。三瓶有多少。大概六斤!
这么个吃法。肠胃自然会受不了。而他最后的死也与肠胃疾病有关。所以。将苏曼殊的死归结于“吃”。似乎也说得过去。
但。苏曼殊死于“吃”。绝对只能算表象。本质上。要探究他真正的死因。还得问问:他为什么如此嗜吃。
今时的人一听“嗜吃”二字便能迅速反应:嗜吃者多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实际上。嗜吃发展到一定程度。本身就是一种心理疾病。这个在心理学上被叫做“嗜吃症”。
对于嗜吃症而言。食物就像是毒品一样。\"嗜吃症\"和饥饿的差别在于:饥饿情况下吃东西。尚且可以控制。可嗜吃症发作却是无法控制的。
从苏曼殊敲掉金牙换吃食。病重期间逃出医院大吃。非得吃糖才能写作、做梦几乎全是与吃有关等症状来看:苏曼殊极有可能患有嗜吃症。
嗜吃症并非天生。多是后天心理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
那么苏曼殊究竟有何心理问题。又是如何引起的呢?这一切。还得从他的身世说起。
后来成长成作家、诗人、翻译家的天才苏曼殊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中国人。他是一个中日混血儿。不仅如此。他的出身还相当诡异。
这样的出身注定是见不得光的。生下苏曼殊后。河合仙在苏家非常不受待见。很快。在苏曼殊3个月时。她便被苏杰生的小妾陈氏赶跑了。
到此时。苏曼殊基本等于是被父亲抛弃了。好在。此时。他还有亲娘。终究不算无依无靠。
而接下来的故事就相当精彩了。由于苏杰生只有原配所生的一个儿子。所以人丁并不兴旺。思考再三后。苏杰生出于绵延子嗣的考量。加之此时苏曼殊母亲已离去。他便将苏曼殊接回了位于广东珠海的苏家。
此时。苏曼殊大约三四岁光景。
前文讲到。苏曼殊母亲最初在苏家时曾备受陈氏欺凌。自然。苏曼殊回家后也不会有好日子过。这陈氏在苏曼殊回家后便开始对他百般虐待。原因很简单:妒忌。
陈氏妒忌的其实是苏曼殊母亲。她年轻貌美。并且还会生儿子。而自己一连生了四个却全是女儿。这样的对比下。陈氏怎不视苏曼殊为眼中钉呢。
这陈氏虐待苏曼殊的方式倒并非全是身体虐待。而是主要以精神虐待为主。对心理有了解的人知道。某种程度上精神虐待的严重程度。要远远高于身体虐待。
小小的苏曼殊。从小便被陈氏骂作“野种”、“扫把星”。为虐待苏曼殊她还专程告诉他:野种只配像狗一样蹲着吃饭。不配坐着吃。
这种虐待的结果是。苏曼殊成年后的很长时间都极度缺爱、极度自卑。对世界缺乏安全感。
苏曼殊疯狂地爱上了吃东西。只在享用美食时。他的身心才能感受到短暂的被满足感。有多缺爱。苏曼殊对这种满足感便有多痴迷。
有时候。苏曼殊他一天可以喝五六斤冰水。一次要吃二十个芋头饼。他还曾跟别人打赌吃了六十个包子。
因为爱吃。苏曼殊给朋友写信后。落款的署名经常是:“写于红烧牛肉鸡片黄鱼之畔”。
因为嗜吃。苏曼殊闹过的让朋友哭笑不得的事。实在太多。
有次孙中山得知苏曼殊生活窘迫。派人给他送去二百元银洋。曼殊欣喜若狂。立即大发请柬。请周围朋友在餐馆吃肉肉喝酒酒。孙中山接到请柬后哭笑不得。无奈的孙中山只得笑着说:
“这就是曼殊。好吧。去赴宴。让他高兴高兴……”
“喜欢吃甜的人。多是内心很苦的人。”苏曼殊之钟爱甜食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心里苦。
苏曼殊的出家。和他的嗜吃一样。多是他们逃避现实的出口。
尘世对于苏曼殊而言是在太苦。可那个叫做寺庙的地方。却是要清规戒律的。这让有嗜吃症的苏曼殊痛苦不已。
这种痛苦。大约加速了他的死亡。尤其三次出家。三次还俗后。苏曼殊对人世的绝望便越发深重了。
后来。苏曼殊因肠胃问题入院后仍不顾医生阻拦不停暴饮暴食。这是嗜吃症发作的必然。也是他想早日脱离尘世的必然。
“人。生来便是受苦的。”这话。是苏曼殊说的。是在他吃甜食的时候说的。
其他观点:
一个人的宗教信仰与他家庭背景及个人生活经历有密切关係。出家当和尚一般是两种人群。一是穷苦人家为苦命的孩子谋求生活出路送去寺庙去当和尚。另一类人却是受过高等教育。才华横溢。但曲于生活上及个人婚姻遭遇变故和挫折。悲观厌世寻求解脱逃避现实即所谓看破红尘。弘一法师李淑同虽然多材多艺。但仍未能摆脱尘世间的烦恼。只好选择出家循入空门来寻求心灵上的安宁。苏曼殊与弘一法师一样想循入空门来逃避现实。但他没有象弘一法师那样潇脱彻底割断情思。即使身在佛门但内心深处仍然割不断与现实生活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成为了佛门弟子仍然喝酒吃肉看不破红尘。最后只好选择死亡来逃避现实。这是历史上的悲剧。从而也说明佛门也非世外桃源。
您还感兴趣的文章推荐- 准备与好友合伙做生意,开什么店合适?
- 想开个店,开什么好呢?资金不多,刚刚创业。谢谢?
- 有什么行业适用于初创业?
- 刚入社会的人想开店,最好开一家什么店?
- 我是一个创业小白,想要开一家店铺,大家有什么好的推荐吗?
以上就是由互联网推广工程师 网创网 整理编辑的,如果觉得有帮助欢迎收藏转发~
本文地址:https://www.wangchuang8.com/289357.html,转载请说明来源于:网创推广网
声明:本站部分文章来自网络,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进行处理。分享目的仅供大家学习与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
评论(2)
的人,陈氏,广东,和尚,日本,酒肉,法师,但他,佛门,甜食
没想到大家都对酒肉和尚苏曼殊有绝世才华却出了家,为何35岁暴死?感兴趣,不过这这篇解答确实也是太好了
契阔死生君莫问。行云流水一孤僧。无端狂笑无端哭。纵有欢肠已似冰!任何一个出家的人。都有着神奇的经历或者难以述说的隐情。